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的历史渊源与维护现状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徽派建筑的历史渊源与维护现状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徽派建筑保卫队

组长:张倩

组员:张治灿、钱晓蔚、沈嘉艳

一、活动时间:7月16日—7月17

二、活动地点: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

三、活动背景意义:

本人是此次关于徽派建筑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的组织者,我就读于工程管理专业,虽是归于经贸管理学院,但是我们的课程很多都是建工学院的课程,工程结构、材料,房屋建筑等课程也都有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建筑是很亲切的一件事物,因此不自觉地就会对不同的建筑产生兴趣,也会想了解建筑的前世今生。而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而我们选择了安徽宏村是因为宏村从1986年开始维护,2011年被誉为5A级风景旅游区,安徽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维护现状良好,对我们了解徽派建筑十分有帮助。徽派建筑有三大特色雕刻:木雕、砖雕、石雕。每一件雕刻品都工艺精湛,造型独特,是不可多得的佳品。四大雕可以说是宏村的

祖传工艺,家家都有人会竹雕、木雕,我们有幸在调研过程中目了雕刻的全过程。之所以要提到雕刻,是因为雕刻是徽派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主题构件、装饰艺术及徽州三雕。具体将在调研内容中详细叙述。

四、出发前活动安排:

7月10日从学校出发,预计中午12点左右能到达安徽宏村。

找到预订的旅馆之后稍作休整后对整个宏村进行总体的考察,了解地形及著名景点分布等。

晚上讨论确定具体的实践方案。

第二天对宏村的现有建筑,各种保存下来的木雕,石雕,砖雕进行实地了解,拍摄。采访村民,了解我们已设定的需要了解的一些问题。 第三天找到当地的旅游局了解我们已设定需要了解的一些问题。

五、活动实际进行情况:

由于组员的实时冲突,我们的活动时间推迟至7月16日。由于采访等进行的比较顺利,实际的考察时间也比预定的时间早了很多。具体情况是:

7月16日6点30分从学校出发,坐7点20分(实际推迟到7点40分才开车)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下车后立刻坐公交车道宏村,12点左右到达目的地宏村。

找到已预定的旅馆稍作,吃过午饭后就出去了解村庄情况了,一出旅

馆就被一个热情的老爷爷叫住了,听说我们是学生来做调研的,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访问。

5点再次出发进行对宏村的考察随后我们走访了个景点,把一些有特色的建筑还有装饰都拍了下来。

晚饭后我们又找到了传说中的13楼。

第二天由于村委会没人,我们去村长家里找村长做访问,但村长较忙,村里有人去世了,村长和书记要去主持大局,约我们中午再做访问。我们走访了几条没有走过的小路,在一家茶馆中听一位姐姐讲茶,也了解了一下宏村的生存现状。

中午时分我们再次来到村长家,等了很久终于等到村长回来做了个简短的访问。

在宏村24个小时,我们完成了我们全部的调研内容。

六、调研内容:

1、 历史渊源:宏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为汪姓聚

居之地,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据宏村现居一名90 高龄的老爷爷说,宏村原来不叫宏村,而叫“韩村”。此村庄原来六大姓氏:叶、李、黄、董、戴、韩。韩式大姓,姓韩居多所以叫“韩村”。后来汪姓迁来,取名“弘村”。再后来乾隆皇帝弘历登基,为了避讳皇帝名,后改为“宏村”,并沿用至今。

明清时代,徽商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明《五俎》云:

“商贾之称雄者,江南首推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徽州邦的崛起,一批拥有资本十万、百万的富商大贾不断涌现,清代垄断盐经营的徽商竟富得可以先后接待清帝康熙、乾隆南巡,支援左宗棠平定新疆。再加上徽商贾而好儒,广交官府、文士,的本人就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徽商是官、贾、儒三位一体。因而出了大批官僚,有的成为朝中显贵,他们为荣宗光祖,炫耀乡里。除购置土地外,大部份用于奢侈性消费,大兴土木,建筑豪华的住宅、园林、书院、祠社、学校等。

当然,在我们实地考察之后认为,炫耀乡里也许是大姓土木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地理造成的。安徽的地理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绵延的山水是美,美到让人流连忘返,但是这也为交通运输造成了很大不便。安徽的徽派主要集中在山区。不管是宏村还是其他散落的民居,到达这些建筑的所在地总要经过盘旋的山路,那可不止九曲十八弯啊!别的不说,就说吃饭。一开始我们发现一碗最简单的鸡蛋面也要8块,菜价都很贵是因为我们是在景区,后来在等宏村村长时候跟一个卖茶叶的姐姐喝茶闲聊时才知道,就是他们普通人家家里买菜吃饭价钱也是很贵的。而且由于交通不便,菜都供应不上。我们去时是7月中旬,学生们都放假了,写生的学生相对较少,上课时间时段,学生多,菜都供应不上。就是因为不便的交通才造成了经济不如浙江沿海的安徽山

区消费更高。在如今工业发达,交通工具齐全,交通道路通畅的今天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在明清徽派建筑兴起之时了。这些在外经营得万贯家财的徽商衣锦还乡,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使他们回乡买田置地,大兴土木。但不便的交通运输无法让他们购买更多的奢侈品来显示家财,于是便请能工巧匠精雕细琢,刻出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石雕、木雕甚至砖雕。久而久之,徽州人民便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宁花千金雕,一两来造屋。可见徽州人民对于房屋的雕刻装饰是多么的讲究。

这张图即是徽州三雕之一:木雕。照片上的木雕是柱顶转角的一个木饰。其雕刻工艺十分精美,并且保存完好无一点损坏。

可见其所花费的功夫也必定不少。

这张照片拍自宏村承志堂。承志堂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也是宏村首富的住宅。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总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全宅有9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136根木柱,大小门窗60个。全屋分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还有搓麻将牌的“排山阁”,吸鸦片烟的“吞云轩”。另有保镖房、男、女佣人房。屋内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据说该民居的建造历时7年,花费相当于现人民币7000多万元。其内部装饰之华丽,在民间素有小故宫之称。

该照片也是摄于承志堂内,是宏村迄今为止年代最久,保存

最为完好且工艺精湛的双面镂刻石雕。这是镶在账房先生房外的小鱼塘上面的。小鱼塘在屋角,两边装有美人靠。古时小姐夫人喂喂鱼,赏赏阳光透过石雕映出的水墨画,好不诗意,尽显徽商儒雅一面。商而好儒,可谓境界。

这是徽州三雕的另雕:砖雕。徽州人的精致与儒雅尽显于细节之处,他们连砖都不放过,加入了创意与传统结合的图案,十分的美观。

看到了皖南徽州的民居,才知道精致生活是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处,且每一处都可以做得十分精致。儒,雅,皆可以从形而上体现到形而下的琐碎生活中。这是否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与物质的完美结合呢?

皖南徽州民居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具有乡土气息。加之徽州盛产木材,民间向有雕刻、绘画传统,砖、木、石雕别具一格,因而形成颇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大派系——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的特色并不止于以上所提到的徽州三雕。徽派建筑从外观上来看最大的特色就是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者谓之“武”,方正者谓之“文”,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

马头墙十分有特点,并十分美观。

除了美观效果之外它还兼具防火的

作用。像宏村这样的皖南徽州民居古村落,家家户户挨得都很紧,也许是因为山地、丘陵多平原较少,使得民居一桩紧挨着一家。这样的一个安全隐患就在于如果一家不幸失火很可能殃及池鱼,相连的一片民居都有起火的可能,而马头墙在屋顶两边又筑起了两面墙,大大减小了这种可能性。

另外,据我们所采访的一位老者提示我们,大家不妨再看张照片:

从房屋的正面反面来看,民居的上部屋顶部分长得十分像一顶状元帽。据我们采访的老爷爷说,古时迷信,就得房子长得像状元帽孩子就能成状元,也算是家家户户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对子女的期许。

以上所说都是关于建筑的特色,下面我们说说宏村这个村庄本身的特色。 中国古村落大多按风水而建,宏村也不例外,且还有不少突破。

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乡

村”之美称。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宏村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鹆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虽然导游及其他介绍里都是这么说的,可是我们所采访的那位90多岁的爷爷可不认同。爷爷告诉我们的确有两棵大树是牛形

村庄牛角的说法。但并不是村口的那棵红杨古树和白果古树。原先的那两棵树早死了,也不是在村口的位置,而是在雷岗山附近。现在导游们这么说只是旅游公司为营造文化氛围而造的说法。虽然无幸看到两棵牛角古树,但是牛形村落的说法依然十分的吸引人,让人不的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打开仿生学先河。

说到宏村的现状不得不感谢汪姓一族,宏村是汪姓一族一手规划建造的。西递村嫁至宏村的才女胡重对村庄的规划更是功绩卓越。且在汪姓一族严格的管理下,宏村一度繁盛和谐。现如今的管理远不如从今,具体情形将在以下的维护现状中详细说明。 2、 维护现状:

宏村于1986年开始维护成为文化保护区,距今已有二十余载。在这二十多年里,宏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当地人民及政府仍尽着自己的努力来维护它本来的面貌。

从我们采访的高龄老人那我们知道宏村原来有很著名的十三楼,虽尽力维护仍因为年久失修而未能成功完整保存下来,如今只寸两楼半。

下面是我们所社现存十三楼的照片:

十三楼始建于南宋年间,汪氏六十六世祖彦济公捧祖像,携妻带子,在雷岗山之阳买田置地,历经二十年的艰辛建造而得。共早楼房四幢,名曰:究易轩,三友轩,槿木轩,大雅堂。三幢三间屋,一幢四合屋,共计十三间,俗称十三间楼,形成太乙象,取名泓村,后更名宏村。定下了宏村的基址。岁月无情,匆匆流逝,十三楼在历史的冲刷中消失了。如今仅存的十三楼是其中的大雅堂。十三楼是宏村最早的一批建筑,是宏村资格最老,地位最高的建筑。

虽然光阴像肉包子打狗般流逝时带走了十三楼的光辉,但他在宏村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是神圣的,是村庄的起始,是村史的开端。我们在傍晚时分慕名前往十三楼时,在我并不英明的带领下兜兜转转走了不少弯路,但每当问起村民十三楼,我总觉得村民的回答都充满了自豪。不管是我的错觉抑或是真实的,十三楼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存在,让人不自觉地去敬仰。

十三楼的存在太久远,久远到宏村的维护开始之前他以在时光中慢慢退去光辉归于尘土。2000年,汪晶德、吴阿桃注资修复了仅存的大雅堂,并以“雷岗山庄十三楼”为名以示纪念。

但据我们调查所知,雷岗山庄是作为餐馆而存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单纯维护。我个人认为单纯的维护是对古建筑更大的尊重。

宏村作为徽派建筑的代表之一虽然倍受关注,1999年,国家建设部、文物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组成专家评委会对宏村进行实地考察,全面通过了《宏村保护与发展规划》。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又被

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12月30日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2003年3月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2003年7月,被正式评为国家级4A景区,2003年12月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2011年被正式评为国家级5A景区。当地政府颁布了专门的保护条例来进行村落的维护。村民们也愿意为自己家园的维护出一份力,但是这些古建筑的维护过程仍是困难重重的。

我们本想去宏村的居委会采访,但宏村的居委会中除了一位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并没有其他居委会成员。于是我们一路询问来到了村长家中。无奈村中有白事,村长要去主持大局。我们便四处再逛逛,等中午时分村长回来再做采访。

好不容易等到村长,村长告诉我们,为了宏村的维护,宏村已不接受外来户口,就是说除了孩子出生和嫁娶,不能在宏村置地买田。在宏村的整个维护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宏村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政府虽然对于宏村的维护表示支持,但资金始终不够。比如某幢民居年久失修需要维护,政府只出资百分之四十,而另外的百分之六十需要村民自费。这样的政策对于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是不可接受的,换句话说民居的维护就不能及时进行,甚至会被搁浅。但是据村长所言,多年来募集资金宏村也一直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所以维护一直很成问题。

宏村的维护中除了资金问题,村规的执行等方面都成问题。

宏村在汪氏一族管辖时,村规严明,虽有世族优先的嫌疑,但是不能否认,当时的宏村得到了很好的维护。据我们采访的九旬老人告诉我们。以前汪氏管辖时,每天早上六点前大小肠中的水是可以饮用的,六点前各家各户都把自己家的饮用水拎回家,六点之后才能洗菜、浣洗。并且第一次次洗衣的脏水不能导入沟渠之中,必须远而倒之,以免污染水质。

而如今形势大不如从前,水资源情况不容热观。特别是如今旅游业的发展,水资源的管理更是不易。据了解,村中有一家旅馆,专做写生学生的生意,不管村中规矩与水资源的保护,将洗澡水直接排入村中大小肠沟渠中,对水资源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村中领导,派出所领导介入都不能使该旅馆的老板动容,无奈之下派出所只能强行拆除了该旅馆的浴室,但该老板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很快又建起了一座浴室,并不知悔改仍进行原先不负责任的勾当,令各方都感到无可奈何。

的确,旅游的发展势必或多或少会对村落造成一定的破坏。旅游业的盈利太具诱惑力。在金钱的诱惑面前,环境与文化历史往往变成了无辜的牺牲品。但我们不能默许这种行为的发生。在这方面中国付出过了太惨痛代价,环境、文化、历史都不说恢复就能恢复的,有时即使是付出一切努力也无法挽回。所以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努力来保卫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

七、活动经费计算:

徽派建筑的历史渊源与维护现状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徽派建筑保卫队

组长:张倩

组员:张治灿、钱晓蔚、沈嘉艳

一、活动时间:7月16日—7月17

二、活动地点: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

三、活动背景意义:

本人是此次关于徽派建筑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的组织者,我就读于工程管理专业,虽是归于经贸管理学院,但是我们的课程很多都是建工学院的课程,工程结构、材料,房屋建筑等课程也都有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建筑是很亲切的一件事物,因此不自觉地就会对不同的建筑产生兴趣,也会想了解建筑的前世今生。而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而我们选择了安徽宏村是因为宏村从1986年开始维护,2011年被誉为5A级风景旅游区,安徽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维护现状良好,对我们了解徽派建筑十分有帮助。徽派建筑有三大特色雕刻:木雕、砖雕、石雕。每一件雕刻品都工艺精湛,造型独特,是不可多得的佳品。四大雕可以说是宏村的

祖传工艺,家家都有人会竹雕、木雕,我们有幸在调研过程中目了雕刻的全过程。之所以要提到雕刻,是因为雕刻是徽派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主题构件、装饰艺术及徽州三雕。具体将在调研内容中详细叙述。

四、出发前活动安排:

7月10日从学校出发,预计中午12点左右能到达安徽宏村。

找到预订的旅馆之后稍作休整后对整个宏村进行总体的考察,了解地形及著名景点分布等。

晚上讨论确定具体的实践方案。

第二天对宏村的现有建筑,各种保存下来的木雕,石雕,砖雕进行实地了解,拍摄。采访村民,了解我们已设定的需要了解的一些问题。 第三天找到当地的旅游局了解我们已设定需要了解的一些问题。

五、活动实际进行情况:

由于组员的实时冲突,我们的活动时间推迟至7月16日。由于采访等进行的比较顺利,实际的考察时间也比预定的时间早了很多。具体情况是:

7月16日6点30分从学校出发,坐7点20分(实际推迟到7点40分才开车)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下车后立刻坐公交车道宏村,12点左右到达目的地宏村。

找到已预定的旅馆稍作,吃过午饭后就出去了解村庄情况了,一出旅

馆就被一个热情的老爷爷叫住了,听说我们是学生来做调研的,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访问。

5点再次出发进行对宏村的考察随后我们走访了个景点,把一些有特色的建筑还有装饰都拍了下来。

晚饭后我们又找到了传说中的13楼。

第二天由于村委会没人,我们去村长家里找村长做访问,但村长较忙,村里有人去世了,村长和书记要去主持大局,约我们中午再做访问。我们走访了几条没有走过的小路,在一家茶馆中听一位姐姐讲茶,也了解了一下宏村的生存现状。

中午时分我们再次来到村长家,等了很久终于等到村长回来做了个简短的访问。

在宏村24个小时,我们完成了我们全部的调研内容。

六、调研内容:

1、 历史渊源:宏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为汪姓聚

居之地,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据宏村现居一名90 高龄的老爷爷说,宏村原来不叫宏村,而叫“韩村”。此村庄原来六大姓氏:叶、李、黄、董、戴、韩。韩式大姓,姓韩居多所以叫“韩村”。后来汪姓迁来,取名“弘村”。再后来乾隆皇帝弘历登基,为了避讳皇帝名,后改为“宏村”,并沿用至今。

明清时代,徽商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明《五俎》云:

“商贾之称雄者,江南首推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徽州邦的崛起,一批拥有资本十万、百万的富商大贾不断涌现,清代垄断盐经营的徽商竟富得可以先后接待清帝康熙、乾隆南巡,支援左宗棠平定新疆。再加上徽商贾而好儒,广交官府、文士,的本人就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徽商是官、贾、儒三位一体。因而出了大批官僚,有的成为朝中显贵,他们为荣宗光祖,炫耀乡里。除购置土地外,大部份用于奢侈性消费,大兴土木,建筑豪华的住宅、园林、书院、祠社、学校等。

当然,在我们实地考察之后认为,炫耀乡里也许是大姓土木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地理造成的。安徽的地理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绵延的山水是美,美到让人流连忘返,但是这也为交通运输造成了很大不便。安徽的徽派主要集中在山区。不管是宏村还是其他散落的民居,到达这些建筑的所在地总要经过盘旋的山路,那可不止九曲十八弯啊!别的不说,就说吃饭。一开始我们发现一碗最简单的鸡蛋面也要8块,菜价都很贵是因为我们是在景区,后来在等宏村村长时候跟一个卖茶叶的姐姐喝茶闲聊时才知道,就是他们普通人家家里买菜吃饭价钱也是很贵的。而且由于交通不便,菜都供应不上。我们去时是7月中旬,学生们都放假了,写生的学生相对较少,上课时间时段,学生多,菜都供应不上。就是因为不便的交通才造成了经济不如浙江沿海的安徽山

区消费更高。在如今工业发达,交通工具齐全,交通道路通畅的今天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在明清徽派建筑兴起之时了。这些在外经营得万贯家财的徽商衣锦还乡,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使他们回乡买田置地,大兴土木。但不便的交通运输无法让他们购买更多的奢侈品来显示家财,于是便请能工巧匠精雕细琢,刻出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石雕、木雕甚至砖雕。久而久之,徽州人民便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宁花千金雕,一两来造屋。可见徽州人民对于房屋的雕刻装饰是多么的讲究。

这张图即是徽州三雕之一:木雕。照片上的木雕是柱顶转角的一个木饰。其雕刻工艺十分精美,并且保存完好无一点损坏。

可见其所花费的功夫也必定不少。

这张照片拍自宏村承志堂。承志堂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也是宏村首富的住宅。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总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全宅有9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136根木柱,大小门窗60个。全屋分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还有搓麻将牌的“排山阁”,吸鸦片烟的“吞云轩”。另有保镖房、男、女佣人房。屋内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据说该民居的建造历时7年,花费相当于现人民币7000多万元。其内部装饰之华丽,在民间素有小故宫之称。

该照片也是摄于承志堂内,是宏村迄今为止年代最久,保存

最为完好且工艺精湛的双面镂刻石雕。这是镶在账房先生房外的小鱼塘上面的。小鱼塘在屋角,两边装有美人靠。古时小姐夫人喂喂鱼,赏赏阳光透过石雕映出的水墨画,好不诗意,尽显徽商儒雅一面。商而好儒,可谓境界。

这是徽州三雕的另雕:砖雕。徽州人的精致与儒雅尽显于细节之处,他们连砖都不放过,加入了创意与传统结合的图案,十分的美观。

看到了皖南徽州的民居,才知道精致生活是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处,且每一处都可以做得十分精致。儒,雅,皆可以从形而上体现到形而下的琐碎生活中。这是否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与物质的完美结合呢?

皖南徽州民居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具有乡土气息。加之徽州盛产木材,民间向有雕刻、绘画传统,砖、木、石雕别具一格,因而形成颇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大派系——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的特色并不止于以上所提到的徽州三雕。徽派建筑从外观上来看最大的特色就是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者谓之“武”,方正者谓之“文”,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

马头墙十分有特点,并十分美观。

除了美观效果之外它还兼具防火的

作用。像宏村这样的皖南徽州民居古村落,家家户户挨得都很紧,也许是因为山地、丘陵多平原较少,使得民居一桩紧挨着一家。这样的一个安全隐患就在于如果一家不幸失火很可能殃及池鱼,相连的一片民居都有起火的可能,而马头墙在屋顶两边又筑起了两面墙,大大减小了这种可能性。

另外,据我们所采访的一位老者提示我们,大家不妨再看张照片:

从房屋的正面反面来看,民居的上部屋顶部分长得十分像一顶状元帽。据我们采访的老爷爷说,古时迷信,就得房子长得像状元帽孩子就能成状元,也算是家家户户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对子女的期许。

以上所说都是关于建筑的特色,下面我们说说宏村这个村庄本身的特色。 中国古村落大多按风水而建,宏村也不例外,且还有不少突破。

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乡

村”之美称。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宏村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鹆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虽然导游及其他介绍里都是这么说的,可是我们所采访的那位90多岁的爷爷可不认同。爷爷告诉我们的确有两棵大树是牛形

村庄牛角的说法。但并不是村口的那棵红杨古树和白果古树。原先的那两棵树早死了,也不是在村口的位置,而是在雷岗山附近。现在导游们这么说只是旅游公司为营造文化氛围而造的说法。虽然无幸看到两棵牛角古树,但是牛形村落的说法依然十分的吸引人,让人不的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打开仿生学先河。

说到宏村的现状不得不感谢汪姓一族,宏村是汪姓一族一手规划建造的。西递村嫁至宏村的才女胡重对村庄的规划更是功绩卓越。且在汪姓一族严格的管理下,宏村一度繁盛和谐。现如今的管理远不如从今,具体情形将在以下的维护现状中详细说明。 2、 维护现状:

宏村于1986年开始维护成为文化保护区,距今已有二十余载。在这二十多年里,宏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当地人民及政府仍尽着自己的努力来维护它本来的面貌。

从我们采访的高龄老人那我们知道宏村原来有很著名的十三楼,虽尽力维护仍因为年久失修而未能成功完整保存下来,如今只寸两楼半。

下面是我们所社现存十三楼的照片:

十三楼始建于南宋年间,汪氏六十六世祖彦济公捧祖像,携妻带子,在雷岗山之阳买田置地,历经二十年的艰辛建造而得。共早楼房四幢,名曰:究易轩,三友轩,槿木轩,大雅堂。三幢三间屋,一幢四合屋,共计十三间,俗称十三间楼,形成太乙象,取名泓村,后更名宏村。定下了宏村的基址。岁月无情,匆匆流逝,十三楼在历史的冲刷中消失了。如今仅存的十三楼是其中的大雅堂。十三楼是宏村最早的一批建筑,是宏村资格最老,地位最高的建筑。

虽然光阴像肉包子打狗般流逝时带走了十三楼的光辉,但他在宏村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是神圣的,是村庄的起始,是村史的开端。我们在傍晚时分慕名前往十三楼时,在我并不英明的带领下兜兜转转走了不少弯路,但每当问起村民十三楼,我总觉得村民的回答都充满了自豪。不管是我的错觉抑或是真实的,十三楼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存在,让人不自觉地去敬仰。

十三楼的存在太久远,久远到宏村的维护开始之前他以在时光中慢慢退去光辉归于尘土。2000年,汪晶德、吴阿桃注资修复了仅存的大雅堂,并以“雷岗山庄十三楼”为名以示纪念。

但据我们调查所知,雷岗山庄是作为餐馆而存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单纯维护。我个人认为单纯的维护是对古建筑更大的尊重。

宏村作为徽派建筑的代表之一虽然倍受关注,1999年,国家建设部、文物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组成专家评委会对宏村进行实地考察,全面通过了《宏村保护与发展规划》。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又被

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12月30日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2003年3月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2003年7月,被正式评为国家级4A景区,2003年12月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2011年被正式评为国家级5A景区。当地政府颁布了专门的保护条例来进行村落的维护。村民们也愿意为自己家园的维护出一份力,但是这些古建筑的维护过程仍是困难重重的。

我们本想去宏村的居委会采访,但宏村的居委会中除了一位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并没有其他居委会成员。于是我们一路询问来到了村长家中。无奈村中有白事,村长要去主持大局。我们便四处再逛逛,等中午时分村长回来再做采访。

好不容易等到村长,村长告诉我们,为了宏村的维护,宏村已不接受外来户口,就是说除了孩子出生和嫁娶,不能在宏村置地买田。在宏村的整个维护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宏村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政府虽然对于宏村的维护表示支持,但资金始终不够。比如某幢民居年久失修需要维护,政府只出资百分之四十,而另外的百分之六十需要村民自费。这样的政策对于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是不可接受的,换句话说民居的维护就不能及时进行,甚至会被搁浅。但是据村长所言,多年来募集资金宏村也一直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所以维护一直很成问题。

宏村的维护中除了资金问题,村规的执行等方面都成问题。

宏村在汪氏一族管辖时,村规严明,虽有世族优先的嫌疑,但是不能否认,当时的宏村得到了很好的维护。据我们采访的九旬老人告诉我们。以前汪氏管辖时,每天早上六点前大小肠中的水是可以饮用的,六点前各家各户都把自己家的饮用水拎回家,六点之后才能洗菜、浣洗。并且第一次次洗衣的脏水不能导入沟渠之中,必须远而倒之,以免污染水质。

而如今形势大不如从前,水资源情况不容热观。特别是如今旅游业的发展,水资源的管理更是不易。据了解,村中有一家旅馆,专做写生学生的生意,不管村中规矩与水资源的保护,将洗澡水直接排入村中大小肠沟渠中,对水资源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村中领导,派出所领导介入都不能使该旅馆的老板动容,无奈之下派出所只能强行拆除了该旅馆的浴室,但该老板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很快又建起了一座浴室,并不知悔改仍进行原先不负责任的勾当,令各方都感到无可奈何。

的确,旅游的发展势必或多或少会对村落造成一定的破坏。旅游业的盈利太具诱惑力。在金钱的诱惑面前,环境与文化历史往往变成了无辜的牺牲品。但我们不能默许这种行为的发生。在这方面中国付出过了太惨痛代价,环境、文化、历史都不说恢复就能恢复的,有时即使是付出一切努力也无法挽回。所以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努力来保卫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

七、活动经费计算:


相关内容

  • 大学生水工专业暑期社会实践
  • 实践概要: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但因为保护利用的相对乏力,徽州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多多。有些居民为改善居住条件,拆旧建新,对古村落进行着“建设性”的破坏,使古建筑伤筋动骨;由于布局混乱、建筑风格不一致,居民新建的现代楼房 ...

  •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寻源皖南古筑
  • 天气火热的七八月,也是充满激情的七八月,xx年7月12日,带着火一样的激情,我们踏上了“寻源皖南古筑”暑期社会实践的旅途。 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流村落。她具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的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流建筑及 ...

  • [法律法规]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办法
  • [阅读全文] 黄山市人民政府公报(2004年第2号) 黄 山 市 人 民 政 府 令第 25 号 <黄山市屯溪老街保护区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12月17日市人民政府第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市长 李宏鸣二○○四年一月十六日 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 ...

  • 台儿庄报告
  • 室内专题设计 --台儿庄古城考察报告 学 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台儿庄古城考察报告 此次考察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台儿庄古城,在这里我们将进行为期4天的考察.我记得有一篇报道曾这样评价台儿庄古城"这里没有摩天大楼和世界之最,但在这乡村古镇里,你却能发现真正的古老中国& ...

  • 观徽派建筑有感
  • 论徽派建筑造景 摘要:徽派建筑--粉壁黛瓦马头墙,单纯的黑白两色[1],徽派古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徽派建筑就是一幅水墨画,值得人们欣赏. 关键词:徽派建筑,特点,生动 Abstract: Huiz ...

  • 安徽黟县写生实习报告
  • 关于在黟县写生的教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及感受力,了解地方本土的风土人情,为毕业创作搜集必要的素材,并且对户外的风景能够更好的描绘与自然色彩的了解,使大家把已经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巩固与加强.同时不断补充新的知识点为以后专业学习以及毕业作品打下更 ...

  • 宏村的皖南古建筑调查报告
  • 宏村的皖南古建筑调查报告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建筑学历史悠远流长.而其中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徽派建筑最初源于东阳,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而皖南建筑是徽派建筑中风 ...

  • 黄山市历史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办法
  • 关于印发黄山市历史文化遗产地保护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黄山市历史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7月17日市政府第五十一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八月十四日 黄山市历史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办法 ...

  • 江西考察与采风实训报告
  • 实训项目:艺术考察与采风 市 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121 学 号:xx31090800118 姓 名:骆趣 指导教师:胡波 徐秀平 实训时间:xx年4月8日——4月9日,60课时 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艺术考察与采风写生实训 实训地点:江西婺源 实训设备:相机写生用具 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