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员主体性的体现

第16卷第1期VOL.16    NO.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05年1月Jan. 2005

译员主体性的体现

吕炳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0)

内容提要:口译是一种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对象性活动。口译活动始终体现译员的主体作用,性的认识。

关键词:译员;主体性;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H0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05)01-0060-04

一、引  言

就目前情况看,我国译学界对译者在文学翻译的主体性的研究比较重视,发表了不少文章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对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体性的探讨还不多见。有个别学者干脆就认为除了文学翻译,其他门类的翻译都应排除在主体性的讨论之外。“这个“主体说”多半不适合其他门类的翻译,特别是不适合那类服务性或工具性的翻译工作,比如外事翻译或者科技翻译,尽管这类翻译在我们的社会生

[1]

活中往往更加重要”。欲在理论上解决应否将文学

主体。因此,根据口译的实际情况,可以将译员的主体性定义为译员为实现讲话人的交际目的而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自觉、自律、能动、目的性强诸特点。

本文认为,与包括文学翻译在内的笔译相同,口译也是一种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对象性活动。作为翻译主体的译员要对原话进行意义阐释和语言转换,将原话的意义传达给听话人,使他听懂并做出讲话人预想中的回应或实施期望中的行动。在这一过程中,译员必须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确保交际的顺畅和翻译目的的实现。换句话说,口译的过程始终体现着译员的主体作用,映射出译员的独特人格、价值取向以及历史存在的等主体性因素。倘若对译员在口译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关于译者主体性的讨论将是不全面的。

提出口译与笔译同是一种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对象性活动,实现着译者主体的作用,并不是说两者之间没有差别。实际上,两者在译者发挥主体作用的模式、主体性实现的条件与程度以及受约束的因素等方面决非完全一致。例如,译员发挥主体性的空间极少,无论他有何种审美观和价值观,在一般的情况下只能服从讲话人按照自己的审美观但口译与笔译在主体性方面的差异是相对的,只是程度上不同。跟笔译一样,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体性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不容忽视。正视这一客观存在,才能正确认识译员

以外的其他门类的翻译纳入主体性的讨论,首先要对译者主体性的性质与内涵有清楚的认识。

从哲学的角度看,翻译是一种对象性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一个有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实践系统。实践系统内含主体、客体和中介三个基本的子系统。其中,每个子系统都具有各自复杂的结构,自成系统。实践系统的三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关系的动态结合、变化和发展构成了实践系统的动态运行和演化,决定着人的实践活动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实践的主体是实践系统中最具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子系统),它担负着提出实践目的、操纵实践工具、改造客体,从而驾驭和控制实践系统完成实践活动的多种功能

[2]的任务”。无庸置疑,如果我们把口译看作是一种

对象性的实践活动,就必须承认译员的主体作用,将它纳入有关译者主体性的讨论当中。在口译这项实践中,实践主体的子系统包括讲话人和译员两个

来稿日期:2004-09-03;修回日期:2004-11-04

作者简介:吕炳华,男,(1951.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基础英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与英美语言、翻译学。

2005年第1期译员主体性的体现

十分着急,很多人把眼睛盯在主持闭幕式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彭真的身上。在这种令人感到窒息的气氛中,彭真发表讲话。“几乎在同一瞬间,同声传译的话筒传来了唐笙同志的英语翻译。她没有逐字逐句硬译彭真同志的讲话,但是基本意思准确无误,句子完整易懂,语调同彭真同志的讲话一样冷静,宛如在和朋友谈心,重要的地方还适当放慢速度或加重语气。彭真刚讲完几秒钟,她的翻译也干脆利落地结束,接着又利用会场上的暂时静默,重复了

[5]一遍彭真同志讲话的要点”。本来译员把讲话人的

在口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推动口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本文拟就道德自律、译语选择、信息安排以及副语言特征四个方面对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及其表现进行探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二、道德自律

许钧先生曾将翻译活动划分为“要怎么译”、

“能怎么译”和“该怎么译”三个层面。“该怎么译”涉及的是道德层面对翻译的约束。据许钧介绍,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瓦纳・贝尔曼认为, 作为一个译者,一旦接受或从事某一项翻译活动,他就开始承担某种责任和义务。“面对原作,面对服务对象,译者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必须要受到某种道德上的约束,译者的“从心所欲”,必然是在一个“矩”的范围内,而这个“矩”,包含翻译活动内部规律所规定的范围,也包含着我们在此所讨论的道德上的界限”

[3]

发言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就算完成了任务,但是,出于崇高的使命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唐笙同志在彭真讲话结束后又把要点重复了一遍,让听众更好的理解中国代表团的立场,加深他们的认同感,使会议获得预期的效果。再者,倘若讲话人在日期数据等方面出现口误,在责任心的驱使下,译员也会主动地提醒讲话人加以修改,避免误会。道德自律体现的主体性因人而异,因此对口译的影响也不一样。

。就口译而言,道德约束可分为社会和自我两个层

外事翻译特别强调纪律,“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讲

都要忠实地转达出去,决不能擅自按只有极个别的情况例

[4]

外”。如果译员违反这种强制性的道德约束,擅自

三、译语选择

就笔译而言,不同的译者必然产生不同的译本。照此推理,同一场口译,不同的译员也必然有不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载体,但从表达形式看,语言与思维并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同一至于选择哪一个表语言能力、审美趋“翻译中,传递原文同一信息,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信息焦点,即选取不同参照点,包括不同实体、运动、属性、情状等,作为出发点,对同一现实情景进行反映和描述。这样,可以丰富表达手段,把思维的严密性表现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

[6]

更改讲话人的观点,后果将不堪设想。与社会的道表现为对社会道德约束的不同程度自我道德约束在口译过程中的实施是其主体性除开技术层面,译员的道德自律对口译往往有据我国外语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说,他曾出席一个口译现场,发现译员的翻译与讲话人原话的意思有很大的出入,原来译员抛开讲话人,按自己的思路翻译。他可能以为听众当中没有人懂外语,即使乱译一通也不会露出马脚。可见,缺乏道德自律的译员工作马虎,胆大妄为,置翻译的以忠实地超越自己“忠实转达”的职责范围,做“份外事”。据报道,1952年在北京举行的亚太区域和平会议的闭幕式上,前几个决议草案都顺利一致通过,但是在表决关于民族独立问题的决议草案时,澳大利亚的代表提出不同的意见。各国代表和工作人员都盼望达成全部决议一致通过的心愿,

。彭开明先生谈的是笔译的情况,但也适用于口译

是其主体性运作的表征之一。“从语言使用的个别活动即言语活动上看,它更是成为主体本质力量的显

[7]

现……所谓“文如其人”,就是“语如其人”。

基于口译的性质和特点,译语的表达要脱离原将其意思通过目的语转达出来。这就给译员发挥其创造性留下了余地。比如,全国九届人大结束后举行记者招待会,新任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前发言,开头一句话是:请允许我首先介绍一下几位新当选的副总理。译员将它翻译成I would like to start by introducing my colleagues。“几位 新当选的副总理”被翻译成“my colleagues”, 而不是“several newly-elected premiers”。两者意思相当,但效果不同。前者在语气上显得比后者随和,没有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场味。从忠实的角度看,后者似乎比前者更紧扣原话。译员选择前者可能考虑到记者招待会是面对面的对话,应营造一种宽松的气氛。而且,温总理是一个随和的人,应把大国总理那种平易近人的风范反映出来。

无论有意识还

“在实际操作中,不管自觉也罢,不自觉也罢,翻译家都在无休止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在

克制自我与张扬自我之间来回转换。

优秀的翻译家之所以优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转换和调整得心应

[8]

手,自然自如,并且能掌握张扬自我的限度和分寸”。

总第16卷

就合同定金支付问题展开讨论。外方要求定金必须在签约后六个月支付,否则外方有权取消合同。中方的回答是:定金的支付是合同生效的前提,如六个月内未支付,合同将不生效。这是允许的。但我们不能同意取消合同这一点……而且我们只能同意10%的定金。当时双方正讨论定金支付的时间,中方却扯上定金比例。如果译员照翻不误,势必打乱谈判计划。因此译员见机行事,暂时按下定金比例不谈,等后来有机会再提出来[11]。译员在信息安排上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

五、副语言特征

口译与笔译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翻译活动的三个主要角色——讲话人、译员、听话人——均在场,具备面对面交际的特征。而且还要依赖话人意思的理解固然要依赖译员的翻译,但凭讲话人的语气、表情或手势也能猜出几分。为了完整地但要求归要求,实践中并不一定能做到。而差异则是绝对的。差异的产生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在客观方面,具有不同的生理即使译员尽量模仿讲话人,效果不一定好。如果讲话人笑译员也笑,讲话人挥手译员也跟着挥手,场面不是很滑稽?换言之,译员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主体特征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到口译的过程,产生某种影响。比如说,语速快,容易渲染气氛。抑制型的译员小心翼翼,语速较慢,连贯性欠佳,缺乏感染力[12]。

在主观方面,译员有时候会根据口译现场的实际需要,对一些副语言特征作出选择,以利气氛的调节和效果的控制。上世纪60年代,一位兄弟党的领导人分别由两位译员陪同参观南京雨花台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事后他赞扬了陪他参观南京雨花台的译员而批评了陪他参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译员。原因是前者翻译的时候声音充满了崇敬先烈的感情,而后者则无精打采,就象被老师逼着在背书[13]。

笔译如此,口译也如此。

四、信息安排

译员的译语产出一般要求与讲话人的信息输出同步,在信息安排上不容自行其事 ,擅自打乱信息的输出顺序。

发言稿自由发挥,它的讲话就带有鲜明的口语特点:对其讲话的内容进行脑子里只能有中心思想;但是,如何具体表达和选词,都不可能事先全部想好加以背诵。词句是随着他所要表达的内容自然而然地说出的,边说边思考下面的内容和措词,因而不可能象书面语言那样严谨,必然会有虚词和重复之处,甚至会夹杂一些不完整乃至含意不明确的语句。译员必须在不遗漏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去掉重复之处,加以重新组合。至于怎样正

[9]确取舍,则完全取决于译员的分析判断能力”。

我国著名翻译家师哲先生在上世纪经常给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当翻译,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曾这样描述给周恩来总理担任口译工作的情况:“他常常是讲了一大段之后让我译。我只扼要地译完主要意思,他问我是否译完,我讲明语意全部转达了,对方也懂了。我认为如果一个字一个字地扣着译出来,就容易出现语句不通顺的毛病,使对方反而不易听懂,而且也失掉了重点和中心意思。周恩来的另一个特点是他同别人谈话前或是自己讲话,一般事先不给人打招呼,不将内容告诉我。所以只能在谈话

[10]过程中自己慢慢揣摩走向和来龙去脉”。从师哲

杨泽清先生曾提及,在一次商务谈判中,双方

六、结束语

与笔译一样,口译也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体现译员的主体性,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尽管口

2005年第1期译员主体性的体现

[4] 过家鼎. 关于政治会谈口译的点滴体会[J],中国翻译, 1984 (11)。[5] 齐锡玉. 对青年口译人员的几点建议[J],中国翻译, 1984(7)。[6] 彭开明. 翻译中的多种表达形式[J],中国翻译, 1995(5) 。[7] 钱冠连. 美学语言学[M],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3。[8]杨武能. 尴尬与自如 傲慢与自卑[J],中国翻译, 1993(2)。

译中译员主体性发挥的空间和条件与笔译相比有较大的限制,然而,它的存在是客观现象,对译员主体性展开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译员的作用,理也有助于提高译员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 杨武能. 再谈文学翻译主体[J].中国翻译,2003(3)。

[2] 肖  前、李秀林、汪永祥.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修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6。

[3] 许钧.   论翻译活动的三个层面[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3)。

[9]齐宗华. 略论口译[J],中国翻译, 1983( 2)。

[10]师  哲.   我给领袖们当翻译[J],中国翻译, 1992(4)。[11]杨泽清. 科技英语口译技巧初探[J],中国翻译, 1995(5)。[12]曹坚新. 口译的心理差异与生理影响[J],中国翻译, 1997(1)。[13]齐锡玉. 对青年口译人员的几点建议[J],中国翻译, 1984( 7)。

(上接第14页)

2. 在外交布局中,将对美关系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是完全必要的。中美关系不仅是双边关系的事情,牵涉到世界的全局。中美在亚洲安全与稳定、全球反对国际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双边贸易上都存在共同的利益。通过加大经济合作、朝鲜半岛核危机六方合作与反恐、反核扩散问题上的合作,加大了中美之间的经济与安全的相互依存。但在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上,美国实行两面政策,中国必须予以针锋相对的应对,争取最大限度地得到国际道义支持,减少美国等干预的可能性。面对外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可能干预,中国不排除依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行使自卫权。中国坚持用和平手段解决国家的最后统一问题,但不能排除行使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国家统一。

3. 欧盟和俄罗斯是中国的最主要的战略伙伴。中国同欧盟、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会进一步加强。在全球战略格局问题上,三方没有根本分歧,都赞成多边主义,发挥联合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的核心作用。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在中亚的安全合作上的稳定机制。

4. 稳定对日关系。日本要恢复正常国家的地位,恐怕不可阻挡。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对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国家的历史问题、钓鱼岛归属和东海大陆架归属及油气开发问题、防止日本追随美国干预台海问题,是对日关系的四个关键问题。要改变“政冷经热”的局面需要双方理智的处理。中日之间经济合作的大趋势仍然应该坚持,并且通过加大中日经济合作,推动亚洲自由经济区的发展。加快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区域化建设需要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的共同努力。在日本对待侵略战争的历史态度问题上,中国与东盟国家、朝、韩合作,推动日本保持和平发展方向。对日本右翼在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上图谋则必须坚持原则,不能让步。

5. 发展中国家依然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做好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工作,可加大我外交的回旋余地与基础。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南北国家发展差距,发展中国家严重分化。但中国还应重视发展中国家组织的作用,特别是与非洲国家统一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美洲国家组织的关系应进一步发展。通过继续开展中非对话、中阿论坛和中国与东盟自由经济贸易区和友好合作关系的建设,扩大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在国际社会的总体地位和影响。

在冷战后国际形势复杂化的今天,中国要发挥在国际事务中主持正义、公道的作用,依据现行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处理好中国的权益与义务的关系,积极参与新的国际规则的建设和危机的处理。但中国也还不是对国际社会的所有问题都能负起责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全方位的外交布局与扎实的外交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外交战略,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与吸引力,确保中国的国家统一、安全战略利益和本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国际社会一道促进国际新秩序的建设,对国际关系民主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梁守德、洪银娴. 国际政治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4页。

[2] [美] 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168页。

[3] [美] 熊王介著,余逊达 张铁军译:无政府状态与世界秩序[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52页。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外交文选[C].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179页。

[5] 转引自2004年6月11日国际在线报道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6月9日发表的2004年年鉴。

[6] 《邓小平文选》[C].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348页。[7] 《邓小平文选》[C].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41页。

第16卷第1期

VOL.16    NO.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05年1月Jan. 2005

regulations, one of the many problems facing translators is the translation of deixis. Due to the different mode ofthinking, deixis used in different languages differ greatly.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Šarèeviæ’s theory that legaltranslation is a communicative act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ree legal exchange principles proposed by DuJinbang, i.e. the principle of language deferring to law, the principle of tolerance for difference and pursuit ofconcord, and the principle of imitation and compliment, intends to search for the methods for translating deixis inlegal text from the four aspects such as person deixis, place deixis, time deixis, and discourse diexis.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 lawyer’s defense documents by means of analyzing themes, by Li Bing, p.52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widely accepted Functional Grammar developed by Halliday, attempts to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mes in a lawyer’s defense documents. In our analysis, we also adopt theories developedby other functional grammar linguists rather than follow Halliday’s theory strictly. Through analysis, we find thatthemes in lawyer’s defense documents have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func-tions and purposes.

Aesthetics of Literary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by ZHANG Baohong, p. 56

The meaning of literary language is a unity of its referentiality and aesthetics, and its aesthetics finds expres-sion in three such dimensions as self-referentiality, indirect referentiality and pseudo-referentiality. Based on thethree aesthetic dimensions for a literary language, this paper makes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reproduction of aesthet-ics for a literary language in its English vers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analytical perspectives for literary trans-lators as well as 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manifestations of interpreter subjectivity, by LU Binhua, p.60

Interpreting is an object-oriented activity in which the subject acts on the object with a view to achieving thedesired goal. In the process, such subjective factors as individuality and personal values are at work willy-nilly.The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interpreter subjectivity manifested in four aspects such as moral self-discipline,choice of word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arrangement of information and paralinguistic features, aiming to enhancethe interpreter’s awareness of subjectivity.

FORUM FOR PH.D CANDIDATES

Deconstru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stmodern lust depic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by WU Fangfei, p.64

Lust depic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component in contemporary literary narration and cultural reconstruction.With reference to mainstream literature therein lie the general utopia-oriented lust depiction and the “enchanting”discourse shifting strategy, the postmodern literary discourse represented by the so-called pioneering literatureattempts a restatement of lust mainly from a deconstructional dimension. Consequently it has been a basic “disen-chanting” strategy for postmodern narratology to deconstruct meta-restatement of elements such as main body,reality, meaning, etc., which turns on a “post new-era”, especially when literature had to face lust and the recur-re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tterns in the 1990s.

A discussion about the Structure of General History, By ZHANG Jun, p.68

estern philosophy history, but alsohuman history not only conforms to aims, but also to laws; and in its later terms, it bears a kind of ideology that the

第16卷第1期VOL.16    NO.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05年1月Jan. 2005

译员主体性的体现

吕炳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0)

内容提要:口译是一种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对象性活动。口译活动始终体现译员的主体作用,性的认识。

关键词:译员;主体性;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H0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05)01-0060-04

一、引  言

就目前情况看,我国译学界对译者在文学翻译的主体性的研究比较重视,发表了不少文章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对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体性的探讨还不多见。有个别学者干脆就认为除了文学翻译,其他门类的翻译都应排除在主体性的讨论之外。“这个“主体说”多半不适合其他门类的翻译,特别是不适合那类服务性或工具性的翻译工作,比如外事翻译或者科技翻译,尽管这类翻译在我们的社会生

[1]

活中往往更加重要”。欲在理论上解决应否将文学

主体。因此,根据口译的实际情况,可以将译员的主体性定义为译员为实现讲话人的交际目的而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自觉、自律、能动、目的性强诸特点。

本文认为,与包括文学翻译在内的笔译相同,口译也是一种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对象性活动。作为翻译主体的译员要对原话进行意义阐释和语言转换,将原话的意义传达给听话人,使他听懂并做出讲话人预想中的回应或实施期望中的行动。在这一过程中,译员必须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确保交际的顺畅和翻译目的的实现。换句话说,口译的过程始终体现着译员的主体作用,映射出译员的独特人格、价值取向以及历史存在的等主体性因素。倘若对译员在口译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关于译者主体性的讨论将是不全面的。

提出口译与笔译同是一种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对象性活动,实现着译者主体的作用,并不是说两者之间没有差别。实际上,两者在译者发挥主体作用的模式、主体性实现的条件与程度以及受约束的因素等方面决非完全一致。例如,译员发挥主体性的空间极少,无论他有何种审美观和价值观,在一般的情况下只能服从讲话人按照自己的审美观但口译与笔译在主体性方面的差异是相对的,只是程度上不同。跟笔译一样,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体性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不容忽视。正视这一客观存在,才能正确认识译员

以外的其他门类的翻译纳入主体性的讨论,首先要对译者主体性的性质与内涵有清楚的认识。

从哲学的角度看,翻译是一种对象性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一个有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实践系统。实践系统内含主体、客体和中介三个基本的子系统。其中,每个子系统都具有各自复杂的结构,自成系统。实践系统的三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关系的动态结合、变化和发展构成了实践系统的动态运行和演化,决定着人的实践活动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实践的主体是实践系统中最具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子系统),它担负着提出实践目的、操纵实践工具、改造客体,从而驾驭和控制实践系统完成实践活动的多种功能

[2]的任务”。无庸置疑,如果我们把口译看作是一种

对象性的实践活动,就必须承认译员的主体作用,将它纳入有关译者主体性的讨论当中。在口译这项实践中,实践主体的子系统包括讲话人和译员两个

来稿日期:2004-09-03;修回日期:2004-11-04

作者简介:吕炳华,男,(1951.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基础英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与英美语言、翻译学。

2005年第1期译员主体性的体现

十分着急,很多人把眼睛盯在主持闭幕式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彭真的身上。在这种令人感到窒息的气氛中,彭真发表讲话。“几乎在同一瞬间,同声传译的话筒传来了唐笙同志的英语翻译。她没有逐字逐句硬译彭真同志的讲话,但是基本意思准确无误,句子完整易懂,语调同彭真同志的讲话一样冷静,宛如在和朋友谈心,重要的地方还适当放慢速度或加重语气。彭真刚讲完几秒钟,她的翻译也干脆利落地结束,接着又利用会场上的暂时静默,重复了

[5]一遍彭真同志讲话的要点”。本来译员把讲话人的

在口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推动口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本文拟就道德自律、译语选择、信息安排以及副语言特征四个方面对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及其表现进行探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二、道德自律

许钧先生曾将翻译活动划分为“要怎么译”、

“能怎么译”和“该怎么译”三个层面。“该怎么译”涉及的是道德层面对翻译的约束。据许钧介绍,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瓦纳・贝尔曼认为, 作为一个译者,一旦接受或从事某一项翻译活动,他就开始承担某种责任和义务。“面对原作,面对服务对象,译者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必须要受到某种道德上的约束,译者的“从心所欲”,必然是在一个“矩”的范围内,而这个“矩”,包含翻译活动内部规律所规定的范围,也包含着我们在此所讨论的道德上的界限”

[3]

发言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就算完成了任务,但是,出于崇高的使命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唐笙同志在彭真讲话结束后又把要点重复了一遍,让听众更好的理解中国代表团的立场,加深他们的认同感,使会议获得预期的效果。再者,倘若讲话人在日期数据等方面出现口误,在责任心的驱使下,译员也会主动地提醒讲话人加以修改,避免误会。道德自律体现的主体性因人而异,因此对口译的影响也不一样。

。就口译而言,道德约束可分为社会和自我两个层

外事翻译特别强调纪律,“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讲

都要忠实地转达出去,决不能擅自按只有极个别的情况例

[4]

外”。如果译员违反这种强制性的道德约束,擅自

三、译语选择

就笔译而言,不同的译者必然产生不同的译本。照此推理,同一场口译,不同的译员也必然有不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载体,但从表达形式看,语言与思维并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同一至于选择哪一个表语言能力、审美趋“翻译中,传递原文同一信息,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信息焦点,即选取不同参照点,包括不同实体、运动、属性、情状等,作为出发点,对同一现实情景进行反映和描述。这样,可以丰富表达手段,把思维的严密性表现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

[6]

更改讲话人的观点,后果将不堪设想。与社会的道表现为对社会道德约束的不同程度自我道德约束在口译过程中的实施是其主体性除开技术层面,译员的道德自律对口译往往有据我国外语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说,他曾出席一个口译现场,发现译员的翻译与讲话人原话的意思有很大的出入,原来译员抛开讲话人,按自己的思路翻译。他可能以为听众当中没有人懂外语,即使乱译一通也不会露出马脚。可见,缺乏道德自律的译员工作马虎,胆大妄为,置翻译的以忠实地超越自己“忠实转达”的职责范围,做“份外事”。据报道,1952年在北京举行的亚太区域和平会议的闭幕式上,前几个决议草案都顺利一致通过,但是在表决关于民族独立问题的决议草案时,澳大利亚的代表提出不同的意见。各国代表和工作人员都盼望达成全部决议一致通过的心愿,

。彭开明先生谈的是笔译的情况,但也适用于口译

是其主体性运作的表征之一。“从语言使用的个别活动即言语活动上看,它更是成为主体本质力量的显

[7]

现……所谓“文如其人”,就是“语如其人”。

基于口译的性质和特点,译语的表达要脱离原将其意思通过目的语转达出来。这就给译员发挥其创造性留下了余地。比如,全国九届人大结束后举行记者招待会,新任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前发言,开头一句话是:请允许我首先介绍一下几位新当选的副总理。译员将它翻译成I would like to start by introducing my colleagues。“几位 新当选的副总理”被翻译成“my colleagues”, 而不是“several newly-elected premiers”。两者意思相当,但效果不同。前者在语气上显得比后者随和,没有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场味。从忠实的角度看,后者似乎比前者更紧扣原话。译员选择前者可能考虑到记者招待会是面对面的对话,应营造一种宽松的气氛。而且,温总理是一个随和的人,应把大国总理那种平易近人的风范反映出来。

无论有意识还

“在实际操作中,不管自觉也罢,不自觉也罢,翻译家都在无休止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在

克制自我与张扬自我之间来回转换。

优秀的翻译家之所以优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转换和调整得心应

[8]

手,自然自如,并且能掌握张扬自我的限度和分寸”。

总第16卷

就合同定金支付问题展开讨论。外方要求定金必须在签约后六个月支付,否则外方有权取消合同。中方的回答是:定金的支付是合同生效的前提,如六个月内未支付,合同将不生效。这是允许的。但我们不能同意取消合同这一点……而且我们只能同意10%的定金。当时双方正讨论定金支付的时间,中方却扯上定金比例。如果译员照翻不误,势必打乱谈判计划。因此译员见机行事,暂时按下定金比例不谈,等后来有机会再提出来[11]。译员在信息安排上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

五、副语言特征

口译与笔译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翻译活动的三个主要角色——讲话人、译员、听话人——均在场,具备面对面交际的特征。而且还要依赖话人意思的理解固然要依赖译员的翻译,但凭讲话人的语气、表情或手势也能猜出几分。为了完整地但要求归要求,实践中并不一定能做到。而差异则是绝对的。差异的产生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在客观方面,具有不同的生理即使译员尽量模仿讲话人,效果不一定好。如果讲话人笑译员也笑,讲话人挥手译员也跟着挥手,场面不是很滑稽?换言之,译员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主体特征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到口译的过程,产生某种影响。比如说,语速快,容易渲染气氛。抑制型的译员小心翼翼,语速较慢,连贯性欠佳,缺乏感染力[12]。

在主观方面,译员有时候会根据口译现场的实际需要,对一些副语言特征作出选择,以利气氛的调节和效果的控制。上世纪60年代,一位兄弟党的领导人分别由两位译员陪同参观南京雨花台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事后他赞扬了陪他参观南京雨花台的译员而批评了陪他参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译员。原因是前者翻译的时候声音充满了崇敬先烈的感情,而后者则无精打采,就象被老师逼着在背书[13]。

笔译如此,口译也如此。

四、信息安排

译员的译语产出一般要求与讲话人的信息输出同步,在信息安排上不容自行其事 ,擅自打乱信息的输出顺序。

发言稿自由发挥,它的讲话就带有鲜明的口语特点:对其讲话的内容进行脑子里只能有中心思想;但是,如何具体表达和选词,都不可能事先全部想好加以背诵。词句是随着他所要表达的内容自然而然地说出的,边说边思考下面的内容和措词,因而不可能象书面语言那样严谨,必然会有虚词和重复之处,甚至会夹杂一些不完整乃至含意不明确的语句。译员必须在不遗漏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去掉重复之处,加以重新组合。至于怎样正

[9]确取舍,则完全取决于译员的分析判断能力”。

我国著名翻译家师哲先生在上世纪经常给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当翻译,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曾这样描述给周恩来总理担任口译工作的情况:“他常常是讲了一大段之后让我译。我只扼要地译完主要意思,他问我是否译完,我讲明语意全部转达了,对方也懂了。我认为如果一个字一个字地扣着译出来,就容易出现语句不通顺的毛病,使对方反而不易听懂,而且也失掉了重点和中心意思。周恩来的另一个特点是他同别人谈话前或是自己讲话,一般事先不给人打招呼,不将内容告诉我。所以只能在谈话

[10]过程中自己慢慢揣摩走向和来龙去脉”。从师哲

杨泽清先生曾提及,在一次商务谈判中,双方

六、结束语

与笔译一样,口译也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体现译员的主体性,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尽管口

2005年第1期译员主体性的体现

[4] 过家鼎. 关于政治会谈口译的点滴体会[J],中国翻译, 1984 (11)。[5] 齐锡玉. 对青年口译人员的几点建议[J],中国翻译, 1984(7)。[6] 彭开明. 翻译中的多种表达形式[J],中国翻译, 1995(5) 。[7] 钱冠连. 美学语言学[M],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3。[8]杨武能. 尴尬与自如 傲慢与自卑[J],中国翻译, 1993(2)。

译中译员主体性发挥的空间和条件与笔译相比有较大的限制,然而,它的存在是客观现象,对译员主体性展开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译员的作用,理也有助于提高译员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 杨武能. 再谈文学翻译主体[J].中国翻译,2003(3)。

[2] 肖  前、李秀林、汪永祥.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修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6。

[3] 许钧.   论翻译活动的三个层面[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3)。

[9]齐宗华. 略论口译[J],中国翻译, 1983( 2)。

[10]师  哲.   我给领袖们当翻译[J],中国翻译, 1992(4)。[11]杨泽清. 科技英语口译技巧初探[J],中国翻译, 1995(5)。[12]曹坚新. 口译的心理差异与生理影响[J],中国翻译, 1997(1)。[13]齐锡玉. 对青年口译人员的几点建议[J],中国翻译, 1984( 7)。

(上接第14页)

2. 在外交布局中,将对美关系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是完全必要的。中美关系不仅是双边关系的事情,牵涉到世界的全局。中美在亚洲安全与稳定、全球反对国际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双边贸易上都存在共同的利益。通过加大经济合作、朝鲜半岛核危机六方合作与反恐、反核扩散问题上的合作,加大了中美之间的经济与安全的相互依存。但在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上,美国实行两面政策,中国必须予以针锋相对的应对,争取最大限度地得到国际道义支持,减少美国等干预的可能性。面对外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可能干预,中国不排除依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行使自卫权。中国坚持用和平手段解决国家的最后统一问题,但不能排除行使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国家统一。

3. 欧盟和俄罗斯是中国的最主要的战略伙伴。中国同欧盟、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会进一步加强。在全球战略格局问题上,三方没有根本分歧,都赞成多边主义,发挥联合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的核心作用。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在中亚的安全合作上的稳定机制。

4. 稳定对日关系。日本要恢复正常国家的地位,恐怕不可阻挡。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对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国家的历史问题、钓鱼岛归属和东海大陆架归属及油气开发问题、防止日本追随美国干预台海问题,是对日关系的四个关键问题。要改变“政冷经热”的局面需要双方理智的处理。中日之间经济合作的大趋势仍然应该坚持,并且通过加大中日经济合作,推动亚洲自由经济区的发展。加快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区域化建设需要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的共同努力。在日本对待侵略战争的历史态度问题上,中国与东盟国家、朝、韩合作,推动日本保持和平发展方向。对日本右翼在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上图谋则必须坚持原则,不能让步。

5. 发展中国家依然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做好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工作,可加大我外交的回旋余地与基础。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南北国家发展差距,发展中国家严重分化。但中国还应重视发展中国家组织的作用,特别是与非洲国家统一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美洲国家组织的关系应进一步发展。通过继续开展中非对话、中阿论坛和中国与东盟自由经济贸易区和友好合作关系的建设,扩大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在国际社会的总体地位和影响。

在冷战后国际形势复杂化的今天,中国要发挥在国际事务中主持正义、公道的作用,依据现行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处理好中国的权益与义务的关系,积极参与新的国际规则的建设和危机的处理。但中国也还不是对国际社会的所有问题都能负起责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全方位的外交布局与扎实的外交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外交战略,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与吸引力,确保中国的国家统一、安全战略利益和本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国际社会一道促进国际新秩序的建设,对国际关系民主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梁守德、洪银娴. 国际政治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4页。

[2] [美] 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168页。

[3] [美] 熊王介著,余逊达 张铁军译:无政府状态与世界秩序[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52页。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外交文选[C].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179页。

[5] 转引自2004年6月11日国际在线报道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6月9日发表的2004年年鉴。

[6] 《邓小平文选》[C].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348页。[7] 《邓小平文选》[C].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41页。

第16卷第1期

VOL.16    NO.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05年1月Jan. 2005

regulations, one of the many problems facing translators is the translation of deixis. Due to the different mode ofthinking, deixis used in different languages differ greatly.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Šarèeviæ’s theory that legaltranslation is a communicative act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ree legal exchange principles proposed by DuJinbang, i.e. the principle of language deferring to law, the principle of tolerance for difference and pursuit ofconcord, and the principle of imitation and compliment, intends to search for the methods for translating deixis inlegal text from the four aspects such as person deixis, place deixis, time deixis, and discourse diexis.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 lawyer’s defense documents by means of analyzing themes, by Li Bing, p.52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widely accepted Functional Grammar developed by Halliday, attempts to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mes in a lawyer’s defense documents. In our analysis, we also adopt theories developedby other functional grammar linguists rather than follow Halliday’s theory strictly. Through analysis, we find thatthemes in lawyer’s defense documents have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func-tions and purposes.

Aesthetics of Literary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by ZHANG Baohong, p. 56

The meaning of literary language is a unity of its referentiality and aesthetics, and its aesthetics finds expres-sion in three such dimensions as self-referentiality, indirect referentiality and pseudo-referentiality. Based on thethree aesthetic dimensions for a literary language, this paper makes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reproduction of aesthet-ics for a literary language in its English vers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analytical perspectives for literary trans-lators as well as 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manifestations of interpreter subjectivity, by LU Binhua, p.60

Interpreting is an object-oriented activity in which the subject acts on the object with a view to achieving thedesired goal. In the process, such subjective factors as individuality and personal values are at work willy-nilly.The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interpreter subjectivity manifested in four aspects such as moral self-discipline,choice of word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arrangement of information and paralinguistic features, aiming to enhancethe interpreter’s awareness of subjectivity.

FORUM FOR PH.D CANDIDATES

Deconstru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stmodern lust depic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by WU Fangfei, p.64

Lust depic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component in contemporary literary narration and cultural reconstruction.With reference to mainstream literature therein lie the general utopia-oriented lust depiction and the “enchanting”discourse shifting strategy, the postmodern literary discourse represented by the so-called pioneering literatureattempts a restatement of lust mainly from a deconstructional dimension. Consequently it has been a basic “disen-chanting” strategy for postmodern narratology to deconstruct meta-restatement of elements such as main body,reality, meaning, etc., which turns on a “post new-era”, especially when literature had to face lust and the recur-re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tterns in the 1990s.

A discussion about the Structure of General History, By ZHANG Jun, p.68

estern philosophy history, but alsohuman history not only conforms to aims, but also to laws; and in its later terms, it bears a kind of ideology that the


相关内容

  • 论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译员的重要性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往来逐渐密切,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译员来说也越来越重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任何外语教学中不能忽视的教学内容,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要求译者在对原语信息的分析和整合过程中,充分考虑跨文化交际所涵盖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从而促成交谈双方达成跨文化交际的共识 ...

  • 两会新闻发布会口译技巧
  • 浅谈两会新闻发布会口译技巧 [摘 要]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是传递中国最新政策和立场的 权威渠道.新闻发布会口译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释意理论是近年 来兴起的口译权威理论,它主张翻译是交际行为,译者的任务是传 递意义.本文以释意理论为基础,讨论两会新闻发布会中常用的口 译技巧和策略. [关键词]释意理论 ...

  • 从实践的角度探究口译笔记
  • 第3卷第1期2011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cience &education )Vol. 3No.1 Jan.2011 从实践的角度探究口译笔记 吴菲菲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福建 福州350000) 摘要: ...

  • 浅谈日语的_男女有别_
  • 2009 NO.31 语言学研究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浅谈日语的"男女有别" 周韵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 要:语言的使用存在性别差异.这种语言现象并不是日语独有的,但它在日语中特征明 ...

  • 变译理论指导下的商务口译实践报告
  • 国内外研究综述 翁勋章<论商务口译技巧>认为译者必须准确而又完整地把讲话者的思想及内容表达出来, 不可擅自增删或变意. 秦红<商务谈判口译的语用等效>通过探讨口译的语用等效问题极力说明了商务译员应充分理解和把握语用等效翻译理论, 力求在口译中传神.达意. 廖国强<浅论商 ...

  • 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旅行"(上)
  • 英语知识 一. 多元系统论的起源 翻译的多元系统论的创始人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伊塔马" 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作为波特诗学与符号学研究所(Porter Institute for Poetics and Semiotics)的创始人之一,佐哈尔曾担任Poet ...

  • 数字语言学习环境设计规范
  • ICS 35.240.99 L60 JY XX/T XXXXX -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 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 数字语言学习环境设计规范1 Design of Digital Language Learning System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送审稿) ( ...

  • 双语语料库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doc2
  • 双语语料库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外语学院09.3班 侯义茹 摘 要:本文介绍双语语料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及其研究价值,阐述了基于双语语料库 的英汉翻译教学及研究,讨论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重要性和应用.随着国与国之间密切的往 来,语言获得日新月异的发展,双语语料库也以其大量的对译材料为语言和翻译研究提供了 ...

  • 浅析口译中的笔记法
  • 教育研究TECHNOLOGY AND MARKET Vol.16,No.7,2009 浅析口译中的笔记法 罗雪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成都 611130 摘要:口译即席性强,信息面广, 现场气氛较紧张,会使译员面临较大的记忆压力.译员可借助笔记将信息存储在大脑中,弥补记忆的不足.文章从口译笔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