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台湾问题与今天台湾问题的对比研究

历 史 上 的 台 湾 问 题 与 今 天 的 台 湾 问 题 的对比研究内容提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封建社会晚期的大清王朝时,曾经出现过一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成功范例,而今天我们 同样面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现实问题。历史上的台湾问题与今天的台湾问题既有本 质上的不同,但同时也有一定的联系性和可比性。本文试就古今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进行一定的比较,并谈谈今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前景。关键词:历史上 今天台湾问题关于统一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历史的发展是在分合的循环往复中进行的; 实际上,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国家统一的不断加强和巩固,而每一个分合的过程都 是历史的过程。中国这个国家经过近代的战争洗礼,到今天为止,历史虽然已进入 了 21 世纪, 但仍然尚有一个冷战遗留的产物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这就是解决台湾问 题实现祖国统一。中国的台湾问题是由于自己的政治原因再加上外国势力的干扰而 处于民族分裂状态,而出现这种状态均非彼此的本意;处于民族分裂状态的双方历 史、文化背景、语言、文字、生活习俗均相同;处于民族分裂状态的双方一方为资 本主义意识形态、经济、政治体制;一方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经济、政治体制; 处于民族分裂状态的双方人民都希望早日实现全民族的统一和振兴。中国台海两岸 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直接 “三通” 两岸相互间经贸活动都要经由香港或澳门等第 , 三地作为中介,两岸自 1992 年“汪辜会谈”达成《九二共识》以后再也没有任何实 质性的进展,反而台湾当局的立场还出现了大的倒退,这些政治因素的干扰使整个 中国的重新统一一拖再拖。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 两国就已经先后在台湾驻军,历代中国政府曾以各种形式行使对台湾的管辖,这是 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改变的历史事实。但从明朝末年开始,台湾的命运随着中国1衰弱而衰弱,随着中国受屈辱而受屈辱。在明末清初时,这块宝岛就经历了一系列 的磨难,但最终还是成功解决了台湾问题实现了祖国的统一。这一次的解决台湾问 题实现祖国统一对我们今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着很好的借鉴。一、历史上的台湾问题与今天的台湾问题的相同之处1、两者的出现都是在国际上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的转换时 期。历史上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转换时期;今天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 转换时期。 2、 两者的形成最初都是在中国国力衰弱时, 被他国占领进而又从外国占领下重 新收回来的。历史上是在明朝末年国力衰弱时被荷兰给占领的了进而又被郑成功收 回来的;今天是在 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但 1945 年抗日 战争胜利以后台湾又重新回到了中国的主权下。 3、 两者都是在从外国占领下重新收回来的时候碰上了新的政权取代旧的政权的 情况。历史上是清朝取代明朝;今天是新中国取代旧中国。 4、两者的形成过程中台湾都是作为被推翻的政权统治者所谓的最后的反抗基 地。历史上郑成功曾将台湾作为反抗清王朝的根据地;今天蒋介石曾作为所谓反攻 大陆的基地。 5、 两者的形成过程中被推翻的政权在第一代第二代执政者执政时都从未闹过台 湾独立。历史上郑成功及郑经执政时都曾从未闹过台湾独立;今天蒋介石蒋经国在 执政时也曾从未闹过台湾独立。 6、 两者的形成过程中被推翻的政权都是在第三代执政者执政时开始闹台湾独立 了。历史上第三代执政者郑克塽开始闹台湾独立;今天李登辉作为第三代执政者也 开始闹台湾独立。 7、 两者的解决过程中彼此对立的双方都互相接触过, 一起商讨解决台湾问题的 方案。历史上从 1662 年到 1683 年清朝为了统一台湾,与台湾的郑氏集团先后进行 了 10 次和谈;而今天我们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同样与台湾当局进行了很多次接触。 8、 历史上统一台湾和今天作统一台湾的准备时, 大陆都是政治稳定, 经济发达。 9、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今天, 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2统一。 10、不管是历史上还是今天,台湾海峡两岸的敌对双方都拥有自己的军队。 11、不管是历史上还是今天,解决台湾问题都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历史上解决 台湾问题是倾举国之力;而将来我们解决台湾问题也一定会做很大的努力。 12、不管是历史上还是今天,解决台湾问题都是大陆一方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并且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大陆都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准备。 但是历史上的台湾问题与今天的台湾问题又有本质上的区别。二、历史上的台湾问题与今天的台湾问题的区别之处1、 今天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政权与台湾问题形成时被推翻的旧政权 在社会制度上有根本的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社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 社会主义制度,而之前的中华民国政府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上解决台湾 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清王朝与之前的明王朝的政治制度都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 建制度。 2、 历史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清王朝, 在当时的世界上仍然是世界强 国,没有谁敢来干涉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而今天我们中国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际上强国林立,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要考虑许 多国际因素,并且还有他国干涉台湾问题的可能。 3、 就整个国际环境来看, 历史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清王朝时的中国 其国力已经衰退,简言之中国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而今天的中国各方面的建设 取得了令世人为之瞩目的成就,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国力 蒸蒸日上,简言之中国开始在走“上坡路”了。 4、历史上台湾的执政者虽然在闹独立,但始终都认为自己还是中国人;而今天 台湾的执政者像李登辉陈水扁之流在闹台湾独立的同时,甚至数典忘祖不认为自己 是中国人。 5、 历史上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之前没有出现过像今天在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之前有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澳门问题之类的主权问题。 6、 历史上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之后大陆与台湾都是实行的封建制度这3样一种国家的社会制度;而今天我们已经明确表态不管将来采用何种方式解决台湾 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之后的台湾都实行与大陆所不同的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是我们所 说的“一国两制” 。 7、历史上台海双方都充满敌对情绪,而今天台海双方都曾经互相帮过忙,比如 1958 年的“炮击金门”实际上是在帮助蒋介石反对美国企图搞所谓的“划峡而制” 与“两个中国” ,又比如 1974 年南越当局侵犯我西沙群岛,台湾的蒋介石首先表示 西沙是中国固有领土,而且还在我们派军舰从北海舰队调去支援南海舰队时,在过 台湾海峡时,蒋介石没有拦截我们的军舰,并且还说“西沙战事紧啊” 。三、今天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分析历史上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最终还是和平解决占主导,今天我们也倡导和平解决 台湾问题。 关于中国台海两岸的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 最好模式。两岸和平统一后,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既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 利益,也符合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就明确提出“台 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人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1)这种构 。 想充分体现了大陆方面对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诚意,也考虑到了台湾方面的许多现 实因素。历史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政府又对“一国两制”构想进行了具体设 计,比如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可以搁置“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只要承认世 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大陆与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就可以展开对话,将来台湾在与大陆统一后,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人民生活方 式不变,同国外的正常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受法律保护,特区政府拥有 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乃至港澳地区的高度自制权, 包括自卫权和一定的外事权, 甚至还有比港澳更多的自制权。 (2) 有人出于台湾问题的现状和中国政府的“和平统一”政策,也提出了两岸统一 必须要修改国号、国旗、国歌,但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这是行不通的。台湾问题是 中国新政权取代旧政权过程中尚未完成的部分,既然如此,那就不存在修改国号、 国旗、国歌的问题。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深深的融4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心里,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义勇 军进行曲代表的就是中国,那就更不可以改变了。 但同时在解决台湾问题的形式上,我们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如果出现台湾以 任何名义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 期的拖延下去拒绝通过谈判来解决统一问题,那中国政府只能采取断然措施,包括 使用武力的方式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未来中国的统一最有可能实行的还是“一国两制”的形式,即使是武力统一。 “一国两制”既可解决中国国家领土主权统一的问题,满足全国人民要求统一的强 烈愿望,又可以照顾台湾民众渴望当家作主的合理要求,实在是一种“双赢”的政 策。 (3)四、今天台湾问题的解决前景分析我们还要等多久,历史到今天已进入了 21 世纪第七个年头,尽管出现了美国 遭恐怖分子袭击的“9.11”事件,进而发展到美国出兵阿富汗,出兵伊拉克,导致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但是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各方不断通过对话沟通,解 决分歧,实现和解,最终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今天台湾问 题的解决前景是光明的。 1、从当政者的智慧的运作看,中国政府充分利用了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这一历史时机,向台湾施加一定的统一压力。自 1997 年 7 月 1 日和 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以来, “一国两制”的成功为台海 两岸的和平统一提供了范例。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在实施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 困难,但总的来说港澳的居民对“一国两制”还是感到满意的,而且全世界的华人 社会以及国际舆论都对“一国两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对台海两岸和平统一 进程的发展无疑是有推动作用的,尽管台湾在李登辉主政后期以及民进党上台执政 给两岸关系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但台海两岸的紧张局势并没有大的升温,两岸 持续不断的经贸、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使两岸的利益由交叉、互补开始逐渐 向整合、融合的方向过度,台海两岸人民的认同感在还是在增强。 2、 从国际因素看, 今天中国台湾问题的解决虽然有美国等外国势力的插手的可5能,但程度怎样,方式怎样,美国会从他的全球利益以及中美关系的大局出发去衡 量。由于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中国又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也是世界公认了 的一个大国, 美国等干扰中国统一大业会冒极大的风险, 到头来只会弄得两败俱伤, 也会严重动摇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这些是美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3、从台海两岸双方的各方面交流看,中国大陆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实力猛增,人气急剧旺盛,两岸 2001 年相继加入 WTO 以 后,大陆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 深入改革的贸易体制以及逐步开放的社会各个层面, 将为台商和台湾各界人士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近年来台湾经济日益不景气,而大 陆经济持续提升的态势已使大陆对台湾产生了极大的磁铁效应。尤其是进几年,大 陆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政治稳定,经济蓬勃发展,社会秩序日益良好,使越来越多 的台湾民众看好大陆光明的发展前景,他们纷纷涌向中国大陆开创新的事业。位于 成都郊区温江的“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是台商在四川投资的最爱。根据商务 部统计显示,2005 年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 3907 个,同比下降 2.4%;合同台资金 额 10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3%;实际利用台资 21.5 亿美元,同比下降 31%。截 止 2005 年底,台湾对大陆累计投资项目 68095 个,合同台资金额 896.6 亿美元,实 际利用台资金额 417.6 亿美元,台资在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为 6.71%,排名第五。 (4)经济的融合必将促进政治的融合,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这一亘古不便的铁律的作用下,两岸密不可分的经贸关系必将成为两岸和平统一 的重要动力。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也将给台商提供更多的投资盈利机会, 而 使 两岸经济更融为一体。 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历届中国政府均把国家统一作为 一项神圣使命,这种民族心理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而永不停息,并且深深的扎 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虽然 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但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又重新回到了中国的主权下。从 1943 年的《开罗宣 言》和 1945 年的《波茨坦公告》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后来在 事实上已重新行使了对台湾的主权。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 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这种国家政权的更替并没有影响到中国6的固有疆域和领土主权出现任何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的应该行使原 中华民国政府的全部主权,当然也包括对台湾的主权。而且 1971 年 10 月,联合国 第 26 届大会通过 2758 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驱逐 了台湾当局的代表。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 同意在“一个中国”框架下处理与台湾的各种交流、联系。今天我们提出“五不” , 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决不妥协,争取和平谈判的努力决不放弃,与台湾同胞 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诚意决不改变,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决不动摇, 对“台独”决不容忍。 (5)以及已经出现的《反国家分裂法》 ,这些都更能极大的震 慑“台独”势力。一切由人为因素等造成的民族分裂状态终究要结束。祖国重新统 一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孤立的统一问题,而是一个民族几千年的血泪史筑成的坚强 意志,更是无论任何人,无论任何势力,无论任何组织都永远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五、结语将历史上的台湾问题与今天的台湾问题联系起来比较思考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但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今天中国的台湾问题的解决,从时间跨度上讲,都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至今 都还处于民族分裂状态, “我们还要等多久” 这是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渴望统一的共 同声音。未来中国台海两岸的统一将有利于分裂的双方把用在军事防卫上的人力、 物力、财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 合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同时也将有利于东亚、 亚太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经济的合作与发展。 解决今天中国的台湾问题,首先,要有新思路和新方法。如果只沿袭传统的旧 式思维,习惯于搞所谓的秋后算帐的行事方式,那只能抱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停 滞不前,要站在新世纪的高度,站在民族大义的高度,站在对历史负责的高度,顺 应时代,面向未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 其次,应强调坚决采用民族自主解决的方式,外国势力不宜插手。外国势力的 介入,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从而拖延问题解决的过程。从历史来看,正是因为7外国势力的插手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只有努力排除外国势力的干扰,将民族 的命运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断通过深层次的对话解决双方分歧,不断通过各方 面的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才能最终迎来全民族的和解与 统一的光明未来。 再次,要排除各种困难,加强分裂双方在经贸、文化上的交流。社会观念上的 趋同能逐步淡化分裂双方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分歧,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而经济 一体化的互动模式又能极大的促进分裂双方务实交流和制度化协商机制的建立,为 最终实现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天中国台海两岸双方各自自身的情况看,我们不可否认,今天中国台海两岸 统一问题尚面临许多困难。由于具有“台独”性质的民进党上台执政, “台独”势力 日益猖狂,不断的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断的挑战大陆的“底线” ,致使两岸 关系出现严重倒退, 两岸政治僵局无法打破。 中国台湾问题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 因而解决起来必然有一个历史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台海两岸人民还要为 了各自国家的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而国际环境对中国的台湾问题的解决也将造成一定影响。美国现在实行两手政 策,一方面声称要继续维护台海两岸的和平,另一方面却继续向中国台湾出售各种 各样的大量的先进武器。其目的一是经济上获利,二是挑起各方的军备竞赛,同时 将台湾看作是一艘遏制中国崛起的不沉的航空母舰,继续加强中国台海两岸之间的 对立情绪,以实现其所谓的“鹬蚌相争,渔翁之利”的政策。这是中国台海两岸人 民都应当高度警惕的。 和平统一应当始终成为台海两岸人民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和平统一也是最好 的模式,这不仅因为和平统一有利于避免各方兵戎相见,更因为和平统一有利于各 方在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发展。当务之急是对立的双方都 应以真正坦承开放的心态,终止敌对状态,建立起正常的接触与对话渠道,建立起 稳定与和平的相互关系,我们谁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同胞出现兵戎相见的那一天。无 论是那一方,都应抓住当前时机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排除各种阻挠统一的势力,积 极推动和平统一大业的进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迎来和平与繁荣的未来8新时代而继续努力奋斗。我们也坚信,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 会早日实现,也一定能够早日实现。注释:[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0 页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 10 月[2]杨立宪 《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谈判主张及其演变》 《中国评论》 1998 年 2 月号) , ( , 第 39 页 [3]李家泉《两岸关系徘徊不前,政治僵局能否突破》( ,《中国评论》 1998 年 2 月号) , 第 21 页 [4]《台商在大陆投资现状及发展趋势》2006 年 12 月 13 日 http://www.huaxia.com/20061213/00159304.html 来源:华夏经纬网[5] 2004 年 5 月 17 日,中台办,国台办授权就当前两岸关系发表声明。参考文献:1、 《邓小平文选》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 10 月) 2、 《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年)9历史论文题目: 历史 上 的 台 湾 问 题 与 今 天 的 台 湾 问 题 的对比研究成都市太平中学政史地组 段伟101112

历 史 上 的 台 湾 问 题 与 今 天 的 台 湾 问 题 的对比研究内容提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封建社会晚期的大清王朝时,曾经出现过一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成功范例,而今天我们 同样面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现实问题。历史上的台湾问题与今天的台湾问题既有本 质上的不同,但同时也有一定的联系性和可比性。本文试就古今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进行一定的比较,并谈谈今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前景。关键词:历史上 今天台湾问题关于统一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历史的发展是在分合的循环往复中进行的; 实际上,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国家统一的不断加强和巩固,而每一个分合的过程都 是历史的过程。中国这个国家经过近代的战争洗礼,到今天为止,历史虽然已进入 了 21 世纪, 但仍然尚有一个冷战遗留的产物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这就是解决台湾问 题实现祖国统一。中国的台湾问题是由于自己的政治原因再加上外国势力的干扰而 处于民族分裂状态,而出现这种状态均非彼此的本意;处于民族分裂状态的双方历 史、文化背景、语言、文字、生活习俗均相同;处于民族分裂状态的双方一方为资 本主义意识形态、经济、政治体制;一方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经济、政治体制; 处于民族分裂状态的双方人民都希望早日实现全民族的统一和振兴。中国台海两岸 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直接 “三通” 两岸相互间经贸活动都要经由香港或澳门等第 , 三地作为中介,两岸自 1992 年“汪辜会谈”达成《九二共识》以后再也没有任何实 质性的进展,反而台湾当局的立场还出现了大的倒退,这些政治因素的干扰使整个 中国的重新统一一拖再拖。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 两国就已经先后在台湾驻军,历代中国政府曾以各种形式行使对台湾的管辖,这是 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改变的历史事实。但从明朝末年开始,台湾的命运随着中国1衰弱而衰弱,随着中国受屈辱而受屈辱。在明末清初时,这块宝岛就经历了一系列 的磨难,但最终还是成功解决了台湾问题实现了祖国的统一。这一次的解决台湾问 题实现祖国统一对我们今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着很好的借鉴。一、历史上的台湾问题与今天的台湾问题的相同之处1、两者的出现都是在国际上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的转换时 期。历史上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转换时期;今天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 转换时期。 2、 两者的形成最初都是在中国国力衰弱时, 被他国占领进而又从外国占领下重 新收回来的。历史上是在明朝末年国力衰弱时被荷兰给占领的了进而又被郑成功收 回来的;今天是在 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但 1945 年抗日 战争胜利以后台湾又重新回到了中国的主权下。 3、 两者都是在从外国占领下重新收回来的时候碰上了新的政权取代旧的政权的 情况。历史上是清朝取代明朝;今天是新中国取代旧中国。 4、两者的形成过程中台湾都是作为被推翻的政权统治者所谓的最后的反抗基 地。历史上郑成功曾将台湾作为反抗清王朝的根据地;今天蒋介石曾作为所谓反攻 大陆的基地。 5、 两者的形成过程中被推翻的政权在第一代第二代执政者执政时都从未闹过台 湾独立。历史上郑成功及郑经执政时都曾从未闹过台湾独立;今天蒋介石蒋经国在 执政时也曾从未闹过台湾独立。 6、 两者的形成过程中被推翻的政权都是在第三代执政者执政时开始闹台湾独立 了。历史上第三代执政者郑克塽开始闹台湾独立;今天李登辉作为第三代执政者也 开始闹台湾独立。 7、 两者的解决过程中彼此对立的双方都互相接触过, 一起商讨解决台湾问题的 方案。历史上从 1662 年到 1683 年清朝为了统一台湾,与台湾的郑氏集团先后进行 了 10 次和谈;而今天我们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同样与台湾当局进行了很多次接触。 8、 历史上统一台湾和今天作统一台湾的准备时, 大陆都是政治稳定, 经济发达。 9、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今天, 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2统一。 10、不管是历史上还是今天,台湾海峡两岸的敌对双方都拥有自己的军队。 11、不管是历史上还是今天,解决台湾问题都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历史上解决 台湾问题是倾举国之力;而将来我们解决台湾问题也一定会做很大的努力。 12、不管是历史上还是今天,解决台湾问题都是大陆一方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并且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大陆都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准备。 但是历史上的台湾问题与今天的台湾问题又有本质上的区别。二、历史上的台湾问题与今天的台湾问题的区别之处1、 今天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政权与台湾问题形成时被推翻的旧政权 在社会制度上有根本的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社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 社会主义制度,而之前的中华民国政府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上解决台湾 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清王朝与之前的明王朝的政治制度都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 建制度。 2、 历史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清王朝, 在当时的世界上仍然是世界强 国,没有谁敢来干涉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而今天我们中国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际上强国林立,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要考虑许 多国际因素,并且还有他国干涉台湾问题的可能。 3、 就整个国际环境来看, 历史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清王朝时的中国 其国力已经衰退,简言之中国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而今天的中国各方面的建设 取得了令世人为之瞩目的成就,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国力 蒸蒸日上,简言之中国开始在走“上坡路”了。 4、历史上台湾的执政者虽然在闹独立,但始终都认为自己还是中国人;而今天 台湾的执政者像李登辉陈水扁之流在闹台湾独立的同时,甚至数典忘祖不认为自己 是中国人。 5、 历史上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之前没有出现过像今天在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之前有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澳门问题之类的主权问题。 6、 历史上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之后大陆与台湾都是实行的封建制度这3样一种国家的社会制度;而今天我们已经明确表态不管将来采用何种方式解决台湾 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之后的台湾都实行与大陆所不同的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是我们所 说的“一国两制” 。 7、历史上台海双方都充满敌对情绪,而今天台海双方都曾经互相帮过忙,比如 1958 年的“炮击金门”实际上是在帮助蒋介石反对美国企图搞所谓的“划峡而制” 与“两个中国” ,又比如 1974 年南越当局侵犯我西沙群岛,台湾的蒋介石首先表示 西沙是中国固有领土,而且还在我们派军舰从北海舰队调去支援南海舰队时,在过 台湾海峡时,蒋介石没有拦截我们的军舰,并且还说“西沙战事紧啊” 。三、今天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分析历史上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最终还是和平解决占主导,今天我们也倡导和平解决 台湾问题。 关于中国台海两岸的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 最好模式。两岸和平统一后,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既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 利益,也符合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就明确提出“台 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人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1)这种构 。 想充分体现了大陆方面对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诚意,也考虑到了台湾方面的许多现 实因素。历史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政府又对“一国两制”构想进行了具体设 计,比如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可以搁置“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只要承认世 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大陆与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就可以展开对话,将来台湾在与大陆统一后,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人民生活方 式不变,同国外的正常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受法律保护,特区政府拥有 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乃至港澳地区的高度自制权, 包括自卫权和一定的外事权, 甚至还有比港澳更多的自制权。 (2) 有人出于台湾问题的现状和中国政府的“和平统一”政策,也提出了两岸统一 必须要修改国号、国旗、国歌,但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这是行不通的。台湾问题是 中国新政权取代旧政权过程中尚未完成的部分,既然如此,那就不存在修改国号、 国旗、国歌的问题。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深深的融4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心里,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义勇 军进行曲代表的就是中国,那就更不可以改变了。 但同时在解决台湾问题的形式上,我们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如果出现台湾以 任何名义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 期的拖延下去拒绝通过谈判来解决统一问题,那中国政府只能采取断然措施,包括 使用武力的方式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未来中国的统一最有可能实行的还是“一国两制”的形式,即使是武力统一。 “一国两制”既可解决中国国家领土主权统一的问题,满足全国人民要求统一的强 烈愿望,又可以照顾台湾民众渴望当家作主的合理要求,实在是一种“双赢”的政 策。 (3)四、今天台湾问题的解决前景分析我们还要等多久,历史到今天已进入了 21 世纪第七个年头,尽管出现了美国 遭恐怖分子袭击的“9.11”事件,进而发展到美国出兵阿富汗,出兵伊拉克,导致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但是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各方不断通过对话沟通,解 决分歧,实现和解,最终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今天台湾问 题的解决前景是光明的。 1、从当政者的智慧的运作看,中国政府充分利用了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这一历史时机,向台湾施加一定的统一压力。自 1997 年 7 月 1 日和 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以来, “一国两制”的成功为台海 两岸的和平统一提供了范例。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在实施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 困难,但总的来说港澳的居民对“一国两制”还是感到满意的,而且全世界的华人 社会以及国际舆论都对“一国两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对台海两岸和平统一 进程的发展无疑是有推动作用的,尽管台湾在李登辉主政后期以及民进党上台执政 给两岸关系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但台海两岸的紧张局势并没有大的升温,两岸 持续不断的经贸、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使两岸的利益由交叉、互补开始逐渐 向整合、融合的方向过度,台海两岸人民的认同感在还是在增强。 2、 从国际因素看, 今天中国台湾问题的解决虽然有美国等外国势力的插手的可5能,但程度怎样,方式怎样,美国会从他的全球利益以及中美关系的大局出发去衡 量。由于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中国又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也是世界公认了 的一个大国, 美国等干扰中国统一大业会冒极大的风险, 到头来只会弄得两败俱伤, 也会严重动摇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这些是美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3、从台海两岸双方的各方面交流看,中国大陆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实力猛增,人气急剧旺盛,两岸 2001 年相继加入 WTO 以 后,大陆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 深入改革的贸易体制以及逐步开放的社会各个层面, 将为台商和台湾各界人士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近年来台湾经济日益不景气,而大 陆经济持续提升的态势已使大陆对台湾产生了极大的磁铁效应。尤其是进几年,大 陆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政治稳定,经济蓬勃发展,社会秩序日益良好,使越来越多 的台湾民众看好大陆光明的发展前景,他们纷纷涌向中国大陆开创新的事业。位于 成都郊区温江的“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是台商在四川投资的最爱。根据商务 部统计显示,2005 年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 3907 个,同比下降 2.4%;合同台资金 额 10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3%;实际利用台资 21.5 亿美元,同比下降 31%。截 止 2005 年底,台湾对大陆累计投资项目 68095 个,合同台资金额 896.6 亿美元,实 际利用台资金额 417.6 亿美元,台资在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为 6.71%,排名第五。 (4)经济的融合必将促进政治的融合,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这一亘古不便的铁律的作用下,两岸密不可分的经贸关系必将成为两岸和平统一 的重要动力。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也将给台商提供更多的投资盈利机会, 而 使 两岸经济更融为一体。 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历届中国政府均把国家统一作为 一项神圣使命,这种民族心理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而永不停息,并且深深的扎 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虽然 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但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又重新回到了中国的主权下。从 1943 年的《开罗宣 言》和 1945 年的《波茨坦公告》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后来在 事实上已重新行使了对台湾的主权。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 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这种国家政权的更替并没有影响到中国6的固有疆域和领土主权出现任何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的应该行使原 中华民国政府的全部主权,当然也包括对台湾的主权。而且 1971 年 10 月,联合国 第 26 届大会通过 2758 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驱逐 了台湾当局的代表。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 同意在“一个中国”框架下处理与台湾的各种交流、联系。今天我们提出“五不” , 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决不妥协,争取和平谈判的努力决不放弃,与台湾同胞 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诚意决不改变,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决不动摇, 对“台独”决不容忍。 (5)以及已经出现的《反国家分裂法》 ,这些都更能极大的震 慑“台独”势力。一切由人为因素等造成的民族分裂状态终究要结束。祖国重新统 一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孤立的统一问题,而是一个民族几千年的血泪史筑成的坚强 意志,更是无论任何人,无论任何势力,无论任何组织都永远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五、结语将历史上的台湾问题与今天的台湾问题联系起来比较思考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但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今天中国的台湾问题的解决,从时间跨度上讲,都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至今 都还处于民族分裂状态, “我们还要等多久” 这是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渴望统一的共 同声音。未来中国台海两岸的统一将有利于分裂的双方把用在军事防卫上的人力、 物力、财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 合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同时也将有利于东亚、 亚太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经济的合作与发展。 解决今天中国的台湾问题,首先,要有新思路和新方法。如果只沿袭传统的旧 式思维,习惯于搞所谓的秋后算帐的行事方式,那只能抱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停 滞不前,要站在新世纪的高度,站在民族大义的高度,站在对历史负责的高度,顺 应时代,面向未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 其次,应强调坚决采用民族自主解决的方式,外国势力不宜插手。外国势力的 介入,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从而拖延问题解决的过程。从历史来看,正是因为7外国势力的插手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只有努力排除外国势力的干扰,将民族 的命运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断通过深层次的对话解决双方分歧,不断通过各方 面的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才能最终迎来全民族的和解与 统一的光明未来。 再次,要排除各种困难,加强分裂双方在经贸、文化上的交流。社会观念上的 趋同能逐步淡化分裂双方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分歧,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而经济 一体化的互动模式又能极大的促进分裂双方务实交流和制度化协商机制的建立,为 最终实现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天中国台海两岸双方各自自身的情况看,我们不可否认,今天中国台海两岸 统一问题尚面临许多困难。由于具有“台独”性质的民进党上台执政, “台独”势力 日益猖狂,不断的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断的挑战大陆的“底线” ,致使两岸 关系出现严重倒退, 两岸政治僵局无法打破。 中国台湾问题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 因而解决起来必然有一个历史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台海两岸人民还要为 了各自国家的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而国际环境对中国的台湾问题的解决也将造成一定影响。美国现在实行两手政 策,一方面声称要继续维护台海两岸的和平,另一方面却继续向中国台湾出售各种 各样的大量的先进武器。其目的一是经济上获利,二是挑起各方的军备竞赛,同时 将台湾看作是一艘遏制中国崛起的不沉的航空母舰,继续加强中国台海两岸之间的 对立情绪,以实现其所谓的“鹬蚌相争,渔翁之利”的政策。这是中国台海两岸人 民都应当高度警惕的。 和平统一应当始终成为台海两岸人民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和平统一也是最好 的模式,这不仅因为和平统一有利于避免各方兵戎相见,更因为和平统一有利于各 方在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发展。当务之急是对立的双方都 应以真正坦承开放的心态,终止敌对状态,建立起正常的接触与对话渠道,建立起 稳定与和平的相互关系,我们谁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同胞出现兵戎相见的那一天。无 论是那一方,都应抓住当前时机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排除各种阻挠统一的势力,积 极推动和平统一大业的进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迎来和平与繁荣的未来8新时代而继续努力奋斗。我们也坚信,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 会早日实现,也一定能够早日实现。注释:[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0 页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 10 月[2]杨立宪 《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谈判主张及其演变》 《中国评论》 1998 年 2 月号) , ( , 第 39 页 [3]李家泉《两岸关系徘徊不前,政治僵局能否突破》( ,《中国评论》 1998 年 2 月号) , 第 21 页 [4]《台商在大陆投资现状及发展趋势》2006 年 12 月 13 日 http://www.huaxia.com/20061213/00159304.html 来源:华夏经纬网[5] 2004 年 5 月 17 日,中台办,国台办授权就当前两岸关系发表声明。参考文献:1、 《邓小平文选》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 10 月) 2、 《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年)9历史论文题目: 历史 上 的 台 湾 问 题 与 今 天 的 台 湾 问 题 的对比研究成都市太平中学政史地组 段伟101112


相关内容

  •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教案
  • 第1课 追寻文明的足迹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并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 ...

  • 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_评介
  • 2005年第4期第32卷(总第161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the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No.4,2005 Vol.32 GeneralNo.161 ...

  • 新闻联播_样本分析浅析新闻联播内容特点
  • [声屏世界] 正是"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新颖的选题,深刻的内涵,既达到了宣传国家方针政策的目的,又能抓住观众的好奇心,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3.从对比中筛选最佳"切入点" 对比,是记者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别,从而体现出事 ...

  •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方法简述
  • 论文关键词:思想史:经济:范式规定 论文摘要:针对如何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当前我国知识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但"范式规定"的研究方法已为公认.从理论与操作角度分析.探讨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指导思想.研究体系和方法体系,有利揭示当前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研究的新特征.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 ...

  • 中国历史上三次收复台湾的比较分析上
  • 中国历史上三次收复台湾的比较分析上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三次收复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康熙统一台湾(1683年):国民政府光复台湾(1945年).对于三次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对于三次复台之间异同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尚不多见.笔者认为,把三次复台过程 ...

  •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 六 年 级 美 术 教 案 (上册) 德育纲要要求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爱人民. 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 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 ...

  • 论书法艺术的现代转型
  •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盖天下世变既成,人心趋变,以变为主,则变者必胜,不变者必败,而书亦其一端也."今天,中国社会正处在重大的历史发展时期,每一个亲近书法艺术的人,无论是著名书法家还是一般爱好者,都无法回避因时代转型而引发的书法转型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能否正确 ...

  • 第九册美术教案
  • 课题:悠悠北山街 课型:造型 表现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探访活动,了解.感受历史街区建筑物的文化特点,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结构等美术语言,来描绘有特色的历史建筑物. 2. 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观察.感受.写生.描绘等探访记录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造型表现力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

  • 建筑与文化课程论文
  • <建筑与文化>结课论文: "高原明珠"身后隐藏着的 璀璨藏文化探索 姓名: 学号: 专业: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高原明珠"身后隐藏着的璀璨藏文化探索 ---- 一座宫殿.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部历史 摘要:建筑是一种实用的社会物质产品,也是具有审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