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
“汽车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utomotive Ergonomics 课程编码:ENP04371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汽车工程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内燃机构造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周一鸣主编,《车辆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工程专业本科生选修课。它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汽车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汽车设计、行驶过程中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对解决设计中人与汽车的关系为主的产品造型设计十分重要。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学科的研究内容、基本原则、基本原理以及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意义;全面了解与汽车设计相关的人的因素,包括结构特征(人体解剖、人体测量)、功能特征(信息感知、处理与执行)、心理特征、环境适应性等;掌握显示与控制设计、作业域设计,座椅与手握工具设计等典型汽车人机设计问题。了解晓人机系统功能和类型,人机系统的分配,人机系统中人的失误产生的原因,车辆碰撞事故中车内乘员的人体保护技术,车辆行驶中车内乘员的乘坐舒适性,车辆驾驶员的驾驶适宜性,车辆噪声控制的必要性和如何保持车厢内的小气候环境。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观以及在以感性为主的形态设计过程中理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基本要求
1. 知晓汽车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史。
2. 知晓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3. 知晓人体测量方法及过程、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 4. 知晓人体模型、尤其是三维人体模型的结构和应用。 5. 知晓人的感知响应过程。
6. 知晓人的信息接收及传递过程、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 7. 知晓汽车显示装置设计。
8. 知晓驾驶员的眼椭圆、汽车后视镜设计和改善车辆视认性的途径。 9. 知晓汽车操纵装置设计。 10. 知晓作业空间设计,工作台椅与手握工具设计,驾驶员作业空间设计 11. 知晓人机系统功能和类型,人机系统的分配。 12. 了解人机系统设计,知晓人机系统中人的失误分析
13. 知晓车辆碰撞事故中车内乘员的人体保护技术。 14. 知晓车辆行驶中车内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15. 知晓车辆驾驶员的驾驶适宜性。 16. 知晓车辆噪声控制的必要性。
17.知晓如何保持车厢内的小气候环境。 三、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汽车人机工程学概论
知晓汽车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史,知晓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人体参数
知晓人体测量方法及过程、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知晓人体模型、尤其是三维人体模型的结构和应用。 第三章、人的感知响应过程
知晓人的感知响应过程、人的视觉特性、听觉特性、皮肤感觉特性、本体感觉特性。知晓人的信息接收及传递过程、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 第四章、显示装置
知晓汽车显示装置设计,如显示装置的类型、指针式仪表设计、仪表盘总体设计、仪表的照明设计、信号灯设计。知晓驾驶员的眼椭圆、汽车后视镜设计和改善车辆视认性的途径。 第五章、操纵装置
知晓汽车操纵装置设计,操纵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问题,手控和脚控操纵装的设计。
第六章、作业空间设计
知晓作业空间设计,工作台椅与手握工具设计,驾驶员作业空间设计。 第七章、人机系统
知晓人机系统功能和类型,人机系统的分配。了解人机系统设计,知晓人机系统中人的失误分析
第八章、车辆碰撞事故中车内乘员的人体保护技术
知晓道路交通安全机车辆碰撞安全性问题,车辆的彭转形成于乘员的生存空间,车辆主动防撞与乘员人体保护,汽车碰撞过程中乘员自我保护最佳姿态、人体保的内饰吸能材料。
第九章、车辆行驶中车内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知晓人体对振动的反映机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指标 第十章、车辆驾驶员的驾驶适宜性。
知晓驾驶员的身心素质与驾驶安全性的关系,驾驶安全和驾驶疲劳 第十一章、车辆噪声控制的必要性。
知晓车辆的噪声源和噪声传播、噪声控制技术、排气消声器和车辆驾驶室声
学设计
第十二章、车辆驾驶室和车厢内的小气候环境
知晓人体的热舒适性,驾驶室和车厢内的小气候环境参数,驾驶是对有害物质的隔离作用。 四、 实践环节
无
六、课外学时分配 无
大纲制定者: 武得钰 执笔 大纲审定者: 吴筱敏 大纲批准者: 大纲校对者:
秋穗正 李 军
西安交通大学
“汽车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utomotive Ergonomics 课程编码:ENP04371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汽车工程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内燃机构造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周一鸣主编,《车辆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工程专业本科生选修课。它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汽车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汽车设计、行驶过程中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对解决设计中人与汽车的关系为主的产品造型设计十分重要。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学科的研究内容、基本原则、基本原理以及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意义;全面了解与汽车设计相关的人的因素,包括结构特征(人体解剖、人体测量)、功能特征(信息感知、处理与执行)、心理特征、环境适应性等;掌握显示与控制设计、作业域设计,座椅与手握工具设计等典型汽车人机设计问题。了解晓人机系统功能和类型,人机系统的分配,人机系统中人的失误产生的原因,车辆碰撞事故中车内乘员的人体保护技术,车辆行驶中车内乘员的乘坐舒适性,车辆驾驶员的驾驶适宜性,车辆噪声控制的必要性和如何保持车厢内的小气候环境。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观以及在以感性为主的形态设计过程中理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基本要求
1. 知晓汽车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史。
2. 知晓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3. 知晓人体测量方法及过程、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 4. 知晓人体模型、尤其是三维人体模型的结构和应用。 5. 知晓人的感知响应过程。
6. 知晓人的信息接收及传递过程、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 7. 知晓汽车显示装置设计。
8. 知晓驾驶员的眼椭圆、汽车后视镜设计和改善车辆视认性的途径。 9. 知晓汽车操纵装置设计。 10. 知晓作业空间设计,工作台椅与手握工具设计,驾驶员作业空间设计 11. 知晓人机系统功能和类型,人机系统的分配。 12. 了解人机系统设计,知晓人机系统中人的失误分析
13. 知晓车辆碰撞事故中车内乘员的人体保护技术。 14. 知晓车辆行驶中车内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15. 知晓车辆驾驶员的驾驶适宜性。 16. 知晓车辆噪声控制的必要性。
17.知晓如何保持车厢内的小气候环境。 三、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汽车人机工程学概论
知晓汽车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史,知晓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人体参数
知晓人体测量方法及过程、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知晓人体模型、尤其是三维人体模型的结构和应用。 第三章、人的感知响应过程
知晓人的感知响应过程、人的视觉特性、听觉特性、皮肤感觉特性、本体感觉特性。知晓人的信息接收及传递过程、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 第四章、显示装置
知晓汽车显示装置设计,如显示装置的类型、指针式仪表设计、仪表盘总体设计、仪表的照明设计、信号灯设计。知晓驾驶员的眼椭圆、汽车后视镜设计和改善车辆视认性的途径。 第五章、操纵装置
知晓汽车操纵装置设计,操纵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问题,手控和脚控操纵装的设计。
第六章、作业空间设计
知晓作业空间设计,工作台椅与手握工具设计,驾驶员作业空间设计。 第七章、人机系统
知晓人机系统功能和类型,人机系统的分配。了解人机系统设计,知晓人机系统中人的失误分析
第八章、车辆碰撞事故中车内乘员的人体保护技术
知晓道路交通安全机车辆碰撞安全性问题,车辆的彭转形成于乘员的生存空间,车辆主动防撞与乘员人体保护,汽车碰撞过程中乘员自我保护最佳姿态、人体保的内饰吸能材料。
第九章、车辆行驶中车内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知晓人体对振动的反映机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指标 第十章、车辆驾驶员的驾驶适宜性。
知晓驾驶员的身心素质与驾驶安全性的关系,驾驶安全和驾驶疲劳 第十一章、车辆噪声控制的必要性。
知晓车辆的噪声源和噪声传播、噪声控制技术、排气消声器和车辆驾驶室声
学设计
第十二章、车辆驾驶室和车厢内的小气候环境
知晓人体的热舒适性,驾驶室和车厢内的小气候环境参数,驾驶是对有害物质的隔离作用。 四、 实践环节
无
六、课外学时分配 无
大纲制定者: 武得钰 执笔 大纲审定者: 吴筱敏 大纲批准者: 大纲校对者:
秋穗正 李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