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实践报告
摘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在重视职业指导的同时,也要导入创业教育,使大学生自主创业形成模式,形成气候,当代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认同自主创业,认为其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渴望着能凭借自己创业一展身手,但能将其付诸于行动的确属少数,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众多因素当中,个人能力排在第一位,机遇是其次,大部分大学生重视在创业前自我增值,但实际上实行并从中获取帮助的并不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主 创业
在这个毕业季,大学生创业的话题又成为全国和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5月2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务院将实施新一轮创业引领计划。初步内容是用4年的时间,也就是从2014年到2017年,通过各项政策扶持、创业服务,来扶持我国80万以上的大学生能够实现创业。据了解,除了政策的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对于大学生创业也给予了很多帮助。从高校层面来讲,不少高校都开设有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据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孙长林介绍,北京科技大学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在创业氛围营造、创业训练、创业实践和创业孵化等方面开展工作,通过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实践基地、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夏令营、创业主题团日、创业精英班、创业苗圃等项目为学生提供帮助。一些高校的科技园也能为学生的优秀项目进行孵化,提供场地、资金、培训等支持。从社会层面来看,如今很多企业都开办创新创业大赛,对于一些优秀团队和项目,他们可以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创业辅导。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甚至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条可行之路。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就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低,存在的问题较多。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还不成熟,尚需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高素质人才应具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广泛关怀的责任心;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力、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该通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等措施来促进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因
(1)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很多大学生认为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在就业高峰,给自己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并且很多人都认为在今后的社会中,自主创业的人会越来越多,甚至成为就业的主流, 成为大学
生毕业后就业的首选。
(2)替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大部分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都是抱着这种心态,认为自己的事业,做起来会更有工作激情,更投入,从而更容易成功。这种成功是属于自己的;另一方面,就算失败,也是自己造成的,不会去怪别人,不会感到遗憾。
(3)实现自我价值。一些自我意识很强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为了通过这一途径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一些单位由于制度的约束,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创业可以有一个空间来发挥, 来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4)无奈之举。当然,找不到工作也是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一个原因,特别今年是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年,大量的毕业生涌向市场,一些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创业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5)时间自由。对很多人来说,时间上的自由可以说是最大的动力。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如果自己创业,时间的掌握上就比较自由一点,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出现自由职业者的原因。因为这个原因选择创业的学生都认为自我空间很重要, 没有必要没有事还要守在单位里浪费时间,可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有事,就算不睡觉也没什么。
2.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
(1)大部分青年对目前工作不满足。大部分青年对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不满足, 尤其是对职位和收入待遇不满,希望通过创业来改善工作
环境。
(2)缺少启动资金,对政策较少了解。打算独立创业的青年准备从事的行业比较分散,从事销售行业和社会服务行业的相对集中,其次是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其普遍特点是初期投入资金少,起步容易。
(3)创业优势劣势明显。青年就业创业优势主要在于:首先是青年尚处于职业发展初期,创业一次不成可以东山再起。此外,青年总体受教育水平较高,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学习能力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合作精神好,注重团队建设,容易形成创业团队等都是青年就业创业中的优势。
3、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3.1、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现状
(一)意向高,行动少
(二)在我们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只有极少一部分大学生表示会积极参与创业,大部分学生还只是持观望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6%的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相当积极,表示自己会积极加入到创业的大军中,并对自身的创业前景持乐观态度,而 51%的在校大学生对自主创业还只是持保守态度;22%的在校大学生表示会积极支持,但自己却没有创业的想法;还有 11%的学生则对创业抱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认为这是盲目跟风,或惮于创业所需要的付出和风险,对创业望而却步。
(二)激情涨,能力低
良好的创业能力和素质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创业能力
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创新求变能力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现如今,高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创业激情,但对于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几乎是一无所知。在我们调查的人群中,只有 6%的人对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表示很熟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创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都是一知半解。我们没有意识到,激情不等同于能力,仅靠激情,不可能克服创业路上的所有难题。
(三)科技含量低,经营范围窄
据了解,大部分创业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忽视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发挥出专业特长。大部分学生创业范围主要包括上网开店、推销零售、管理咨询、饮食行业、娱乐业、服装生意等等,一般都局限于服务行业,而且由于在校读书不能脱离学校专门从事创业,他们所进行的创业地点都局限在学校内或学校周围,扩展到其他地方去有一定的难度。
(四)与学业冲突大
在校创业的学生中真正成绩优秀的不多,一般都处于中间水平,有的甚至是因为对学习没兴趣或者是学习成绩很差而走上创业之路。在创业中,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经营生意;在学习上,又需要根据学校安排的课表准时上下课,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和进行期中期末考试。想要兼顾两头并非易事,许多同学顾此失彼,有的同学甚至学业与事业都落下了,“鱼和熊掌”兼得的同学可谓是凤毛麟角。
(五)受舆论影响深
现在的社会媒体和舆论到处宣传创业英雄、成功企业家、杰出人物等,在这种舆论的熏陶下,许多的在校大学生竞相崇拜成功人士,模仿创业英雄。而这些因为崇拜成功的创业人士而选择创业的高校大学生往往事先没有经过市场调查,预测创业风险,也没有一定的承受困难险阻与承担风险的能力,一旦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会放弃。
(六)创业失败率高
高校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的有,但失败的却相对更多。据统计,大部分的大学生创业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很多,如只凭一股热情而缺少创业策划、不熟悉市场、选择项目不合理、年轻浮躁过于理想化、不懂人际交往规则、不善于管理、合伙人不团结、资金不足、家庭变故、要考研而中途退出等等。
4、影响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环境对创业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严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受到冲击,利润空间加剧下滑。为了控制成本,裁员、减薪成为企业最常用,也是最优先考虑的方法。而失业、生存压力也就成为了近期备受关注的词汇。尤其是对于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现实使他们不得不考虑就业以外的生存方式——自主创业,但是,一没工作经验,二没经济来源的他们自主创业就成为了比就业更加的难题。
(二)家庭背景对创业的影响
不同家庭中,父母的职业、身份、经济收入、人际交往、对子女的期待等对高校在读学生的创业影响很大。家庭条件优越的子女,其父母
对其创业更容易提供支 持与帮助,比一般家庭的子女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相反,家庭经济收入单薄、父母职业很普通的家庭难以给子女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创业学生更多的是依赖自己的能力与毅力,他们一般都选择成本低、风险少的行业,并且创业的困难更多。
(三)教育氛围对创业的影响
(1)受基础教育的影响。创新精神与能力是创业的重要品质,它的培养主要植根于基础教育阶段。而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和升学教育强调学生服从、被动接受知识,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使得他们不敢也不会有意识地创造和创新,从而缺乏创业意识。
(2)受创业教育的影响。与美国等创业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不但开展的时间过晚,而且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创业教育尚未纳入高校学生培养目标。目前,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整体而言,尚未形成一种教育理念,也未上升到学校的指导思想,很多学校的教育目标中并不包括创业教育。实践中,创业教育还只是通过零散的活动组织,如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举行创业讲座等,内容有限且缺乏系统性,总体言,创业教育还是只限于第二课堂的业余教育地位。
2.创业教育对象精英化,受众面狭窄。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将创业教育的对象设定为全体学生,但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由于大部分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其创业教育资源相对匾乏,如缺少系统的创业课
程和合格的创业指导教师等,使得现实中的高校创业教育大多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即创业教育的对象大多是少数学业成绩优秀、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学生。
5、改变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对策
5.1政府方面:大力支持
(1)建立信用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建立信用档案、提供信用记录、开展信用培训,并设立创业基金,发放创业贷款,使大学生创业能够通过政府的引导获得贷款,从而顺利启动资金。
(2)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政府可以加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支持创业、鼓励创业、保护创业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宣传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积极策划开展“创业论坛”“创业设计大赛”、 等创业主题活动。
(3)建立奖励表彰制度。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奖励表彰制度,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表彰,并给予适当创业补贴,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5.2学校方面:积极鼓励
(1)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从课程的总体规划、分科要求和具体内容去考虑创业课程设计,合并或删除跟创业联系不大的课程内容,增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少运用 “讲授——接受”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
(2)促使创业教育系统化、长期化。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创业项
目孵化难出校园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形成后期的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体现在校园期间,而且应当对大学创业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进行跟踪,建立起后期的咨询服务平台,而这一服务平台成为广大刚出校门创业者的学习地、交流地、反哺地。
(3)增加学生的创业体验。从实践来看,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最容易记忆和提取。同样,通过自身行动获得的创业体验越丰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调查小组结合各高校的做法,建议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一是依托创业园地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条件,使其主持或参与经营管理活动;二是制定创业计划,号召学生参与;三是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劳务服务;四是组织和支持各种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4)加大创业投资力度。应该加大创业经费的投入,更新教学实验设备,创建创业实验基地,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等,给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和实践环境。当环境条件和物质条件具备了,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和热情就高涨,创业意志才会更坚定,创业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5)建设创业师资队伍。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教师队伍的素质与水平决定教育活动中人力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一方面要加强对专职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的培训,另一方面,要注重吸纳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在师资培训过程中,应围绕教师创业体验的获得、学习有关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的知识技能、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创业组织和协会活动或企业家交流创业经验的活动三个方面进行。
5.3学生方面:明确目标,提升自我
(1)明确创业动机。创业并非一件易事,在校大学生在选择创业之前,一定要考虑好自己的创业动机,弄清自己为什么要创业,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质,要明确自己的创业动机是清晰、明确的。这有助于指导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树立信心,坚定信念,能够克服创业的困难,而取得创业的成功。
(2)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是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大学生自身素质分为三种,包括其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首先是文化素质,作为大学生,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这样在创业时,就能抓住自身的优势,做到学以致用。其次是身体素质,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在校大学生平时应该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样,非智力因素对创业者来说也很重要,伴随着创业过程的进展,大学生创业者会面临挫折、怀疑和信心的反复摧毁和重建,大学生要树立不怕困难与挫折,敢于向困难挑战得精神,加强意志锻炼,使自己在创业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光明。
(3)丰富社会实践经验。创业前利用兼职等机会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经验积累,这对于在校大学生今后的创业大有裨益。如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烈,市场不断趋于饱和,如果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企业管理能力,是无法在当今市场立足的。加之大学生创业初期缺乏资源和营销经验,对各种突发状况没有很好的应急措施,在创业过程中易冲动,承受不住打击,必然会导致最后的失败。
(4)树立良好人际关系。在创业的路上,仅凭自己能力足够、知识全面、技术过硬远远不够,这当中忽略了创业中的一个可利因素——人际关系。成功创业来自于 70%的人际关系+30%的知识。在创业资源中,人际关系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想创业,就必须广交朋友,积累各方面的资源。一个创业的过程就像是一个 “人物链”,如果你会与不同客户打交道,那么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就可以立刻利用这些资源来解决这些困难。
最后,总结来说,大学生最好不要一毕业就开始创业,当今环境很复杂,导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几率非常低,因此,大学生需要首先积累经验,成功的机会才会多。其次,大学生不要为创业而创业,创业应该源于市场需求,要有好的创意,所以,大学生创业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进行。
大学生创业实践报告
摘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在重视职业指导的同时,也要导入创业教育,使大学生自主创业形成模式,形成气候,当代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认同自主创业,认为其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渴望着能凭借自己创业一展身手,但能将其付诸于行动的确属少数,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众多因素当中,个人能力排在第一位,机遇是其次,大部分大学生重视在创业前自我增值,但实际上实行并从中获取帮助的并不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主 创业
在这个毕业季,大学生创业的话题又成为全国和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5月2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务院将实施新一轮创业引领计划。初步内容是用4年的时间,也就是从2014年到2017年,通过各项政策扶持、创业服务,来扶持我国80万以上的大学生能够实现创业。据了解,除了政策的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对于大学生创业也给予了很多帮助。从高校层面来讲,不少高校都开设有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据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孙长林介绍,北京科技大学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在创业氛围营造、创业训练、创业实践和创业孵化等方面开展工作,通过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实践基地、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夏令营、创业主题团日、创业精英班、创业苗圃等项目为学生提供帮助。一些高校的科技园也能为学生的优秀项目进行孵化,提供场地、资金、培训等支持。从社会层面来看,如今很多企业都开办创新创业大赛,对于一些优秀团队和项目,他们可以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创业辅导。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甚至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条可行之路。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就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低,存在的问题较多。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还不成熟,尚需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高素质人才应具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广泛关怀的责任心;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力、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该通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等措施来促进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因
(1)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很多大学生认为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在就业高峰,给自己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并且很多人都认为在今后的社会中,自主创业的人会越来越多,甚至成为就业的主流, 成为大学
生毕业后就业的首选。
(2)替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大部分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都是抱着这种心态,认为自己的事业,做起来会更有工作激情,更投入,从而更容易成功。这种成功是属于自己的;另一方面,就算失败,也是自己造成的,不会去怪别人,不会感到遗憾。
(3)实现自我价值。一些自我意识很强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为了通过这一途径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一些单位由于制度的约束,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创业可以有一个空间来发挥, 来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4)无奈之举。当然,找不到工作也是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一个原因,特别今年是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年,大量的毕业生涌向市场,一些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创业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5)时间自由。对很多人来说,时间上的自由可以说是最大的动力。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如果自己创业,时间的掌握上就比较自由一点,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出现自由职业者的原因。因为这个原因选择创业的学生都认为自我空间很重要, 没有必要没有事还要守在单位里浪费时间,可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有事,就算不睡觉也没什么。
2.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
(1)大部分青年对目前工作不满足。大部分青年对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不满足, 尤其是对职位和收入待遇不满,希望通过创业来改善工作
环境。
(2)缺少启动资金,对政策较少了解。打算独立创业的青年准备从事的行业比较分散,从事销售行业和社会服务行业的相对集中,其次是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其普遍特点是初期投入资金少,起步容易。
(3)创业优势劣势明显。青年就业创业优势主要在于:首先是青年尚处于职业发展初期,创业一次不成可以东山再起。此外,青年总体受教育水平较高,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学习能力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合作精神好,注重团队建设,容易形成创业团队等都是青年就业创业中的优势。
3、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3.1、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现状
(一)意向高,行动少
(二)在我们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只有极少一部分大学生表示会积极参与创业,大部分学生还只是持观望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6%的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相当积极,表示自己会积极加入到创业的大军中,并对自身的创业前景持乐观态度,而 51%的在校大学生对自主创业还只是持保守态度;22%的在校大学生表示会积极支持,但自己却没有创业的想法;还有 11%的学生则对创业抱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认为这是盲目跟风,或惮于创业所需要的付出和风险,对创业望而却步。
(二)激情涨,能力低
良好的创业能力和素质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创业能力
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创新求变能力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现如今,高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创业激情,但对于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几乎是一无所知。在我们调查的人群中,只有 6%的人对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表示很熟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创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都是一知半解。我们没有意识到,激情不等同于能力,仅靠激情,不可能克服创业路上的所有难题。
(三)科技含量低,经营范围窄
据了解,大部分创业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忽视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发挥出专业特长。大部分学生创业范围主要包括上网开店、推销零售、管理咨询、饮食行业、娱乐业、服装生意等等,一般都局限于服务行业,而且由于在校读书不能脱离学校专门从事创业,他们所进行的创业地点都局限在学校内或学校周围,扩展到其他地方去有一定的难度。
(四)与学业冲突大
在校创业的学生中真正成绩优秀的不多,一般都处于中间水平,有的甚至是因为对学习没兴趣或者是学习成绩很差而走上创业之路。在创业中,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经营生意;在学习上,又需要根据学校安排的课表准时上下课,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和进行期中期末考试。想要兼顾两头并非易事,许多同学顾此失彼,有的同学甚至学业与事业都落下了,“鱼和熊掌”兼得的同学可谓是凤毛麟角。
(五)受舆论影响深
现在的社会媒体和舆论到处宣传创业英雄、成功企业家、杰出人物等,在这种舆论的熏陶下,许多的在校大学生竞相崇拜成功人士,模仿创业英雄。而这些因为崇拜成功的创业人士而选择创业的高校大学生往往事先没有经过市场调查,预测创业风险,也没有一定的承受困难险阻与承担风险的能力,一旦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会放弃。
(六)创业失败率高
高校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的有,但失败的却相对更多。据统计,大部分的大学生创业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很多,如只凭一股热情而缺少创业策划、不熟悉市场、选择项目不合理、年轻浮躁过于理想化、不懂人际交往规则、不善于管理、合伙人不团结、资金不足、家庭变故、要考研而中途退出等等。
4、影响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环境对创业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严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受到冲击,利润空间加剧下滑。为了控制成本,裁员、减薪成为企业最常用,也是最优先考虑的方法。而失业、生存压力也就成为了近期备受关注的词汇。尤其是对于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现实使他们不得不考虑就业以外的生存方式——自主创业,但是,一没工作经验,二没经济来源的他们自主创业就成为了比就业更加的难题。
(二)家庭背景对创业的影响
不同家庭中,父母的职业、身份、经济收入、人际交往、对子女的期待等对高校在读学生的创业影响很大。家庭条件优越的子女,其父母
对其创业更容易提供支 持与帮助,比一般家庭的子女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相反,家庭经济收入单薄、父母职业很普通的家庭难以给子女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创业学生更多的是依赖自己的能力与毅力,他们一般都选择成本低、风险少的行业,并且创业的困难更多。
(三)教育氛围对创业的影响
(1)受基础教育的影响。创新精神与能力是创业的重要品质,它的培养主要植根于基础教育阶段。而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和升学教育强调学生服从、被动接受知识,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使得他们不敢也不会有意识地创造和创新,从而缺乏创业意识。
(2)受创业教育的影响。与美国等创业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不但开展的时间过晚,而且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创业教育尚未纳入高校学生培养目标。目前,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整体而言,尚未形成一种教育理念,也未上升到学校的指导思想,很多学校的教育目标中并不包括创业教育。实践中,创业教育还只是通过零散的活动组织,如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举行创业讲座等,内容有限且缺乏系统性,总体言,创业教育还是只限于第二课堂的业余教育地位。
2.创业教育对象精英化,受众面狭窄。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将创业教育的对象设定为全体学生,但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由于大部分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其创业教育资源相对匾乏,如缺少系统的创业课
程和合格的创业指导教师等,使得现实中的高校创业教育大多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即创业教育的对象大多是少数学业成绩优秀、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学生。
5、改变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对策
5.1政府方面:大力支持
(1)建立信用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建立信用档案、提供信用记录、开展信用培训,并设立创业基金,发放创业贷款,使大学生创业能够通过政府的引导获得贷款,从而顺利启动资金。
(2)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政府可以加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支持创业、鼓励创业、保护创业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宣传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积极策划开展“创业论坛”“创业设计大赛”、 等创业主题活动。
(3)建立奖励表彰制度。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奖励表彰制度,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表彰,并给予适当创业补贴,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5.2学校方面:积极鼓励
(1)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从课程的总体规划、分科要求和具体内容去考虑创业课程设计,合并或删除跟创业联系不大的课程内容,增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少运用 “讲授——接受”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
(2)促使创业教育系统化、长期化。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创业项
目孵化难出校园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形成后期的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体现在校园期间,而且应当对大学创业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进行跟踪,建立起后期的咨询服务平台,而这一服务平台成为广大刚出校门创业者的学习地、交流地、反哺地。
(3)增加学生的创业体验。从实践来看,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最容易记忆和提取。同样,通过自身行动获得的创业体验越丰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调查小组结合各高校的做法,建议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一是依托创业园地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条件,使其主持或参与经营管理活动;二是制定创业计划,号召学生参与;三是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劳务服务;四是组织和支持各种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4)加大创业投资力度。应该加大创业经费的投入,更新教学实验设备,创建创业实验基地,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等,给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和实践环境。当环境条件和物质条件具备了,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和热情就高涨,创业意志才会更坚定,创业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5)建设创业师资队伍。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教师队伍的素质与水平决定教育活动中人力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一方面要加强对专职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的培训,另一方面,要注重吸纳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在师资培训过程中,应围绕教师创业体验的获得、学习有关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的知识技能、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创业组织和协会活动或企业家交流创业经验的活动三个方面进行。
5.3学生方面:明确目标,提升自我
(1)明确创业动机。创业并非一件易事,在校大学生在选择创业之前,一定要考虑好自己的创业动机,弄清自己为什么要创业,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质,要明确自己的创业动机是清晰、明确的。这有助于指导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树立信心,坚定信念,能够克服创业的困难,而取得创业的成功。
(2)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是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大学生自身素质分为三种,包括其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首先是文化素质,作为大学生,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这样在创业时,就能抓住自身的优势,做到学以致用。其次是身体素质,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在校大学生平时应该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样,非智力因素对创业者来说也很重要,伴随着创业过程的进展,大学生创业者会面临挫折、怀疑和信心的反复摧毁和重建,大学生要树立不怕困难与挫折,敢于向困难挑战得精神,加强意志锻炼,使自己在创业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光明。
(3)丰富社会实践经验。创业前利用兼职等机会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经验积累,这对于在校大学生今后的创业大有裨益。如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烈,市场不断趋于饱和,如果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企业管理能力,是无法在当今市场立足的。加之大学生创业初期缺乏资源和营销经验,对各种突发状况没有很好的应急措施,在创业过程中易冲动,承受不住打击,必然会导致最后的失败。
(4)树立良好人际关系。在创业的路上,仅凭自己能力足够、知识全面、技术过硬远远不够,这当中忽略了创业中的一个可利因素——人际关系。成功创业来自于 70%的人际关系+30%的知识。在创业资源中,人际关系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想创业,就必须广交朋友,积累各方面的资源。一个创业的过程就像是一个 “人物链”,如果你会与不同客户打交道,那么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就可以立刻利用这些资源来解决这些困难。
最后,总结来说,大学生最好不要一毕业就开始创业,当今环境很复杂,导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几率非常低,因此,大学生需要首先积累经验,成功的机会才会多。其次,大学生不要为创业而创业,创业应该源于市场需求,要有好的创意,所以,大学生创业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