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专题(一)检测

历史必修3专题(一)检测

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2.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4. 在诸子百家的某经典著作中所体现的“热词”(即出现频率较高词汇)有“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 恻隐之心”。据此你认为下列哪句引言很有可能出自该经典著作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D.“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

5. 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 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 D.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

6. 学了“百家争鸣”的有关历史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其中说法不恰当的是

A.小张:数学老师学期初就制定规章,并严格执行,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

B.小王:语文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者风范

C.小李:外语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涉,无为而治,深得老子真传

D.小代:物理老师很会摆架子,特别注意师道尊严,招人讨厌,这是庄子的做法

7.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8.《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9.《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

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10.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

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11.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

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2.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

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13.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

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14. 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

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

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15. 某史书评:“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日本三岛毅博士一句诗云:

“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以上材料所称颂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王阳明 C.陆九渊 D.朱熹

16.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

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

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

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18. 《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的作者张帅伟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

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下列对此

理解正确的有

①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②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

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 ③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④黄宗羲的思想对近

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有限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

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

B.主张以德治醇化社会风气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C.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阐述的根本问题是“众治”

20. 葛荣晋在《宋明理学与近代新学之间的桥梁——明清实学》中指出:“实学思潮是从

宋明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股新的社会进步思潮,是儒学发展到明清之际出现的一种新的

文化形态。”文中的“实学思潮”

①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②深入批判了封建制度 ③提出了“经世

致用”主张 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答题卡(每题4分,共8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 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 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 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 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

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 (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变化: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关键:薄敛节俭。

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标准:百姓的忧乐。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5)相同点: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

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

历史必修3专题(一)检测

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2.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4. 在诸子百家的某经典著作中所体现的“热词”(即出现频率较高词汇)有“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 恻隐之心”。据此你认为下列哪句引言很有可能出自该经典著作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D.“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

5. 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 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 D.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

6. 学了“百家争鸣”的有关历史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其中说法不恰当的是

A.小张:数学老师学期初就制定规章,并严格执行,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

B.小王:语文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者风范

C.小李:外语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涉,无为而治,深得老子真传

D.小代:物理老师很会摆架子,特别注意师道尊严,招人讨厌,这是庄子的做法

7.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8.《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9.《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

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10.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

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11.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

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2.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

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13.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

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14. 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

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

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15. 某史书评:“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日本三岛毅博士一句诗云:

“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以上材料所称颂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王阳明 C.陆九渊 D.朱熹

16.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

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

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

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18. 《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的作者张帅伟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

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下列对此

理解正确的有

①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②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

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 ③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④黄宗羲的思想对近

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有限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

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

B.主张以德治醇化社会风气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C.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阐述的根本问题是“众治”

20. 葛荣晋在《宋明理学与近代新学之间的桥梁——明清实学》中指出:“实学思潮是从

宋明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股新的社会进步思潮,是儒学发展到明清之际出现的一种新的

文化形态。”文中的“实学思潮”

①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②深入批判了封建制度 ③提出了“经世

致用”主张 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答题卡(每题4分,共8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 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 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 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 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

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 (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变化: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关键:薄敛节俭。

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标准:百姓的忧乐。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5)相同点: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

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


相关内容

  •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五检测
  •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五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经济根源是( ) A.与世界各地进行正常的贸易往来 B.狂热地追求黄金,进行奢侈消费 C.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D.欧洲出现商业危机 2.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 A.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扩大了资本 ...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导学案
  • 自主探究导学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课标要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情境再现] 你知道下列历史上有作为的杰出皇帝都是谁呢?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 ...

  •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导学案4
  • 必修二导学案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苍南树人中学 专题一 学案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前预习] 1.战国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2.封建王朝加强对工商业的控制与重农抑商政策有何关系? 3.什么是"海禁政策"?明清两 ...

  • 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学案
  •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说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 2.说出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初步发展的基本史实. 3.理解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自主学习] 一.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原因: ...

  • 高三生物复习计划[1]6
  • 2011届高三生物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通过高三生物总复习,处理好教材,揭示单点知识.知识结构.知识网络三个层次的内涵及逻辑联系.把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发展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 ...

  • 高三高考备考方案
  • 卓尼县藏族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备考方案 高三教学工作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责任重大.全体高三年级教师责无旁贷,要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以实干.真干.苦干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争取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高三年级是高 ...

  • 给高一新生的一封信
  •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祝贺你们以优异成绩加入龙珍高级中学这个优秀团队,踏上人生的新征程! 升入高中,意味着你们将逐渐长大和成熟,将要独立面对更广阔的社会人生.乐青衿皆怀壮志,嘉才者咸集衡中.这里是高端的平台,任你徜徉:这里是广阔的舞台,精彩纷呈.亲爱的同学们,你准备好了么?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 衡水中学各科老师的暑假温馨提示
  •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祝贺你们踏上人生的新征程!升入高中,意味着你们将逐渐长大和成熟,将要独立面对更广阔的社会人生.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个假期很幸福,因为你们突然成了"富翁",拥有一大笔时间可以自主支配.那你们是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贻误时机,还是放飞心灵,向新的目标发起更猛 ...

  •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单元检测:专题三(含答案)]
  • 语文苏教必修5专题三单元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芳菲/妄自菲薄 陨石/殒身不恤 长歌当哭/螳臂当车 ...... B .憔悴/群英荟萃 门槛/直栏横槛 牲畜/倡优所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