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1课 《论语》(八则)

总第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

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

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2课《大学》(二则)

总第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8页

六、活动广角:第8—9页

七、成长阶梯:第10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

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3课《中庸》(二则)

总第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

二、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

六、活动广角:第15页

七、成长阶梯:第16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4课、《列子〃汤问》(二则)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7—21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9页

六、活动广角:第19、20、22页

七、成长阶梯:第20、23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5课、《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24—28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6、29页

六、活动广角:第26、29—31页

七、成长阶梯:第31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6课、马 援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2—33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4页

六、活动广角:第34、35页

七、成长阶梯:第35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7课、诸葛亮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6—37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8页

六、活动广角:第38页

七、成长阶梯:第38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8课、岳飞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9—40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1页

六、活动广角:第41、42页

七、成长阶梯:第42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9课、李清照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43—45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5页

六、活动广角:第46页

七、成长阶梯:第46页

八、个人熟读自立歌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10课、辛弃疾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47—48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9页

六、活动广角:第49、50页

七、成长阶梯:第50、50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11课、蓬莱仙境

一、诗画揽胜:

默读课本53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54页

六、活动广角:第54—56页

七、成长阶梯:第57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12课、蒲松龄故居

一、诗画揽胜:

默读课本58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0页

六、活动广角:第60—62页

七、成长阶梯:第63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13课、趣味诗歌

一、艺海拾贝:

默读课本64页:1、藏头诗的原文和注释;第66页:2回文诗的原文和注释;第68页:3、宝塔诗的原文和注释;第70页:4、拆字诗的原文和注释;第72

页:5、形意诗的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卡片和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卡片和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5、67、69、70、73页

六、活动广角:第65、67、69、71、73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1课 《论语》(八则)

总第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

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

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2课《大学》(二则)

总第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8页

六、活动广角:第8—9页

七、成长阶梯:第10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

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3课《中庸》(二则)

总第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

二、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

六、活动广角:第15页

七、成长阶梯:第16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4课、《列子〃汤问》(二则)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7—21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9页

六、活动广角:第19、20、22页

七、成长阶梯:第20、23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5课、《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24—28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6、29页

六、活动广角:第26、29—31页

七、成长阶梯:第31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6课、马 援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2—33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4页

六、活动广角:第34、35页

七、成长阶梯:第35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7课、诸葛亮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6—37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8页

六、活动广角:第38页

七、成长阶梯:第38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8课、岳飞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9—40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1页

六、活动广角:第41、42页

七、成长阶梯:第42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9课、李清照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43—45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5页

六、活动广角:第46页

七、成长阶梯:第46页

八、个人熟读自立歌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10课、辛弃疾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47—48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9页

六、活动广角:第49、50页

七、成长阶梯:第50、50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11课、蓬莱仙境

一、诗画揽胜:

默读课本53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54页

六、活动广角:第54—56页

七、成长阶梯:第57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12课、蒲松龄故居

一、诗画揽胜:

默读课本58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0页

六、活动广角:第60—62页

七、成长阶梯:第63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第13课、趣味诗歌

一、艺海拾贝:

默读课本64页:1、藏头诗的原文和注释;第66页:2回文诗的原文和注释;第68页:3、宝塔诗的原文和注释;第70页:4、拆字诗的原文和注释;第72

页:5、形意诗的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卡片和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卡片和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5、67、69、70、73页

六、活动广角:第65、67、69、71、73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

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相关内容

  • 小学一年级年级地方课程.表格式doc
  • 小学一年级年级地方课程 <传统文化>教案 学 校: 科任教师: 年 月 日 海子 南潘 松林赵 大张 肖姚 花赵专用教案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海子 南潘 松林赵 大张 肖姚 花赵专用教案 1 海子 南潘 松林赵 大张 肖姚 花赵专用教案 2 海子 南潘 松林赵 大张 肖姚 花赵专用教 ...

  •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案下学期
  • 二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史家坡小学--罗华 基本情况:二年级共有50多人,年龄都比较小,特别是二年级的学生的行为习惯需要加强培养. 教学目的: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 ...

  • 新版pep四下英语教案(表格式)
  • 新PEP 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4.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 ...

  • 小学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 - 网 上 书 屋 武 侠 小 说 作 文 宝 库 流 量 分 析 名 师 在 线 在 线 词 典 小学语文一上备课室 [热荐]汉语拼音全套flash在线学习 07-2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 ...

  • 小学美术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 第8课[提线纸偶]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小学美术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 第8课<提线纸偶>优质课 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设计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感受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 2.过程和方法:通过策划.合作.展示等活动, 学习制作提线纸偶的方法. ...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三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3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 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 ...

  • 小学美术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 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小学美术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 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优 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 学生初步了解节日的装饰能够烘托节日气氛.简单了解各地区.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节日活动, 人们会根据各自的文化传统, 施以各具特色的节日装饰.学习观察节日装饰的造型 ...

  • 小学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
  • 小学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小学体育课程论 1.体育教学论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和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教师.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名解) 2.拉特克第一个提出"教学论"概念. ...

  • 七年级2班庆祝第27个教师节主题班会设计
  • 七年级2班庆祝第27个教师节主题班会设计-教师颂]这篇文章,系-网-友82653搜集上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部分内容源于网络,期望能对您的工作有些许帮助,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flash 教 育 课 件 资 源 网 hTTp://wWW.FlaShkJ.nEt,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 tag ...

  • 菜市小学一年级体育备课
  • 菜市小学体育备课 一年级 冯巍 路南区菜市小学体育课教案 水平:水平一 年级:一年级 学生人数:10人 授课教师:冯巍 第 1 课时 路南区中小学体育课教案 水平:水平一 年级:一年级 学生人数:10人 授课教师:冯巍 第 2 课时 路南区菜市小学体育课教案 水平:水平一 年级:一年级 学生人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