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杭州长运公司的司机吴斌驾大客车行驶途中,突遭飞来铁块刺入腹部。监控录像显示,在短短的1分16秒内,吴斌忍着剧痛完成换挡、刹车、开启双跳灯、打开车门等一系列安全操作,将大客车缓缓停下。最终,24名乘客无一受伤,48岁的吴斌却因伤重不治身亡。6月2日,杭州市发布公告,决定授予吴斌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荣誉称号。(《钱江晚报》6月3日)
“最美司机”生命中最后1分16秒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一位网民评论:只有当敬业成了习惯,深入骨髓,才有可能在生命的最后瞬间爆发出超出想象的能量。
今年以来“正能量”这个词儿很流行,民间热捧,官方也在倡导。“最美司机”吴斌身上爆发出来的这种“超出想象的能量”,就是一种发挥到极致的“正能量”。
稍加留意不难发现,近几个月以“正能量”感动国人的多是些小人物,“最美司机”吴斌之外,还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河北保定的“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拒收盲人车费的天津的哥马志刚……这些感人事例告诉我们,释放“正能量”没有门槛,与职业、身份、地位、财富无关。
吴斌的故事还告诉我们,能够释放出现“正能量”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完人。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吴斌表现得很勇敢,但吴斌的姐姐事后回忆说,她一直认为弟弟是个弱小的人,很多事情都要她这个姐姐来操办和保护,她没能想到关键时刻弟弟表现得像个“真正的男人”。
就人性而言,没有人天生就勇敢,任何时候、碰到任何事情都能挺身而出,大多数人都是既懦弱又勇敢,有时懦弱有时勇敢。换言之,每个人身上既有“负能量”,又有“正能量”。理想而言,如果人人都输送“正能量”,这个社会就会变得美好,反之则会显得灰暗。吴斌从一个姐姐眼中“弱小的人”变成“真正的男人”,这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期待,说明人性中向善的一面是可以被激发的。吴斌的故事中,激发“正能量”的东西叫“敬业”——在危急时刻,吴斌的想法很简单:我是一名司机,任何情况下我都必须尽最大努力保护乘客安全,这是我的职责。
今天的社会之所以大力提倡“正能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潜规则盛行、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贪腐严重等,并且这种“负能量”传播速度很快,以至于许多人面对现实有一种无力感,将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归咎于大环境,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愿意在人性方面有所提升。殊不知人人都是“大环境”的一部分,如果“大环境”总体为“负”,其中很可能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很多人也许会想,世道如此“险恶”,我的“正能量”对改变社会、改变自身境遇能起多大作用?事实证明,“正能量”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一点儿都不比“负能量”小。“良心油条哥”刘洪安坚持不用复炸油,其结果是卖出了更多的油条,赚到了更多的钱;天津的哥马志刚的“正能量”更是实现了无缝对接:他拒收一位盲人的车费,并表示“我不伟大,我挣钱比你容易”,这一幕被下一位乘客看见了,该乘客下车时坚持多付费给他:“我也不伟大,我挣钱比您也容易点,就希望您继续做好事吧!”
当然,强调激发人性中的“正能量”,并不是要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选择性忽略阴暗面。提倡“正能量”不能代替制度性反思——人性当然有其求善和向上的一面,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同时,人性也有往下坠落的极大可能。这就提醒我们,在道德建设上,我们要通过褒扬道德模范激发人性中的“正能量”,但在制度构建上,永远要立足于防范人性中的“负能量”,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一个好的制度所能产生的正面效应,要远远超过依靠个人道德自觉所激发的“正能量”。
5月29日,杭州长运公司的司机吴斌驾大客车行驶途中,突遭飞来铁块刺入腹部。监控录像显示,在短短的1分16秒内,吴斌忍着剧痛完成换挡、刹车、开启双跳灯、打开车门等一系列安全操作,将大客车缓缓停下。最终,24名乘客无一受伤,48岁的吴斌却因伤重不治身亡。6月2日,杭州市发布公告,决定授予吴斌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荣誉称号。(《钱江晚报》6月3日)
“最美司机”生命中最后1分16秒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一位网民评论:只有当敬业成了习惯,深入骨髓,才有可能在生命的最后瞬间爆发出超出想象的能量。
今年以来“正能量”这个词儿很流行,民间热捧,官方也在倡导。“最美司机”吴斌身上爆发出来的这种“超出想象的能量”,就是一种发挥到极致的“正能量”。
稍加留意不难发现,近几个月以“正能量”感动国人的多是些小人物,“最美司机”吴斌之外,还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河北保定的“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拒收盲人车费的天津的哥马志刚……这些感人事例告诉我们,释放“正能量”没有门槛,与职业、身份、地位、财富无关。
吴斌的故事还告诉我们,能够释放出现“正能量”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完人。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吴斌表现得很勇敢,但吴斌的姐姐事后回忆说,她一直认为弟弟是个弱小的人,很多事情都要她这个姐姐来操办和保护,她没能想到关键时刻弟弟表现得像个“真正的男人”。
就人性而言,没有人天生就勇敢,任何时候、碰到任何事情都能挺身而出,大多数人都是既懦弱又勇敢,有时懦弱有时勇敢。换言之,每个人身上既有“负能量”,又有“正能量”。理想而言,如果人人都输送“正能量”,这个社会就会变得美好,反之则会显得灰暗。吴斌从一个姐姐眼中“弱小的人”变成“真正的男人”,这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期待,说明人性中向善的一面是可以被激发的。吴斌的故事中,激发“正能量”的东西叫“敬业”——在危急时刻,吴斌的想法很简单:我是一名司机,任何情况下我都必须尽最大努力保护乘客安全,这是我的职责。
今天的社会之所以大力提倡“正能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潜规则盛行、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贪腐严重等,并且这种“负能量”传播速度很快,以至于许多人面对现实有一种无力感,将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归咎于大环境,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愿意在人性方面有所提升。殊不知人人都是“大环境”的一部分,如果“大环境”总体为“负”,其中很可能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很多人也许会想,世道如此“险恶”,我的“正能量”对改变社会、改变自身境遇能起多大作用?事实证明,“正能量”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一点儿都不比“负能量”小。“良心油条哥”刘洪安坚持不用复炸油,其结果是卖出了更多的油条,赚到了更多的钱;天津的哥马志刚的“正能量”更是实现了无缝对接:他拒收一位盲人的车费,并表示“我不伟大,我挣钱比你容易”,这一幕被下一位乘客看见了,该乘客下车时坚持多付费给他:“我也不伟大,我挣钱比您也容易点,就希望您继续做好事吧!”
当然,强调激发人性中的“正能量”,并不是要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选择性忽略阴暗面。提倡“正能量”不能代替制度性反思——人性当然有其求善和向上的一面,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同时,人性也有往下坠落的极大可能。这就提醒我们,在道德建设上,我们要通过褒扬道德模范激发人性中的“正能量”,但在制度构建上,永远要立足于防范人性中的“负能量”,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一个好的制度所能产生的正面效应,要远远超过依靠个人道德自觉所激发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