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公共卫生内涵探讨公共卫生教育改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4

ACTAUNIVERSITATISMEDICINALISNANJING(SocialScience)

第2期总第27期

2007年6月

从现代公共卫生内涵探讨公共卫生教育改革

吴彬江,王心如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

要:公共卫生的内涵是随着人类生存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文章从现代公共卫生的内涵

入手,分析现代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当前公共卫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公共卫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现代公共卫生;中图分类号:G642.0

内涵;教育改革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479(2007)02-164-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阶段一些全球禽流感性高致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出现,例如非典、等的全球流行,赋予了公共卫生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有识之士对目前的公共卫生教育进行了反思。本文试从现代公共卫生的内涵入手,按照医学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探讨我国的公共卫生多层次的教育改革的思路及对策,探讨建立多方位、

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方案和体系,为指导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实践建言献策。

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新公共卫生(NewPublicHealth)的概念[2]。其要素包括公平地获得有效的医疗保健、以社区参与为基础的伙伴式健康公共政策以及部门间的合作。

新公共卫生强调了把改善物质和社会环境、个体预防和适宜的治疗结合起来,通过多部门的合作和社区的参与,在多种场所开展健康促进,从而实现公共卫生所肩负的使命,使公共卫生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

二、现代社会发展对公共卫生教育提出的挑战

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与人口谱的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对现代公共卫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卫生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

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开展,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管理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医学模式由以疾病为主导转向以健康为主导,以单纯患者为中心转向以人群为中心,以医疗为中心转向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四位一体。多维性的健康影响因素要求公共卫生研究从传统的生物学领域转移到生态学领域,必须以生态健康为目的才能有效解决公共卫生问题[3]。

(二)健康面临的威胁

结核、鼠疫等传染病的死灰复燃,AIDS、SARS

一、现代公共卫生的内涵及发展

公共卫生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①健康监测与分析;②对疾病暴发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③开展健康教育,实施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④动员社会成员鉴别与解决公共卫生问题;⑤制定政策和计划,支持个人和社区成员为健康而努力;⑥制定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保护健康、保障安全;⑦保障提供综合的卫生服务;⑧保障合格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人力资源;⑨评估群体与个体卫生服务的效率、可及性和质量;⑩研究和创新解决卫生问题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影响健康的因素除物质环境外,社会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而要改变这些环境和行为因素,单靠卫生部门已难以胜任。

收稿日期:2007-05-15

作者简介:吴彬江(1971-),男,助理研究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MPH学员,现工作单位为南京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第2期总第27期

2007年6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CTAUNIVERSITATISMEDICINALISNANJING(SocialScience)

・・165

等新传染病的肆虐,心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使人类面临新老传染病、非传染病的双重挑战。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进程日趋明显,精神、心理、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引起的疾病增长迅速,环境污染、

重大灾害,使人类健康面临越来越多的威胁。新形势和新问题的出现,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新技术的发展

大科学时代,一场新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带动了社会的政治、经

济、科技、文化的迅猛发展。知识的综合化发展趋势占据优势,学科间相互交叉、

彼此渗透、学科边界日趋模糊,因此公共卫生教学内容应具有高起点、综合性、应用性、灵活性和未来性。

(四)全球化及国际化的需要

全球化的趋势,带来了政治、经济、卫生和教育的全球化,也带来了疾病的全球化,公共卫生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也必须适应全球化与国际化的要求,增强对国际因素的包容性,参与国际竞争与交流。

三、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与前苏联的模式基本一致[4],即在医学院校实施定向教育,开设卫生专业或预防医学专业,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开设有关预防医学的课程。

目前在公共卫生领域开设了预防医学、营养食品、健康促进、妇幼卫生等专业。本科的培养体制是: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就读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专业,前3年半主要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包括临床实习),后1年半主要学习公共卫生专业课程。研究生培养方面,旨在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学术型人才。

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设置公共卫生

硕士专业学位并开展公共卫生硕士学位试点工作,开始了公共卫生专业学位(MPH)的培养工作。强调与工作实际需要相结合,采用理论学习、

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和科研潜能的应用型高素质、高层次的公共卫生适用型人才。

(二)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公共卫生教育模式,较为单一的过于强

调专业教育的模式及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虽进行过多次教育改革,但总的来讲,无论是组织系统还是教学体系,已不适应现代公共卫生内涵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学科在专业上根深蒂固,教育中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研究脱离实际的现象。

教学内容重专业而忽视了人文学科、行为学科、心理学、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传授。教学方式基本沿袭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题选择上注重实验室科研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现场工作能力的训练。因此,使得我国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知识面狭窄,社会工作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不足,特别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公共卫生问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较差。

随着社会经济与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级卫生防疫防病机构迅速发展,但现有防疫防病队伍学历层次偏低,知识更新缓慢,因而很难适应21世纪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思路应该是彰显高等公共卫生教育的整体功能,凸现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历史使命。公共卫生教育应该从建立教育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联合教学的机制,加强现场流行病学和实践课程,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入手,培养掌握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适应现代公共卫生的要求[5]。

(一)培养模式的改革

站在大卫生的战略高度,从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入手,在课程计划、

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办学条件、学生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需求等方面促进医学与公共卫生教育内容的整合。

可以考虑取消五年制公共卫生教育模式,要从

21世纪培养五星级医学人才培养的高度,将公共卫

生教育纳入临床医学课程,改革当前的医学教育模式,对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加强公共卫生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从培养单纯治疗型医师向掌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性卫生服务能力的新型医师转变。

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一部分可以成为社区工作的全科医生,一部分再通过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向专科医师转化,还有一部分通过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士后培训,取得执业资格后成为专职的公共卫生从业人员。专职公共卫生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6

ACTAUNIVERSITATISMEDICINALISNANJING(SocialScience)

第2期总第27期

2007年6月

业人员的培训,需要加强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信息学、基因组学、沟通、文化、社区卫生、全球卫生、政策与法律、公共卫生伦理等9方面能力的培养[3]。

随着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从业标准、知识结构、技术含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的要求的日益提高,开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学位教育,即MPH教育,是培养实用型高层次卫生管理与公共卫生人才的在职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具备广博专业知识、富有创新思维、勇于开拓、善于沟通与合作、能够胜任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部门的卫生管理与公共卫生技能复合型人才。大力推广公共卫生的毕业后教育,拓展从业人员研究生教育,形成MPH教育培养应用型的公共卫生人才,

研究

生教育培养从事公共卫生科学研究的专业型研究人才的良好局面。

(二)学科整合,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体系的改革

从生物学、临床、治疗、预防、社会、经济及人文科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考虑,调整培养思路及课程设置。在课程结构模式、教材安排等方面要整合和优化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教育相关学科,打破传统的过分强调各专业培养需要的单一课程设置体系,建立以社区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的新的学科群和课程体系,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目标的转变[6]。

扩大知识的覆盖面,增加基础课程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适应科学快速发展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需要。增加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重视对公共卫生传统课程设置的改革,减少重复性的实验性课程教学。增加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加强对公共卫生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强调卫生行政监督执法以及政府职能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公共卫生教育应该走出学校,与公共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机构密切合作,建立以社区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整合教育基地,采取走出来,请进去的办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培养的人才能尽快的适应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实

际工作的需要。建立学院与公共卫生机构联合教学的机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授课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和灵活。要求学生博览群书,可以是以教师讲课为主的课堂教学,可以是学术讲座,还可以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定期组织学生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加大实验课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组织学生成立专题的兴趣小组等,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四)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兴学科、

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开展公共卫生各个领域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加强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是现代高等公共卫生教育的责任。建立公共卫生教育网站,充分展示远程教育的便捷魅力。

现代公共卫生的内涵不断拓展,要求公共卫生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加强医学教育与公共卫生教育的整合,以适应公共卫生体系的不断变革,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终极使命。

参考文献:[1]

王宏艳,王洪曼.从现代公共卫生内涵探寻我国公共卫生建设之路[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6):455-

457

[2]

梁浩材新公共卫生与后医学时代[J].医学与哲学,

2005,26(10):1-3

[3]

IOM:TheFutureofthePublic’sHealthinThe21stCentury.WashingtonDC:TheNationalAcademicsPress,2002

[4]傅华.如何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来夯实公共卫生这

道墙[J].复旦医学论坛,2005,3(1):87-89[5]

黄建始,崔小波,张

慧,等.首届中美医学和公共卫

生整合行动研讨会纪要[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3):

931-934

[6]

孙统达,陈健尔,许复贞,等.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整合机制的研究[J].中国医学,2006,10(4):23-24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4

ACTAUNIVERSITATISMEDICINALISNANJING(SocialScience)

第2期总第27期

2007年6月

从现代公共卫生内涵探讨公共卫生教育改革

吴彬江,王心如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

要:公共卫生的内涵是随着人类生存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文章从现代公共卫生的内涵

入手,分析现代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当前公共卫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公共卫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现代公共卫生;中图分类号:G642.0

内涵;教育改革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479(2007)02-164-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阶段一些全球禽流感性高致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出现,例如非典、等的全球流行,赋予了公共卫生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有识之士对目前的公共卫生教育进行了反思。本文试从现代公共卫生的内涵入手,按照医学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探讨我国的公共卫生多层次的教育改革的思路及对策,探讨建立多方位、

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方案和体系,为指导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实践建言献策。

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新公共卫生(NewPublicHealth)的概念[2]。其要素包括公平地获得有效的医疗保健、以社区参与为基础的伙伴式健康公共政策以及部门间的合作。

新公共卫生强调了把改善物质和社会环境、个体预防和适宜的治疗结合起来,通过多部门的合作和社区的参与,在多种场所开展健康促进,从而实现公共卫生所肩负的使命,使公共卫生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

二、现代社会发展对公共卫生教育提出的挑战

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与人口谱的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对现代公共卫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卫生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

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开展,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管理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医学模式由以疾病为主导转向以健康为主导,以单纯患者为中心转向以人群为中心,以医疗为中心转向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四位一体。多维性的健康影响因素要求公共卫生研究从传统的生物学领域转移到生态学领域,必须以生态健康为目的才能有效解决公共卫生问题[3]。

(二)健康面临的威胁

结核、鼠疫等传染病的死灰复燃,AIDS、SARS

一、现代公共卫生的内涵及发展

公共卫生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①健康监测与分析;②对疾病暴发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③开展健康教育,实施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④动员社会成员鉴别与解决公共卫生问题;⑤制定政策和计划,支持个人和社区成员为健康而努力;⑥制定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保护健康、保障安全;⑦保障提供综合的卫生服务;⑧保障合格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人力资源;⑨评估群体与个体卫生服务的效率、可及性和质量;⑩研究和创新解决卫生问题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影响健康的因素除物质环境外,社会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而要改变这些环境和行为因素,单靠卫生部门已难以胜任。

收稿日期:2007-05-15

作者简介:吴彬江(1971-),男,助理研究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MPH学员,现工作单位为南京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第2期总第27期

2007年6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CTAUNIVERSITATISMEDICINALISNANJING(SocialScience)

・・165

等新传染病的肆虐,心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使人类面临新老传染病、非传染病的双重挑战。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进程日趋明显,精神、心理、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引起的疾病增长迅速,环境污染、

重大灾害,使人类健康面临越来越多的威胁。新形势和新问题的出现,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新技术的发展

大科学时代,一场新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带动了社会的政治、经

济、科技、文化的迅猛发展。知识的综合化发展趋势占据优势,学科间相互交叉、

彼此渗透、学科边界日趋模糊,因此公共卫生教学内容应具有高起点、综合性、应用性、灵活性和未来性。

(四)全球化及国际化的需要

全球化的趋势,带来了政治、经济、卫生和教育的全球化,也带来了疾病的全球化,公共卫生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也必须适应全球化与国际化的要求,增强对国际因素的包容性,参与国际竞争与交流。

三、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与前苏联的模式基本一致[4],即在医学院校实施定向教育,开设卫生专业或预防医学专业,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开设有关预防医学的课程。

目前在公共卫生领域开设了预防医学、营养食品、健康促进、妇幼卫生等专业。本科的培养体制是: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就读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专业,前3年半主要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包括临床实习),后1年半主要学习公共卫生专业课程。研究生培养方面,旨在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学术型人才。

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设置公共卫生

硕士专业学位并开展公共卫生硕士学位试点工作,开始了公共卫生专业学位(MPH)的培养工作。强调与工作实际需要相结合,采用理论学习、

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和科研潜能的应用型高素质、高层次的公共卫生适用型人才。

(二)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公共卫生教育模式,较为单一的过于强

调专业教育的模式及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虽进行过多次教育改革,但总的来讲,无论是组织系统还是教学体系,已不适应现代公共卫生内涵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学科在专业上根深蒂固,教育中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研究脱离实际的现象。

教学内容重专业而忽视了人文学科、行为学科、心理学、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传授。教学方式基本沿袭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题选择上注重实验室科研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现场工作能力的训练。因此,使得我国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知识面狭窄,社会工作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不足,特别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公共卫生问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较差。

随着社会经济与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级卫生防疫防病机构迅速发展,但现有防疫防病队伍学历层次偏低,知识更新缓慢,因而很难适应21世纪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思路应该是彰显高等公共卫生教育的整体功能,凸现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历史使命。公共卫生教育应该从建立教育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联合教学的机制,加强现场流行病学和实践课程,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入手,培养掌握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适应现代公共卫生的要求[5]。

(一)培养模式的改革

站在大卫生的战略高度,从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入手,在课程计划、

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办学条件、学生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需求等方面促进医学与公共卫生教育内容的整合。

可以考虑取消五年制公共卫生教育模式,要从

21世纪培养五星级医学人才培养的高度,将公共卫

生教育纳入临床医学课程,改革当前的医学教育模式,对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加强公共卫生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从培养单纯治疗型医师向掌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性卫生服务能力的新型医师转变。

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一部分可以成为社区工作的全科医生,一部分再通过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向专科医师转化,还有一部分通过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士后培训,取得执业资格后成为专职的公共卫生从业人员。专职公共卫生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6

ACTAUNIVERSITATISMEDICINALISNANJING(SocialScience)

第2期总第27期

2007年6月

业人员的培训,需要加强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信息学、基因组学、沟通、文化、社区卫生、全球卫生、政策与法律、公共卫生伦理等9方面能力的培养[3]。

随着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从业标准、知识结构、技术含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的要求的日益提高,开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学位教育,即MPH教育,是培养实用型高层次卫生管理与公共卫生人才的在职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具备广博专业知识、富有创新思维、勇于开拓、善于沟通与合作、能够胜任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部门的卫生管理与公共卫生技能复合型人才。大力推广公共卫生的毕业后教育,拓展从业人员研究生教育,形成MPH教育培养应用型的公共卫生人才,

研究

生教育培养从事公共卫生科学研究的专业型研究人才的良好局面。

(二)学科整合,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体系的改革

从生物学、临床、治疗、预防、社会、经济及人文科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考虑,调整培养思路及课程设置。在课程结构模式、教材安排等方面要整合和优化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教育相关学科,打破传统的过分强调各专业培养需要的单一课程设置体系,建立以社区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的新的学科群和课程体系,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目标的转变[6]。

扩大知识的覆盖面,增加基础课程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适应科学快速发展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需要。增加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重视对公共卫生传统课程设置的改革,减少重复性的实验性课程教学。增加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加强对公共卫生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强调卫生行政监督执法以及政府职能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公共卫生教育应该走出学校,与公共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机构密切合作,建立以社区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整合教育基地,采取走出来,请进去的办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培养的人才能尽快的适应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实

际工作的需要。建立学院与公共卫生机构联合教学的机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授课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和灵活。要求学生博览群书,可以是以教师讲课为主的课堂教学,可以是学术讲座,还可以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定期组织学生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加大实验课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组织学生成立专题的兴趣小组等,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四)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兴学科、

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开展公共卫生各个领域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加强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是现代高等公共卫生教育的责任。建立公共卫生教育网站,充分展示远程教育的便捷魅力。

现代公共卫生的内涵不断拓展,要求公共卫生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加强医学教育与公共卫生教育的整合,以适应公共卫生体系的不断变革,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终极使命。

参考文献:[1]

王宏艳,王洪曼.从现代公共卫生内涵探寻我国公共卫生建设之路[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6):455-

457

[2]

梁浩材新公共卫生与后医学时代[J].医学与哲学,

2005,26(10):1-3

[3]

IOM:TheFutureofthePublic’sHealthinThe21stCentury.WashingtonDC:TheNationalAcademicsPress,2002

[4]傅华.如何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来夯实公共卫生这

道墙[J].复旦医学论坛,2005,3(1):87-89[5]

黄建始,崔小波,张

慧,等.首届中美医学和公共卫

生整合行动研讨会纪要[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3):

931-934

[6]

孙统达,陈健尔,许复贞,等.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整合机制的研究[J].中国医学,2006,10(4):23-24


相关内容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撰写的有关事项
  • 一、毕业论文写作程序 1、确定论文选题:可以从已提供的参考选题中选题,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另外选题。学院根据选题安排老师指导、评分。 2、收集资料:根据选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必须因地制宜搞好调查研究,要尽可能多的积累素材。 3、拟写论文提纲(校外点学生除外):将写好的提纲在xx年7月 ...

  • 生物与健康产业的概念与内涵探讨
  • 生物与健康产业的概念与内涵探讨 [摘 要] 生物与健康产业是我国部分重要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章在产业的概念.内涵和构成上进行了尝试,为产业宏观调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生物与健康产业 概念 内涵 1 产业概念 以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产品及所形成的产业是国际上新兴的产业,涉及现代生物技术本身所形 ...

  • 现代农业服务业理论
  • 摘要: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 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现代农业服务业相关研究成果,对现代农业相关理论基础.服务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现代农业服务业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国内外现代农业服务业研究现状进行简要评述,以期能够为中国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 ...

  •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探讨
  • "规划设计探讨"美丽乡村美丽乡村" 李凤玲 增城市城市规划设计室广东增城511300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建设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qu ...

  • 工程管理专业内涵及知识体系探讨
  •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学科教育 工程管理专业内涵及知识体系探讨 ◆王淑雨 (石家庄铁道大学) 建筑工业化.专业化的深入发展引起了工程管理的巨大变化,为了界定工程管理专业的内涵及其知识体系框架,本文通过对比分 析和文献综述方法提出,绝大多数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属于狭义的建筑工程管理范畴,知识体系应涵盖工程建 ...

  • 关于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文献综述(节选)
  • 关于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文献综述(节选)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教育发展的一 个指导思想,也是制定中国教育宏观发展战略的基本纲领.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的教 育要怎样面向现代化,实现现代化,这已经是一个迫切的问题,而基础教育作为整个教育 的核 ...

  •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选题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 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 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 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 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 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 7.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 8. 基层电子政 ...

  • 试论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与反思
  • [论文关键词]公共信息 资源管理 基本问题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公共 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条件日益具备: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基础条件日益充分,实施环境也不断 优化.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应积极探索构建中国式公共信息资源管 理理论体系,推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规范化,同时优化公共信息资源 ...

  • 关于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 第12期2006年12月 NO.12Dec.2006 中国教育学刊 JoumaIoftheChinese SocietyofEducation 关于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褚宏启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摘 要]教育公平不同于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合理性原则,即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