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加减对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黄芪建中汤加减对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胃溃疡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三联疗法, 实验组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  【关键词】 胃溃疡;黄芪建中汤加减;复发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137   胃溃疡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具有反复发作、病情迁延的特点, 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寻求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对控制病情、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本院82例胃溃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对比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与黄芪建中汤加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门诊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胃溃疡确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脾胃虚寒型诊断[1]。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 胃黏膜活检幽门螺杆菌(Hp)阳性。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精神疾病者、严重肾肝功能障碍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1例。实验组男24例, 女17例;年龄25~56岁, 平均年龄(41.26±5.42)岁;病程3个月~3年, 平均病程(1.31±0.37)年;   其中, 胃底部溃疡11例, 胃窦部溃疡26例, 胃体部溃疡4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6例;年龄24~58岁, 平均年龄(41.38±5.67)岁;病程4个月~4年, 平均病程(1.35±0.41)年;其中, 胃底部溃疡12例, 胃窦部溃疡24例, 胃体部溃疡5例。两组患者病程、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三联疗法:阿莫西林1.0 g, 2次/d;奥美拉唑20 mg, 2次/d;甲硝唑0.4 g, 2次/d。治疗10 d后奥美拉唑用量改为:20 mg, 1次/d, 继续治疗4周, 停用其余药。   实验组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组方:炙黄芪30 g、桂枝10 g、炒白芍15 g、炙甘草6 g、饴糖30 g , 大枣3枚, 生姜3片。反酸甚者, 去饴糖, 加煅瓦楞子20 g、乌贼骨15 g;嗳腐吞酸者, 加吴茱萸及黄连各6 g;腹胀甚者, 加厚朴10 g、炒枳壳10 g;疼痛甚者, 加徐长卿15 g, 延胡索12 g;大便溏泄者, 加炒白术12 g, 炒扁豆15 g。1剂/d , 水煎分2次温服。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38 d的治疗。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及Hp检查。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①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为依据制定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自觉体征及症状完全消失;镜检可见溃疡面形成瘢痕或者完全消失, 局部无水肿、充血现象;有效:患者自觉体征及症状显著改善;镜检可见溃疡面缩小>70.0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②治疗后,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 比较复发率情况。③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舌脉变化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经过1个月的临床治疗, 实验组35例痊愈, 4例有效, 2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5.12%(39/41);对照组29例痊愈, 4例有效, 8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80.49%(33/41);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00, P=0.043  2. 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过程中, 实验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恶心呕吐, 1例头晕、1例头痛、1例腹痛,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4/4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205, P=0.040  2. 3 两组复发率对比 随访期间, 实验组1例复发, 复发率为2.44%(1/41);对照组6例复发, 复发率为14.63%(6/41);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3.905, P=0.048  2. 4 两组舌脉情况对比 治疗后, 实验组舌象改善38例, 有效率92.68%, 脉象改善39例, 有效率95.12%;对照组舌象改善25例, 有效率60.98%, 脉象改善28例, 有效率68.29%。实验组舌象及脉象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 (P  3 讨论   胃溃疡属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临床上, 多采用三联疗法治疗, 其中, 以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三联疗法最为常见。然而, 随着西医三联疗法的广泛应用, 具有耐药性的患者越来越多, 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加之, 三联疗法虽可不同程度缓解患者病情, 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高, 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均不甚理想。近年来, 中医药因其标本兼治、复发率低、安全性高、疗效好等优点, 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医患的青睐。   胃溃疡属中医“嘈杂”、“泛酸”、“胃脘痛”等范畴。该病的病机为[3]: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脾胃本虚、外邪侵袭等因素致使脾胃受损、胃失和降、肝失疏泄、脾胃虚寒、脉络失衡, 从而致病。因此, 该病治则为健脾温胃、和中止痛。黄芪建中汤源自《金匮要略》, 方中黄芪、饴糖为君药, 黄芪具有益气健脾、升阳补气、去腐生肌之效, 饴糖具有补虚、缓急、止痛之效;桂枝、白芍为臣药, 白芍滋阴补虚, 桂枝温助中阳, 二者合用具有化生气血、调和阴阳之效;生姜、大枣为佐药, 大枣味甘、生姜味辛, 二者合用具有调和营卫, 益胃健脾之效;炙甘草为使, 调和诸药。诸药合用, 攻补兼施、标本兼治, 共奏建中益气、化生气血之效。此外, 根据患者临床证候, 进行辨证加减用药是辨证论治的重要体现, 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实验组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 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具有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9-10.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51-155.   [3] 马利.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80例临床效果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5):1000.   [4] 冯青青, 周虎, 樊拖迎.加味黄芪建中汤抗大鼠乙酸胃溃疡的作用.临床军医杂志, 2011, 39(5):818-820.   [收稿日期:2015-12-02]

  【摘要】 目的 分析黄芪建中汤加减对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胃溃疡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三联疗法, 实验组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  【关键词】 胃溃疡;黄芪建中汤加减;复发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137   胃溃疡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具有反复发作、病情迁延的特点, 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寻求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对控制病情、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本院82例胃溃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对比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与黄芪建中汤加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门诊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胃溃疡确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脾胃虚寒型诊断[1]。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 胃黏膜活检幽门螺杆菌(Hp)阳性。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精神疾病者、严重肾肝功能障碍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1例。实验组男24例, 女17例;年龄25~56岁, 平均年龄(41.26±5.42)岁;病程3个月~3年, 平均病程(1.31±0.37)年;   其中, 胃底部溃疡11例, 胃窦部溃疡26例, 胃体部溃疡4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6例;年龄24~58岁, 平均年龄(41.38±5.67)岁;病程4个月~4年, 平均病程(1.35±0.41)年;其中, 胃底部溃疡12例, 胃窦部溃疡24例, 胃体部溃疡5例。两组患者病程、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三联疗法:阿莫西林1.0 g, 2次/d;奥美拉唑20 mg, 2次/d;甲硝唑0.4 g, 2次/d。治疗10 d后奥美拉唑用量改为:20 mg, 1次/d, 继续治疗4周, 停用其余药。   实验组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组方:炙黄芪30 g、桂枝10 g、炒白芍15 g、炙甘草6 g、饴糖30 g , 大枣3枚, 生姜3片。反酸甚者, 去饴糖, 加煅瓦楞子20 g、乌贼骨15 g;嗳腐吞酸者, 加吴茱萸及黄连各6 g;腹胀甚者, 加厚朴10 g、炒枳壳10 g;疼痛甚者, 加徐长卿15 g, 延胡索12 g;大便溏泄者, 加炒白术12 g, 炒扁豆15 g。1剂/d , 水煎分2次温服。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38 d的治疗。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及Hp检查。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①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为依据制定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自觉体征及症状完全消失;镜检可见溃疡面形成瘢痕或者完全消失, 局部无水肿、充血现象;有效:患者自觉体征及症状显著改善;镜检可见溃疡面缩小>70.0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②治疗后,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 比较复发率情况。③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舌脉变化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经过1个月的临床治疗, 实验组35例痊愈, 4例有效, 2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5.12%(39/41);对照组29例痊愈, 4例有效, 8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80.49%(33/41);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00, P=0.043  2. 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过程中, 实验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恶心呕吐, 1例头晕、1例头痛、1例腹痛,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4/4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205, P=0.040  2. 3 两组复发率对比 随访期间, 实验组1例复发, 复发率为2.44%(1/41);对照组6例复发, 复发率为14.63%(6/41);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3.905, P=0.048  2. 4 两组舌脉情况对比 治疗后, 实验组舌象改善38例, 有效率92.68%, 脉象改善39例, 有效率95.12%;对照组舌象改善25例, 有效率60.98%, 脉象改善28例, 有效率68.29%。实验组舌象及脉象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 (P  3 讨论   胃溃疡属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临床上, 多采用三联疗法治疗, 其中, 以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三联疗法最为常见。然而, 随着西医三联疗法的广泛应用, 具有耐药性的患者越来越多, 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加之, 三联疗法虽可不同程度缓解患者病情, 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高, 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均不甚理想。近年来, 中医药因其标本兼治、复发率低、安全性高、疗效好等优点, 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医患的青睐。   胃溃疡属中医“嘈杂”、“泛酸”、“胃脘痛”等范畴。该病的病机为[3]: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脾胃本虚、外邪侵袭等因素致使脾胃受损、胃失和降、肝失疏泄、脾胃虚寒、脉络失衡, 从而致病。因此, 该病治则为健脾温胃、和中止痛。黄芪建中汤源自《金匮要略》, 方中黄芪、饴糖为君药, 黄芪具有益气健脾、升阳补气、去腐生肌之效, 饴糖具有补虚、缓急、止痛之效;桂枝、白芍为臣药, 白芍滋阴补虚, 桂枝温助中阳, 二者合用具有化生气血、调和阴阳之效;生姜、大枣为佐药, 大枣味甘、生姜味辛, 二者合用具有调和营卫, 益胃健脾之效;炙甘草为使, 调和诸药。诸药合用, 攻补兼施、标本兼治, 共奏建中益气、化生气血之效。此外, 根据患者临床证候, 进行辨证加减用药是辨证论治的重要体现, 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实验组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 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具有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9-10.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51-155.   [3] 马利.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80例临床效果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5):1000.   [4] 冯青青, 周虎, 樊拖迎.加味黄芪建中汤抗大鼠乙酸胃溃疡的作用.临床军医杂志, 2011, 39(5):818-820.   [收稿日期:2015-12-02]


相关内容

  •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溃疡病16例
  • 关键词 溃疡病 黄芪建中汤 临床观察 笔者近3年来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溃疡病16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22-58岁,平均35岁;病程最长者21年,最短2年;经胃镜检查为胃溃疡9例,十二指肠溃疡7例.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部疼痛 ...

  • 桂枝汤类方的运用
  • <桂枝汤类方的运用>全文在线阅读及txt下载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搜藏人人网腾讯微博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空间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收藏和讯微博我的淘宝百度贴吧更多...百度分享 返回主目录 请使用IE7或IE8预览本页,个别文件很大超过5M,请等几分钟后再下载!谢谢! 桂枝汤类方 ...

  • 理中丸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愈直肠脱垂
  • 李某,女,42岁.2008年3月5日初诊.自述近3年因劳累过甚,逐渐出现全身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最近2个月来发生肛门滞紧.疼痛,每次排便时有肿物脱出肛门外,不能自行回收,必须用手慢慢托回,且黏液较多,有时带血,肛门周围皮肤搔痒较甚.到当地某医院外科及痔科检查,均诊断为直肠脱垂(脱 ...

  • 脾胃科诊疗方案
  •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以胃脘痞胀.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为主症者, 应属于中医"胃痞"的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 ...

  • 下肢静脉溃疡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212・ [4]刘渡舟. 桂枝汤加减方应用[J].陕西中医,1981, (1) :71[5]金超. 桂枝汤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35倒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 [12]熊晓刚. 半夏泻心汤用治皮肤病验案举隅[J].国医论坛,1997, 12(6) :131 [13]刘建东. 半夏泻心汤治愈午时腋汗症1 ...

  •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应用
  •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应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载于<金贵要略>,是临床常用方剂.<金贵要略方论本义>曰:黄芪桂枝五物,在风痹可治,在血痹亦可治也.其以黄芪为主补气固表补中,左以大枣:以桂枝治卫升阳,左以生姜:以芍药入营理血,共成厥美.五物而营卫兼理,且表营卫里胃肠.推之中风于皮肤肌 ...

  • 归脾汤临证新用经验举隅
  • 山西中医2011年6月第27卷第6期 SHANXI JOFTCMJun.2011V01.27No.6 ・9・ ・名医经验・ 归脾汤临证新用经验举隅 欧之洋银赘 关键词:欧之洋:归脾汤:巅顶头痛:皮肤瘙瘁:大汗淋漓: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56(2011)0 ...

  • 贝复剂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26 例疗效分析
  • 黑 龙 江 医 学第26卷V ol. 26,N o. 12 9522002年第12期Dec. 2002HEI LONGJ I ANG ME DIC A L JOURNA L 贝复剂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26例疗效分析 刘 军, 曲永萍, 孟 欣 (黑龙江省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关键词:贝复 ...

  •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 授课提纲 简介 源流考 一.组成与方义 二.仲景使用桂枝汤的经验 三.桂枝汤的使用禁忌 四.仲景关于桂枝汤的加减应用 五.桂枝汤加减衍化思路及后世方例 六.桂枝汤的双向调节作用 七.临床应用释疑 桂枝汤简介 桂枝汤是<伤寒论>开宗明义第一方,被誉为"群方之冠".张仲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