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医刊2014年9月第41卷第17期 ChineseJournalofPracticalMedicineSep.2014,Vol.41,No.17
·119·
的配合。3 讨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绘制体温变化曲线图,观察发热时根据病因选择有效的降温措施和治疗方法,在疾病未明确诊断之前,不盲目使用解热药物降温。对发热患者的护理中,应注意大量出汗潜在的水电解质紊乱,警惕营养不良,卧床时间过长可致的口腔溃疡、压疮等并发症,做好基础护理尤为重要;为克制由于病因不明给患者带来的紧张、恐惧、焦虑、抑制等不良情绪的干扰,及时发现并制订合理的应对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和支持。近年来,发热疾病谱也随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在不断发生变化[5],随着SARS、H5N1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因此,非传染性疾病收治科室的医护人员更要加强传染性疾病知识的学习,掌握控制感染的防治技术,在收治发热患者时高度重视,做好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病因分析和诊断,加强传染性疾病各个环节的管理,尤其做好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6]
疾病不扩散、不蔓延。医护人员更应该加强对疾病的早期观察及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防止发生传染病大流行,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爱民.20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分析及护理.护理学报,[2] 戴自英,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97:657-659.
[3] 邓蓉,李小麟,付学勤,等.心理干预对发热待查焦虑患者的影
响[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42.
[4] 陈文斌,王友赤.诊断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 KnockaertDC,VanderschuerenS,BlockmansD.FeverofUnknownOrigin-[6] 王莉,刘玉馥.控制医院感染现代医疗护理实用技术[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71.
(收稿日期:2014-05-29)
inAdults:40Yearson[M].InternMed,2003,253(3):263-275.15-17.
2006,13(12):6-9.
间、热型、热程变化和伴随症状,为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4]。
(本文编辑:方华玲)
,加强传染性疾病疫情的请示报告制度,切实做到传染性
品管圈在提高骨科患者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
张敏 王卫东 王玉强 王利民 谭洪宇 廖文胜 刘屹林 赵亮 宋瑞鹏 鲍恒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患者专科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制定并实施品管 【摘要】
活动后骨科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实施后较实施前的护理健康教育记录情况明显改善(P﹤0.05),活动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活动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品管圈适用于骨科患者的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骨科推广应用。
【关键词】 品管圈;骨科;护理;服务质量
2010年卫生部曾指出: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以期达到护理工作能够贴近临床、患者及社会[1]。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是提升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的保证。由日本品管权威专家石川馨发起的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活动,定义为相同工作的相互关联区域或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发自动地进行品质管理所形成的小组[2]。通过对品管圈的分析和评估,发现此形式可能在护理工作中同样适合,为更好地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我科将此新形式引入到骨科专科护理中去,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QCC活动自2012年8月起开展,选择此活1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2月期间住院的患者;②可完成调查问卷的结果。排除标准:①﹥70岁或﹤14岁的患者,②沟通障碍或精神异常者。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1.2.1 P(plan)制定计划:成立活动小组,护士长任组长,指定结合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并找出主要的原因,针对相关原因制定预防问题发生的计划,预定计划实施的时间点及具体步骤,规定每一项目的负责人。针对不同病种的骨科患者,将护理人员既定的划分为不同的亚病种小组,各亚病种小组按照患者拟定实施的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标准化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
1.2.2 D(do)执行计划:确定患者进行手①拟行手术的患者:术的前天,不同亚病种小组成员针对手术方式选择患者特定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接下来将要接受的相关治疗及护理程序,给予患者以心理准备并实现其良好配
圈活动,通过骨科患者护理服务情况的调查分析,评价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实施品管圈
特定的活动组成员,并对活动的内容及意义进行过相关培训。
动实施前后的住院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QCC前)50例和对照组(QCC后)50例。纳入标准:①2013年3月至
DOI: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4.17.067
作者单位:45005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二病区
·120·
中国实用医刊2014年9月第41卷第17期 ChineseJournalofPracticalMedicineSep.2014,Vol.41,No.17
合。②活动组成员:每天确保至少有1名或以上的活动组成员值班,当日值班的活动组成员应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认真地实施每一宣教时段的每一宣教任务,并按规定记录宣教内容、时间并签名。当遇到紧急情况或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活动组成员需按照紧急预案给予相应护理和及时宣教,同时及时记录相应的处理并分析相关原因。③活动组外人员:定期组织科室的全体护理人员接受品管圈活动的业务知识培训,实现科室内部护理人员均能够深入了解此活动应用于骨科专科护理的意义,达到活动组外人员与活动组成员的无缝隙配合,保证此活动的实施效果。
1.2.3 C(check)检查漏洞:组长应保证至少每日一查房,对类别
表3 活动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严重不良事件
10
不良事件
41
不良事件总数
51
发生率(%)
102
活动前活动后
3 讨论
品管圈的理念自提出以后迅速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取得了
满意的效果。此理念是否同样适用于护理工作,尤其是骨科的专科护理工作呢?尚待临床实践的不断验证。
我科自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健康宣教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完善,健康宣教的流程实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护理服务效果提高的同时还显著提升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前天患者健康宣教的实施情况进行质控和检查,评估患者及家属对宣教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每日的宣教结果、目标及效果详细记录在活动质控表中,做到日日对比、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高频率问题做好记录和讨论分析,期望在下一循环中得到解决。
1.进行总结分析。对患者宣教内容掌握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2.4 A(action)处理总结:对此活动的实施情况、临床效果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于此循环中利于患者掌握的
健康宣教措施给予保留,并制定为标准化的制度或流程,于下个循环中继续执行;对于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实行活动组成员共同讨论以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采取新的宣教及护理措施,再次进行下一循环的宣教,直到患者能熟练掌握健康宣教的内容。依此循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善骨科护理的标准化、个体化流程,达到不断提高科室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则转入下一PDCA循环,经临床实践继续研究解决方案。2 2.内容1 结果
(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宣教内容掌握情况比较:支具使用、用药常识、营养知识、实验组在各健康宣讲随访内容)的
掌握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科患者宣教内容掌握情况比较[例(%)]
组别功能锻炼支具使用用药常识营养知识随访内容实验组48(96)47(94)49(98)49(98)50(100)对照组
39(78)
36(72)
41(82)
42(84)
42(84)
2.意度2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98%)明显高于对照组(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实验组的护理服务满意义(P﹤0.05)。
2.施前的护理健康教育记录情况明显改善3 活动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服务情况比较:(P﹤0.活动实施后较实
05),见表2,活动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活动前明显下降(P﹤0.05),见
表3。
表2 活动实施前后健康教育记录情况比较
类别应记录总数
记录数未记录数实际记录比例(%)活动前[1**********].2活动后
725
720
5
99.3
实现了“双赢”。
本研究显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由活动前的72%提高到活动后的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显著提高,实验组在功能锻炼、支具使用、用药常识、营养知识、随访内容的掌握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现了患者配合护理的目标,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
参加活动组的护理人员更加注重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主人翁意识及主动服务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挥,活动组成员的积极性同时影响到组外人员,实现了全科护理人员的团结奋进,这样更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面而优质的护理服务。活动实施后较实施前的护理健康教育记录情况明显改善(P﹤0.05),活动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活动前明显下降(P﹤0.质护理示范病区的目标。
05)。经过护理团队的集体努力,达到了国家级和省级优此活动形式虽暂时实现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笔者认为应该以此为契机,作为一个由下而上和不断自我管理的实践过程。只有通过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参与,持续实施与改进,才能使得护理工作完全从被动变为主动,真正做到从患者的需要
出发[3-5]
,自觉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主动地为患者解决问题,提
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缓解护患矛盾,达到增进护患情感和建立护患互信的目的。
总之,品管圈活动适用于骨科的专科的护理工作,应用到骨科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服务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骨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金霞,彭幼清,蔡碧琴,等.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真实感受的质
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B):1-5.
[2] 马春远.品管圈用于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J].中
国现代医生,2009,47(13):90.
[3] 龚谢雯,孙维文,叶珠慧.降低传呼铃次数的方法探讨[J].全
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10(1):114-115.[4] 倪栋梅.“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
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7-98.
[5] 江美齐,钟劲.“品管圈”活动在提升骨科功能锻炼满意度的效
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5):216-218.
(收稿日期:2014-05-27)
(本文编辑:
方华玲)(
中国实用医刊2014年9月第41卷第17期 ChineseJournalofPracticalMedicineSep.2014,Vol.41,No.17
·119·
的配合。3 讨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绘制体温变化曲线图,观察发热时根据病因选择有效的降温措施和治疗方法,在疾病未明确诊断之前,不盲目使用解热药物降温。对发热患者的护理中,应注意大量出汗潜在的水电解质紊乱,警惕营养不良,卧床时间过长可致的口腔溃疡、压疮等并发症,做好基础护理尤为重要;为克制由于病因不明给患者带来的紧张、恐惧、焦虑、抑制等不良情绪的干扰,及时发现并制订合理的应对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和支持。近年来,发热疾病谱也随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在不断发生变化[5],随着SARS、H5N1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因此,非传染性疾病收治科室的医护人员更要加强传染性疾病知识的学习,掌握控制感染的防治技术,在收治发热患者时高度重视,做好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病因分析和诊断,加强传染性疾病各个环节的管理,尤其做好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6]
疾病不扩散、不蔓延。医护人员更应该加强对疾病的早期观察及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防止发生传染病大流行,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爱民.20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分析及护理.护理学报,[2] 戴自英,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97:657-659.
[3] 邓蓉,李小麟,付学勤,等.心理干预对发热待查焦虑患者的影
响[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42.
[4] 陈文斌,王友赤.诊断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 KnockaertDC,VanderschuerenS,BlockmansD.FeverofUnknownOrigin-[6] 王莉,刘玉馥.控制医院感染现代医疗护理实用技术[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71.
(收稿日期:2014-05-29)
inAdults:40Yearson[M].InternMed,2003,253(3):263-275.15-17.
2006,13(12):6-9.
间、热型、热程变化和伴随症状,为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4]。
(本文编辑:方华玲)
,加强传染性疾病疫情的请示报告制度,切实做到传染性
品管圈在提高骨科患者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
张敏 王卫东 王玉强 王利民 谭洪宇 廖文胜 刘屹林 赵亮 宋瑞鹏 鲍恒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患者专科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制定并实施品管 【摘要】
活动后骨科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实施后较实施前的护理健康教育记录情况明显改善(P﹤0.05),活动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活动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品管圈适用于骨科患者的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骨科推广应用。
【关键词】 品管圈;骨科;护理;服务质量
2010年卫生部曾指出: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以期达到护理工作能够贴近临床、患者及社会[1]。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是提升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的保证。由日本品管权威专家石川馨发起的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活动,定义为相同工作的相互关联区域或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发自动地进行品质管理所形成的小组[2]。通过对品管圈的分析和评估,发现此形式可能在护理工作中同样适合,为更好地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我科将此新形式引入到骨科专科护理中去,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QCC活动自2012年8月起开展,选择此活1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2月期间住院的患者;②可完成调查问卷的结果。排除标准:①﹥70岁或﹤14岁的患者,②沟通障碍或精神异常者。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1.2.1 P(plan)制定计划:成立活动小组,护士长任组长,指定结合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并找出主要的原因,针对相关原因制定预防问题发生的计划,预定计划实施的时间点及具体步骤,规定每一项目的负责人。针对不同病种的骨科患者,将护理人员既定的划分为不同的亚病种小组,各亚病种小组按照患者拟定实施的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标准化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
1.2.2 D(do)执行计划:确定患者进行手①拟行手术的患者:术的前天,不同亚病种小组成员针对手术方式选择患者特定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接下来将要接受的相关治疗及护理程序,给予患者以心理准备并实现其良好配
圈活动,通过骨科患者护理服务情况的调查分析,评价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实施品管圈
特定的活动组成员,并对活动的内容及意义进行过相关培训。
动实施前后的住院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QCC前)50例和对照组(QCC后)50例。纳入标准:①2013年3月至
DOI: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4.17.067
作者单位:45005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二病区
·120·
中国实用医刊2014年9月第41卷第17期 ChineseJournalofPracticalMedicineSep.2014,Vol.41,No.17
合。②活动组成员:每天确保至少有1名或以上的活动组成员值班,当日值班的活动组成员应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认真地实施每一宣教时段的每一宣教任务,并按规定记录宣教内容、时间并签名。当遇到紧急情况或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活动组成员需按照紧急预案给予相应护理和及时宣教,同时及时记录相应的处理并分析相关原因。③活动组外人员:定期组织科室的全体护理人员接受品管圈活动的业务知识培训,实现科室内部护理人员均能够深入了解此活动应用于骨科专科护理的意义,达到活动组外人员与活动组成员的无缝隙配合,保证此活动的实施效果。
1.2.3 C(check)检查漏洞:组长应保证至少每日一查房,对类别
表3 活动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严重不良事件
10
不良事件
41
不良事件总数
51
发生率(%)
102
活动前活动后
3 讨论
品管圈的理念自提出以后迅速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取得了
满意的效果。此理念是否同样适用于护理工作,尤其是骨科的专科护理工作呢?尚待临床实践的不断验证。
我科自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健康宣教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完善,健康宣教的流程实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护理服务效果提高的同时还显著提升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前天患者健康宣教的实施情况进行质控和检查,评估患者及家属对宣教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每日的宣教结果、目标及效果详细记录在活动质控表中,做到日日对比、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高频率问题做好记录和讨论分析,期望在下一循环中得到解决。
1.进行总结分析。对患者宣教内容掌握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2.4 A(action)处理总结:对此活动的实施情况、临床效果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于此循环中利于患者掌握的
健康宣教措施给予保留,并制定为标准化的制度或流程,于下个循环中继续执行;对于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实行活动组成员共同讨论以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采取新的宣教及护理措施,再次进行下一循环的宣教,直到患者能熟练掌握健康宣教的内容。依此循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善骨科护理的标准化、个体化流程,达到不断提高科室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则转入下一PDCA循环,经临床实践继续研究解决方案。2 2.内容1 结果
(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宣教内容掌握情况比较:支具使用、用药常识、营养知识、实验组在各健康宣讲随访内容)的
掌握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科患者宣教内容掌握情况比较[例(%)]
组别功能锻炼支具使用用药常识营养知识随访内容实验组48(96)47(94)49(98)49(98)50(100)对照组
39(78)
36(72)
41(82)
42(84)
42(84)
2.意度2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98%)明显高于对照组(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实验组的护理服务满意义(P﹤0.05)。
2.施前的护理健康教育记录情况明显改善3 活动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服务情况比较:(P﹤0.活动实施后较实
05),见表2,活动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活动前明显下降(P﹤0.05),见
表3。
表2 活动实施前后健康教育记录情况比较
类别应记录总数
记录数未记录数实际记录比例(%)活动前[1**********].2活动后
725
720
5
99.3
实现了“双赢”。
本研究显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由活动前的72%提高到活动后的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显著提高,实验组在功能锻炼、支具使用、用药常识、营养知识、随访内容的掌握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现了患者配合护理的目标,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
参加活动组的护理人员更加注重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主人翁意识及主动服务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挥,活动组成员的积极性同时影响到组外人员,实现了全科护理人员的团结奋进,这样更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面而优质的护理服务。活动实施后较实施前的护理健康教育记录情况明显改善(P﹤0.05),活动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活动前明显下降(P﹤0.质护理示范病区的目标。
05)。经过护理团队的集体努力,达到了国家级和省级优此活动形式虽暂时实现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笔者认为应该以此为契机,作为一个由下而上和不断自我管理的实践过程。只有通过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参与,持续实施与改进,才能使得护理工作完全从被动变为主动,真正做到从患者的需要
出发[3-5]
,自觉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主动地为患者解决问题,提
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缓解护患矛盾,达到增进护患情感和建立护患互信的目的。
总之,品管圈活动适用于骨科的专科的护理工作,应用到骨科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服务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骨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金霞,彭幼清,蔡碧琴,等.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真实感受的质
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B):1-5.
[2] 马春远.品管圈用于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J].中
国现代医生,2009,47(13):90.
[3] 龚谢雯,孙维文,叶珠慧.降低传呼铃次数的方法探讨[J].全
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10(1):114-115.[4] 倪栋梅.“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
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7-98.
[5] 江美齐,钟劲.“品管圈”活动在提升骨科功能锻炼满意度的效
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5):216-218.
(收稿日期:2014-05-27)
(本文编辑:
方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