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教师考试用书: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最新版) 《高教版考试用书·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及培训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适用于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 》既适用于参加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又可用做小学教师培训教材。 目录
模块一 教育基础
第一章 教育与小学教育
第二章 教育学与教育研究
第三章 心理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基础
模块二 学生指导
第一章 小学生身心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小学生学习心理与指导
第三章 小学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
模块三 班级管理
第一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
第二章 班队活动
模块四 学科知识
第一章 小学课程及其发展
第二章 小学课程标准
模块五 教学设计
第一章 小学教学设计的原理
第二章 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及设计
模块六 教学实施
第一章 小学生的课堂学习
第二章 小学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模块七 教学评价
第一章 小学教学评价
第二章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4.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一个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形式。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
(1)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即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它是个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是个性心理的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等成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体现着一个人的成熟度,决定着人的个性心理的发展水平。
个性心理的三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协调发展。正是在这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才构成一个以个性倾向性为方向,以个性心理特征为表现,以自我意识为调控的有机的个性心理的整体。
(二) 小学生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1. 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也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奠基人和创始人。
2. 小学生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小学生阶段又称为童年期或学龄期,一般为6-7岁至12-13岁。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出生到青年前期的心理发展规律。
小学生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揭示小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科学,研究小学生在教育影响下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掌握、情感与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社会性) 的形成以及可能发生的心理障碍等心理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心理学一般以小学阶段小学生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
一、学习、研究小学生心理学的意义、原则与方法
(一) 学习小学生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利于预测、调控小学生的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有利于师范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加强修养。
3. 有利于学习好其他教育课程。
#p#分页标题#e#
……
山西省教师考试用书: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最新版) 《高教版考试用书·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及培训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适用于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 》既适用于参加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又可用做小学教师培训教材。 目录
模块一 教育基础
第一章 教育与小学教育
第二章 教育学与教育研究
第三章 心理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基础
模块二 学生指导
第一章 小学生身心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小学生学习心理与指导
第三章 小学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
模块三 班级管理
第一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
第二章 班队活动
模块四 学科知识
第一章 小学课程及其发展
第二章 小学课程标准
模块五 教学设计
第一章 小学教学设计的原理
第二章 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及设计
模块六 教学实施
第一章 小学生的课堂学习
第二章 小学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模块七 教学评价
第一章 小学教学评价
第二章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4.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一个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形式。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
(1)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即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它是个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是个性心理的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等成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体现着一个人的成熟度,决定着人的个性心理的发展水平。
个性心理的三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协调发展。正是在这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才构成一个以个性倾向性为方向,以个性心理特征为表现,以自我意识为调控的有机的个性心理的整体。
(二) 小学生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1. 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也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奠基人和创始人。
2. 小学生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小学生阶段又称为童年期或学龄期,一般为6-7岁至12-13岁。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出生到青年前期的心理发展规律。
小学生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揭示小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科学,研究小学生在教育影响下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掌握、情感与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社会性) 的形成以及可能发生的心理障碍等心理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心理学一般以小学阶段小学生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
一、学习、研究小学生心理学的意义、原则与方法
(一) 学习小学生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利于预测、调控小学生的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有利于师范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加强修养。
3. 有利于学习好其他教育课程。
#p#分页标题#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