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质量事故的控制及处理
时振强
(承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北承德! )" #!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建设单位等代表签字认可后,方能灌注砼、移动钻机,防止以后提出复查等要求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水下灌注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比应通’(
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 水泥用量不少于. ! ! , , ! 00;
’。为了改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 ! 120
剂。
桩就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对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是
否正确,往往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价及工期,严我近十多年来在现场实践经验,认为造成桩基质量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
基质量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许多因素,稍有不慎,
重的甚至会毁掉整幢建筑物。根据承德地区的地质特性和
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
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
成孔中的质量事故。如钻孔灌注桩塌孔,卡钻,持力’(层达不到要求。
灌注桩成桩质量,包括沉渣超厚、混凝土离析、桩身&(
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
断桩。灌注砼施工质量失控,发生断桩事故。-(
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
灌注桩顶标高不足。常见的有二种,一是施工控制#(
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另一种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除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
一、事故防止
基桩开挖前必须全面检查成桩记录和桩的测试资) (
料,发现质量上有争议问题,必须意见一致后方能挖土,防止基桩开挖后再来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桩成孔后,应对照地质报告及设计要求检查桩孔嵌, (
入持力层深度、持力层强度及持力层厚度。冲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端承桩! 摩擦端承或-! ! 00,端承摩擦桩! ,摩擦桩! 桩位) ! ! 00’! ! 00。桩孔垂直度、移、钢筋笼制作偏差等
必须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只要
有一项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应及时分析及解决,监理、
浇筑水下混凝土应遵守下列规定:&(
()开始浇筑混凝土时,为使隔水栓能顺利排出,管底)
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桩径小于" ! ! ! -! ! 00! ! 00时,可适当加大导管底部至孔底距离。
()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
以下! (. 0以上。
()导管埋深宜为, 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应’! " 0,
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浇筑记录。
()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浇筑时间按初&
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浇筑过程中的一切故障均应记录备案。
()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桩顶不得偏低,应凿除的泛-浆高度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达到强度设计值。
二、当桩基发生事故后,若处理不及时,结果给工程留下隐患
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我总结历年来处理钻孔灌注桩基事故的一些经验,供同行参考。
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 (
()对事故处理) 短,法得当。
()处理过程及结果不会对建筑或结构造成影响。,
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期
) ,
’
桩基质量事故的控制及处理
时振强
(承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北承德! )" #!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建设单位等代表签字认可后,方能灌注砼、移动钻机,防止以后提出复查等要求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水下灌注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比应通’(
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 水泥用量不少于. ! ! , , ! 00;
’。为了改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 ! 120
剂。
桩就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对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是
否正确,往往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价及工期,严我近十多年来在现场实践经验,认为造成桩基质量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
基质量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许多因素,稍有不慎,
重的甚至会毁掉整幢建筑物。根据承德地区的地质特性和
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
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
成孔中的质量事故。如钻孔灌注桩塌孔,卡钻,持力’(层达不到要求。
灌注桩成桩质量,包括沉渣超厚、混凝土离析、桩身&(
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
断桩。灌注砼施工质量失控,发生断桩事故。-(
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
灌注桩顶标高不足。常见的有二种,一是施工控制#(
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另一种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除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
一、事故防止
基桩开挖前必须全面检查成桩记录和桩的测试资) (
料,发现质量上有争议问题,必须意见一致后方能挖土,防止基桩开挖后再来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桩成孔后,应对照地质报告及设计要求检查桩孔嵌, (
入持力层深度、持力层强度及持力层厚度。冲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端承桩! 摩擦端承或-! ! 00,端承摩擦桩! ,摩擦桩! 桩位) ! ! 00’! ! 00。桩孔垂直度、移、钢筋笼制作偏差等
必须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只要
有一项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应及时分析及解决,监理、
浇筑水下混凝土应遵守下列规定:&(
()开始浇筑混凝土时,为使隔水栓能顺利排出,管底)
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桩径小于" ! ! ! -! ! 00! ! 00时,可适当加大导管底部至孔底距离。
()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
以下! (. 0以上。
()导管埋深宜为, 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应’! " 0,
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浇筑记录。
()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浇筑时间按初&
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浇筑过程中的一切故障均应记录备案。
()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桩顶不得偏低,应凿除的泛-浆高度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达到强度设计值。
二、当桩基发生事故后,若处理不及时,结果给工程留下隐患
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我总结历年来处理钻孔灌注桩基事故的一些经验,供同行参考。
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 (
()对事故处理) 短,法得当。
()处理过程及结果不会对建筑或结构造成影响。,
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