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农民工的原因种种

歧视农民工的原因种种

张守涛(南京)

无论是社会性歧视还是文化性歧视都归因于制度性歧视,城里人敢于歧视农民工是因为他们处于强者的地位。制度性歧视中最根本的户籍性歧视,即当前的户籍制度是产生歧视民工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

歧视农民工的主要原因有偏见、不重视、占有社会资源的不平等。

第一个原因是偏见。偏见何以产生?社会学家阿伦森在《社会性动物》一书中概括为相互联系的四个因素:(1)经济和政治的竞争或冲突;(2)转移攻击目标;(3)人格需要;(4)对现在社会的遵从。让我们拿这四种因素与城市人对农民工产生的偏见原因作对照。首先是农民工对城市市民就业产生了威胁,政治上对城市各种福利权利产生了竞争。其次,转移攻击目标,城市市民往往将自身的失败迁怒于农民工。第三,对农民工的歧视还满足了那些具有“专制人格”人的人格需要。第四,盲目的从众心理。最后,还有刻板印象的作用。

当然,对民工产生偏见还有它的独特原因。一些人被丑化与歧视首先必须具备一些显性特征,也就是他们必须有着足以引人注意的传统的或者是现时的歧视“资本”。

1、将少数素质低下的民工视为民工的代表——丑化与歧视民工的表层原因。 民工大都操一口地道的方言,而在某种程度上讲方言也成了从事低下层劳动的外地人的象征。许多民工由于贫困和受教育程度低,衣服破旧,不讲卫生,由于生计的压力和风吹日晒,皮肤粗糙黝黑,与大都市日益繁华的风姿相比是有些不协调,更有极少数民工违法乱纪、制造假货、坑蒙拐骗、小偷小摸,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亲身的感受加上一些媒体的不断渲染,于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全部民工产生极为不好的印象,他们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角色”。

2、民工是发展中的穷人——丑化与歧视民工的内层原因。

无论是种族歧视、地域歧视、民族歧视、性别歧视,如果我们深究其最深层的原因,都是经济歧视。没有过哪一种歧视,歧视者会比被歧视者更穷。市中一些人看不起农民工,正是因为穷而对穷产生歧视和厌恶,也是因为穷而丑化和歧视民工。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有钱即是高贵,贫穷即是下贱。民工穷,土,但不是最穷,最土。如果欺负一个过于弱小的人,既不能显示出他们的优越感,也不能显示出其“英雄”气质。反而显得自己“很小人”。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规律:运动的事物比静止的事物更容易被人发现和关注。今天的民工就是一个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快速发展、相当活跃的“事物”。民工处在城市和农村中的夹缝中,没有人敢歧视8亿的农民,也没有人会去歧视城市里的下岗职工,而民工及带有农民的传统的劣根性,小农意识,又带有初步正在现代化文明化尚未开明的气息,正好能满足他们的歧视欲望。

3、歧视者的心理需要 。 所有对弱者的丑化,都是为了借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显示优越,显示高贵。当一个城里人欺侮一个乡下的农民时,当一个小贩恣意呵斥一个收废品的民工时,当一个商人在眉飞色舞地讲一个关于河南人的“段子”时,他其实都在向所有的人宣示:我比他优越。多少歧视者他们本人或父辈祖辈都是来自农村,他们迫不及待的歧视民工,就是为了和他们划清界限,我们是“城里人”。“不歧视民工我们还能歧视谁?”许

多歧视者本身也是被歧视者,他们为了报复,只能寻找比他们地位低下的人。众口铄金,三人成虎——盲从者的心态。有些人对农民工的歧视纯粹是出于偏见。这些人其实根本不了解,甚至根本没有接触农民工。农民工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他们对民工印象完全来自于道听途说。

第二个原因是不重视。笔者认为不重视(轻视) 既是歧视的一种原因, 它本身也是一种歧视, 属于文化性歧视. 这是因为,它符合这一概念中的“差别或区别对待”,也符合狭义概念中“不公平对待”的含义, 而且它的社会根源也在于利益和地位的不同, 是一种不公平不平等的对待, 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性和普遍性. 当然它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歧视, 或者说是一种潜在歧视.

对农民工的不重视主要表现:从横面上看:民工自身的不重视,流出地的不重视,流入地的不重视,市民的不重视,企业的不重视,舆论的不重视,详细论述略。从纵面上看: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如何对待农民工进城问题上,重堵不重疏,重分流不重引流。

2、在如何评价农民工问题上,重危害不重贡献,重使用不重回报。

3、在如何管理农民工问题上,重整治不重服务,重限制不重指导。

4、在如何认识农民工问题上,重劳动力不重劳动者,重农民不重公民。

5、在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上,重局部不重整体,重眼前不重长远,重标不重本。

不重视的原因:1.对农民工产生的必然性不重视,不能面对现实。2.对农民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总共进城的农民工约在1.5亿到2亿人之间, 人口迁移的直接后果是城市化比例大幅度提高,22年间,我国城市化比例由1978年的17.9%上升为2000年的36.2%。如果扣除掉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估计迁移进城市的农村人口约为2.4亿。由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所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农民工对经济贡献的另一方面体现在拉动内需上。而农民工进城将有效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率。农民工进城还将有助于减小城乡差距。3.不重视民工受歧视的现状和危害。据一项调查表明农民工在进城中感到的最主要困难,排在前两位的是,各种对外地人的歧视和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歧视。4对农民工的反歧视认识不够。由于农民工缺乏有力的价值观,缺乏理性的思维群体意识,缺乏健康的权利表达渠道,当他们的利益受到危害时,只能以偏激的绝望的方式发泄,具有相当大的危害。如北京市政府与浙江村在搬迁中的摩擦,及民工常发生自杀性威胁的举动。据《中国青年报》2002年3 月21日报道,农民工看《资本论》中赤裸裸的真理和看脱衣舞中赤裸裸的肉体同时发生,农民工以当年工人看待资本家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包工头,看待身边的不公平,看待当前的社会,如此发展下去,会带来什么社会后果呢?

第三个原因是社会上存在着利益不同、地位差别较大、强弱悬殊的社会集团和社会群体。社会学认为:歧视的社会根源, 在于社会存在利益不同且地位差别较大, 强弱悬殊的社会集团与社会群体, 而其本质则在于社会的为较高因而是社会强者的社会集团和群体, 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有利条件, 在社会各个方面, 对社会地位较低并有可能威胁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的社会集团和群体, 实施一系列限制与压抑性措施, 并在全社会范围, 制造和形成一种普遍偏低他们的社会气氛, 以阻止这些社会集团与群体中的人们的自由发展和进步, 进而达到维护自己的既有的地位和利益的目的。因此只要一个社会存在着不公正、不平等, 便必然发生, 这是不依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

而农民工受歧视的根源就在与农民工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是社会资源的较小的占有者,存在着失语现象。而其弱势地位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当前户籍制度的限定和约束。

无论是社会性歧视还是文化性歧视都归因于制度性歧视,城里人敢于歧视农民工是因为他们处于强者的地位。制度性歧视中最根本的户籍性歧视,即当前的户籍制度是产生歧视民工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现有的户籍制度人为地钳制着城乡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自由流动,扼杀了社会的勃勃生机,直接违背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消灭城乡差别的初衷,并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严重对立。户籍制度的改革和灭亡是必然的要求和结果,并且现在许多城市也已经在取消户籍制度,但如何消弭户籍制度所造成的城乡隔阂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歧视农民工的原因种种

张守涛(南京)

无论是社会性歧视还是文化性歧视都归因于制度性歧视,城里人敢于歧视农民工是因为他们处于强者的地位。制度性歧视中最根本的户籍性歧视,即当前的户籍制度是产生歧视民工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

歧视农民工的主要原因有偏见、不重视、占有社会资源的不平等。

第一个原因是偏见。偏见何以产生?社会学家阿伦森在《社会性动物》一书中概括为相互联系的四个因素:(1)经济和政治的竞争或冲突;(2)转移攻击目标;(3)人格需要;(4)对现在社会的遵从。让我们拿这四种因素与城市人对农民工产生的偏见原因作对照。首先是农民工对城市市民就业产生了威胁,政治上对城市各种福利权利产生了竞争。其次,转移攻击目标,城市市民往往将自身的失败迁怒于农民工。第三,对农民工的歧视还满足了那些具有“专制人格”人的人格需要。第四,盲目的从众心理。最后,还有刻板印象的作用。

当然,对民工产生偏见还有它的独特原因。一些人被丑化与歧视首先必须具备一些显性特征,也就是他们必须有着足以引人注意的传统的或者是现时的歧视“资本”。

1、将少数素质低下的民工视为民工的代表——丑化与歧视民工的表层原因。 民工大都操一口地道的方言,而在某种程度上讲方言也成了从事低下层劳动的外地人的象征。许多民工由于贫困和受教育程度低,衣服破旧,不讲卫生,由于生计的压力和风吹日晒,皮肤粗糙黝黑,与大都市日益繁华的风姿相比是有些不协调,更有极少数民工违法乱纪、制造假货、坑蒙拐骗、小偷小摸,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亲身的感受加上一些媒体的不断渲染,于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全部民工产生极为不好的印象,他们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角色”。

2、民工是发展中的穷人——丑化与歧视民工的内层原因。

无论是种族歧视、地域歧视、民族歧视、性别歧视,如果我们深究其最深层的原因,都是经济歧视。没有过哪一种歧视,歧视者会比被歧视者更穷。市中一些人看不起农民工,正是因为穷而对穷产生歧视和厌恶,也是因为穷而丑化和歧视民工。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有钱即是高贵,贫穷即是下贱。民工穷,土,但不是最穷,最土。如果欺负一个过于弱小的人,既不能显示出他们的优越感,也不能显示出其“英雄”气质。反而显得自己“很小人”。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规律:运动的事物比静止的事物更容易被人发现和关注。今天的民工就是一个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快速发展、相当活跃的“事物”。民工处在城市和农村中的夹缝中,没有人敢歧视8亿的农民,也没有人会去歧视城市里的下岗职工,而民工及带有农民的传统的劣根性,小农意识,又带有初步正在现代化文明化尚未开明的气息,正好能满足他们的歧视欲望。

3、歧视者的心理需要 。 所有对弱者的丑化,都是为了借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显示优越,显示高贵。当一个城里人欺侮一个乡下的农民时,当一个小贩恣意呵斥一个收废品的民工时,当一个商人在眉飞色舞地讲一个关于河南人的“段子”时,他其实都在向所有的人宣示:我比他优越。多少歧视者他们本人或父辈祖辈都是来自农村,他们迫不及待的歧视民工,就是为了和他们划清界限,我们是“城里人”。“不歧视民工我们还能歧视谁?”许

多歧视者本身也是被歧视者,他们为了报复,只能寻找比他们地位低下的人。众口铄金,三人成虎——盲从者的心态。有些人对农民工的歧视纯粹是出于偏见。这些人其实根本不了解,甚至根本没有接触农民工。农民工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他们对民工印象完全来自于道听途说。

第二个原因是不重视。笔者认为不重视(轻视) 既是歧视的一种原因, 它本身也是一种歧视, 属于文化性歧视. 这是因为,它符合这一概念中的“差别或区别对待”,也符合狭义概念中“不公平对待”的含义, 而且它的社会根源也在于利益和地位的不同, 是一种不公平不平等的对待, 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性和普遍性. 当然它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歧视, 或者说是一种潜在歧视.

对农民工的不重视主要表现:从横面上看:民工自身的不重视,流出地的不重视,流入地的不重视,市民的不重视,企业的不重视,舆论的不重视,详细论述略。从纵面上看: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如何对待农民工进城问题上,重堵不重疏,重分流不重引流。

2、在如何评价农民工问题上,重危害不重贡献,重使用不重回报。

3、在如何管理农民工问题上,重整治不重服务,重限制不重指导。

4、在如何认识农民工问题上,重劳动力不重劳动者,重农民不重公民。

5、在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上,重局部不重整体,重眼前不重长远,重标不重本。

不重视的原因:1.对农民工产生的必然性不重视,不能面对现实。2.对农民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总共进城的农民工约在1.5亿到2亿人之间, 人口迁移的直接后果是城市化比例大幅度提高,22年间,我国城市化比例由1978年的17.9%上升为2000年的36.2%。如果扣除掉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估计迁移进城市的农村人口约为2.4亿。由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所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农民工对经济贡献的另一方面体现在拉动内需上。而农民工进城将有效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率。农民工进城还将有助于减小城乡差距。3.不重视民工受歧视的现状和危害。据一项调查表明农民工在进城中感到的最主要困难,排在前两位的是,各种对外地人的歧视和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歧视。4对农民工的反歧视认识不够。由于农民工缺乏有力的价值观,缺乏理性的思维群体意识,缺乏健康的权利表达渠道,当他们的利益受到危害时,只能以偏激的绝望的方式发泄,具有相当大的危害。如北京市政府与浙江村在搬迁中的摩擦,及民工常发生自杀性威胁的举动。据《中国青年报》2002年3 月21日报道,农民工看《资本论》中赤裸裸的真理和看脱衣舞中赤裸裸的肉体同时发生,农民工以当年工人看待资本家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包工头,看待身边的不公平,看待当前的社会,如此发展下去,会带来什么社会后果呢?

第三个原因是社会上存在着利益不同、地位差别较大、强弱悬殊的社会集团和社会群体。社会学认为:歧视的社会根源, 在于社会存在利益不同且地位差别较大, 强弱悬殊的社会集团与社会群体, 而其本质则在于社会的为较高因而是社会强者的社会集团和群体, 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有利条件, 在社会各个方面, 对社会地位较低并有可能威胁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的社会集团和群体, 实施一系列限制与压抑性措施, 并在全社会范围, 制造和形成一种普遍偏低他们的社会气氛, 以阻止这些社会集团与群体中的人们的自由发展和进步, 进而达到维护自己的既有的地位和利益的目的。因此只要一个社会存在着不公正、不平等, 便必然发生, 这是不依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

而农民工受歧视的根源就在与农民工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是社会资源的较小的占有者,存在着失语现象。而其弱势地位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当前户籍制度的限定和约束。

无论是社会性歧视还是文化性歧视都归因于制度性歧视,城里人敢于歧视农民工是因为他们处于强者的地位。制度性歧视中最根本的户籍性歧视,即当前的户籍制度是产生歧视民工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现有的户籍制度人为地钳制着城乡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自由流动,扼杀了社会的勃勃生机,直接违背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消灭城乡差别的初衷,并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严重对立。户籍制度的改革和灭亡是必然的要求和结果,并且现在许多城市也已经在取消户籍制度,但如何消弭户籍制度所造成的城乡隔阂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相关内容

  •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基于对鄂巴蜀农民工的调查 摘要:农民工市民化对于统筹城乡和谐发展,解决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弊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本调查报告基于对鄂巴蜀农民工的调查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表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 ...

  • 增加中国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 (2013-03-20) ● 韩方明 刚刚当选的新一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并称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仔细品读,这样一番讲话具有丰富内 ...

  • 论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
  • 论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 [摘 要]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课题.要以户籍制度的创新.社会保障的改革.社交平台的搭建.综合素质的培养.文化心理的弥合等为抓手,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文明的进程.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文化:认同:融入:创 ...

  • 关于流浪乞讨人员的迁徙自由及宪法学意义下发展与协调
  •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关于流浪乞讨人员的迁徙自由及宪法学意义下 当然,迁徙自由的概念是广泛的,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满足了其它方面的宪法要求.公民权和迁徙自由的宪法保障还表明,所有对自由迁徙构成直接或间接障碍的歧视性待遇都可能涉嫌违宪.笔者在此不能进一步讨论本文的论点对户籍管理 ...

  • 少将谈害群之马
  • 少将谈"红二代":很多人生活普通 确有害群之马 2015-01-08 09:48:00环球时报 分享 1758参与 总理的关爱(在周总理前面做钓鱼游戏者为罗援).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少将谈 "红二代"不该总被拿来说事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

  • 讲堂96期实录 闾丘露薇 性别歧视在中国之五评论
  • 讲堂96期实录 闾丘露薇 性别歧视在中国之五 2011年01月20日14:11腾讯公益[微博]闾丘露薇 我要评论(183)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燕山大讲堂96期活动现场) 人生不单单只有事业,还有家庭.娱乐.朋友 网友12:作为一个很资深的媒体人,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女性的荣幸,性别歧视在中 ...

  • 关于流动儿童的相关
  • 流动儿童少年是指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在北京指的是7至15周岁的未成年人.流动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按照现在暂时居住地的人民政府的规定,送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入学.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以在暂时居住地的全日制公办中 ...

  •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难解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我国农民人均耕地近1.3亩,仅为世界水平的1/4左右,而且由于种种原因,耕地正以每年500―700万亩的速度减少.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以每年10 ...

  • 论我国公民平等工作权的宪法保护
  • 论我国公民平等工作权的宪法保护 ! 朱应平 [内容摘要]我国公民平等工作权的保护力度不足,这种情况不利于维护我国宪法的权威,不利于维护稳定的法治秩序,也不符合平等工作权保护的国际化潮流.公民平等工作权需要宪法保护有种种原因.应当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其它国家的经验,加强对公民平等工作权的宪法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