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 园联 系册 》 用 中的 困惑 家 使
如何写好 ( ( 家圆联系册 ) )
在家 园 双方 的教 育下 更好 的发展 。
《 家园联系册 》 是实现家园联 系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
形式 。家长可从 中经常得知孩子的点点滴滴及家园配合教
育方面的具体要求 , 教师则可从中获得家长的反馈信息 , 了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第 二幼儿园五杭园区 陈雪莲 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及得知家长的意见和要求 ,从而使幼儿 但是 , 从每个学期 的使用效率来看 , 却发现家长对 《 家
园联系册 》 的参与意识并不是很强 , 每逢写的时候, 常听 也 到老师的抱怨 : 有些小朋友把它带回家好几天了, 还没带回 来; 有些不管老师写多写少 、 写好写不好 , 永远没有家长的
落笔 ; 有些带着老师 的话把它拿 回家 , 星期一原封不动地拿
回来 , 就算老师询 问也没有 回音 , 或是以 “ 忘写 了” 搪塞而
过…・面对这些 问题 , . 一 如何让《 家园联系册 》 在家园沟通中
发挥作用? 我试 图对它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 希望能 找 出原 因, 家长 渐渐愿 意写 、 使 主动写 , 从而有效促进家园
的密切 联 系 。
第二 , 提供 反应 时 间 ( 孩 子 消 化 的 时 间 ) 给 。 幼儿 学 习一 个 新 动作 需 要 消化 ,才 能很 好 地掌 握
白 自己该做 什 么 、 么做 。 怎
3 重视集体舞中的人际交往 。 . 集体舞的重要功能就是人际交往 , 因此 , 教师 在教舞蹈的时候要将人际交往要求融人其 中, 如 要求舞伴之间要互相交流 眼神 , 眼睛看着对方 , 面 带微 笑 , 与舞伴要 有身体 接触 , 如握手 、 拥抱 、 对
脚 、 肩等 。 碰
动作 。 在做新的动作之前 , 以随节奏重复其他的 可
动作 , 拍手 、 步走 等 。 如 踏 第 三 , 间移 位 的策 略 。空 间认识 遵 循幼 儿 的 空
认知规律 。 集体舞中需要移位 , 移动位嚣交换舞伴
是难 点 。因为 需要 幼儿 对空 间 的认识 , 哪个 方 向 往
移 位 ,小 班 幼儿 对 左 右是 不 能理 解 的 ,不能 够 用 “ 勺子 的手 ”等来 代 替右 手 , 拿 因为 幼儿 拿 勺 子 的 手 经常 会 换 的 , 我们 只能让 幼 儿 进行 前 后 、 外 移 里 位 。另外 , 幼儿 的站 位应 利 于移位 。当幼 儿 站立 的 位 置不 利 于 幼儿 移 位 时 ,老 师应 该 让幼 儿 原 地转
主持人 :陆老师今天的小班集体舞教学给我 们大家提供 了一个研究集体舞教学的平台,从大 家 的讨论 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要研究 如何教集体
舞 , 要 先 研 究 幼 儿 , 究 幼
儿 的 心 理 发展 规 律 , 就 研 研 究 幼儿 学 习的 特点 ,根 据幼 儿 学 习 的特 点来 研 究 如何 教 , 样才 能取 得 良好 的教 学效果 。 这
动身体 , 直到他们能够认清前后和里外 。 在幼儿移
位 之前 , 以让幼 儿 说 一说 自己该 怎 样 移 , 到什 可 移 么 位置 ,这样 ,老 师 可 以掌 握幼 儿 对要 求 是 否 掌 握 , 时通 过 适 时调 整 或重 复 要 求 , 次让 幼 儿 明 及 再
华程00 前 9謦 裸21 0 .
L r
l l 0 I r0 蓉 l 0 i l ~ r
血
二 、 家 园联 系册 》 《 在教 师 、 长之 间架起 桥梁 的策 略 家
《 家园联系册》 工作 , 需要教师不断地尝试策略 、 调整策 略、 改变策略。我们首先应让家长了解
写《 家园联系册 》 目的与作用 , 的 然后对以前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调整。
( ) 同家庭 , 取 不 同方 法 一 不 采
“ 望子成龙 , 望女成凤” 是家长们 的愿望 , 孩子 的点滴进步都是他们欣喜的源泉 , 但每位家长
的文化程度 、 教育方法等都有所不同。因此 , 针对不同的家庭 , 的书写内容和方法也是不同的。 我 1对孩子期望过高的家庭 。 .
针 对这 些 家庭 , 应采 取引 导 的方 法 。让 家长 全 面、 观地 分 析 自己孩 子 的发展 情 况 , 客 准确 地 找
出孩子 的长处和不足 , 给予应有的指导和帮助 , 并让家长知道对孩子要求过高 、 过急 , 会让孩子胆 怯、 丧失 自 信心。 2 对孩子过于溺爱放纵的家庭 。 . 针对这些家庭 , 可以采取聊天的方式 , 如碰到的_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 , 在充分肯定其优点的
基础上再用较轻松的语言婉转地提出来 , 这样容易打动家长的心 , 使他们在愉快 的情绪中接受善
意 拙评
( ) 二 用心捕捉 细节, 赢得 家长支持
家长牵挂着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个细节 , 关心孩子是否吃饱 、 开心 , 是否有进步 。因此 , 我对这
些家庭采取情境扫描式以反馈孩子的在园情况 , 正确传达孩子的言行细节, 以满足家长的需求 。孩
子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L I 幼Jt重视孩- 的能力与>惯培养 ,  ̄ T - j 还通过家长学校、 家园栏等大力宣传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 有针x' 地对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 , - , t i  ̄ 有重点地对其进行反馈。
( ) 高教 育能 力 , 实家长行动 三 提 落
在生活中, 笔者对本班幼儿年龄段教育 目 标努力做到心 中有数 , 多观察幼儿 , 如发现某幼儿在
哪方面存在不足时, 就在《 家园联系册 》 中提 出适合该幼儿的个性化建
议 。
三 、 获与体 会 收
《 家园联系册 》 不仅是教师与家长单独交流的桥梁 , 也是全班家长互相交流教育经验的好平
台。 通过我们的努力 , 家长能 自觉写 、 愿意写了。同时 , 我也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 : 第一 , 《 写 家园联
系册 》 对于不同的家庭 , 时, 我们写的内容和采取的方法需有所不同, 要因家庭 、 因幼儿而异 。 第二, 要视家长为朋友 , 用亲切的话语与其真诚地交流, 以便更好拉近距离, 更好地教育幼J o第三, L 要向 家长多报 “ 长处”、 少揭 “ 短处”, 要用热情地话语唤起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和培养信心。如向家 长提建议时 , 态度要谦虚, 还要考虑其接受能力 , 不要伤害家长的 自尊心 , 以便家园双方从多角度 了解孩子 , 并有针对地对其进行教育和帮助0第四 , 希望家长对好的教育方法要及时记录 , 并把这 些好经验 、 好方法介绍给其他家长或在家园栏 中张贴 , 使所有家长共 同提高。 “ 家园共育” 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幼J 园来说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 L 我们只要用 “ ’ 心’ 去捕捉每位
家长的 “ ” 对不同家长给予不同的支持。家长参与 “ 的意识就会变强, , 写” 家园之间的距离就会
拉得更近 , 幼儿在家园双方的共同教育下才会健康成长。
孥前猓程裂 09 0 20. 1
一
、
《 园联 系册 》 用 中的 困惑 家 使
如何写好 ( ( 家圆联系册 ) )
在家 园 双方 的教 育下 更好 的发展 。
《 家园联系册 》 是实现家园联 系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
形式 。家长可从 中经常得知孩子的点点滴滴及家园配合教
育方面的具体要求 , 教师则可从中获得家长的反馈信息 , 了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第 二幼儿园五杭园区 陈雪莲 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及得知家长的意见和要求 ,从而使幼儿 但是 , 从每个学期 的使用效率来看 , 却发现家长对 《 家
园联系册 》 的参与意识并不是很强 , 每逢写的时候, 常听 也 到老师的抱怨 : 有些小朋友把它带回家好几天了, 还没带回 来; 有些不管老师写多写少 、 写好写不好 , 永远没有家长的
落笔 ; 有些带着老师 的话把它拿 回家 , 星期一原封不动地拿
回来 , 就算老师询 问也没有 回音 , 或是以 “ 忘写 了” 搪塞而
过…・面对这些 问题 , . 一 如何让《 家园联系册 》 在家园沟通中
发挥作用? 我试 图对它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 希望能 找 出原 因, 家长 渐渐愿 意写 、 使 主动写 , 从而有效促进家园
的密切 联 系 。
第二 , 提供 反应 时 间 ( 孩 子 消 化 的 时 间 ) 给 。 幼儿 学 习一 个 新 动作 需 要 消化 ,才 能很 好 地掌 握
白 自己该做 什 么 、 么做 。 怎
3 重视集体舞中的人际交往 。 . 集体舞的重要功能就是人际交往 , 因此 , 教师 在教舞蹈的时候要将人际交往要求融人其 中, 如 要求舞伴之间要互相交流 眼神 , 眼睛看着对方 , 面 带微 笑 , 与舞伴要 有身体 接触 , 如握手 、 拥抱 、 对
脚 、 肩等 。 碰
动作 。 在做新的动作之前 , 以随节奏重复其他的 可
动作 , 拍手 、 步走 等 。 如 踏 第 三 , 间移 位 的策 略 。空 间认识 遵 循幼 儿 的 空
认知规律 。 集体舞中需要移位 , 移动位嚣交换舞伴
是难 点 。因为 需要 幼儿 对空 间 的认识 , 哪个 方 向 往
移 位 ,小 班 幼儿 对 左 右是 不 能理 解 的 ,不能 够 用 “ 勺子 的手 ”等来 代 替右 手 , 拿 因为 幼儿 拿 勺 子 的 手 经常 会 换 的 , 我们 只能让 幼 儿 进行 前 后 、 外 移 里 位 。另外 , 幼儿 的站 位应 利 于移位 。当幼 儿 站立 的 位 置不 利 于 幼儿 移 位 时 ,老 师应 该 让幼 儿 原 地转
主持人 :陆老师今天的小班集体舞教学给我 们大家提供 了一个研究集体舞教学的平台,从大 家 的讨论 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要研究 如何教集体
舞 , 要 先 研 究 幼 儿 , 究 幼
儿 的 心 理 发展 规 律 , 就 研 研 究 幼儿 学 习的 特点 ,根 据幼 儿 学 习 的特 点来 研 究 如何 教 , 样才 能取 得 良好 的教 学效果 。 这
动身体 , 直到他们能够认清前后和里外 。 在幼儿移
位 之前 , 以让幼 儿 说 一说 自己该 怎 样 移 , 到什 可 移 么 位置 ,这样 ,老 师 可 以掌 握幼 儿 对要 求 是 否 掌 握 , 时通 过 适 时调 整 或重 复 要 求 , 次让 幼 儿 明 及 再
华程00 前 9謦 裸21 0 .
L r
l l 0 I r0 蓉 l 0 i l ~ r
血
二 、 家 园联 系册 》 《 在教 师 、 长之 间架起 桥梁 的策 略 家
《 家园联系册》 工作 , 需要教师不断地尝试策略 、 调整策 略、 改变策略。我们首先应让家长了解
写《 家园联系册 》 目的与作用 , 的 然后对以前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调整。
( ) 同家庭 , 取 不 同方 法 一 不 采
“ 望子成龙 , 望女成凤” 是家长们 的愿望 , 孩子 的点滴进步都是他们欣喜的源泉 , 但每位家长
的文化程度 、 教育方法等都有所不同。因此 , 针对不同的家庭 , 的书写内容和方法也是不同的。 我 1对孩子期望过高的家庭 。 .
针 对这 些 家庭 , 应采 取引 导 的方 法 。让 家长 全 面、 观地 分 析 自己孩 子 的发展 情 况 , 客 准确 地 找
出孩子 的长处和不足 , 给予应有的指导和帮助 , 并让家长知道对孩子要求过高 、 过急 , 会让孩子胆 怯、 丧失 自 信心。 2 对孩子过于溺爱放纵的家庭 。 . 针对这些家庭 , 可以采取聊天的方式 , 如碰到的_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 , 在充分肯定其优点的
基础上再用较轻松的语言婉转地提出来 , 这样容易打动家长的心 , 使他们在愉快 的情绪中接受善
意 拙评
( ) 二 用心捕捉 细节, 赢得 家长支持
家长牵挂着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个细节 , 关心孩子是否吃饱 、 开心 , 是否有进步 。因此 , 我对这
些家庭采取情境扫描式以反馈孩子的在园情况 , 正确传达孩子的言行细节, 以满足家长的需求 。孩
子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L I 幼Jt重视孩- 的能力与>惯培养 ,  ̄ T - j 还通过家长学校、 家园栏等大力宣传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 有针x' 地对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 , - , t i  ̄ 有重点地对其进行反馈。
( ) 高教 育能 力 , 实家长行动 三 提 落
在生活中, 笔者对本班幼儿年龄段教育 目 标努力做到心 中有数 , 多观察幼儿 , 如发现某幼儿在
哪方面存在不足时, 就在《 家园联系册 》 中提 出适合该幼儿的个性化建
议 。
三 、 获与体 会 收
《 家园联系册 》 不仅是教师与家长单独交流的桥梁 , 也是全班家长互相交流教育经验的好平
台。 通过我们的努力 , 家长能 自觉写 、 愿意写了。同时 , 我也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 : 第一 , 《 写 家园联
系册 》 对于不同的家庭 , 时, 我们写的内容和采取的方法需有所不同, 要因家庭 、 因幼儿而异 。 第二, 要视家长为朋友 , 用亲切的话语与其真诚地交流, 以便更好拉近距离, 更好地教育幼J o第三, L 要向 家长多报 “ 长处”、 少揭 “ 短处”, 要用热情地话语唤起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和培养信心。如向家 长提建议时 , 态度要谦虚, 还要考虑其接受能力 , 不要伤害家长的 自尊心 , 以便家园双方从多角度 了解孩子 , 并有针对地对其进行教育和帮助0第四 , 希望家长对好的教育方法要及时记录 , 并把这 些好经验 、 好方法介绍给其他家长或在家园栏 中张贴 , 使所有家长共 同提高。 “ 家园共育” 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幼J 园来说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 L 我们只要用 “ ’ 心’ 去捕捉每位
家长的 “ ” 对不同家长给予不同的支持。家长参与 “ 的意识就会变强, , 写” 家园之间的距离就会
拉得更近 , 幼儿在家园双方的共同教育下才会健康成长。
孥前猓程裂 09 0 2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