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课 时
●重点:
1.夯实文言基础,品析文中的精彩语句。
2.品味联想与想象的妙处,学会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
预习导学
1.翻译下列句子。
(1)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2)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看。
(3)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把土块凸出的部分当成丘陵,凹陷的部分当成山沟。
(4)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了。
(5)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忽然有一个庞大的物体,像要拔掉山推倒树一样冲过来。
2.根据要求填空。
(1)第三段中“林”“兽”“丘”“壑”俱全的这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丛草 、 虫蚁 、 土砾凸者 、 土砾凹者 。
(2)第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癞蛤蟆 ,所拔之“山”指的是 土砾凸者 ,所倒之“树”指的是 丛草 。
(3)“我”对癞蛤蟆一点也不害怕,从文中第四段的三个动词 捉 、 鞭 、 驱 可以看出来。这很符合儿童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性格。
3.本文开头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你能说说是哪四幅图画吗?
群鹤舞空图 青云白鹤图 山林野兽图 驱逐蛤蟆图
4.作者叙述童年趣事,“观蚊如鹤”的细节描写极为经典,请默写下来。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合作探究
问题一:感知文章内容。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蚊”与“雷”“鹤”有何联系?
夸张和比喻。
“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形与鹤相像。
2.文中说“又留蚊于素帐中„„怡然称快”,从中可见作者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可见作者小时候是一个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自寻快乐、十分爱玩的孩子。
问题二:年幼的作者由“夏蚊成雷”想象到“群鹤舞空”,进而创造出“青云白鹤”的美好画面。下文将蛤蟆想象成“庞然大物”,在想象这一点上前后是否相同?
前后想象并不相同。前一次想象是作者细致观察蚊子后,由它们与白鹤在体形特点、能飞这些方面的相似点引发的,接着出于模仿的意愿,有意创造了“青云白鹤”的美好画面。
“庞然大物”的出现是基于作者将院中小小天地想象成了“大自然”,一切事物都扩大了千倍万倍。作者当时正陶醉于自己想象的境界中,兴趣盎然地观看两只野兽相斗,突如其来地出现了癞蛤蟆,与虫子相比,自然是庞然大物。可见二者并不相同。
问题三:“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癞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
“我”恼恨之极,用鞭子打它表示惩罚。一是因为癞蛤蟆伤害了两条无辜的性命,二是因为它破坏了自己的情趣。
“我”没有处死癞蛤蟆,可以看出幼年时作者的正直可爱、天真无邪,同时说明他善良、爱惜生灵。
问题四:你认为怎样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以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来细致观察事物;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加之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这样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第 二 课 时
●重点:
1.夯实文言基础,品析文中的精彩语句。
2.品味联想与想象的妙处,学会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
预习导学
1.翻译下列句子。
(1)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2)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看。
(3)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把土块凸出的部分当成丘陵,凹陷的部分当成山沟。
(4)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了。
(5)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忽然有一个庞大的物体,像要拔掉山推倒树一样冲过来。
2.根据要求填空。
(1)第三段中“林”“兽”“丘”“壑”俱全的这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丛草 、 虫蚁 、 土砾凸者 、 土砾凹者 。
(2)第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癞蛤蟆 ,所拔之“山”指的是 土砾凸者 ,所倒之“树”指的是 丛草 。
(3)“我”对癞蛤蟆一点也不害怕,从文中第四段的三个动词 捉 、 鞭 、 驱 可以看出来。这很符合儿童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性格。
3.本文开头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你能说说是哪四幅图画吗?
群鹤舞空图 青云白鹤图 山林野兽图 驱逐蛤蟆图
4.作者叙述童年趣事,“观蚊如鹤”的细节描写极为经典,请默写下来。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合作探究
问题一:感知文章内容。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蚊”与“雷”“鹤”有何联系?
夸张和比喻。
“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形与鹤相像。
2.文中说“又留蚊于素帐中„„怡然称快”,从中可见作者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可见作者小时候是一个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自寻快乐、十分爱玩的孩子。
问题二:年幼的作者由“夏蚊成雷”想象到“群鹤舞空”,进而创造出“青云白鹤”的美好画面。下文将蛤蟆想象成“庞然大物”,在想象这一点上前后是否相同?
前后想象并不相同。前一次想象是作者细致观察蚊子后,由它们与白鹤在体形特点、能飞这些方面的相似点引发的,接着出于模仿的意愿,有意创造了“青云白鹤”的美好画面。
“庞然大物”的出现是基于作者将院中小小天地想象成了“大自然”,一切事物都扩大了千倍万倍。作者当时正陶醉于自己想象的境界中,兴趣盎然地观看两只野兽相斗,突如其来地出现了癞蛤蟆,与虫子相比,自然是庞然大物。可见二者并不相同。
问题三:“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癞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
“我”恼恨之极,用鞭子打它表示惩罚。一是因为癞蛤蟆伤害了两条无辜的性命,二是因为它破坏了自己的情趣。
“我”没有处死癞蛤蟆,可以看出幼年时作者的正直可爱、天真无邪,同时说明他善良、爱惜生灵。
问题四:你认为怎样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以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来细致观察事物;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加之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这样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