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立体构成在实际生活中的研究
班 级:***
姓 名:***
学 号:20154240***
指导老师:肖蓉
摘要:
立体构成是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所涉及的学科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工业造型、雕塑、广告等设计行业。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立体构成”主要用于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构成形态及其审美等方面,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恒定的三维空间中,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周围的建筑、绿化、河流、山川等构成了一种和谐的空间关系。人与它们是共容共存的,所以生活中的人与物就是一种和谐的构成关系。
关键词:立体构成、生活、空间、艺术
正文: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的构成方法。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由来,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立体构成应用于建筑设计、商品、产品、工业设计等。立体构成有半立体构成、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成和综合材质立体构成。
这些都是采撷自我们的生活,当你放慢脚步,瞩目生活本身,你会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其实这么多,乐趣可以是来自创意、来自童年、来自细微的观察,也可以是来自随遇的偶得,我们是摄影家,也是乐趣创造者。
艺术与生活,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被说烂了、提起来便令人兴味索然的话题。艺术来源于生活, 而高于生活, 他们相互
依存, 相互促进。自然、生活给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而艺术尽情地表现自然, 表现生活, 并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艺术与生活关系微妙, 若隐若现、若即若离才是妙境。艺术和生活相比, 具有更大的容量和时空跨度, 是心灵与想象的意象再现。生活是艺术源泉, 艺术是生活提炼加工后的结晶。生活是美好的, 艺术是永恒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或文化现象是当代大众美学以及日常生活美学的延伸和利于民主化进程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突破与传统艺术的藩篱将艺术的概念大众化。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如:种田、吃饭、旅游、休息等等。艺术是什么呢?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用绘画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总之用艺术诠释自然、生活之规律。其目的是:从宏观上说,使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溶入自然、人和自然能更好地协调发展。从微观上说,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
艺术与生活曾经是混沌一体、不分彼此的,那时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譬如渔猎时代,人们的弓箭既是工具也是心爱的艺术品。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是模糊的,或者说当时艺术还没有从生活中分娩,人们的审美意识还萌动在生活实践的母胎中,譬如中国古代的玉璧、玉瑛、玉踪,以及佩带的各种美玉,既是艺术品,同时也是祭祀用品和某种观念的象征物,具有原始宗教的、伦理道德的、政治活动的实用意义。即使到了孔子那个时代,艺术仍然很难同生活分得那么清,诗、乐、舞,并不是后来人们观念中的纯粹艺术。故至中古时期的佛教石窟壁画雕像,很难说当初有多少人是把它们当作艺术品去塑造的。
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
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因此,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在书法中,王羲之的平和,如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米芾的飘逸,如春风拂柳,婀娜多姿;颜真卿的粗犷,如彪形大汉,威猛
魁悟;赵松雪的柔眉,如窈窕淑女,丰韵挺拔;弘一的空灵,如禅房入座,清新幽静等等,这些都是用自然、用生活来述说艺术家心灵的。
我们在自然、生活中体验到花儿的开放、鸟儿的歌唱、江河的奔腾、高山的耸立,通过认知,产生感悟,花儿为谁开放?鸟儿为谁歌唱?江河为谁奔腾?高山为谁耸立?抒发我们对自然、生活的情感;把这些情感转换成其他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等,使我们能更好地融合在自然中。艺术家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内容,运用到艺术中去,反过来又充实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新的享受。作为艺术的表现方法,决不是生搬硬套生活、或者重复生活,而是有取舍地提取生活中的精华。在这个提取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的时代不同、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感受也不相同等等,所以产生的作品也不相同,正是这些不同,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审视、品味作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电脑艺术创作不是生活的翻版,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审美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也愈来愈进入多元化状态,艺术真实的标准也进入了多元化时期。艺术真实的终极目的是生活,是客观世界,这一点可以肯定,但对生活与客观世界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轻易认定这一类艺术品具有艺术真实,而那一件艺术品缺乏艺术真实。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应当以更开放的眼光来看待艺术,应当具体评价一件艺术品是否具有艺术真实,而无须争论哪种艺术模式更接近艺术真实。
现代建筑的造型形态,本身就是一座座现代抽象的雕塑艺术品。现代建筑艺术的构成美形态,是跟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变化而复杂多元起来的。它们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从一开始就受到现代艺术新思潮的影响。现代建筑的造型语言,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以非再现抽象的立体几何构成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体与块的节奏、点、线、面的律动以及外在结构的比例和简化的形态美。建筑设计师贝隶铭在法国卢浮宫建造的这座现代雕塑式建筑,取用埃及金字塔方锥体造型,以透明玻璃取代厚重石块材料就是用这种表现风格与周边的古典建筑形成对比另一种现代建筑形态的表现方式,仍是用几何形体造型,但是属具象的对自然形态模仿,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就
是模仿白色的海贝壳或像是一个个船帆,更像是一组开放的花瓣称之不谢的花蕾。
服装设计素有“软雕塑”之称。服装整体造型和立体构成造型一样,也是由圆形、三角形、方形三种最基本形态组成。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组合到分割或从分割到组合的过程。通过对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割拆解、变化拼接组合,形成千姿百态的服装造型。1954年法国服装设计大师巴冷夏卡推出的“H ”型,称为“布袋式”就是长方形。1956年由时装设计大师克里斯汀? 迪奥首创推出“箭形”,就是“A ”型外型也称三角形或者说是像哥特式教堂的尖塔,如火焰式。其特点是上身小而窄,以强调胸部和夸张下身裤子或裙子的宽大,尤其适合女性大衣和连衣裙的下摆。风靡全球。“O ”型又称球形、外观上还像灯笼形,有长圆和扁园的变化。一般用在肩、下摆处丰满圆润,
1960年皮尔卡丹设计了圆形、螺旋形系列,给人以外观造型上的震撼力,赢得了欧美服装界的博采。服装外形交叉组合结构的使用方法和立体构成造型一样,有联合、减缺、覆盖、透叠、嫁接等手段。例如;服装款式就是以“A ”型的基本形上嫁接拆解的“O ”型,构成新的组合形态。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应用在服装内形结构上更是千变万化。各种内结构分割线、纽扣点、摺裥面的表现,也是促成服装造型美的关键。例如;分别是以线、面、体的造型元素使服装造型增添了奇光异彩。立体构成的造型观念应用在工业造型设计、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等方面的优秀范例,更是数不胜数。
在后现代的世界里,似乎有这种情况:成千上万的主体性突然都说起话来,他们都要求平等。在这样的世界里,个体艺术家的个体创作就不再那么重要了。艺术成为众人参与的过程,不只是一个毕加索。"25大地艺术、观念艺术、广告艺术、行为艺术、波普艺术„„卡拉OK, 群众演唱会、各种群众文艺晚会„„观众与演员常常合二而一。互联网文学,众人参与创作。电子文化媒介几乎把现实物像与视觉图像直接重叠起来,虚拟与现实难以区分。创作与欣赏的界限消失了,作者与读者的界限消失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消失了,审美活动与现实活动的距离也消解了。于是生活就是审美艺术,审美艺术就是生活。
论立体构成在实际生活中的研究
班 级:***
姓 名:***
学 号:20154240***
指导老师:肖蓉
摘要:
立体构成是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所涉及的学科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工业造型、雕塑、广告等设计行业。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立体构成”主要用于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构成形态及其审美等方面,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恒定的三维空间中,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周围的建筑、绿化、河流、山川等构成了一种和谐的空间关系。人与它们是共容共存的,所以生活中的人与物就是一种和谐的构成关系。
关键词:立体构成、生活、空间、艺术
正文: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的构成方法。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由来,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立体构成应用于建筑设计、商品、产品、工业设计等。立体构成有半立体构成、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成和综合材质立体构成。
这些都是采撷自我们的生活,当你放慢脚步,瞩目生活本身,你会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其实这么多,乐趣可以是来自创意、来自童年、来自细微的观察,也可以是来自随遇的偶得,我们是摄影家,也是乐趣创造者。
艺术与生活,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被说烂了、提起来便令人兴味索然的话题。艺术来源于生活, 而高于生活, 他们相互
依存, 相互促进。自然、生活给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而艺术尽情地表现自然, 表现生活, 并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艺术与生活关系微妙, 若隐若现、若即若离才是妙境。艺术和生活相比, 具有更大的容量和时空跨度, 是心灵与想象的意象再现。生活是艺术源泉, 艺术是生活提炼加工后的结晶。生活是美好的, 艺术是永恒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或文化现象是当代大众美学以及日常生活美学的延伸和利于民主化进程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突破与传统艺术的藩篱将艺术的概念大众化。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如:种田、吃饭、旅游、休息等等。艺术是什么呢?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用绘画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总之用艺术诠释自然、生活之规律。其目的是:从宏观上说,使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溶入自然、人和自然能更好地协调发展。从微观上说,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
艺术与生活曾经是混沌一体、不分彼此的,那时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譬如渔猎时代,人们的弓箭既是工具也是心爱的艺术品。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是模糊的,或者说当时艺术还没有从生活中分娩,人们的审美意识还萌动在生活实践的母胎中,譬如中国古代的玉璧、玉瑛、玉踪,以及佩带的各种美玉,既是艺术品,同时也是祭祀用品和某种观念的象征物,具有原始宗教的、伦理道德的、政治活动的实用意义。即使到了孔子那个时代,艺术仍然很难同生活分得那么清,诗、乐、舞,并不是后来人们观念中的纯粹艺术。故至中古时期的佛教石窟壁画雕像,很难说当初有多少人是把它们当作艺术品去塑造的。
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
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因此,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在书法中,王羲之的平和,如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米芾的飘逸,如春风拂柳,婀娜多姿;颜真卿的粗犷,如彪形大汉,威猛
魁悟;赵松雪的柔眉,如窈窕淑女,丰韵挺拔;弘一的空灵,如禅房入座,清新幽静等等,这些都是用自然、用生活来述说艺术家心灵的。
我们在自然、生活中体验到花儿的开放、鸟儿的歌唱、江河的奔腾、高山的耸立,通过认知,产生感悟,花儿为谁开放?鸟儿为谁歌唱?江河为谁奔腾?高山为谁耸立?抒发我们对自然、生活的情感;把这些情感转换成其他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等,使我们能更好地融合在自然中。艺术家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内容,运用到艺术中去,反过来又充实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新的享受。作为艺术的表现方法,决不是生搬硬套生活、或者重复生活,而是有取舍地提取生活中的精华。在这个提取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的时代不同、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感受也不相同等等,所以产生的作品也不相同,正是这些不同,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审视、品味作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电脑艺术创作不是生活的翻版,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审美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也愈来愈进入多元化状态,艺术真实的标准也进入了多元化时期。艺术真实的终极目的是生活,是客观世界,这一点可以肯定,但对生活与客观世界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轻易认定这一类艺术品具有艺术真实,而那一件艺术品缺乏艺术真实。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应当以更开放的眼光来看待艺术,应当具体评价一件艺术品是否具有艺术真实,而无须争论哪种艺术模式更接近艺术真实。
现代建筑的造型形态,本身就是一座座现代抽象的雕塑艺术品。现代建筑艺术的构成美形态,是跟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变化而复杂多元起来的。它们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从一开始就受到现代艺术新思潮的影响。现代建筑的造型语言,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以非再现抽象的立体几何构成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体与块的节奏、点、线、面的律动以及外在结构的比例和简化的形态美。建筑设计师贝隶铭在法国卢浮宫建造的这座现代雕塑式建筑,取用埃及金字塔方锥体造型,以透明玻璃取代厚重石块材料就是用这种表现风格与周边的古典建筑形成对比另一种现代建筑形态的表现方式,仍是用几何形体造型,但是属具象的对自然形态模仿,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就
是模仿白色的海贝壳或像是一个个船帆,更像是一组开放的花瓣称之不谢的花蕾。
服装设计素有“软雕塑”之称。服装整体造型和立体构成造型一样,也是由圆形、三角形、方形三种最基本形态组成。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组合到分割或从分割到组合的过程。通过对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割拆解、变化拼接组合,形成千姿百态的服装造型。1954年法国服装设计大师巴冷夏卡推出的“H ”型,称为“布袋式”就是长方形。1956年由时装设计大师克里斯汀? 迪奥首创推出“箭形”,就是“A ”型外型也称三角形或者说是像哥特式教堂的尖塔,如火焰式。其特点是上身小而窄,以强调胸部和夸张下身裤子或裙子的宽大,尤其适合女性大衣和连衣裙的下摆。风靡全球。“O ”型又称球形、外观上还像灯笼形,有长圆和扁园的变化。一般用在肩、下摆处丰满圆润,
1960年皮尔卡丹设计了圆形、螺旋形系列,给人以外观造型上的震撼力,赢得了欧美服装界的博采。服装外形交叉组合结构的使用方法和立体构成造型一样,有联合、减缺、覆盖、透叠、嫁接等手段。例如;服装款式就是以“A ”型的基本形上嫁接拆解的“O ”型,构成新的组合形态。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应用在服装内形结构上更是千变万化。各种内结构分割线、纽扣点、摺裥面的表现,也是促成服装造型美的关键。例如;分别是以线、面、体的造型元素使服装造型增添了奇光异彩。立体构成的造型观念应用在工业造型设计、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等方面的优秀范例,更是数不胜数。
在后现代的世界里,似乎有这种情况:成千上万的主体性突然都说起话来,他们都要求平等。在这样的世界里,个体艺术家的个体创作就不再那么重要了。艺术成为众人参与的过程,不只是一个毕加索。"25大地艺术、观念艺术、广告艺术、行为艺术、波普艺术„„卡拉OK, 群众演唱会、各种群众文艺晚会„„观众与演员常常合二而一。互联网文学,众人参与创作。电子文化媒介几乎把现实物像与视觉图像直接重叠起来,虚拟与现实难以区分。创作与欣赏的界限消失了,作者与读者的界限消失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消失了,审美活动与现实活动的距离也消解了。于是生活就是审美艺术,审美艺术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