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综述

压疮护理的综述

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压疮应称为压力性溃疡已成共识。近十余年,国内外对压疮的认识和防治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对发生压疮的观点及预防的重点存在某些差异。为更好地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压疮防治问题,特将部分观点综述如下,供护理同仁借鉴。

1 对压疮护理的认识

认为压疮完全可以预防[1]这种观点在国内占统治地位。林菊英先生在医院护理管理学中提出压疮的标准为0%时,尚有附加说明:除特殊病人不许翻身外一律不得发生褥疮,带入院者不准扩大[2].广东省医院分级管理评审标准中规定:从三级医院到一级医院,昏迷、截瘫病人年褥疮发生数为0[3].为说明褥疮完全可以预防,还列举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966年以前在无陪人情况下,连续8年消灭褥疮[1].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也曾介绍过不发生褥疮的经验[4].但各种期刊上刊登更多的是治疗褥疮的经验和方法,说明褥疮并不少见。参加广东省医院分级管理评审工作的黎瑞庄主任护师在第一评审周期结束后报道:消灭昏迷、截瘫病人的褥疮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本周期评审结果(31所三级医院)除两

所专科医院得分外,93%的医院均为0分[5].更说明了发生褥疮的普遍性。

国外护理认为,褥疮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若入院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24~48 h就可以发生褥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病人,因软组织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亦困难;神经科病人丧失感觉的部位其营养及循环不良,也难以防止褥疮的发生[6].另外,神经外科病人需用镇静剂减少颅内压增高的危险,翻身不利于颅内压的稳定;癫痫发作及颅骨开窗病人难以调节体位;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改变体位时可引起缺氧;使用通气装置的哮喘或支气管炎病人在搬动时可发生支气管痉挛;血压不稳定病人侧卧时可加剧血压波动;有易激心肌病人翻身易发生心率不齐等[7].故认为护理不当确能发生褥疮,但不能把所有褥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6].有关人氏对褥疮的发生率有详尽的统计:Ketts R称,美国住院病人3%~6%、护理之家3%~24%发生褥疮[8];一般医院的发生率为

2.5%~11.6%,昏迷、截瘫病人的发生率为24%~48%[9];急诊护理机构的发生率为

9.2%,专科和福利医院的发生率为23.0%~27.5%[10];脊髓损伤病人其发生率为25.0%~85.0%;住院老年人的发生率为10%~25%[11];神经科慢性病其发生率达

30%~60%[12].

2 褥疮的预防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长期以来,国内将褥疮预防的重点放在加强护理管理,要求重视基础护理。实行床边挂翻身卡[1],标明病人的卧位及翻身时间以便检查;实行褥疮报告制度,便于护理部质控小组管理。一旦发生褥疮,当事人将受相应处罚,甚至全院通报,以此促使每个护士高度重视

褥疮问题[4].常规要求对受压部位进行定时按摩。

国外护理则认为,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褥疮关键的一步[10].要求对病人发生褥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褥疮评分法,分值越少,褥疮发

生的危险性越高。已在世界上各医疗机构应用[10].Nortor危险因素评分法[11],14分以下获得褥疮的机会为32%;12分以下属高危组,两周内获褥疮的机会为48%[12].已成功地应用于老年病院[13].Andersen危险指标记分法[11],记分≥3时发生褥疮的危险性极高,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对急性病入院病人作有效的预测[13].评估除在入院时进行外,还强调在入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因随着治疗的实施或病程的进展,入院时不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会产生并表现出来[9].经评估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可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国外护理不主张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褥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 min退色,不会形成褥疮,无需按摩,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尸检

证明,凡经按摩的组织显示浸渍和变性,未经按摩的无撕裂现象[6].

3 治疗方法

褥疮的治疗方法因其认识的改变而存在差异。过去普遍认为创面干爽清洁有利于愈合,目前则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的愈合,提出湿润疗法[12],另外,Brown CR认为高压氧治疗褥疮最好,只是费用太大较难推广,但可用塑料袋罩住创面,向袋内送入纯氧,当袋内压力达3.99~6.67 kPa时,可使坏死的脂肪和蛋白组织液化,使有生机的组织发红,有助于褥疮愈合[14].而采用封闭式敷料者则认为,缺氧不会阻碍愈合,还可以刺激上皮的毛细血管生长和再生,有利于形成健康的肉芽组织,促进上皮的再形成[12].对褥疮创面是否使用抗生素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抗生素的使用能迅速有效的控制疮面感染。但美国的褥疮护理却提出避免使用抗感染药

[15].总之,各种局部处理方法有优点也有局限性,须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酌用。浅溃

疡任何方法均可试用,深溃疡应慎重对待[12].

4 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以前国内的基础研究较薄弱,对褥疮的处理方法停留在个人经验上,随着护理人员知识层次的提高、学习气氛及参与意识的增强,这些研究正在兴起,如提高瘫痪者褥疮护理的有效性研究[16];半坐卧位的生物力学机理研究[17];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褥疮发生的

探讨[18]等均为这方面的佳作。

国外开展基础研究时间长,内容广泛,较早地认识到发生褥疮的外在因素有皮肤潮湿、摩擦、切应力等,内在因素有蛋白缺乏、营养不良、贫血、丧失知觉、制动、年迈、精神状况欠佳、大小便失禁以及感染等,但最重要的是压迫时间过长,影响局部供血,故较早研制出减压装置[18],而且还注意到温度与褥疮的关系: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温度升高将增加褥疮的易发性[19].提出压力装置中减轻压力以气垫最好,水垫次之,凝胶和泡沫塑料垫最差;而在温度方面,凝胶垫最低,水垫次之,气垫及泡沫塑料垫温度较高。建议根据温度及湿度选用减压用品[19].对脊髓损伤病人,Byrne和Saliberg提出了发生压疮的3类15种危险因素及6类58种次要危险因素。除指出脊髓损伤程度与褥疮的关系外,还指出吸烟,特别是现时吸烟、心脏疾患低血压者,肺部疾患低血氧浓度者褥疮危险性增高;糖尿病与褥疮也成正相关关系[20].美国对褥疮的护理是: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化的创面处理过程,并不断定期更新,效果明显。据统计,处理褥疮的成本从每天每个褥疮5.34元降低到3.74元[15].使用Braden评分

法对高危病人采取措施后,褥疮的发生率下降了50%~60%.每年全国可节省治疗费用4

亿元[10].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5 小结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者的常见并发症。它的防治及护理技术十分复杂,并非以严厉的规定就可杜绝的简单问题。只有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实际出发,客观地承认褥疮危险因素,而且充分认识其危害,并努力研究,才可能取得

突破性进展。

宣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朱静

压疮护理的综述

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压疮应称为压力性溃疡已成共识。近十余年,国内外对压疮的认识和防治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对发生压疮的观点及预防的重点存在某些差异。为更好地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压疮防治问题,特将部分观点综述如下,供护理同仁借鉴。

1 对压疮护理的认识

认为压疮完全可以预防[1]这种观点在国内占统治地位。林菊英先生在医院护理管理学中提出压疮的标准为0%时,尚有附加说明:除特殊病人不许翻身外一律不得发生褥疮,带入院者不准扩大[2].广东省医院分级管理评审标准中规定:从三级医院到一级医院,昏迷、截瘫病人年褥疮发生数为0[3].为说明褥疮完全可以预防,还列举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966年以前在无陪人情况下,连续8年消灭褥疮[1].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也曾介绍过不发生褥疮的经验[4].但各种期刊上刊登更多的是治疗褥疮的经验和方法,说明褥疮并不少见。参加广东省医院分级管理评审工作的黎瑞庄主任护师在第一评审周期结束后报道:消灭昏迷、截瘫病人的褥疮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本周期评审结果(31所三级医院)除两

所专科医院得分外,93%的医院均为0分[5].更说明了发生褥疮的普遍性。

国外护理认为,褥疮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若入院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24~48 h就可以发生褥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病人,因软组织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亦困难;神经科病人丧失感觉的部位其营养及循环不良,也难以防止褥疮的发生[6].另外,神经外科病人需用镇静剂减少颅内压增高的危险,翻身不利于颅内压的稳定;癫痫发作及颅骨开窗病人难以调节体位;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改变体位时可引起缺氧;使用通气装置的哮喘或支气管炎病人在搬动时可发生支气管痉挛;血压不稳定病人侧卧时可加剧血压波动;有易激心肌病人翻身易发生心率不齐等[7].故认为护理不当确能发生褥疮,但不能把所有褥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6].有关人氏对褥疮的发生率有详尽的统计:Ketts R称,美国住院病人3%~6%、护理之家3%~24%发生褥疮[8];一般医院的发生率为

2.5%~11.6%,昏迷、截瘫病人的发生率为24%~48%[9];急诊护理机构的发生率为

9.2%,专科和福利医院的发生率为23.0%~27.5%[10];脊髓损伤病人其发生率为25.0%~85.0%;住院老年人的发生率为10%~25%[11];神经科慢性病其发生率达

30%~60%[12].

2 褥疮的预防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长期以来,国内将褥疮预防的重点放在加强护理管理,要求重视基础护理。实行床边挂翻身卡[1],标明病人的卧位及翻身时间以便检查;实行褥疮报告制度,便于护理部质控小组管理。一旦发生褥疮,当事人将受相应处罚,甚至全院通报,以此促使每个护士高度重视

褥疮问题[4].常规要求对受压部位进行定时按摩。

国外护理则认为,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褥疮关键的一步[10].要求对病人发生褥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褥疮评分法,分值越少,褥疮发

生的危险性越高。已在世界上各医疗机构应用[10].Nortor危险因素评分法[11],14分以下获得褥疮的机会为32%;12分以下属高危组,两周内获褥疮的机会为48%[12].已成功地应用于老年病院[13].Andersen危险指标记分法[11],记分≥3时发生褥疮的危险性极高,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对急性病入院病人作有效的预测[13].评估除在入院时进行外,还强调在入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因随着治疗的实施或病程的进展,入院时不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会产生并表现出来[9].经评估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可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国外护理不主张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褥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 min退色,不会形成褥疮,无需按摩,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尸检

证明,凡经按摩的组织显示浸渍和变性,未经按摩的无撕裂现象[6].

3 治疗方法

褥疮的治疗方法因其认识的改变而存在差异。过去普遍认为创面干爽清洁有利于愈合,目前则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的愈合,提出湿润疗法[12],另外,Brown CR认为高压氧治疗褥疮最好,只是费用太大较难推广,但可用塑料袋罩住创面,向袋内送入纯氧,当袋内压力达3.99~6.67 kPa时,可使坏死的脂肪和蛋白组织液化,使有生机的组织发红,有助于褥疮愈合[14].而采用封闭式敷料者则认为,缺氧不会阻碍愈合,还可以刺激上皮的毛细血管生长和再生,有利于形成健康的肉芽组织,促进上皮的再形成[12].对褥疮创面是否使用抗生素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抗生素的使用能迅速有效的控制疮面感染。但美国的褥疮护理却提出避免使用抗感染药

[15].总之,各种局部处理方法有优点也有局限性,须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酌用。浅溃

疡任何方法均可试用,深溃疡应慎重对待[12].

4 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以前国内的基础研究较薄弱,对褥疮的处理方法停留在个人经验上,随着护理人员知识层次的提高、学习气氛及参与意识的增强,这些研究正在兴起,如提高瘫痪者褥疮护理的有效性研究[16];半坐卧位的生物力学机理研究[17];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褥疮发生的

探讨[18]等均为这方面的佳作。

国外开展基础研究时间长,内容广泛,较早地认识到发生褥疮的外在因素有皮肤潮湿、摩擦、切应力等,内在因素有蛋白缺乏、营养不良、贫血、丧失知觉、制动、年迈、精神状况欠佳、大小便失禁以及感染等,但最重要的是压迫时间过长,影响局部供血,故较早研制出减压装置[18],而且还注意到温度与褥疮的关系: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温度升高将增加褥疮的易发性[19].提出压力装置中减轻压力以气垫最好,水垫次之,凝胶和泡沫塑料垫最差;而在温度方面,凝胶垫最低,水垫次之,气垫及泡沫塑料垫温度较高。建议根据温度及湿度选用减压用品[19].对脊髓损伤病人,Byrne和Saliberg提出了发生压疮的3类15种危险因素及6类58种次要危险因素。除指出脊髓损伤程度与褥疮的关系外,还指出吸烟,特别是现时吸烟、心脏疾患低血压者,肺部疾患低血氧浓度者褥疮危险性增高;糖尿病与褥疮也成正相关关系[20].美国对褥疮的护理是: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化的创面处理过程,并不断定期更新,效果明显。据统计,处理褥疮的成本从每天每个褥疮5.34元降低到3.74元[15].使用Braden评分

法对高危病人采取措施后,褥疮的发生率下降了50%~60%.每年全国可节省治疗费用4

亿元[10].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5 小结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者的常见并发症。它的防治及护理技术十分复杂,并非以严厉的规定就可杜绝的简单问题。只有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实际出发,客观地承认褥疮危险因素,而且充分认识其危害,并努力研究,才可能取得

突破性进展。

宣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朱静


相关内容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及综述模板(格式)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 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 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 现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文献综述的写作提出一些指导,供教员和学 生参考.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 ...

  • 如何写好综述类论文
  • 综述类论文怎么写 一.综述性论文的写法 1.综述的定义和特点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的特点: ①综合性:综述要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 ...

  • 6页--如何撰写综述性论文
  • 综述的定义和特点 1 综述的定义和特点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的特点: 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 ...

  • 如何写心理学文献综述
  • 如何写心理学文献综述 第一:什么是文献综述:第二:为什么要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对我们有什么好处)第三:文献综述怎样写:(怎样才能写好文献综述)第四:写文献综述要注意哪些事项.一 什么是文献综述:具体地说,文献就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由此定义我们可以 ...

  • 如何写文献述评
  • 如何写出文献述评 文献综述的类型.特点及作用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

  • 如何写综述论文
  • 如何写文献综述 一.何谓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 ...

  • 综述写作要义
  • 综述是指对特定问题在一定时期内作综合叙述的一种文体。综述从内容和范围上分类,常见的有会议综述、科技综述、社会问题综述、学术研究综述、问题研讨综述、大型活动综述等。综述的特点就在于“综”和“述”上,“综”即纵横汇集、全面系统、广而有序地概括反映所述对象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不同方面或个例的研究情况 ...

  • 人文社科类文献综述的撰写
  • 人文社科类文献综述的撰写 刘宁静 njliu@lib.sjtu.edu.cn 主要内容 走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什么? ⏹为什么要做文献综述? ⏹怎么做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的禁忌 案例解读与评析 走进人文社会科学(一) 认识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humanities ): ...

  • 综述的书写格式作者
  • 综述的书写格式作者: 曾丽 综 述 一.综述概述 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 ...

  • 综述文章如何写
  • 如何做文献综述: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