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运行状况调查

最近,根据省、市企调队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乡镇财政运行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总体情况是:乡镇财政运行比较困难。收入渠道不多,总量不大,赤字负债沉重,一时难以消化,必须加大财源建设,努力增收节支,逐步摆脱财政困境。
一、乡镇财政基本情况
1、现行县乡财政体制。2001年以来,县乡财政实行“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短收自负,收支挂钩,自求平衡”的管理体制。县财政核定乡镇上缴县财政的收入基数,超过上缴部分,实行此例分成;支出由县财政按统一规定的负担范围和标准核定下拨。具体情况是:收入方面,农业税作为县财政的固定收入,全额上解县财政;农业特产税实行基数上解,超收分成;契税、耕地占用税、其它收入作为乡级财政收入,收入上解,全额返回。乡镇的国税、地税收入作为县级收入,未纳入乡财政管理。在这种收入管理体制条件下,超收困难,时时有短收的危险。支出方面,全县乡镇干部职工715人,其中全额拨款人员570 人,差额拨款人员145人。政府机关行政人员、广播员、财政所人员由县财政实行全额拨款管理,经管员、农技员、水管员、文化辅导员等由县财政实行差额拨款管理、公用经费只拨全额拨款管理人员,差额人员不拨公用经费,支出上乡镇政府有较大缺口。
2、乡镇财政状况:全县累计赤字负债4734万元。用途情况:①兴办企业投资负债210万元;②普九教育和兴建公共实施负债1980万元;③农业开发投资负债1600万元;④弥补日常开支负债520万元。⑤其他负债424万元,赤字负债资金来源4734万元。①工资及运转经费挂帐326万元;②教育和公共建设挂帐1336万元。③借款3072万元。其中:向银行借款本金1336万元;向部门或单位借款1355万元;向个人或其他借款381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财政财力总量上有所下降,可用财力有所好转,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
1、财源建设长期滞后,收入总量严重不足。从调查情况来看,收入总量一个乡几十万元,有的乡十几万元,这是财源建设长期滞后的结果,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的发展。
2、收支缺口大,运转困难。2003年财政收入2543万元全额上缴,其中农业税收入752万元,其他收入18万元,县财政补助收入2257万元,其中:包干经费614万元,税费改革转移支付1472万元。减去乡级预算支出2641万元,收支两抵,当年预算赤字98万元,加上预算外支出(如差额人员工资、接待费等)300万元。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乡镇为了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只能举债运转,“寅吃卯年”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较为普遍。
3、财政负债多,包袱沉重。截止2003年底,乡镇财政累计赤字负债达4734万元。巨额赤字负债给乡镇的各项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一是干部职工的垫款一时无法兑现,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乡镇领导经常被债权人纠缠讨债,无法正常工作;三是学校欠款难以支付,常有基建老板上门追讨,有的学校甚至连学校都被强行封锁,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四是经费紧缺引发了各类社会矛盾,社会公益事业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
4、税收征管难,短收严重。由于纳税人纳税意识差,难管村、“钉子户”等多种因素,征收难度加大,成本增高。据调查,乡镇每年有30%—40%的农业税和统筹无法正常征收,全县累计有几千万元,该收的收不上,该上缴或列支的又不能少,出现垫税和拖欠、借款办事业的情况,乡镇财政陷入困境。
5、有偿资金回收困难,加重了财政负担。截止2003年底,乡镇财政借出有偿资金1200多万元未记入乡镇政府债务内,这些资金都是向上级财政部门借入的,由乡财政承借承还的,目前这些资金均已到期或逾期,但回收困难。2002年收回的有偿资金70万元,2003年收回的不足50万元,时间越往后移,回收难度更大。初步测算,有近400万元是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这无疑是乡镇财政的一大隐患,最终债权变成了债务,成为了乡镇财政的又一隐性负债。
三、对策措施及建议
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财政,乡镇财政的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关系到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的困难已迫在眉睫。
1、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壮大乡镇财政经济实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财源建设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的根本途径。培植财源要把财税增长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一是要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的领导,要研究制定财源建设发展规划,狠抓落实。二是要大力发展科技兴烟,把烤烟产业做大做强。烤烟是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主导方向,是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我县种植烤烟,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行科技兴烟,为烤烟产业的提质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加之与将军集团等大烟厂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具有了较好的外销市场环境。三是要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及其升级,通过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2、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的扶持力度,增强乡财政的活力。
农村税费改革后,收入的范围缩小了,加大对乡镇财政的扶持力度十分重要。一是在财源建设上要加大投入。紧紧抓住进入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扶贫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重点扶持烤烟、主要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加大农村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加快致富步伐。二是在财力上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乡镇的分成比例,增加预算安排,保障乡镇政常运转。同时,争取上级对乡镇承借承还的周转金中经审核确定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予以豁免,化解乡镇财政风险,避免新的赤字债务的发生。
3、加强税收征管,力求做到应收尽收。
一是加大财税宣传力度,坚持日常与集中相结合,大力宣传财税法规、政策的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营造宽松的纳税氛围。
二是要做到依法征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我县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是比较轻的,要利用费改税后的政策做好难管村、钉子户的工作,尽量减少税源流失,杜绝税费改革后出现新的尾欠。
三是要搞好协税护税工作。建立财政所征税、乡村干部协税、政法部门护税的征管网络,县、乡联动,部门配合,切实改革乡镇财政收入征管力量不足的问题。
4、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控制支出。
一是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推进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事业单位与政府脱钩,推向市场,减轻财政负担。二是要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会议、学习、差旅、接待、通讯、下乡补助、加班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不允许“集体研究”代替制度,征收搞提成,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
三是要严格控制计划外支出。各级各部门的升级达标必须经严格的审批,方能实施。报刊订阅要明确哪些必须订和哪些不必订。严格控制外出参观、考察。债务重的要禁止购买小车和金额较大的办公用具,机关内部建设一律停止,特殊的乡镇必须经县政府批准。
四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坚持离任审计制度。在审计结论没有出来时,乡镇领导不能提拔、调动;纪检、监督、审计等监督部门检查出的违纪违规,不能以罚代法、以罚代纪,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严格执行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评优、一票否决的规定。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
5、要建立消赤减债责任制。要建立乡镇消赤减债资金,采取多种措施,广泛筹集资金,甩掉历史包袱。同时,要坚决堵绝新的赤字债务的发生。

  

最近,根据省、市企调队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乡镇财政运行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总体情况是:乡镇财政运行比较困难。收入渠道不多,总量不大,赤字负债沉重,一时难以消化,必须加大财源建设,努力增收节支,逐步摆脱财政困境。
一、乡镇财政基本情况
1、现行县乡财政体制。2001年以来,县乡财政实行“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短收自负,收支挂钩,自求平衡”的管理体制。县财政核定乡镇上缴县财政的收入基数,超过上缴部分,实行此例分成;支出由县财政按统一规定的负担范围和标准核定下拨。具体情况是:收入方面,农业税作为县财政的固定收入,全额上解县财政;农业特产税实行基数上解,超收分成;契税、耕地占用税、其它收入作为乡级财政收入,收入上解,全额返回。乡镇的国税、地税收入作为县级收入,未纳入乡财政管理。在这种收入管理体制条件下,超收困难,时时有短收的危险。支出方面,全县乡镇干部职工715人,其中全额拨款人员570 人,差额拨款人员145人。政府机关行政人员、广播员、财政所人员由县财政实行全额拨款管理,经管员、农技员、水管员、文化辅导员等由县财政实行差额拨款管理、公用经费只拨全额拨款管理人员,差额人员不拨公用经费,支出上乡镇政府有较大缺口。
2、乡镇财政状况:全县累计赤字负债4734万元。用途情况:①兴办企业投资负债210万元;②普九教育和兴建公共实施负债1980万元;③农业开发投资负债1600万元;④弥补日常开支负债520万元。⑤其他负债424万元,赤字负债资金来源4734万元。①工资及运转经费挂帐326万元;②教育和公共建设挂帐1336万元。③借款3072万元。其中:向银行借款本金1336万元;向部门或单位借款1355万元;向个人或其他借款381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财政财力总量上有所下降,可用财力有所好转,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
1、财源建设长期滞后,收入总量严重不足。从调查情况来看,收入总量一个乡几十万元,有的乡十几万元,这是财源建设长期滞后的结果,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的发展。
2、收支缺口大,运转困难。2003年财政收入2543万元全额上缴,其中农业税收入752万元,其他收入18万元,县财政补助收入2257万元,其中:包干经费614万元,税费改革转移支付1472万元。减去乡级预算支出2641万元,收支两抵,当年预算赤字98万元,加上预算外支出(如差额人员工资、接待费等)300万元。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乡镇为了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只能举债运转,“寅吃卯年”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较为普遍。
3、财政负债多,包袱沉重。截止2003年底,乡镇财政累计赤字负债达4734万元。巨额赤字负债给乡镇的各项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一是干部职工的垫款一时无法兑现,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乡镇领导经常被债权人纠缠讨债,无法正常工作;三是学校欠款难以支付,常有基建老板上门追讨,有的学校甚至连学校都被强行封锁,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四是经费紧缺引发了各类社会矛盾,社会公益事业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
4、税收征管难,短收严重。由于纳税人纳税意识差,难管村、“钉子户”等多种因素,征收难度加大,成本增高。据调查,乡镇每年有30%—40%的农业税和统筹无法正常征收,全县累计有几千万元,该收的收不上,该上缴或列支的又不能少,出现垫税和拖欠、借款办事业的情况,乡镇财政陷入困境。
5、有偿资金回收困难,加重了财政负担。截止2003年底,乡镇财政借出有偿资金1200多万元未记入乡镇政府债务内,这些资金都是向上级财政部门借入的,由乡财政承借承还的,目前这些资金均已到期或逾期,但回收困难。2002年收回的有偿资金70万元,2003年收回的不足50万元,时间越往后移,回收难度更大。初步测算,有近400万元是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这无疑是乡镇财政的一大隐患,最终债权变成了债务,成为了乡镇财政的又一隐性负债。
三、对策措施及建议
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财政,乡镇财政的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关系到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的困难已迫在眉睫。
1、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壮大乡镇财政经济实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财源建设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的根本途径。培植财源要把财税增长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一是要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的领导,要研究制定财源建设发展规划,狠抓落实。二是要大力发展科技兴烟,把烤烟产业做大做强。烤烟是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主导方向,是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我县种植烤烟,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行科技兴烟,为烤烟产业的提质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加之与将军集团等大烟厂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具有了较好的外销市场环境。三是要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及其升级,通过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2、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的扶持力度,增强乡财政的活力。
农村税费改革后,收入的范围缩小了,加大对乡镇财政的扶持力度十分重要。一是在财源建设上要加大投入。紧紧抓住进入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扶贫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重点扶持烤烟、主要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加大农村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加快致富步伐。二是在财力上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乡镇的分成比例,增加预算安排,保障乡镇政常运转。同时,争取上级对乡镇承借承还的周转金中经审核确定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予以豁免,化解乡镇财政风险,避免新的赤字债务的发生。
3、加强税收征管,力求做到应收尽收。
一是加大财税宣传力度,坚持日常与集中相结合,大力宣传财税法规、政策的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营造宽松的纳税氛围。
二是要做到依法征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我县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是比较轻的,要利用费改税后的政策做好难管村、钉子户的工作,尽量减少税源流失,杜绝税费改革后出现新的尾欠。
三是要搞好协税护税工作。建立财政所征税、乡村干部协税、政法部门护税的征管网络,县、乡联动,部门配合,切实改革乡镇财政收入征管力量不足的问题。
4、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控制支出。
一是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推进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事业单位与政府脱钩,推向市场,减轻财政负担。二是要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会议、学习、差旅、接待、通讯、下乡补助、加班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不允许“集体研究”代替制度,征收搞提成,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
三是要严格控制计划外支出。各级各部门的升级达标必须经严格的审批,方能实施。报刊订阅要明确哪些必须订和哪些不必订。严格控制外出参观、考察。债务重的要禁止购买小车和金额较大的办公用具,机关内部建设一律停止,特殊的乡镇必须经县政府批准。
四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坚持离任审计制度。在审计结论没有出来时,乡镇领导不能提拔、调动;纪检、监督、审计等监督部门检查出的违纪违规,不能以罚代法、以罚代纪,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严格执行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评优、一票否决的规定。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
5、要建立消赤减债责任制。要建立乡镇消赤减债资金,采取多种措施,广泛筹集资金,甩掉历史包袱。同时,要坚决堵绝新的赤字债务的发生。

  


相关内容

  • 关于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
  • 关于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 昌图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李志刚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003年以来按照省.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部署,我县全面推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明 ...

  • 铁岭市县乡财政体制运行情况调查报告
  • 铁岭市县乡财政体制运行情况调查报告 铁岭市财政局局长 孙耀民 作为全省三个困难市之一,铁岭市县乡财政经济的运行一直引人关注.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省市财政体制的调整,省政府对困难县乡特别关注,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和调兵山市5个县(市)从体制上得到了省共享税种增量返还的政策 ...

  • --对xxx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
  • 完善财政体制 促进县乡财政平稳运行 --对xxx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 ●jiangxunzang 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xxx县按照上级的要求,调整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 对乡镇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 超收分成, 短收分担:收大于支,定额上解:支大于收,定额补贴:自求平衡 ...

  • 2009年区财政局预算科工作总结
  • 今年以来,预算科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业务科室的指导帮助以及局内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工作目标,统筹安排预算,认真组织收入,努力深化改革,科学理财,服务至上.本科室各项业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绩.现按要求总结汇报于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取得实效 (一) ...

  • 县乡镇财政状况情况的调查报告
  • 乡镇财政是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国家财政的基石,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危机四伏,严重影响着乡镇政权的稳定和乡镇经济的发展,破解乡镇的巨大债务难题已迫在眉睫. 一.新形势下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财源建设慢,收入增长难.笔者走访全县乡镇,从各镇财政所综合上 ...

  • 关于乡镇财政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 根据<关于做好全省乡镇财政队伍建设调研工作的通知>(鄂财函[2010]134号)文件要求,我办松滋调研专班从6月10日开始对松滋市基层财政所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涉及乡镇财政所所长.副所长.在职在岗普通干部.改革分流人员.离退人员.提前退养人员,乡镇党委.政府领导,松滋市局预算科.农村 ...

  •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一) 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一年多来,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各级政府统一领导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我市初步确立 ...

  • 湖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效果的调查与思考
  • 作者:黄小平江武付圆圆柴萌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1年09期 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切实解决农民基本医疗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 审计局审计工作调研报告
  • 务实创新 认真履责 提升服务大局水平 2010年我区审计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审计工作会议和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服务于"三大行动纲领"和"四个优化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