《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已——矣, 语气词
2、共其乏困 共——供,提供
3、秦伯说 说——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知——智,智慧
二、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行的包袱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
今义:对妻子的尊称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以为:古义:把……看作
今义:认为
4、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三、词类活用
1、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驻扎
2、名词作状语
夜缒而出 夜:在夜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在早上、在晚上
3、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 鄙:把……作为边境
4、使动用法
既东封郑 封:使……成为边境 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退
四、重要实词
若、师、辞、鄙、厌、封、阙、
唯、图、微、及、与、易、去
五、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④以乱易整,不武
2、之
①许之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④何厌之有
3、其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 吾其还也
4、而
①夜缒而出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③因人之力而弊之
5. 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六、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3、省略句
夜缒而出 省略烛之武
敢以烦执事 省略之
4、判断句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日以尽矣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燕王拜送于庭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6、还柱而走
7、卒起不意
二、古今异义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2、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
3、左右乃曰
古义:侍臣。今义:表两种方向。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表可能、能够。
三、词类活用
1、名词——动词
前为谢曰 走上前
2、名词作状语
进兵北略地 向北
函封之 用匣子
发尽上指冠 向上
箕踞以骂曰 象簸箕一样
3、意动用法
太子迟之
群臣怪之
4、使动用法
使使以闻大王
五、重要实词
略、谒、购、诚、遇、顾、揕、见、
遗、忤、比、谢、发、提、股、被
六、重要虚词
1.以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②使工以药淬之(介词,用)
③以次进(介词,按照)
④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表目的,“来” ) ⑥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
2、为
①乃为装遣荆轲(动词,整理)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
③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替)
3、而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连词,表转折) ②伏尸而哭/自引而起/还柱而走/倚柱而笑 (连词,表修饰)
③图穷而匕首见(连词,表顺承)
4、乃
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于是、就) ②乃今得闻教(才)
③乃欲以生劫之(表判断)
七、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
常痛于骨髓
燕王拜送于庭
2、定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3、省略句
欲与俱
秦王购之金千金
4、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5、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6、固定结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用来……的办法 ) 卒惶急无以击轲 (没有用来……的办法 ) 将奈何 (表疑问,怎么……)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已——矣, 语气词
2、共其乏困 共——供,提供
3、秦伯说 说——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知——智,智慧
二、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行的包袱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
今义:对妻子的尊称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以为:古义:把……看作
今义:认为
4、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三、词类活用
1、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驻扎
2、名词作状语
夜缒而出 夜:在夜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在早上、在晚上
3、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 鄙:把……作为边境
4、使动用法
既东封郑 封:使……成为边境 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退
四、重要实词
若、师、辞、鄙、厌、封、阙、
唯、图、微、及、与、易、去
五、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④以乱易整,不武
2、之
①许之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④何厌之有
3、其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 吾其还也
4、而
①夜缒而出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③因人之力而弊之
5. 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六、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3、省略句
夜缒而出 省略烛之武
敢以烦执事 省略之
4、判断句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日以尽矣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燕王拜送于庭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6、还柱而走
7、卒起不意
二、古今异义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2、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
3、左右乃曰
古义:侍臣。今义:表两种方向。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表可能、能够。
三、词类活用
1、名词——动词
前为谢曰 走上前
2、名词作状语
进兵北略地 向北
函封之 用匣子
发尽上指冠 向上
箕踞以骂曰 象簸箕一样
3、意动用法
太子迟之
群臣怪之
4、使动用法
使使以闻大王
五、重要实词
略、谒、购、诚、遇、顾、揕、见、
遗、忤、比、谢、发、提、股、被
六、重要虚词
1.以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②使工以药淬之(介词,用)
③以次进(介词,按照)
④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表目的,“来” ) ⑥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
2、为
①乃为装遣荆轲(动词,整理)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
③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替)
3、而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连词,表转折) ②伏尸而哭/自引而起/还柱而走/倚柱而笑 (连词,表修饰)
③图穷而匕首见(连词,表顺承)
4、乃
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于是、就) ②乃今得闻教(才)
③乃欲以生劫之(表判断)
七、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
常痛于骨髓
燕王拜送于庭
2、定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3、省略句
欲与俱
秦王购之金千金
4、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5、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6、固定结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用来……的办法 ) 卒惶急无以击轲 (没有用来……的办法 ) 将奈何 (表疑问,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