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南丝绸之路的精妙"八音盒"

  兴义市是黔西南州的州府所在地,是南丝绸之路在贵州西部的终点。这是一座新城,老城的踪迹几乎已经荡然无存,可是,对于南丝绸之路来说,兴义的魅力在于它的周边,这里才是古时兴义的主要所在,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南龙古寨,有古老的民间音乐布依八音,有美景美食,有人文遗产,它们合在一起便是一曲妙音。来到黔西南,便仿佛打开了一个精妙的八音盒。   南龙布依寨的春秋   从兴义城区出发向南40余公里,便来到了仰慕已久的布依族古寨――南龙。   古寨现有218户人家,全部是布依族。和许多第一次到古寨游玩的客人一样,我怎么转都转不出寨子。当地人说,古寨的修建很有讲究,是按照九宫八卦图设计的,所以绕来绕去好像还在原地打转,因为每条路给人的感觉都差不多。当地人说这样的建筑格局,是在梦中受到仙人的指引,是受了神灵启发而建造出来的。   兴义市现有布依族人口近14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3.3%,在全市范围内居住着50户以上布依族的寨子有190多个,其中被称为古寨的不在少数。但是,唯有南龙古寨有着最为壮观的吊脚楼群,在全市所有的布依寨中绝无仅有。   南龙,布依语原称“纳陇”,布依语称田为“纳”,“陇”为浑浊之意,“纳陇”即为浑浊的水田。布依族是南方从事农耕的土著稻作民族,从其对周围事物的称谓即可知道其历史的悠久。   走进南龙,让我着迷的还有那一棵棵高大的古榕树,其中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就有100多棵。这些参天古榕盘根错节,树干粗壮,树冠庞大,树与树之间古藤缠绕。整个寨子浓荫覆盖,古朴幽静,寨子里因树形成的自然景观,有姊妹树、夫妻树,有树根桥、根包井,还有三树合一、河马飞龙等等,不一而足。   居住在这里的布依村民至今还穿着自己编织的民族服饰,饮食上依然在节庆期间染五色花米饭、包粽子、做搭链粑。人游寨中,枝繁叶茂的榕树上的鸟语声与家家户户的织布机声、寨子里的鸡鸣狗吠声,共同奏响人与大自然和谐的天籁之音、混声合唱。   古寨还是具有民间艺术“活化石”之称的八音坐唱和布依戏的发源地之一。布依八音旋律古朴流畅、优美悦耳,是布依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南龙的八音坐唱前些年还曾参加首届中华民族博览会,许多影视剧也将古寨选作外景拍摄地,由此赢得了广泛赞誉,被称为“南盘江畔的艺术奇葩”。   跟随布依八音穿越历史   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南盘江流域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这就是布依八音。布依八音是早年由中原传入的乐府乐,在以后流传的过程中,人们根据需要,又在原曲调中加入说词和唱词,形成了唱段。   每当谁家婚娶、寿庆、生子、立房,主人家就请寨子里的八音班来添喜助兴,在吹吹打打的演奏中,加上吉庆助兴的唱段,祈福消灾,自然更能赢得人们的喜欢。当然,这些说词和唱词都用的是布依话。在经历了器乐曲、表演唱(有些专家称小演唱)两个形态的发展以后,布依八音又迎来了它发展的第三个形态:八音坐唱。   表演唱是根据演唱环境需要说唱些祝福或吉祥话,而八音坐唱则不同。据清代《清稗类钞》一书所述:“八音者,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所唱有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这也就是说八音坐唱所唱的是戏曲本子,里面有不同的人物,有故事情节的发展,但又不化妆,不是戏剧,就像带器乐伴奏的评书,难怪国家文化部把它列入曲艺类,称为布依曲艺,又因为八音坐唱是坐在板凳上唱,因此又有人叫它板凳戏。   就在八音坐唱发展的鼎盛时期,又有一种新的文艺形式悄然而生,这就是布依戏。布依戏产生于清初,而成形于什么年代人们的意见不同:一是根据老戏师的家谱推算出来大概在乾隆年间;一是根据《兴义县志》记载,光绪初年(1875年),兴义巴结王土司的族人王寿山倡议,多人出资首次制作了专用戏服,在巴结老场坝搭台演出。至此,布依戏才真正完成了它的发展,不但有了曲调、声腔、表演,还有了服装,成为戏剧种类之一。布依戏是在八音坐唱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成的,从表演上看,布依戏有动作、化妆,还有专用的服装,而这些恰恰是八音坐唱所没有的。由此看来,表演是二者的主要差异处,这也就成了两种不同形态的文化艺术。   由纯器乐曲依次发展为表演唱,发展为八音坐唱,之后又延展至布依戏曲,形成4种音乐形态同宗的独特景象,而且这4种音乐形态并没有被历史巨浪淘尽,目前仍同时存世,形成“四乐同堂”,殊显难能可贵,也为我们研究民间文艺的沿革发展提供了活标本。我认为这是它最有价值的地方,也是千年来保护它、流传它的布依人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在中国音乐史上,“八音”这个称谓最早出现在周秦时期。那时乐器按制作材质的不同区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这就是八音,后来泛指乐器。而布依八音、八音坐唱的“八音”,现在比较一致的解释是指八种乐器,即箫筒、牛角胡、葫芦琴、月琴、鼓、包包锣、小马锣、钗等乐器。   老人还告诉我,当地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当年部落首领进京朝贡,中央王朝原本赏赐了一支完整的乐队,但是由于旅途道路艰险,环境恶劣,北方来的乐人很不适应,一路上死的死、病的病,最后只剩8个乐人到达目的地,正好他们8个人每人操司一件乐器,就是前面说的那8种。   但据专家考证,早年的布依八音演奏有几十种乐器,三弦、唢呐、勒尤、勒朗、木叶等都很常见,只是那8种相对用得更多一些罢了。   清代《清稗类钞》说:“八音者,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这说明那个时期的八音坐唱仍叫八音。八音出身于皇家,地位尊贵,自然不能怠慢。现在八音流行的山寨还有要演奏八音用乐器,必须先要沐浴更衣、焚香礼拜、请出乐器的习俗。   据说,八音用鼓是刺鼓,就是在鼓帮上钉满木(竹)刺,除了便于竖放打击外,一般人看不出有什么其他实际用途。其实,鼓最早用于军事和祭祠,浑身钉满木(竹)刺的鼓看着更威严。小锣也是抛起来打,叫打飞锣,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看着古朴的乐器,听着古朴的乐曲,让使人感觉悠悠然又回到千百年前。

  兴义市是黔西南州的州府所在地,是南丝绸之路在贵州西部的终点。这是一座新城,老城的踪迹几乎已经荡然无存,可是,对于南丝绸之路来说,兴义的魅力在于它的周边,这里才是古时兴义的主要所在,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南龙古寨,有古老的民间音乐布依八音,有美景美食,有人文遗产,它们合在一起便是一曲妙音。来到黔西南,便仿佛打开了一个精妙的八音盒。   南龙布依寨的春秋   从兴义城区出发向南40余公里,便来到了仰慕已久的布依族古寨――南龙。   古寨现有218户人家,全部是布依族。和许多第一次到古寨游玩的客人一样,我怎么转都转不出寨子。当地人说,古寨的修建很有讲究,是按照九宫八卦图设计的,所以绕来绕去好像还在原地打转,因为每条路给人的感觉都差不多。当地人说这样的建筑格局,是在梦中受到仙人的指引,是受了神灵启发而建造出来的。   兴义市现有布依族人口近14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3.3%,在全市范围内居住着50户以上布依族的寨子有190多个,其中被称为古寨的不在少数。但是,唯有南龙古寨有着最为壮观的吊脚楼群,在全市所有的布依寨中绝无仅有。   南龙,布依语原称“纳陇”,布依语称田为“纳”,“陇”为浑浊之意,“纳陇”即为浑浊的水田。布依族是南方从事农耕的土著稻作民族,从其对周围事物的称谓即可知道其历史的悠久。   走进南龙,让我着迷的还有那一棵棵高大的古榕树,其中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就有100多棵。这些参天古榕盘根错节,树干粗壮,树冠庞大,树与树之间古藤缠绕。整个寨子浓荫覆盖,古朴幽静,寨子里因树形成的自然景观,有姊妹树、夫妻树,有树根桥、根包井,还有三树合一、河马飞龙等等,不一而足。   居住在这里的布依村民至今还穿着自己编织的民族服饰,饮食上依然在节庆期间染五色花米饭、包粽子、做搭链粑。人游寨中,枝繁叶茂的榕树上的鸟语声与家家户户的织布机声、寨子里的鸡鸣狗吠声,共同奏响人与大自然和谐的天籁之音、混声合唱。   古寨还是具有民间艺术“活化石”之称的八音坐唱和布依戏的发源地之一。布依八音旋律古朴流畅、优美悦耳,是布依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南龙的八音坐唱前些年还曾参加首届中华民族博览会,许多影视剧也将古寨选作外景拍摄地,由此赢得了广泛赞誉,被称为“南盘江畔的艺术奇葩”。   跟随布依八音穿越历史   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南盘江流域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这就是布依八音。布依八音是早年由中原传入的乐府乐,在以后流传的过程中,人们根据需要,又在原曲调中加入说词和唱词,形成了唱段。   每当谁家婚娶、寿庆、生子、立房,主人家就请寨子里的八音班来添喜助兴,在吹吹打打的演奏中,加上吉庆助兴的唱段,祈福消灾,自然更能赢得人们的喜欢。当然,这些说词和唱词都用的是布依话。在经历了器乐曲、表演唱(有些专家称小演唱)两个形态的发展以后,布依八音又迎来了它发展的第三个形态:八音坐唱。   表演唱是根据演唱环境需要说唱些祝福或吉祥话,而八音坐唱则不同。据清代《清稗类钞》一书所述:“八音者,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所唱有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这也就是说八音坐唱所唱的是戏曲本子,里面有不同的人物,有故事情节的发展,但又不化妆,不是戏剧,就像带器乐伴奏的评书,难怪国家文化部把它列入曲艺类,称为布依曲艺,又因为八音坐唱是坐在板凳上唱,因此又有人叫它板凳戏。   就在八音坐唱发展的鼎盛时期,又有一种新的文艺形式悄然而生,这就是布依戏。布依戏产生于清初,而成形于什么年代人们的意见不同:一是根据老戏师的家谱推算出来大概在乾隆年间;一是根据《兴义县志》记载,光绪初年(1875年),兴义巴结王土司的族人王寿山倡议,多人出资首次制作了专用戏服,在巴结老场坝搭台演出。至此,布依戏才真正完成了它的发展,不但有了曲调、声腔、表演,还有了服装,成为戏剧种类之一。布依戏是在八音坐唱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成的,从表演上看,布依戏有动作、化妆,还有专用的服装,而这些恰恰是八音坐唱所没有的。由此看来,表演是二者的主要差异处,这也就成了两种不同形态的文化艺术。   由纯器乐曲依次发展为表演唱,发展为八音坐唱,之后又延展至布依戏曲,形成4种音乐形态同宗的独特景象,而且这4种音乐形态并没有被历史巨浪淘尽,目前仍同时存世,形成“四乐同堂”,殊显难能可贵,也为我们研究民间文艺的沿革发展提供了活标本。我认为这是它最有价值的地方,也是千年来保护它、流传它的布依人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在中国音乐史上,“八音”这个称谓最早出现在周秦时期。那时乐器按制作材质的不同区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这就是八音,后来泛指乐器。而布依八音、八音坐唱的“八音”,现在比较一致的解释是指八种乐器,即箫筒、牛角胡、葫芦琴、月琴、鼓、包包锣、小马锣、钗等乐器。   老人还告诉我,当地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当年部落首领进京朝贡,中央王朝原本赏赐了一支完整的乐队,但是由于旅途道路艰险,环境恶劣,北方来的乐人很不适应,一路上死的死、病的病,最后只剩8个乐人到达目的地,正好他们8个人每人操司一件乐器,就是前面说的那8种。   但据专家考证,早年的布依八音演奏有几十种乐器,三弦、唢呐、勒尤、勒朗、木叶等都很常见,只是那8种相对用得更多一些罢了。   清代《清稗类钞》说:“八音者,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这说明那个时期的八音坐唱仍叫八音。八音出身于皇家,地位尊贵,自然不能怠慢。现在八音流行的山寨还有要演奏八音用乐器,必须先要沐浴更衣、焚香礼拜、请出乐器的习俗。   据说,八音用鼓是刺鼓,就是在鼓帮上钉满木(竹)刺,除了便于竖放打击外,一般人看不出有什么其他实际用途。其实,鼓最早用于军事和祭祠,浑身钉满木(竹)刺的鼓看着更威严。小锣也是抛起来打,叫打飞锣,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看着古朴的乐器,听着古朴的乐曲,让使人感觉悠悠然又回到千百年前。


相关内容

  • 导游考试中文导游词:木渎古镇导游词
  • 欢迎大家来木渎古镇旅游!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南十公里处,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 三个风景区,以吴越遗迹.山林石景和木渎古镇为特色,既有山林之胜,又有园林之美. 现在,我们就到木渎古镇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 先,我们来看这座石牌坊,上坊写着"瑞门入胜"四个字,也就是说,当我们跨进这座 ...

  • 高一月考试卷定稿(含答案)
  • 淮阳中学2014-2015学年(上) 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王邦义 2014.1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2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划分类别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泰拉瑞亚顺序排列物品id
  • 泰拉瑞亚顺序排列物品id -1=黄金锄头 -2=黄金阔剑 -3=黄金短剑 -4=黄金斧头 -5=黄金大锤 -6=黄金短弓 -7=白银锄头 -8=白银阔剑 -9=白银短剑 -10=白银斧头 -11=白银大锤 -12=白银短弓 -13=黄铜锄头 -14=黄铜阔剑 -15=黄铜短剑 -16=黄铜斧头 -1 ...

  • 人教版八音乐上册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教案 第一单元 歌舞青春 (第1课) 教学内容: 1.唱歌<青春舞曲> 2.选唱<共青团员之歌> 3.竖笛演奏<青春舞曲>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演唱.演奏<青春舞曲>,体会音乐中人科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 ...

  • 炳灵寺石窟导游词
  • 炳灵寺石窟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高兴我能担任本次之旅的导游员,我姓徐,你们可以叫我徐导或小徐,小徐将为大家竭诚服务,希望我们相处的愉快,今天我将带大家游览著名的炳灵寺石窟. 现在我们从兰州出发,坐车行75公里到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再换乘游艇,经过54公里浩渺的高原平湖,西拐进峡口,过姊妹峰,即可到达炳灵 ...

  • 江苏无锡寄畅园导游词
  • 各位游客:在无锡有一座近500年历史的名园,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丰富,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游览的寄畅园. 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它位于惠山东麓,占地i4.85亩.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人围内,以有限的空间, ...

  • 贵州地域文化发展之
  • 贵州文化 盘点贵州民间文化有哪些?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贵州民间文化有哪些?一起来贵州文化中看看.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 ...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教授撰文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 ...

  • 永远的西南联大等
  • 永远的西南联大等 这是一所大学.存在前后不过9年,却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爱国.进步,奉献精神的丰碑. 这是一座文化中心.身处边陲,却引领思想.服务社会,开启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辉煌的一页. 这就是诞生于战火中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2007年11月1日,是西南联大70周年的校庆日,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和嘉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