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役不从 功勋卓著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 徐平 )
彭雪枫,河南镇平人,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杰出指挥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师政委、江西军区政委、红军大学政委、师长。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壮烈牺牲,年仅37岁。
在中央红军进行的历次战斗中,他无役不从
彭雪枫是一位智勇双全、年轻有为的战将。24岁即当师政委,堪称英姿勃发的“白袍小将”。他率军南征北战,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央红军进行的历次战斗中,他无役不从,每次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且多次担任先锋部队的指挥员,首登长沙城,喋血八角亭,歼敌娄山关,直下遵义城,四渡赤水河,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攀登大鼓山,通过大草原,鏖战直罗镇,在战斗中出生入死,屡建奇功,曾荣获中华苏维埃政府颁发的红星奖章,被誉为中央红军中“优秀的青年将领,模范的政治委员”。陈毅曾回忆对彭雪枫“初见的印象是‘少年英气扑人眉宇’”。
抗日战争中,他奉命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委,点燃了中原抗日烽火。后又挥戈东进,转战于豫、皖、苏三省边界,开创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战绩卓著,英名远播,上受中央倚重,下得将士爱戴。彭雪枫将军的坐骑是一匹名叫"火车头"的雪青马,人称"白马将军"。
彭雪枫的老部下、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滕海清回忆:“一日,部队到达淮阳的窦楼时,突遭日军骑兵的袭击。彭司令果断地命令部队就地展开,分三路围攻敌人。他挥着左轮手枪率领部队冲锋。战士们见司令员身先士卒,顿时勇气倍增,猛虎般地向前冲,枪声和杀声响成一片。日军惊恐万状,丢下十几具尸体,慌忙策马夺路逃窜了。是役,亲眼目睹彭雪枫那种身先士卒的精神,更使我敬佩至极。”
彭雪枫在向驻地群众宣传抗日方针
在战争时期我军将领中他可算是大知识分子了
彭雪枫是一位文武兼备、博学多才的儒将,在战争时期我军将领中可以算是大知识分子了,但是,彭雪枫始终以未受过系统教育为憾事,尤其感到自然科学和史地知识的缺乏严重影响着革命工作。因此他从未间断过读书。他常说:"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他的行李很简单,而书籍却有好几箱。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革命半生,两袖清风,就是爱读点书,这几箱子书是我唯一的财产,你要给我保管好。"行军作战,不论多么紧张、艰苦,他都有两匹马驮着书报箱子,一到驻地,就挑灯夜读。在1942年33天反"扫荡"最为紧张的日子里,彭雪枫没忘记读书学习。当时部队昼伏夜出,他利用白天隐蔽休息之机,读了《苏联红军战史研究》、鲁迅的《译丛补》、高尔基的《母亲》,还向人借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他认为这种读书生活别有风趣,并说:名家作品是不应该不读的,我恨不得将最著名的作品于最短时间内一齐装进脑子里,越读书越感到自己的贫乏。
彭雪枫认为:“一个军事家或者政治家,绝不是仅仅有一门知识就可以的,一定要有相应的各方面的知识,正如一个外科医生,不知内症,他决不是一个好医生。”马恩列斯毛著作,《孙子兵法》,鲁迅的书,中外小说名著,历史典籍,还有地方县志,说书唱本,凡能搜集到手的,他都不随便放过。
彭雪枫结合战争实际,写下很多理论性的军事、政治文章。如:红军时代的《八角亭战斗的教训》、《一个小的战斗许多大的教训》,新四军时期的《太原统战工作情况》、《游击队政治工作概论》、《论在敌人后方工作》、《游击战术的几个基本作战原则》、《平原游击战的实际经验》、《豫皖苏两年来平原游击战总结》等。
33名军事家之一
彭雪枫将军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他是继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之后第二位阵亡的我军高级将领。但彭雪枫殉国在当时是最高军事秘密,并没有马上开追悼会。原因是为了不影响部队的士气,也为了保护身怀六甲的彭师长爱人林颖。师领导请示新四军党委后,决定暂缓公布彭师长阵亡的噩耗,并要求有关人员保守这个秘密。直到西征河南敌后、收复失地的胜利已经在握,1945年1月24日才公布这一消息。
1945年2月8日,彭雪枫牺牲5个月后,延安与淮北各界举行隆重的追悼公祭大会,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共领袖送联挽祭,对彭将军一生作高度的历史评价。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刘少奇、陈毅共挽联: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明永生,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将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作为功勋卓著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在军史上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和评价。1989年,中央军委确定彭雪枫为我军33名军事家之一,这是党和人民对他在革命战争中的卓越成就和贡献所作的崇高评价。
无役不从 功勋卓著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 徐平 )
彭雪枫,河南镇平人,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杰出指挥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师政委、江西军区政委、红军大学政委、师长。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壮烈牺牲,年仅37岁。
在中央红军进行的历次战斗中,他无役不从
彭雪枫是一位智勇双全、年轻有为的战将。24岁即当师政委,堪称英姿勃发的“白袍小将”。他率军南征北战,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央红军进行的历次战斗中,他无役不从,每次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且多次担任先锋部队的指挥员,首登长沙城,喋血八角亭,歼敌娄山关,直下遵义城,四渡赤水河,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攀登大鼓山,通过大草原,鏖战直罗镇,在战斗中出生入死,屡建奇功,曾荣获中华苏维埃政府颁发的红星奖章,被誉为中央红军中“优秀的青年将领,模范的政治委员”。陈毅曾回忆对彭雪枫“初见的印象是‘少年英气扑人眉宇’”。
抗日战争中,他奉命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委,点燃了中原抗日烽火。后又挥戈东进,转战于豫、皖、苏三省边界,开创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战绩卓著,英名远播,上受中央倚重,下得将士爱戴。彭雪枫将军的坐骑是一匹名叫"火车头"的雪青马,人称"白马将军"。
彭雪枫的老部下、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滕海清回忆:“一日,部队到达淮阳的窦楼时,突遭日军骑兵的袭击。彭司令果断地命令部队就地展开,分三路围攻敌人。他挥着左轮手枪率领部队冲锋。战士们见司令员身先士卒,顿时勇气倍增,猛虎般地向前冲,枪声和杀声响成一片。日军惊恐万状,丢下十几具尸体,慌忙策马夺路逃窜了。是役,亲眼目睹彭雪枫那种身先士卒的精神,更使我敬佩至极。”
彭雪枫在向驻地群众宣传抗日方针
在战争时期我军将领中他可算是大知识分子了
彭雪枫是一位文武兼备、博学多才的儒将,在战争时期我军将领中可以算是大知识分子了,但是,彭雪枫始终以未受过系统教育为憾事,尤其感到自然科学和史地知识的缺乏严重影响着革命工作。因此他从未间断过读书。他常说:"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他的行李很简单,而书籍却有好几箱。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革命半生,两袖清风,就是爱读点书,这几箱子书是我唯一的财产,你要给我保管好。"行军作战,不论多么紧张、艰苦,他都有两匹马驮着书报箱子,一到驻地,就挑灯夜读。在1942年33天反"扫荡"最为紧张的日子里,彭雪枫没忘记读书学习。当时部队昼伏夜出,他利用白天隐蔽休息之机,读了《苏联红军战史研究》、鲁迅的《译丛补》、高尔基的《母亲》,还向人借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他认为这种读书生活别有风趣,并说:名家作品是不应该不读的,我恨不得将最著名的作品于最短时间内一齐装进脑子里,越读书越感到自己的贫乏。
彭雪枫认为:“一个军事家或者政治家,绝不是仅仅有一门知识就可以的,一定要有相应的各方面的知识,正如一个外科医生,不知内症,他决不是一个好医生。”马恩列斯毛著作,《孙子兵法》,鲁迅的书,中外小说名著,历史典籍,还有地方县志,说书唱本,凡能搜集到手的,他都不随便放过。
彭雪枫结合战争实际,写下很多理论性的军事、政治文章。如:红军时代的《八角亭战斗的教训》、《一个小的战斗许多大的教训》,新四军时期的《太原统战工作情况》、《游击队政治工作概论》、《论在敌人后方工作》、《游击战术的几个基本作战原则》、《平原游击战的实际经验》、《豫皖苏两年来平原游击战总结》等。
33名军事家之一
彭雪枫将军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他是继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之后第二位阵亡的我军高级将领。但彭雪枫殉国在当时是最高军事秘密,并没有马上开追悼会。原因是为了不影响部队的士气,也为了保护身怀六甲的彭师长爱人林颖。师领导请示新四军党委后,决定暂缓公布彭师长阵亡的噩耗,并要求有关人员保守这个秘密。直到西征河南敌后、收复失地的胜利已经在握,1945年1月24日才公布这一消息。
1945年2月8日,彭雪枫牺牲5个月后,延安与淮北各界举行隆重的追悼公祭大会,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共领袖送联挽祭,对彭将军一生作高度的历史评价。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刘少奇、陈毅共挽联: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明永生,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将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作为功勋卓著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在军史上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和评价。1989年,中央军委确定彭雪枫为我军33名军事家之一,这是党和人民对他在革命战争中的卓越成就和贡献所作的崇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