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级试题

五星级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字形及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欲(yù)穷其林 便舍(shè)船 数(shù)十步 ...

B.豁(huò)然开朗 屋舍(shè) 俨(yǎn)然 ...

C.男女衣着(zhe) 垂髫(tiáo) 阡(qiān)佰 ...

D.邑(yì)人 间(jiān)隔 脂(yì)太守 ...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 今义: ..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

3.“然”常常作为构词的辅助成分,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的样子”等,有时也可不译。请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豁然开朗 ..

(2)屋舍俨然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4)欣然前往 ..

4.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文章最后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目的是什么?

6.下面是一首题为《别》的小诗,请展开想象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我是轻轻悄悄地到来,/像水面飘过一叶浮萍;

我又轻轻悄悄地离开,/像_____;

你爱想起我就想起我,/像;

你爱忘了我就忘了我,/像忘了一个春天的梦。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8.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9.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借代 D.对比

10.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11.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课外阅读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桌(灯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2.写出下列语句中加点“之”的用法或含义。

(1)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

(2)与众共之 .

(3)杨谢而从之 .

1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计口授地:计算 .

B.与众共之:一共 .

C.子来或迟:或者 .

D.此殊不缺:特殊 .

14.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省略的部分。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15.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从哪句话可看出来?

16.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

三、综合性学习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材料二: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

遍存在词汇贫乏,辞不达意的情况。

(1)两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四、写作训练

18.《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可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桃花源到底是否存在?为何找不到呢?请展开想象的翅膀,给读者一个答复或解释,可围绕“桃花源如何消失”这一范围去组织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参考答案:

1.B

2.(1)古:妻子儿女 今:妻子 (2)古:交错相通 今: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

(3)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表条件的连词

3.(1)开阔、敞亮的样子 (2)整齐的样子 (3)悠闲、安详的样子 (4)高兴、愉快的样子

4.这句话表现了桃花源的与世隔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黑暗,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在结构上,它总结上文,并与“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呼应。

5.暗示桃花源是虚幻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6.示例:像林中吹过一阵清风 像想起一颗子夜的星

7.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8.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9.C

10.活动、穿戴、心情

11.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12.(1)助词,相当于“的” (2)代词,代衣服„„ (3)代词,代穴中人。

13.A

14.穴中人 杨氏

15.是的。“杨谢而从之”

16.“金珠锦绣珍异”容易引起人们的物欲情绪,容易滋生贪欲,容易造成分配不公,进而影响“大穴中”公平、安宁、和睦的生活。

17.(1)不少中国人在重视外语学习的同时,轻视了母语的学习。(2)学好母语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要学好外语,必须首先学好母语。

18.略

五星级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字形及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欲(yù)穷其林 便舍(shè)船 数(shù)十步 ...

B.豁(huò)然开朗 屋舍(shè) 俨(yǎn)然 ...

C.男女衣着(zhe) 垂髫(tiáo) 阡(qiān)佰 ...

D.邑(yì)人 间(jiān)隔 脂(yì)太守 ...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 今义: ..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

3.“然”常常作为构词的辅助成分,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的样子”等,有时也可不译。请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豁然开朗 ..

(2)屋舍俨然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4)欣然前往 ..

4.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文章最后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目的是什么?

6.下面是一首题为《别》的小诗,请展开想象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我是轻轻悄悄地到来,/像水面飘过一叶浮萍;

我又轻轻悄悄地离开,/像_____;

你爱想起我就想起我,/像;

你爱忘了我就忘了我,/像忘了一个春天的梦。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8.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9.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借代 D.对比

10.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11.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课外阅读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桌(灯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2.写出下列语句中加点“之”的用法或含义。

(1)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

(2)与众共之 .

(3)杨谢而从之 .

1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计口授地:计算 .

B.与众共之:一共 .

C.子来或迟:或者 .

D.此殊不缺:特殊 .

14.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省略的部分。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15.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从哪句话可看出来?

16.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

三、综合性学习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材料二: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

遍存在词汇贫乏,辞不达意的情况。

(1)两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四、写作训练

18.《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可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桃花源到底是否存在?为何找不到呢?请展开想象的翅膀,给读者一个答复或解释,可围绕“桃花源如何消失”这一范围去组织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参考答案:

1.B

2.(1)古:妻子儿女 今:妻子 (2)古:交错相通 今: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

(3)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表条件的连词

3.(1)开阔、敞亮的样子 (2)整齐的样子 (3)悠闲、安详的样子 (4)高兴、愉快的样子

4.这句话表现了桃花源的与世隔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黑暗,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在结构上,它总结上文,并与“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呼应。

5.暗示桃花源是虚幻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6.示例:像林中吹过一阵清风 像想起一颗子夜的星

7.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8.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9.C

10.活动、穿戴、心情

11.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12.(1)助词,相当于“的” (2)代词,代衣服„„ (3)代词,代穴中人。

13.A

14.穴中人 杨氏

15.是的。“杨谢而从之”

16.“金珠锦绣珍异”容易引起人们的物欲情绪,容易滋生贪欲,容易造成分配不公,进而影响“大穴中”公平、安宁、和睦的生活。

17.(1)不少中国人在重视外语学习的同时,轻视了母语的学习。(2)学好母语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要学好外语,必须首先学好母语。

18.略


相关内容

  •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题
  • 首页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课件 | 小学数学试题 | 小学数学教案 | 趣味数学 | 本站新闻 | 初中数学 相关网站: | 中国奥数网 | 北京中考网 | 中国作文网 | 北京家教网 | 教育论坛 | 学而思英语网 | 原小学数学网 百度搜索 小学数学说课稿 ·关于2007年" ...

  • 热点问题面试题及详解
  • 公务员面试指导:热点问题面试题及详解 1.重庆万人高考弃考,最近出现了"读书无用论",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1)点题:重庆出现万人高考弃考,以及最近出现了"读书无用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害的,但又有其深层次的原因,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2)有害: ...

  • 酒店高级服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级服务员定级考试题(A卷)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20分) 1.酒店意识中的"三轻"是指 说话 轻. 走路 轻. 操作 轻. 2."质量是 生命 ,服务是 关键 ,安全是 前提 ,信誉是 保证 "是我们酒店的经营方针. 3.接听电话时 ...

  • 2015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试题3
  • 2015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的答案,按答题卡要求,用28铅笔填涂答题卡中题号1至15信息点.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东大公司处置一项以公允价值模式 ...

  •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
  •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xx年-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随着南京市江宁中学的整体搬迁,更名为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社会声誉越来越高,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地理教研组也壮大了队伍。这学期我们组八位新老教师团结协作,积极进取,苦练教学基本功,落实“教学五认真”,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成绩 ...

  • 万达成本试题总结
  • 成本试题总结 一. 管理能力: 1. 简单介绍下工作及教育情况,根据所做的项目提问工作职责,上下关系,成 本合约方面怎么管理? 2. 最近两家公司成本方面工作怎么开展的?分几块? 两块,一块是招标采购,一块是成本管理,互相制约互相监督 3. 成本管理.招标方面总部做什么?项目做什么?集团与项目公司间 ...

  • 函数及其图像
  • 函数及其图像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朱汉中学 高怀全 邮编:262414 联系电话:[1**********] 身份证号码:[***********]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农行卡号:[***********] 函数及其图像是函数的基本知识,是初中数学最重要的内容之 ...

  • 第三节开国大典试题
  • 第三节 开国大典试题 一,填空题 1.3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 举行,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 2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成立 ,组织 .会议选举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把北平改为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以< &g ...

  •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 乾县一中2013届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高三(21),(24)(27)班 化学 1. 考试范围:人教版化学必修1,2, 选修3.4,5 2. 高考化学试题特点:2012年理综化学试卷是7道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和5道 主观题(共100分),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以与近几年高考相似,变化不大(物质结构不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