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灰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文以小学语文《灰雀》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理念,读懂文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充分接触文本,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语文的方法千变万化,思维方法亦然。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 《灰雀》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178-01  【学习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流程】  1 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揭题。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2 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3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4 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4.1 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1)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问: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学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问: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勇于改错的决心。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问: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4.2 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课文  5 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6 扩展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个别交流。  7 课后作业:收集名人故事  教后反思:《灰雀》讲的是列宁与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但表达方式不同。列宁喜欢它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由,而小男孩却想占它为己有,但最后小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列宁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他不仅爱鸟更爱下一代的好品质。更让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重点介绍了这三只灰雀的样子,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笔。在教学列宁寻找灰雀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读了读列宁说的一系列话,并对每一句话进行了情感处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宁发现灰雀不见时的那种着急、担心、惋惜的复杂心理,唤起学生的共鸣。然后,提问:那聪明的你们知道灰雀去哪了吗。请你来帮帮列宁的忙吧!  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上来,大家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说,有一半的学生还没真正的读懂这篇文章,还把思维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但许多学生都已经能够找到答案并有依据来论证,思维的火花与情感的渲染发生了碰撞,学生是真正的意识到了列宁对鸟的爱与男孩对鸟的爱的不同,同时,也为男孩知错就改的思想所折服。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课文中的几句简单对话,却包含了许多的感悟点,各自人物的内心都在活动,都在思考,心情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以“列宁是否真认为灰雀飞走了或是冻死了”引发了学生对全篇课文的阅读整合,感悟到列宁观察的细致、分析严密、教育循循善诱,以及对鸟类喜欢方式的探讨。平时我总担心他们想不到,不会说,原来是我自己放不开,只要相信学生,善于给学生提供适宜的展示空间,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在无疑处设疑,有疑处点拨,学生的思维就会走向深入,就会还你无数个惊喜!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文以小学语文《灰雀》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理念,读懂文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充分接触文本,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语文的方法千变万化,思维方法亦然。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 《灰雀》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178-01  【学习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流程】  1 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揭题。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2 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3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4 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4.1 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1)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问: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学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问: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勇于改错的决心。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问: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4.2 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课文  5 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6 扩展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个别交流。  7 课后作业:收集名人故事  教后反思:《灰雀》讲的是列宁与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但表达方式不同。列宁喜欢它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由,而小男孩却想占它为己有,但最后小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列宁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他不仅爱鸟更爱下一代的好品质。更让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重点介绍了这三只灰雀的样子,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笔。在教学列宁寻找灰雀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读了读列宁说的一系列话,并对每一句话进行了情感处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宁发现灰雀不见时的那种着急、担心、惋惜的复杂心理,唤起学生的共鸣。然后,提问:那聪明的你们知道灰雀去哪了吗。请你来帮帮列宁的忙吧!  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上来,大家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说,有一半的学生还没真正的读懂这篇文章,还把思维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但许多学生都已经能够找到答案并有依据来论证,思维的火花与情感的渲染发生了碰撞,学生是真正的意识到了列宁对鸟的爱与男孩对鸟的爱的不同,同时,也为男孩知错就改的思想所折服。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课文中的几句简单对话,却包含了许多的感悟点,各自人物的内心都在活动,都在思考,心情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以“列宁是否真认为灰雀飞走了或是冻死了”引发了学生对全篇课文的阅读整合,感悟到列宁观察的细致、分析严密、教育循循善诱,以及对鸟类喜欢方式的探讨。平时我总担心他们想不到,不会说,原来是我自己放不开,只要相信学生,善于给学生提供适宜的展示空间,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在无疑处设疑,有疑处点拨,学生的思维就会走向深入,就会还你无数个惊喜!


相关内容

  •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学反思1鲁教版
  • <灰雀>教学反思 <灰雀>一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 ...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_10__灰雀__教学设计
  • 10 灰雀 教学设计 福瑞小学:王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理解孩子的诚实和列宁对孩子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 孩子的诚实和列宁对孩子的喜爱.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二年级的时候,我们 ...

  • 灰雀教学反思
  • <灰雀>教学反思 语文组:崔永秀 新<课标>对此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一般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接触语言的心理,还不能真正地向演播艺术家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 三上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学军小学紫金港三年级语文组 陈思思 第二单元课文以"名人故事"这一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 ...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以及一个语文园地.<灰雀> ...

  • 学法心得体会作文
  •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立足训练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热爱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 - 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爱美的情趣,健康的个性,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丰富的想象能力.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8年,在不断的摸索中寻

  • 训练朗读要讲究方法
  • 训练朗读要讲究方法 --<灰雀>教学反思 什么是朗读呢,字典上讲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显然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念",而是学生正式地学习书面语言一个最重要的过程,是学生历经低年级数(字)读到中年级朗读到高年级以及以后的 ...

  • 三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罗柳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结合三年级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力求 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系统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学生为主 体,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 下册 ...

  • 选择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
  • 选择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