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户外运动中发展小班幼儿空间知觉能力

  随着小班幼儿动作发展的不断丰富,在运动中适当结合前庭平衡、触觉、本体感、观察能力等进行测量和观察,能有效促进其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在户外运动中发展小班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活动尝试。我们以小班幼儿为对象,采用文献法、案例法和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其空间知觉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从器械的投放、游戏的设计、环境的创设,促进其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

  一、器械的投放要有目的性

  1.以器械的递进投放发展形状知觉

  一是从简单到困难。以图形认知为例,幼儿的认知顺序排首位的应该是圆形,而运动器械中最常见、最适合幼儿的就是圈。教师首先可提供大小不同的圈,让幼儿进行套圈、滚圈等上肢运动,由易到难地开展双脚蹦跳、双脚轮跳、单双脚交替花样跳、单脚侧跳等下肢运动;其次,可提供轮胎,让幼儿通过滚动轮胎锻炼上肢力量,感知圆的特点,通过走锻炼平衡能力,通过跨锻炼身体的协调性。从圈到轮胎,同样是圆形,但涉及的基本动作不同,且动作要求有较大差异。

  二是从平面到立体。在幼儿能很好地辨别圆形及大小后,再逐渐从平面到立体,从圆形和球体慢慢过渡到正方形与立方体、三角形和锥体,甚至可以把平面通过组合后形成立体。

  2.以参照物的有效选择发展方位知觉

  小班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为“上下”“前后”,分清“左右”较难,因此,我们选择参照物时遵守两个原则。首先,要从单一到复杂。以“上下”为例,当与走、跑相结合时,最初的参照物只有单一物体,比如树、房子,既便于幼儿理解,也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地表述,如“把小动物送到树的下面”。当幼儿理解了以一个参照物为中心分辨“上下”时,就可以出现上下两层的房子,指令可以复杂些,如“把××放在房子的上面一层”。以此类推,后续可以是上、中、下三层。其次,要从具象到抽象。在选择参照物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思维为具体形象思维”这一特点,如分辨“前后”方位时,一般选择卡通动物为参照物,便于幼儿理解。然后可以逐渐过渡到抽象的或双重的指令,如“红色的苹果前面”。虽同为指令,但对幼儿的理解能力要求更高了。

  3.以感知与运动的渗透融合发展距离知觉

  我们尝试在户外运动中渗透距离知觉,并借助相应的器械帮助幼儿感知距离知觉。例如:在距离知觉产生的第一种情况中,以“投掷”动作为例,教师可投放沙包、纸球、球等,不同的投掷物会影响幼儿投掷的远近,从而让幼儿感知物体、动作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在距离知觉产生的第二种情况中,以“跨走”为例,教师可让幼儿在轮胎、横栏或有高度的积木上跨走,让幼儿感知在不同物体上跨走时难易程度不同,从而发展距离知觉。

  二、游戏的设计要有科学性

  1.重视科学理论的运用

  在设计运动游戏时,我们提倡充分利用现有科学理论成果,并在实践中逐层渗透。学龄前儿童掌握几何图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我们以此为依据,设计了运动游戏“小猫爬爬乐”,以发展幼儿的形状知觉。游戏以“小猫”为主角,以“爬行”为基本动作,将以上三种图形幻化为饼干,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正确分辨图形及其大小。游戏中,幼儿借助手中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积木饼干,分辨“宽窄不同的三条道路”,将三种形状的饼干分别配对,实现了“形状和大小”从一维到二维、三维的空间感知能力训练,形成了潜在的图形分类意识。

  2.关注指导语的设计

  小班幼儿的词汇量不够丰富,不能理解复杂的句子,因此教师的指导语应尽量简单。小班岁幼儿分辨方位具有一定的困难,幼儿最初的方位认知是以自身为参照物来进行分辨的,继而发展为根据有明显前后的参照物来辨别方位。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参照物的不断更新和递进是促进幼儿发展方位知觉的有效手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提供正确的指令才能帮助幼儿在理解语义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行动。如在运动游戏“躲猫猫”中,教师在爬山坡环节设计了“妈妈的小铃敲得快――向前爬,敲得慢――向后退”这一指令,反复使用空间词“向前爬,向后退”,以促进幼儿空间概念的形成。

  3.强调空间知觉在游戏中的渗透

  运动游戏强调的是运动,突出的是基本动作。因此,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基本动作与运动游戏的结合,还要强调空间知觉在游戏中的渗透。因此,可通过设计有关距离概念的空间知觉游戏,引导幼儿带着任务,有目的、情绪愉悦地进行空间知觉训练。如在游戏“救救小动物”中,教师设计了远近不同的“大灰狼”,并提供沙包、按摩球、纸球等,让幼儿感知材料与投掷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力量与距离的关系;设计了宽窄、高矮不同的道路,让幼儿练习手膝着地爬的动作,通过协调身体控制水平面的高低,更好地体验空间感等。

  三、环境的创设要有适宜性

  1.以动作发展为核心的组合策略

  这种策略是指教师创设环境时指向动作发展,结合动作渗透空间知觉。以爬行为例,教师可提供各种适合幼儿爬行的器械,如用各种桌子拼搭的隧道、可以进出的滑梯、各种卡通房子、用轮胎和软垫组成的山坡等,这些运动环境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幼儿感受上下、里外等空间方位。

  2.以空间知觉发展为指向的组合策略

  这种策略指教师创设的环境以空间知觉发展为指向,但动作渗透是多方面的。以感知距离知觉为例,教师可设置平衡、投掷、钻爬、跨走、负重走等多个运动区域,每个区域所涉及的动作虽有差异,但整个区域的运动环境创设始终都是围绕距离知觉进行的。

  随着小班幼儿动作发展的不断丰富,在运动中适当结合前庭平衡、触觉、本体感、观察能力等进行测量和观察,能有效促进其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在户外运动中发展小班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活动尝试。我们以小班幼儿为对象,采用文献法、案例法和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其空间知觉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从器械的投放、游戏的设计、环境的创设,促进其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

  一、器械的投放要有目的性

  1.以器械的递进投放发展形状知觉

  一是从简单到困难。以图形认知为例,幼儿的认知顺序排首位的应该是圆形,而运动器械中最常见、最适合幼儿的就是圈。教师首先可提供大小不同的圈,让幼儿进行套圈、滚圈等上肢运动,由易到难地开展双脚蹦跳、双脚轮跳、单双脚交替花样跳、单脚侧跳等下肢运动;其次,可提供轮胎,让幼儿通过滚动轮胎锻炼上肢力量,感知圆的特点,通过走锻炼平衡能力,通过跨锻炼身体的协调性。从圈到轮胎,同样是圆形,但涉及的基本动作不同,且动作要求有较大差异。

  二是从平面到立体。在幼儿能很好地辨别圆形及大小后,再逐渐从平面到立体,从圆形和球体慢慢过渡到正方形与立方体、三角形和锥体,甚至可以把平面通过组合后形成立体。

  2.以参照物的有效选择发展方位知觉

  小班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为“上下”“前后”,分清“左右”较难,因此,我们选择参照物时遵守两个原则。首先,要从单一到复杂。以“上下”为例,当与走、跑相结合时,最初的参照物只有单一物体,比如树、房子,既便于幼儿理解,也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地表述,如“把小动物送到树的下面”。当幼儿理解了以一个参照物为中心分辨“上下”时,就可以出现上下两层的房子,指令可以复杂些,如“把××放在房子的上面一层”。以此类推,后续可以是上、中、下三层。其次,要从具象到抽象。在选择参照物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思维为具体形象思维”这一特点,如分辨“前后”方位时,一般选择卡通动物为参照物,便于幼儿理解。然后可以逐渐过渡到抽象的或双重的指令,如“红色的苹果前面”。虽同为指令,但对幼儿的理解能力要求更高了。

  3.以感知与运动的渗透融合发展距离知觉

  我们尝试在户外运动中渗透距离知觉,并借助相应的器械帮助幼儿感知距离知觉。例如:在距离知觉产生的第一种情况中,以“投掷”动作为例,教师可投放沙包、纸球、球等,不同的投掷物会影响幼儿投掷的远近,从而让幼儿感知物体、动作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在距离知觉产生的第二种情况中,以“跨走”为例,教师可让幼儿在轮胎、横栏或有高度的积木上跨走,让幼儿感知在不同物体上跨走时难易程度不同,从而发展距离知觉。

  二、游戏的设计要有科学性

  1.重视科学理论的运用

  在设计运动游戏时,我们提倡充分利用现有科学理论成果,并在实践中逐层渗透。学龄前儿童掌握几何图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我们以此为依据,设计了运动游戏“小猫爬爬乐”,以发展幼儿的形状知觉。游戏以“小猫”为主角,以“爬行”为基本动作,将以上三种图形幻化为饼干,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正确分辨图形及其大小。游戏中,幼儿借助手中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积木饼干,分辨“宽窄不同的三条道路”,将三种形状的饼干分别配对,实现了“形状和大小”从一维到二维、三维的空间感知能力训练,形成了潜在的图形分类意识。

  2.关注指导语的设计

  小班幼儿的词汇量不够丰富,不能理解复杂的句子,因此教师的指导语应尽量简单。小班岁幼儿分辨方位具有一定的困难,幼儿最初的方位认知是以自身为参照物来进行分辨的,继而发展为根据有明显前后的参照物来辨别方位。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参照物的不断更新和递进是促进幼儿发展方位知觉的有效手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提供正确的指令才能帮助幼儿在理解语义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行动。如在运动游戏“躲猫猫”中,教师在爬山坡环节设计了“妈妈的小铃敲得快――向前爬,敲得慢――向后退”这一指令,反复使用空间词“向前爬,向后退”,以促进幼儿空间概念的形成。

  3.强调空间知觉在游戏中的渗透

  运动游戏强调的是运动,突出的是基本动作。因此,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基本动作与运动游戏的结合,还要强调空间知觉在游戏中的渗透。因此,可通过设计有关距离概念的空间知觉游戏,引导幼儿带着任务,有目的、情绪愉悦地进行空间知觉训练。如在游戏“救救小动物”中,教师设计了远近不同的“大灰狼”,并提供沙包、按摩球、纸球等,让幼儿感知材料与投掷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力量与距离的关系;设计了宽窄、高矮不同的道路,让幼儿练习手膝着地爬的动作,通过协调身体控制水平面的高低,更好地体验空间感等。

  三、环境的创设要有适宜性

  1.以动作发展为核心的组合策略

  这种策略是指教师创设环境时指向动作发展,结合动作渗透空间知觉。以爬行为例,教师可提供各种适合幼儿爬行的器械,如用各种桌子拼搭的隧道、可以进出的滑梯、各种卡通房子、用轮胎和软垫组成的山坡等,这些运动环境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幼儿感受上下、里外等空间方位。

  2.以空间知觉发展为指向的组合策略

  这种策略指教师创设的环境以空间知觉发展为指向,但动作渗透是多方面的。以感知距离知觉为例,教师可设置平衡、投掷、钻爬、跨走、负重走等多个运动区域,每个区域所涉及的动作虽有差异,但整个区域的运动环境创设始终都是围绕距离知觉进行的。


相关内容

  • 小班上期家长会发言稿
  • <小班家长会发言稿> 一.首先介绍三位老师的情况: 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陈老师,另一位教师是李老师.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由我和李老师两个共同担任.胡老师主要负责孩子们的日常保育工作. 二.班级情况 下面我介绍一下班级情况:我班现有幼儿55名,男孩31名,女孩24名.我们根据<幼 ...

  • 小班家长会园长发言稿
  • 一.首先介绍三位老师的情况: 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陈老师,另一位教师是李老师.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由我和李老师两个共同担任.胡老师主要负责孩子们的日常保育工作. 二.班级情况 下面我介绍一下班级情况:我班现有幼儿55名,男孩31名,女孩24名.我们根据<幼儿发展评价手册>对幼儿进行进 ...

  • 幼儿空间知觉
  • 空间知觉包括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形状知觉等.在幼儿期,各种空间知觉明显发展着. 1.方位知觉:方位知觉即对自身或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例如对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的辨别. 研究结果表明,三岁幼儿仅能辨别上下方位,四岁幼儿开始能辨别前后方位,五岁幼儿开始能以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六岁幼儿虽 ...

  • 小班数学说课稿:认识三角形
  • 小班数学说课稿:认识三角形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 ...

  • 情境法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
  • 情境法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小班幼儿的绘画处于涂鸦晚期,有其阶段性的特点和价值.在众 多的教学方法中,情境法是最适合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运用情境可催生小班幼 儿有目的的涂鸦动机; 借助情境语言可以传达教师对幼儿的作画要求; 利用情境 可激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成果; 多元情境的创设,为 ...

  • 青浦佳佳幼儿园小班10月份月计划
  • 青浦佳佳幼儿园小班 10 月份月计划 月目标: 1.继续熟悉幼儿园老师和同伴,愿意和老师.同伴一起游戏,感受朋友多的快乐.乐意每天开开 心心地上幼儿园,争做开心宝宝. 2.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爱家人的情感.通过在娃娃 家中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体验抱娃娃.做饭.洗 ...

  • 新学期幼儿园小班家长会发言稿模板
  • 各位家长: 大家好!我知道大家都很忙,能抽出时间来参加家长会,说明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所以我代表我们班的三位老师,感谢各位家长的光临.我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大家很好的合作,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开学至今,我们和孩子以及各位家长逐渐熟悉起来.但由于时间较短,还 ...

  • 幼儿园大中小班数学领域学习内容与教学设计要点
  • 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 ...

  • 幼儿体育教育重点
  • 体育活动的任务和内容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任务 1.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其正常发育,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其体质. 2.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使他们动作灵敏.协调.姿势正确. 3.培养幼儿机智.勇敢.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 1.基本动作:走.跑.跳.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