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条俗语发音.解释.出处及运用

20条俗语发音、解释、出处及运用

1.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发音】:b ǎi chǐ gān tïu ,g âng jìn yī bù

【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示例】: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之势也。 ◎宋·朱熹《答巩仲至书》

【近义词】:再接再厉

【反义词】:每况愈下、固步自封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状语;比喻即使取得好成绩,还要努力

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发音】:b īng dîng sān chǐ,f ēi yī rì zhī hán

【解释】: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出自】:高阳《胭脂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局坏到如此,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错。”

【近义词】:滴水穿石、铁杵磨针

【反义词】:浅尝辄止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谓语;比喻事态的严重不是一时所致而是长期造成的。

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发音】:b ù rù hǔ xuã,y ān dã hǔ zǐ

【解释】: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示例】:中国人有一句老话:“~。”这句话对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 ◎毛泽东《实践论》

【近义词】:亲临其境

【反义词】:胆小如鼠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

4. 吃一堑, 长一智

【发音】:ch ī yī qiàn ,zh ǎng yī zhì

【解释】: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出自】:明•王阳明《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近义词】:失败乃成功之母、上当学乖

【反义词】:重蹈覆辙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分句;用于总结经验教训

5.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发音】:ch ǐ yïu suǒ duǎn ,c ùn yïu suǒ chán ɡ

【解释】: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出自】: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

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但古人云:‘~。’我们只要尽忠辅佐闯王,总还是有可用之处。”

【近义词】:尺短寸长

【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定语;比喻各有所长

6. 初生牛犊不怕虎

【发音】:ch 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

【解释】: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出自】:《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示例】:天禅年方十七岁,正所谓“~”,催开战马,摇枪冲杀过来。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三回

【近义词】:无所畏惧、敢作敢为

【反义词】:胆小怕事

【语法】:复句式;作定语、补语、分句;一般形容年轻人

7.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发音】:d āng jú zhě mí,p áng guān zhě qīng

【解释】: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比喻当事人因直接涉及到利害得失,有时难以对事情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反而不如局外人认识清醒。

【出自】:《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示例】:谁怪着你呢,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可见“~。”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8.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发音】:d ī shuǐ zhī ēn ,d āng yǒng quán xiāng bào

【释义】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应当加倍报答

【出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采用。

9. 独木不成林

【发音】:d ú mù bù chãng lín

【解释】: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出自】: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近义词】:独木不林、单丝不成线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10. 磨刀不误砍柴工

【读音】:m ï dāo bù wù kǎn chái gōng

【解释】: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11.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发音】:qi án shì bù wàng ,h îu shì zhī shī

【解释】: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自】:《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示例】:~,我们要记取这次失败的教训,争取下次实验成功。

12.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发音】:q ǔ bù lí kǒu quán bù lí shǒu

【解释】: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出处】:林雨《刀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

【造句】:我们学习上要做到~。

1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发音】:sh í nián shù mù,b ǎi nián shù rãn

【解释】: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示例】:西人都知道~,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14.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发音】:sh ì shàng wú nán shì,zh ǐ pà yǒu xīn rãn

【释义】: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示例】:教师常用“~”这句俗语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出处】: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15. 书到用时方恨少

【发音】:sh ū dào yîng shí fāng hân shǎo

【解释】:等到真正用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读的书太少了。

【例句】:作为学生,平时要多读书积累,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出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撰 诗句

16. 行百里者半九十

【发音】:x 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解释】: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出自】:《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17.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发音】:y ī fāng shǔi tǔ yǎng yī fāng rãn

【解释】: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

18.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发音】:y ī yâ zhàng mù,b ù jiàn tài shān

【解释】: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出自】:《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示例】:你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近义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19. 玉不琢不成器

【发音】:y ù bù zhuïb ù chãng qì

【解释】: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难以成才。

【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慎哉?”

20. 众人拾柴火焰高

【发音】:zh îng rã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

【释义】: 众多人都往燃烧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例句】: 通过这次的合作探究,大家明白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深刻的道理。

【用法】:作宾语、分句、定语;指人多力量大

20条俗语发音、解释、出处及运用

1.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发音】:b ǎi chǐ gān tïu ,g âng jìn yī bù

【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示例】: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之势也。 ◎宋·朱熹《答巩仲至书》

【近义词】:再接再厉

【反义词】:每况愈下、固步自封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状语;比喻即使取得好成绩,还要努力

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发音】:b īng dîng sān chǐ,f ēi yī rì zhī hán

【解释】: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出自】:高阳《胭脂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局坏到如此,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错。”

【近义词】:滴水穿石、铁杵磨针

【反义词】:浅尝辄止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谓语;比喻事态的严重不是一时所致而是长期造成的。

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发音】:b ù rù hǔ xuã,y ān dã hǔ zǐ

【解释】: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示例】:中国人有一句老话:“~。”这句话对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 ◎毛泽东《实践论》

【近义词】:亲临其境

【反义词】:胆小如鼠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

4. 吃一堑, 长一智

【发音】:ch ī yī qiàn ,zh ǎng yī zhì

【解释】: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出自】:明•王阳明《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近义词】:失败乃成功之母、上当学乖

【反义词】:重蹈覆辙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分句;用于总结经验教训

5.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发音】:ch ǐ yïu suǒ duǎn ,c ùn yïu suǒ chán ɡ

【解释】: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出自】: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

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但古人云:‘~。’我们只要尽忠辅佐闯王,总还是有可用之处。”

【近义词】:尺短寸长

【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定语;比喻各有所长

6. 初生牛犊不怕虎

【发音】:ch 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

【解释】: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出自】:《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示例】:天禅年方十七岁,正所谓“~”,催开战马,摇枪冲杀过来。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三回

【近义词】:无所畏惧、敢作敢为

【反义词】:胆小怕事

【语法】:复句式;作定语、补语、分句;一般形容年轻人

7.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发音】:d āng jú zhě mí,p áng guān zhě qīng

【解释】: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比喻当事人因直接涉及到利害得失,有时难以对事情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反而不如局外人认识清醒。

【出自】:《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示例】:谁怪着你呢,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可见“~。”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8.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发音】:d ī shuǐ zhī ēn ,d āng yǒng quán xiāng bào

【释义】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应当加倍报答

【出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采用。

9. 独木不成林

【发音】:d ú mù bù chãng lín

【解释】: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出自】: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近义词】:独木不林、单丝不成线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10. 磨刀不误砍柴工

【读音】:m ï dāo bù wù kǎn chái gōng

【解释】: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11.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发音】:qi án shì bù wàng ,h îu shì zhī shī

【解释】: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自】:《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示例】:~,我们要记取这次失败的教训,争取下次实验成功。

12.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发音】:q ǔ bù lí kǒu quán bù lí shǒu

【解释】: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出处】:林雨《刀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

【造句】:我们学习上要做到~。

1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发音】:sh í nián shù mù,b ǎi nián shù rãn

【解释】: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示例】:西人都知道~,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14.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发音】:sh ì shàng wú nán shì,zh ǐ pà yǒu xīn rãn

【释义】: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示例】:教师常用“~”这句俗语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出处】: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15. 书到用时方恨少

【发音】:sh ū dào yîng shí fāng hân shǎo

【解释】:等到真正用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读的书太少了。

【例句】:作为学生,平时要多读书积累,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出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撰 诗句

16. 行百里者半九十

【发音】:x 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解释】: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出自】:《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17.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发音】:y ī fāng shǔi tǔ yǎng yī fāng rãn

【解释】: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

18.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发音】:y ī yâ zhàng mù,b ù jiàn tài shān

【解释】: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出自】:《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示例】:你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近义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19. 玉不琢不成器

【发音】:y ù bù zhuïb ù chãng qì

【解释】: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难以成才。

【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慎哉?”

20. 众人拾柴火焰高

【发音】:zh îng rã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

【释义】: 众多人都往燃烧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例句】: 通过这次的合作探究,大家明白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深刻的道理。

【用法】:作宾语、分句、定语;指人多力量大


相关内容

  •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全部区别
  •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全部区别 英语真正成为英国人的语言,至今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我们所知道的英语,大约于公元1400年,由英国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方言(Anglo-Saxon dialects)发展而来.其中也有很多字母,借用自公元1066年征服英国的诺曼人(Normans)所说的法语.威乐斯(Wal ...

  • 对外汉语教学法
  • 第五章 语音教学 一.语音教学的原则 (一)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短期集中训练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 音素教学:强调打好语音基本功,从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单项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词.句子和会话的教学. 语流教学:强调在语流中学习语音,一开始就从教句子入手,音素在会话中逐步掌握. (二)通过对比分析 ...

  • 小说_洛丽塔_的语言风格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64期)2006(4) Journalof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小说<洛丽塔>的语言风格 毕其玉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 文章从词汇. ...

  • 雕梁画栋的意思
  • 解释 四字成语雕梁画栋 . 发音 diāo liáng huà dòng 解释梁: 支撑屋顶的横木; 栋: 最大的梁。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 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也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光闪闪贝阙珠宫,齐臻臻碧瓦朱甍,宽绰绰罗帏绣成栊,郁巍巍画梁 ...

  • 被误解的名言警句
  • 那些年被误解的名言 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儒理学家和一群封建卫道士们总是如此曲解这句话,认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 然而事实仍然是卑鄙的社会群族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对原文进行断章取义所制作的封建枷锁.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解释应该是 ...

  • 网络聊天用语的语言特征
  • 2008年6月 总第23卷SOCIALSCIENCESREVIEW社科纵横 新理论版 网络聊天用语的语言特征 李凌云 (中原工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07) [内容摘要]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作用.因特网以其快速便捷的优越性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娱乐 新颖.随意.自由活泼的网络 ...

  • 常说而不会写的汉字
  • 常说而不会写的汉字 常说而不会写的口语字 以下基本按拼音顺序排列,主要以常说而不会写的口语字为主. 娭(aī) :娭毑(jiě) ,称祖母或年老的妇人,即老奶奶,南方方言. 瘢(bān) :瘢痕.这个字念不错,写在这里主要是要同"癍"区分,"癍"是皮肤上长斑点 ...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 词目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发音 chǐ yǒu suǒ duǎn,cùn yǒu suǒ cháng 释义 短:不足,长:有余。一尺也有不足的时候,一寸也有多余的时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加△的表示很重要) 出处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 ...

  • 普通话考试技巧
  • 第二题:读双音节词语 一.测试的基本要求 (一)测试内容 该项测试是前一项测试的继续与提升,要求应试者在2.5分钟内正确地读出规定的50个双音节词语(100个音节),这50个双音节词语中包括普通话音系的所有声母.韵母.声调及轻声.儿化与连读变调. (二)测试目的 该项测试旨在进一步考核应试者在各类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