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怎么办

作者:梅子

启蒙 2000年11期

  咦,今天家里怎么又多了一辆小汽车?丁丁的妈妈脑子轰的一响:这孩子太不像话了,小小年纪就学会偷东西了,这还了得!

  像丁丁的妈妈一样,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所谓“偷窃”行为非常敏感,发现孩子从家里、邻居家、幼儿园里“偷拿”东西,都非常震怒,轻则一番臭骂,重则加之皮肉之苦。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所谓“偷窃”行为大可不必动怒,因为一个几岁的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和一个成人拿了别人的东西,性质大不一样。父母决不能用衡量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

  一般来说,小孩子“偷拿”东西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分不清“自己的”和“别人的”这两个概念。因为在家里,孩子要什么就可以拿什么,于是他只要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无论在什么地方,就伸手去拿,毫无顾忌,甚至妈妈的手打下来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看到小伙伴的变形金刚很有趣,自己却没有,既借不来,父母又不给买时,孩子就会想办法去偷拿来,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为引起大人的关注。有的孩子认为老师不注意自己,父母忙,也不关心自己,为唤起大人们的关注,故意拿幼儿园或小伙伴的东西,让小朋友告状,引起父母、老师的关注。

  为发泄内心的愤怒情绪。当受到父母、老师批评斥责而又不服时,有的孩子就可能采取偷拿东西藏起来或扔掉的做法,发泄自己的不满。

  尽管幼儿期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偷拿意识,但如果成人处理不当或听之任之,孩子一旦形成不良习惯,纠正起来就很困难了。所以当我们第一次发现问题时,就应采取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及时、果断地实施教育,防微杜渐。

  那么,怎样纠正孩子随便拿别人东西的不良行为呢?

  坚持正面教育,积极诱导。正面教育幼儿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孩子小,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更需要成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直观生动的方法进行教育。如讲个故事,做个游戏,让孩子体验故事中、游戏中小主人公丢了东西后着急的心情,感受不经同意,随便拿别人东西,给别人造成的麻烦和痛苦,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不再随便拿别人东西。

  关心孩子,让孩子拥有爱。孩子一生下来,父母总是从物质和精神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在父母的爱护、关怀中,孩子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意愿,不会产生受冷落的失落感,也就不会采取极端的手段引起父母的关注。父母应多和孩子一起游戏,给孩子鼓励和表扬,在融洽的沟通中产生心灵的默契,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信任孩子,鼓励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孩子背着父母拿钱、拿别人东西,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第一次这样做时,心里不一定有“偷”的概念。因此父母不必大惊小怪,而应巧妙地让孩子讲出来龙去脉,如:我喜欢,家里没有,就拿回家;他欺负我了,我就拿他的东西,让他找不着……父母应相信他们不是有意地“偷”,即使他们为发泄不满情绪有意去做,父母也应耐心,恳切地讲道理,说明这样做不对,鼓励孩子把东西送回去。只要孩子把东西送还人家,就应该表扬他。只要孩子明白了事理,并体会到父母的信任,类似的事情就不会再发生。

  榜样示范。幼儿具有好模仿的特点,而他们模仿的对象首先是父母。父母应严于律己,公私分明,不贪占小便宜,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发现孩子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时,应耐心说服,及时让他把东西送还主人。告诉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应该拿回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从父母言行中学会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作者:梅子

启蒙 2000年11期

  咦,今天家里怎么又多了一辆小汽车?丁丁的妈妈脑子轰的一响:这孩子太不像话了,小小年纪就学会偷东西了,这还了得!

  像丁丁的妈妈一样,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所谓“偷窃”行为非常敏感,发现孩子从家里、邻居家、幼儿园里“偷拿”东西,都非常震怒,轻则一番臭骂,重则加之皮肉之苦。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所谓“偷窃”行为大可不必动怒,因为一个几岁的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和一个成人拿了别人的东西,性质大不一样。父母决不能用衡量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

  一般来说,小孩子“偷拿”东西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分不清“自己的”和“别人的”这两个概念。因为在家里,孩子要什么就可以拿什么,于是他只要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无论在什么地方,就伸手去拿,毫无顾忌,甚至妈妈的手打下来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看到小伙伴的变形金刚很有趣,自己却没有,既借不来,父母又不给买时,孩子就会想办法去偷拿来,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为引起大人的关注。有的孩子认为老师不注意自己,父母忙,也不关心自己,为唤起大人们的关注,故意拿幼儿园或小伙伴的东西,让小朋友告状,引起父母、老师的关注。

  为发泄内心的愤怒情绪。当受到父母、老师批评斥责而又不服时,有的孩子就可能采取偷拿东西藏起来或扔掉的做法,发泄自己的不满。

  尽管幼儿期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偷拿意识,但如果成人处理不当或听之任之,孩子一旦形成不良习惯,纠正起来就很困难了。所以当我们第一次发现问题时,就应采取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及时、果断地实施教育,防微杜渐。

  那么,怎样纠正孩子随便拿别人东西的不良行为呢?

  坚持正面教育,积极诱导。正面教育幼儿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孩子小,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更需要成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直观生动的方法进行教育。如讲个故事,做个游戏,让孩子体验故事中、游戏中小主人公丢了东西后着急的心情,感受不经同意,随便拿别人东西,给别人造成的麻烦和痛苦,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不再随便拿别人东西。

  关心孩子,让孩子拥有爱。孩子一生下来,父母总是从物质和精神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在父母的爱护、关怀中,孩子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意愿,不会产生受冷落的失落感,也就不会采取极端的手段引起父母的关注。父母应多和孩子一起游戏,给孩子鼓励和表扬,在融洽的沟通中产生心灵的默契,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信任孩子,鼓励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孩子背着父母拿钱、拿别人东西,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第一次这样做时,心里不一定有“偷”的概念。因此父母不必大惊小怪,而应巧妙地让孩子讲出来龙去脉,如:我喜欢,家里没有,就拿回家;他欺负我了,我就拿他的东西,让他找不着……父母应相信他们不是有意地“偷”,即使他们为发泄不满情绪有意去做,父母也应耐心,恳切地讲道理,说明这样做不对,鼓励孩子把东西送回去。只要孩子把东西送还人家,就应该表扬他。只要孩子明白了事理,并体会到父母的信任,类似的事情就不会再发生。

  榜样示范。幼儿具有好模仿的特点,而他们模仿的对象首先是父母。父母应严于律己,公私分明,不贪占小便宜,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发现孩子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时,应耐心说服,及时让他把东西送还主人。告诉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应该拿回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从父母言行中学会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相关内容

  • 当孩子拿了别人东西 你会保守秘密吗?
  • 关于孩子拿别人东西怎么办这个问题,相信很多爸妈都碰到.但很多爸妈却不知如何来处理这个问题.你会担心孩子走上歪路而严厉呵斥吗?如果孩子告诉你这个秘密了,你会保守吗?当孩子拿别人东西要怎么办? 当孩子拿了别人东西 你会保守秘密吗? 故事回放:飞机模型不见了 4岁的多多,和一群小朋友玩游戏.他很快被小朋友 ...

  • 被爱过才能分享爱
  • 被爱过的人才能分享爱 "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你们身边有没有一些,不想生二胎,却被逼着要生两个的". 我的一位同学,夫妻双方都是当地公务员,有车有房,有个四岁多的女儿,小家庭也是过得有滋有味.因为夫妻俩都是非独生子女,没有二胎指标,当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小两口就被逼着要再生个孩子, ...

  •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
  • 听了邵玲老师的课,受益匪浅,帮助许多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作为家长,我没都还成绩在孩子在小学时的表现如何如何好.成绩如何好的心态里,见了孩子的中学老师还是说孩子在小学里的表现. 从小学升入中学,随着科目增多,知识膨胀,孩子不能适应,还依赖在小学授课的氛围里,等着老师反复讲解,反复练习.孩子不能适应 ...

  • 6岁前必须给孩子立下的规矩
  • 6岁前必须给孩子立下的规矩 阮娇娇 0-6岁的孩子需要建立的6大基本规则: 1.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2.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 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 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 不可以打扰别人. 6. 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

  • [百家讲坛] 解读弟子规11谨之四
  • 解读弟子规11谨之四 同期声: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弟子规>在谨的篇尾还特别关注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写这些 ...

  • 我该怎么办教案教学设计二
  • 教学要求 1.借助图画读懂故事. 2.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评一评谁的做法好. 3.在交际中做到:说清楚.听仔细.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注意听,(课件:破碎声)你们听到什么啦?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二.交流. 1.看图了解故事.训练点:听.说 (1) 请女同学看图了解这件事,男 ...

  • 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 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好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样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中国有句 ...

  • 俞敏洪教育女儿心得
  • 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而现在的中国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小企业都陷入这样一个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 ...

  • 周正教授语录
  • [转]周正教授语录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下午 11:541. 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人类生活的成功.健康.幸福. 2. 世界不是身在何处,而是心在何处. 3. 人类需要爱胜过食物. 4. 亲情并不只是生,而是养. 5. 杀人犯首先是受害者. 6. 做父亲比做老板更重要. 7. 死刑只在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