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业的性质就是以营利为目的,推动各产业发展的一项经济性产业。本文阐述了旅游业就是有偿的为旅游者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的综合性产业。本文针对我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应倡导发展乡村游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旅游业 旅游资源 问题 对策
一、旅游业概述
(一)旅游业的概念
目前,世界上关于旅游业的定义有很多争议,与其他的产业不同,旅游产业不是一个单一产业,而是一个产业群,由多种产业组合而成,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旅游业包括景点经营、旅行社和旅馆服务业、交通业、餐饮服务业、娱乐业和其他许多的经营行业。这些行业同时也为当地的居民提供服务,因此旅游业的概念和范围存在不确定性。
关于什么是旅游业或如何界定旅游业,人们有一个认识过程。按照传统的解释,“产业”是其主要业务或产品大体相同的企业类别的总称。所以,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上,旅游业不构成一项标准的产业。在实践上,旅游业的存在却是客观事实。旅游业不像传统产业那样边界分明,只是说明着旅游业的特点。旅游业产品的提供以及旅游业产出的构成涉及多种传统产业,同样也是旅游业特点的反映。最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类旅游企业的主要业务或产品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其主要顾客都是旅游者,其业务的开展都是通过各自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去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基于这一共同点,它们在服务于旅游市场的旗帜下集拢到了一起。基于这一划定标准,旅游业就是以旅游消费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与传统的产业界定相比较,旅游业的这一概念性定义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之处:(1)它是一个需求取向的定义,而非供给取向的定义;(2)界定标准是基于相同的服务对象,而非基于相同的业务或产品。
旅游业是以旅游市场为对象,有偿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所有行业和部门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满足旅游消费者各种需要的综合性产业。
(二)旅游业的产业性质
旅游业的根本性质在于它是一项经济性产业。原因包括:(1)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旅游经济。虽然旅游业的发展也可能会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带来影响,但这些影响都是因旅游业而派生的结果。在另一方面,虽然旅游业会以某些社会、文化或环境事物作为其产品素材,但对这些素材的使用只不过是旅游产品的生产特点。换言之,所有这些都不能改变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的营利性质。(2)旅游业的细胞是旅游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并需要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二、世界旅游业特点及我国旅游业现状趋势、发展优势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特点
1、旅游业增长高速、持续、稳定,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与之相提并论。有学者研究表明,就全球旅游者数量而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国际旅游业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10%以上,旅游投资占投资总额的12%以上。国际旅游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权重可见一斑。
2、世界旅游市场逐步出现分化,呈现“三足鼎立”新格局。从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板块划分来看,欧洲和北美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两大旅游胜地,是全球旅游市场的“双雄”。但最近十年来,情况却正在发生快速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轨迹,也打破了原有的旅游市场格局。国际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出现多样化,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第三首选目的地,从而形成欧洲、北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3、旅游已基本实现了休闲化、大众化和社会化,成为人们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基本权利,世界已经进入“旅游时代”。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休闲时间与时俱增,恩格尔系数则与时俱减。目前,休闲度假旅游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市场方向,世界旅游强国基本也都是休闲度假旅游比较发达的国家。其中,海岛、滨海休闲度假是旅游业的第一大支柱,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如在百慕大、巴哈马、开曼群岛,旅游业收入占其国民收入的50%以上。而地中海沿岸、加勒比海地区、波罗的海及大西洋沿岸的海滨、海滩,则成为极负盛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4、旅游业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商务会展等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与信息化“珠联璧合”,成为跨领域、跨行业的综合性、战略性产业。
(二)我国旅游业现状及趋势
1、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从旅游者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散客为主,老年组团为辅。2000年以来,散客旅游者比例处上升趋势,占80% 以上。在国内,由于单位公费旅游为主,故中青年业务骨干结合业务的旅游居多,而老年人旅游仅仅是其中少数人为主的行为。
从旅游者的费用来源看,以公费旅游为主,自费旅游为辅。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教师、学生等的度假旅游和各种公务旅游。
从地域分布及客源流向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及县镇为辅。由于我国经济往来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一些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
2、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第一个,从政治上看,当前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国内立足改革与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际立足和平发展,整体塑造文明大国形象,而作为旅游业,从本质上来说是符合构建以人为本、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地位也不断的得到提升,从旅游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第二个,从经济环境分析,经济环境表现为强力支撑和转型跃升,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合作进一步加强,这就为中国发展旅游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环境越来越宽松,对于入境旅游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正在实现向全面小康经济发展转变,按照预测,未来10年将保持7%的稳健增长的态势,国民人均GDP也将大幅度提升,国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总体上得到满足以后,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旅游人口、出游率、旅游花费及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拐点。
第三个,从社会环境来讲,以人为本,人居环境、民生经济、和谐社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中国作为全球最安全的旅游地国家的形象,以及出境入境旅游的双向互动效应,能为发展旅游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提高国民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和提供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汇集全民的基础上,旅游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之一,理应也肯定应当成为人类共享、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休闲旅游消费也正在逐步进入国民生活领域,休闲权、旅游权,如同劳动权和受教育权一样,是人类全面发展应该享受的权利。这是从中国的旅游发展来看,从传统的观光游正在向休闲、度假发展,所以这样中国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共享成果。
第四,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环境,表现为文明大国、文化旅游共融大国,中国文化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崛起,中国年系列文化生活,以及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加上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的形象。也就是说中国的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越来越注重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因为文化因旅游而传承,旅游因文化而繁荣,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所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环境是文明大国,文化旅游共同繁荣。
第五,科教环境,科教兴国创新发展,随着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信息科技化、装备科技化、交通科技化,在旅游业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运用,这些科教兴国方略实施,科技的增强是促使了旅游业开发的手段、经营方式、发展空间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有利于中国旅游业直接面向世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三)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旅游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对旅游需求增长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中国国土广阔,山川连绵,文化灿烂,民族众多且习俗迥异,土产丰饶且工艺绝伦,风味美食更是名扬海内外。中国的旅游资源无比丰厚,具有雄厚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中国旅游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亿立方米,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而居第6位。而且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在中国众多的名胜古迹中,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铜车马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被公认为世界艺术宝库。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更是每个前往中国的游人希望一睹的雄伟风景。此外,中国还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独具特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构成了一幅幅色彩纷呈、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旅游管理体制的混乱,旅游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及旅游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问题等等。其中,我认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开发较缓慢,对旅游资源尤其是资源文化内涵缺乏深层次挖掘和包装,还有就是缺乏宣传力。现在普遍的现象就是,各大城市的市中心的景区人们都有所耳闻,但是人们却忽视了城市周边的郊区,那里的景色其实才是最美的。远的不说,就说丹东的大梨树,瓦房店的东屏山,火车头博物馆,横山书院等等,都不亚于我们平常熟知的一些景区的景色,其缺乏的就是包装与宣传。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积极稳定地发展国内旅游业。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旅游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并以有效的手段将国内旅游业纳入可管理和可调控的轨道,以纠正目前的无序状态,保证国内旅游质量。各地可根据当地国内旅游业发展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从旅游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防止不正当行为在行业内的滋生,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
2、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服务条件
(1)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建设和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
(2)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以完善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各项交通配套设施。多方筹集资金,吸引地方,部门、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性交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3)提高服务质量。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旅游地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游客的迅速增长,对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必须制定旅游法规,健全监督机制,利用法律手段,打击不法经营,确保国内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3、做好旅游环境规划并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严谨和有预见的旅游环境规划,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李伟清.中国旅游业进一步利用外资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5,(3).
[2]刘德谦.中国生态旅游的面临选择[J].旅游学刊,2006,(2).
【摘要】旅游业的性质就是以营利为目的,推动各产业发展的一项经济性产业。本文阐述了旅游业就是有偿的为旅游者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的综合性产业。本文针对我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应倡导发展乡村游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旅游业 旅游资源 问题 对策
一、旅游业概述
(一)旅游业的概念
目前,世界上关于旅游业的定义有很多争议,与其他的产业不同,旅游产业不是一个单一产业,而是一个产业群,由多种产业组合而成,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旅游业包括景点经营、旅行社和旅馆服务业、交通业、餐饮服务业、娱乐业和其他许多的经营行业。这些行业同时也为当地的居民提供服务,因此旅游业的概念和范围存在不确定性。
关于什么是旅游业或如何界定旅游业,人们有一个认识过程。按照传统的解释,“产业”是其主要业务或产品大体相同的企业类别的总称。所以,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上,旅游业不构成一项标准的产业。在实践上,旅游业的存在却是客观事实。旅游业不像传统产业那样边界分明,只是说明着旅游业的特点。旅游业产品的提供以及旅游业产出的构成涉及多种传统产业,同样也是旅游业特点的反映。最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类旅游企业的主要业务或产品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其主要顾客都是旅游者,其业务的开展都是通过各自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去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基于这一共同点,它们在服务于旅游市场的旗帜下集拢到了一起。基于这一划定标准,旅游业就是以旅游消费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与传统的产业界定相比较,旅游业的这一概念性定义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之处:(1)它是一个需求取向的定义,而非供给取向的定义;(2)界定标准是基于相同的服务对象,而非基于相同的业务或产品。
旅游业是以旅游市场为对象,有偿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所有行业和部门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满足旅游消费者各种需要的综合性产业。
(二)旅游业的产业性质
旅游业的根本性质在于它是一项经济性产业。原因包括:(1)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旅游经济。虽然旅游业的发展也可能会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带来影响,但这些影响都是因旅游业而派生的结果。在另一方面,虽然旅游业会以某些社会、文化或环境事物作为其产品素材,但对这些素材的使用只不过是旅游产品的生产特点。换言之,所有这些都不能改变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的营利性质。(2)旅游业的细胞是旅游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并需要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二、世界旅游业特点及我国旅游业现状趋势、发展优势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特点
1、旅游业增长高速、持续、稳定,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与之相提并论。有学者研究表明,就全球旅游者数量而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国际旅游业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10%以上,旅游投资占投资总额的12%以上。国际旅游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权重可见一斑。
2、世界旅游市场逐步出现分化,呈现“三足鼎立”新格局。从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板块划分来看,欧洲和北美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两大旅游胜地,是全球旅游市场的“双雄”。但最近十年来,情况却正在发生快速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轨迹,也打破了原有的旅游市场格局。国际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出现多样化,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第三首选目的地,从而形成欧洲、北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3、旅游已基本实现了休闲化、大众化和社会化,成为人们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基本权利,世界已经进入“旅游时代”。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休闲时间与时俱增,恩格尔系数则与时俱减。目前,休闲度假旅游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市场方向,世界旅游强国基本也都是休闲度假旅游比较发达的国家。其中,海岛、滨海休闲度假是旅游业的第一大支柱,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如在百慕大、巴哈马、开曼群岛,旅游业收入占其国民收入的50%以上。而地中海沿岸、加勒比海地区、波罗的海及大西洋沿岸的海滨、海滩,则成为极负盛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4、旅游业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商务会展等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与信息化“珠联璧合”,成为跨领域、跨行业的综合性、战略性产业。
(二)我国旅游业现状及趋势
1、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从旅游者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散客为主,老年组团为辅。2000年以来,散客旅游者比例处上升趋势,占80% 以上。在国内,由于单位公费旅游为主,故中青年业务骨干结合业务的旅游居多,而老年人旅游仅仅是其中少数人为主的行为。
从旅游者的费用来源看,以公费旅游为主,自费旅游为辅。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教师、学生等的度假旅游和各种公务旅游。
从地域分布及客源流向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及县镇为辅。由于我国经济往来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一些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
2、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第一个,从政治上看,当前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国内立足改革与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际立足和平发展,整体塑造文明大国形象,而作为旅游业,从本质上来说是符合构建以人为本、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地位也不断的得到提升,从旅游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第二个,从经济环境分析,经济环境表现为强力支撑和转型跃升,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合作进一步加强,这就为中国发展旅游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环境越来越宽松,对于入境旅游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正在实现向全面小康经济发展转变,按照预测,未来10年将保持7%的稳健增长的态势,国民人均GDP也将大幅度提升,国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总体上得到满足以后,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旅游人口、出游率、旅游花费及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拐点。
第三个,从社会环境来讲,以人为本,人居环境、民生经济、和谐社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中国作为全球最安全的旅游地国家的形象,以及出境入境旅游的双向互动效应,能为发展旅游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提高国民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和提供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汇集全民的基础上,旅游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之一,理应也肯定应当成为人类共享、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休闲旅游消费也正在逐步进入国民生活领域,休闲权、旅游权,如同劳动权和受教育权一样,是人类全面发展应该享受的权利。这是从中国的旅游发展来看,从传统的观光游正在向休闲、度假发展,所以这样中国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共享成果。
第四,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环境,表现为文明大国、文化旅游共融大国,中国文化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崛起,中国年系列文化生活,以及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加上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的形象。也就是说中国的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越来越注重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因为文化因旅游而传承,旅游因文化而繁荣,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所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环境是文明大国,文化旅游共同繁荣。
第五,科教环境,科教兴国创新发展,随着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信息科技化、装备科技化、交通科技化,在旅游业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运用,这些科教兴国方略实施,科技的增强是促使了旅游业开发的手段、经营方式、发展空间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有利于中国旅游业直接面向世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三)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旅游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对旅游需求增长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中国国土广阔,山川连绵,文化灿烂,民族众多且习俗迥异,土产丰饶且工艺绝伦,风味美食更是名扬海内外。中国的旅游资源无比丰厚,具有雄厚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中国旅游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亿立方米,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而居第6位。而且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在中国众多的名胜古迹中,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铜车马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被公认为世界艺术宝库。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更是每个前往中国的游人希望一睹的雄伟风景。此外,中国还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独具特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构成了一幅幅色彩纷呈、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旅游管理体制的混乱,旅游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及旅游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问题等等。其中,我认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开发较缓慢,对旅游资源尤其是资源文化内涵缺乏深层次挖掘和包装,还有就是缺乏宣传力。现在普遍的现象就是,各大城市的市中心的景区人们都有所耳闻,但是人们却忽视了城市周边的郊区,那里的景色其实才是最美的。远的不说,就说丹东的大梨树,瓦房店的东屏山,火车头博物馆,横山书院等等,都不亚于我们平常熟知的一些景区的景色,其缺乏的就是包装与宣传。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积极稳定地发展国内旅游业。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旅游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并以有效的手段将国内旅游业纳入可管理和可调控的轨道,以纠正目前的无序状态,保证国内旅游质量。各地可根据当地国内旅游业发展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从旅游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防止不正当行为在行业内的滋生,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
2、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服务条件
(1)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建设和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
(2)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以完善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各项交通配套设施。多方筹集资金,吸引地方,部门、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性交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3)提高服务质量。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旅游地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游客的迅速增长,对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必须制定旅游法规,健全监督机制,利用法律手段,打击不法经营,确保国内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3、做好旅游环境规划并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严谨和有预见的旅游环境规划,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李伟清.中国旅游业进一步利用外资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5,(3).
[2]刘德谦.中国生态旅游的面临选择[J].旅游学刊,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