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的2500年(134)]历史名人--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

杜牧与扬州,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纠缠,是一场无法错过的缘分,就连后世文人,在写诗添词时,也会不经意地把他和扬州联系起来:“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之”、“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杜牧生平

  ?杜牧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卒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文宗大和二年(828)春,杜牧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同年闰三月,又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试,也被录取。他少年英俊,出身世家,又在同一年中两度折桂,春风得意,一时在长安城中传为佳话。杜牧以中书舍人致仕,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称“杜紫薇”、“杜樊川”。他擅长诗歌和古文,而诗才尤其出众,以英发俊爽,精警秀丽的风格,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后人将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杜牧与扬州

杜牧一生中,曾两度在扬州生活过。第一次是在大和七年(833)至大和九年(835);第二次到扬州是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

第一次

大和七年(833)四月,杜牧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邀请,由宣州(今安徽宣城)来扬州,在其幕中任推官、监察御史里行,转掌书记。

公务之余,杜牧夜间常常私服外出,饮酒宴游,留恋于花街柳巷。杜牧出身世家,本有贵公子习气,所谓“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如今来到扬州这样一个繁华的之都,正是如鱼得水。对此,牛僧孺不放心,但又不便拦阻。于是密派兵卒三十人,换了便服暗中跟随保护,而杜牧始终没有察觉。

大和九年(835),杜牧官拜监察御史,将赴长安供职,牛僧孺置酒为他饯行,语重心长地劝解他:“你气度旷达,性情豪迈,将来必然前途无量,只是我常常担忧你风情不节,影响身体。”杜牧掩饰说自己平时很检点,并无冶游之事。牛僧孺笑而不答,命人拿出一个小匣子,当面打开,里面都是些便衣卫兵的密报,上写“杜书记过某家,无恙”之类,杜牧羞愧交加,泣拜致谢,此后终生感念牛僧孺。

临离开扬州时,杜牧与自己的红颜知己、扬州当地的一位歌女作别时,写下了两首著名的赠别诗。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离开扬州后,杜牧还时常思念扬州,思念扬州的故人,于是,又写了几首感怀扬州的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二次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时年三十五岁,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这一年秋天,杜牧的弟弟杜顗(yǐ)患有眼疾,病情加重,看不见东西,遂辞官到扬州住在禅智寺。杜牧十分焦虑,请了一位眼医石公集,和自己一起东下扬州看望杜顗。此次重来扬州,既忧心弟弟,亦自伤前程,杜牧不再有当年的冶游豪兴,从《题禅智寺》一诗可以看出他心情的黯然:“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在不惑之年后,还写过一首追忆扬州幕僚生活的诗《遣怀》。这首诗借着对扬州旧梦的反省,抒发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包含诗人对人生的辛酸感和无奈感。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因此,可以说,杜牧,因了扬州,而使自己的诗名长盛不衰;扬州,因了杜牧的诗,而在中国更加声名远播。

杜牧与扬州,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纠缠,是一场无法错过的缘分,就连后世文人,在写诗添词时,也会不经意地把他和扬州联系起来:“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之”、“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杜牧生平

  ?杜牧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卒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文宗大和二年(828)春,杜牧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同年闰三月,又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试,也被录取。他少年英俊,出身世家,又在同一年中两度折桂,春风得意,一时在长安城中传为佳话。杜牧以中书舍人致仕,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称“杜紫薇”、“杜樊川”。他擅长诗歌和古文,而诗才尤其出众,以英发俊爽,精警秀丽的风格,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后人将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杜牧与扬州

杜牧一生中,曾两度在扬州生活过。第一次是在大和七年(833)至大和九年(835);第二次到扬州是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

第一次

大和七年(833)四月,杜牧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邀请,由宣州(今安徽宣城)来扬州,在其幕中任推官、监察御史里行,转掌书记。

公务之余,杜牧夜间常常私服外出,饮酒宴游,留恋于花街柳巷。杜牧出身世家,本有贵公子习气,所谓“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如今来到扬州这样一个繁华的之都,正是如鱼得水。对此,牛僧孺不放心,但又不便拦阻。于是密派兵卒三十人,换了便服暗中跟随保护,而杜牧始终没有察觉。

大和九年(835),杜牧官拜监察御史,将赴长安供职,牛僧孺置酒为他饯行,语重心长地劝解他:“你气度旷达,性情豪迈,将来必然前途无量,只是我常常担忧你风情不节,影响身体。”杜牧掩饰说自己平时很检点,并无冶游之事。牛僧孺笑而不答,命人拿出一个小匣子,当面打开,里面都是些便衣卫兵的密报,上写“杜书记过某家,无恙”之类,杜牧羞愧交加,泣拜致谢,此后终生感念牛僧孺。

临离开扬州时,杜牧与自己的红颜知己、扬州当地的一位歌女作别时,写下了两首著名的赠别诗。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离开扬州后,杜牧还时常思念扬州,思念扬州的故人,于是,又写了几首感怀扬州的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二次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时年三十五岁,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这一年秋天,杜牧的弟弟杜顗(yǐ)患有眼疾,病情加重,看不见东西,遂辞官到扬州住在禅智寺。杜牧十分焦虑,请了一位眼医石公集,和自己一起东下扬州看望杜顗。此次重来扬州,既忧心弟弟,亦自伤前程,杜牧不再有当年的冶游豪兴,从《题禅智寺》一诗可以看出他心情的黯然:“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在不惑之年后,还写过一首追忆扬州幕僚生活的诗《遣怀》。这首诗借着对扬州旧梦的反省,抒发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包含诗人对人生的辛酸感和无奈感。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因此,可以说,杜牧,因了扬州,而使自己的诗名长盛不衰;扬州,因了杜牧的诗,而在中国更加声名远播。


相关内容

  • 十年觉扬州梦--浅议杜牧诗中的女性观及其成因
  • 考试周刊2009#-929 十年 觉 胡水清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扬州 梦 --浅议杜牧诗中的女性观及其成因 100875) 摘要:晚唐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反映女性生活和情感全面继承的基础上,终于开辟了晚唐诗歌的创作胜景.在他的 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作者公正而进步的女性观.这种女性 观的形成 ...

  • [扬州慢]教学设计
  • <扬州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风. 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3.赏析本诗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

  • 白居易刘禹锡共登栖灵塔
  • 扬州让"高富帅"杜牧魂牵梦绕 长庆二年(822)7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824年5月,被任命为苏州刺史,与刘禹锡相伴游览于扬州.楚州一带.其中,<长相思>中就写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

  • 从唐诗看扬州经济繁荣的气候环境
  • 摘 要: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扬州城便是文人骚客游历赏玩的首选之地,唐朝时期扬州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出现了唐诗中"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所描写的八方人流聚集在这里,五方达到坦荡似平板的景象,也说明了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程度.本文以描写扬州的唐诗为分析对象,通过对 ...

  • 巨野县国学小名士选拔赛复赛试题
  • 巨野县国学小名士选拔赛复赛试题 第一组 1."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中"李"指李白,"杜"指谁?(杜甫) 2.李商隐的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下一句是什么?(画楼西畔桂堂东)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q ...

  • 高中语文名句背诵180句
  • 高中语文名句背诵180句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 ...

  • 扬州慢教学反思
  • <扬州慢>教学反思 和风中学 林红 本人于2010年12月23日第四节,在高二第十四班讲学<扬州慢>一课. <扬州慢>是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一首词.扬州在隋唐.北宋时是著名 繁华之地,但在南宋初期两次遭到金兵的洗劫,变成一座空城. ...

  • 扬州慢教学设计及反思
  • <扬 州 慢> 教 学 设 计 一.案例背景 (一)教材分析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姜夔的<扬州慢>,这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中的一首宋词.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之一,从名家作品 ...

  •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