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说课稿

《溶液的形成》说课

2016.08.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在九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是学习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基础。这一课题包括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质的溶解性、乳浊液和乳化现象等。在前面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生接触到的很多试剂就是溶液,在后面酸、碱、盐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反应也都在溶液进行。因此,在此之前帮助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本课题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主要是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辨证关系。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 ,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理解乳化现象有一定难度,故在教学中可用动画模拟展示,并注意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体会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的一般用途。 (2)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

(3)了解一些常见的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4)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进一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在探究实验中学习为提高效率合理分工;练习在实验目的的指导下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培养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

(2)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与探究实验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间的关系;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溶液概念的建立;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三、学情分析

思维特征: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观察现象、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要求,为了凸显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情景教学、实验探究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直观生动实验是学生最喜欢、效果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本节课以演示实验和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方法。 课时:2课时

五、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板书课1:溶液的形成)(5 min) 认识溶液:

(一)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

【探究实验一】: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物质:食盐、糖、硫酸铜晶体 观察过程,填写下表:

【教师设疑】:固体都到哪去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假设。最后通过微观动画模拟蔗糖溶解的过程。

小结: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同样地,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硫酸铜晶体中的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了。

这样的设计既运用了探究实验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合作的实验能力,又通过设置提问,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最后通过微观粒子的运动模拟动画帮助同学理解溶解的过程,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10 min) (二)溶液的定义和特征

【教师设疑】: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生活中的糖水的每一部分甜度一样吗?上述实验中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

【学生总结】:同学思考并概括出糖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从而升华得出溶液的概念、特征和溶质、溶剂溶液间关系。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 的混合物。(板书) 【教师设疑】:水具有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分散其他物质的作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板书)

练习: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新知识与旧知识或经验间建立和谐的联系,这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

紧接着,我设置了一下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10 min) (三)溶解性

教师创设生活情景,衣服上沾有油污怎么办?

【探究实验二】教师演示高锰酸钾和碘在水和汽油溶解度的实验。

水 水 汽油

碘 高锰酸钾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水 易溶于汽油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

溶剂

溶质

现象

结论

中的溶解能力力也不

汽油(油) 高锰酸钾 难溶于汽油 同 【学生总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 (10min)

解决问题:衣服上的油渍用什么洗去?为什么?

学生回答:汽油。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小,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 【教师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探究实验三】教师演示,观察是否分层?震荡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总结】

① 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② 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 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通过生活情景创设情景,运用演示实验法教学法,直观清晰的展示实验现象,帮助学生

理解问题。在通过学生自我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10 min) (四)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乳化这一概念,并共同讨论,分析乳化与溶解的不同点 【创设生活情境】

通过PPT播放洗餐具和清理油污的两组视频。 【教师设疑】

(1)家中餐具上的油污是如何清洗的? (2)洗涤剂为什么能除油污?

【探究实验四】(学生实验)在2支中分别加入2~3ml的水和植物油,观察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几滴洗涤剂,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再观察。

【学生总结】各小组实验后总结现象。 【教师讲解】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板书)

原因: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为大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因些试管的内壁很干净。 教师举例讲解什么是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集思广益】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乳化现象(学生可能会列举洗碗)。

【教师归纳】教师根据学生列举的实例,进一步归纳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乳化现象(10 min)

巩固练习 :

通过判断题对本节课讲解的基本概念进行辨析,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突破难点,强化重点。(5 min)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加以改正 1、凡是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2、溶液是均一、透明、无色的混合物。 3、溶质必须是固体。 4、只有水才能做溶剂

5、98%的硫酸溶液中水做溶质,硫酸做溶剂。 6、食盐水和蔗糖水混合后仍为溶液

7、所有的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8、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六、 课堂小结 七、 板书设计

一、 溶液的形成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解 2、组成:溶质+溶液

3 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二、溶解性

1、 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2、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3、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三、乳浊液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不稳定

八、 课后反思

《溶液的形成》说课

2016.08.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在九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是学习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基础。这一课题包括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质的溶解性、乳浊液和乳化现象等。在前面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生接触到的很多试剂就是溶液,在后面酸、碱、盐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反应也都在溶液进行。因此,在此之前帮助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本课题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主要是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辨证关系。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 ,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理解乳化现象有一定难度,故在教学中可用动画模拟展示,并注意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体会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的一般用途。 (2)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

(3)了解一些常见的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4)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进一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在探究实验中学习为提高效率合理分工;练习在实验目的的指导下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培养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

(2)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与探究实验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间的关系;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溶液概念的建立;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三、学情分析

思维特征: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观察现象、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要求,为了凸显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情景教学、实验探究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直观生动实验是学生最喜欢、效果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本节课以演示实验和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方法。 课时:2课时

五、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板书课1:溶液的形成)(5 min) 认识溶液:

(一)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

【探究实验一】: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物质:食盐、糖、硫酸铜晶体 观察过程,填写下表:

【教师设疑】:固体都到哪去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假设。最后通过微观动画模拟蔗糖溶解的过程。

小结: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同样地,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硫酸铜晶体中的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了。

这样的设计既运用了探究实验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合作的实验能力,又通过设置提问,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最后通过微观粒子的运动模拟动画帮助同学理解溶解的过程,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10 min) (二)溶液的定义和特征

【教师设疑】: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生活中的糖水的每一部分甜度一样吗?上述实验中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

【学生总结】:同学思考并概括出糖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从而升华得出溶液的概念、特征和溶质、溶剂溶液间关系。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 的混合物。(板书) 【教师设疑】:水具有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分散其他物质的作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板书)

练习: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新知识与旧知识或经验间建立和谐的联系,这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

紧接着,我设置了一下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10 min) (三)溶解性

教师创设生活情景,衣服上沾有油污怎么办?

【探究实验二】教师演示高锰酸钾和碘在水和汽油溶解度的实验。

水 水 汽油

碘 高锰酸钾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水 易溶于汽油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

溶剂

溶质

现象

结论

中的溶解能力力也不

汽油(油) 高锰酸钾 难溶于汽油 同 【学生总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 (10min)

解决问题:衣服上的油渍用什么洗去?为什么?

学生回答:汽油。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小,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 【教师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探究实验三】教师演示,观察是否分层?震荡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总结】

① 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② 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 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通过生活情景创设情景,运用演示实验法教学法,直观清晰的展示实验现象,帮助学生

理解问题。在通过学生自我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10 min) (四)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乳化这一概念,并共同讨论,分析乳化与溶解的不同点 【创设生活情境】

通过PPT播放洗餐具和清理油污的两组视频。 【教师设疑】

(1)家中餐具上的油污是如何清洗的? (2)洗涤剂为什么能除油污?

【探究实验四】(学生实验)在2支中分别加入2~3ml的水和植物油,观察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几滴洗涤剂,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再观察。

【学生总结】各小组实验后总结现象。 【教师讲解】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板书)

原因: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为大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因些试管的内壁很干净。 教师举例讲解什么是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集思广益】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乳化现象(学生可能会列举洗碗)。

【教师归纳】教师根据学生列举的实例,进一步归纳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乳化现象(10 min)

巩固练习 :

通过判断题对本节课讲解的基本概念进行辨析,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突破难点,强化重点。(5 min)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加以改正 1、凡是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2、溶液是均一、透明、无色的混合物。 3、溶质必须是固体。 4、只有水才能做溶剂

5、98%的硫酸溶液中水做溶质,硫酸做溶剂。 6、食盐水和蔗糖水混合后仍为溶液

7、所有的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8、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六、 课堂小结 七、 板书设计

一、 溶液的形成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解 2、组成:溶质+溶液

3 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二、溶解性

1、 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2、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3、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三、乳浊液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不稳定

八、 课后反思


相关内容

  • 化学方程式汇总--25
  • 2.钠与水反应 3.钠与硫酸铜溶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5.碳酸氢盐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 6.碳酸氢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 7.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反应 8.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 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 10.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 11.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CO ...

  • 西安交通大学16年9月课程考试[无机化学]作业考核试题
  • 西安交通大学16年9月课程考试<无机化学>作业考核试题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42道试题,共84分.) 1. 下列各组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渗透由左向右进行的是( ) A. 0.1mol/L NaCl溶液 │ 0.1mol/L CaCl2溶液 B. 0.1mol/L ...

  • 离子方程式正误
  • 离子方程式正误和离子共存专练 C.含有大最HC0-- 3.的澄清透明溶液中:K+.C 6H 5O .cl-.Na+ [2011·衡水质检]8.下列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3+ - 一 A .常温下水民离的c(OH-) 为1×10-10mol/L的溶液中:AlO -2.HCO -3.K ...

  • 水解与电离
  • 电离平衡题 1.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2-A. 在NaHCO 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 ,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 3和OH - B.NaHCO 3溶液中:c(H)+c(H2CO 3)=c(OH) -1C.10 mL0.10 mol·LCH 3COOH ...

  • [溶解度]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 课题2 溶解度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情感目标: 逐步建立用辩证的. ...

  • pH的计算
  •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pH 的计算 A 组 1.在25℃,若1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0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和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和之前,该强酸溶液的pH 与该强碱溶液的pH 之和等于 A 12 B 13 C 14 D 15 2.室温下,V a L pH=a 的强酸与V b L pH=b 的强碱溶 ...

  • 李娟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书写汇总
  • 化学周末作业----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书写汇总 命制人:李娟 班级 姓名 评价 1.氯化钠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 2.钠与水反应 3.钠与硫酸铜溶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5.碳酸氢盐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 6.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 7.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 8.澄清石灰水与少量 ...

  •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 ...

  • 初中化学溶液部分讲义
  • 溶液的基本知识与相关计算 1.溶液的相关概念(15min)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分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热:另一种过程是溶质的分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离子) ...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分数 引入:1.回顾: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根据溶解度来判定 2.提问:药液太稀不能杀死害虫和病菌, 但药液太浓又会毒害农作物或树木. 我们用什 么来表示溶液的浓或稀呢? 实验探究: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 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 .1g .2g 固体硫酸铜.比较三 种溶液的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