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观设计
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经典案例之:西班牙米拉公寓
所在地:西班牙巴塞罗那
风 格:纯粹现代化风格
建筑师: 高迪
简介:米拉公寓位于街道转角,地面以上共六层(含屋顶层),这座建筑的墙面凸凹不平,屋檐和屋脊有高有低,呈蛇形曲线。建筑物造型仿佛是一座被海水长期侵蚀又经风化布满孔洞的岩体,墙体本身也像波涛汹涌的海面,富有动感。米拉公寓的阳台栏杆由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如同挂在岩体上的一簇簇杂乱的海草。米拉公寓的平面布置也不同一般,墙线曲折弯扭,房间的平面形状也几乎全是“离方遁圆”,没有一处是方正的矩形。它有效的自然通风系统使所有形式的空调机都成为多余,公寓内的墙壁可以移动也适应户内重组,所有的走廊里都有自然光,大楼还包括一个地下停车场
高迪认为只有神是直线其他是曲线的。
评析:
在米拉公寓设计中,建筑师发挥想象力,将伊斯兰建筑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结构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探索其独特的塑性建筑楷模。外型上像极了奇幻构思的魔幻森林。
经典案例之:水立方(Water Cube)
所在地: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中园内
结构类型:薄膜结构,空间钢架的结构
简介:水立方”位于奥林匹克公园B区西侧,和国家体育场„鸟巢‟隔马路遥相呼应,建设规模约8万平方米,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外围形似水泡的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膜是一种透明膜,能为场馆内带来更多的自然光,他的内部是一个多层楼建筑,对称排列的大看台视野开阔,馆内乳白色的建筑与碧蓝的水池相映成趣。
“水立方”是典型的外柔内刚。外部只看到充气薄膜,好像弱不禁风,而支撑这些薄膜的是坚实的钢结构,里面观众看台和室内建筑物为钢筋混泥土结构。“水立方”的墙壁和天花板由1.2万个承重节点连接起来的网状钢管组成,这些节点均匀地分担着建筑物的重量,使其坚固得足以经受住北京最强的地震。“水立方”的地下部分是钢筋混凝上结构,在浇筑混凝上的时候,在每根钢桂的位置都设置了预埋件(上部为钢块),钢结构的钢柱与这些预埋件牢固的焊接在一起,就这样,地上部分的钢结构与地下部分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正是靠着优越的结构形式和良好的整体性,“水立方”才拥有了“过硬的身体”,达到了抗震8级烈度的标准
评析:
水立方的设计融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于一体,设计新颖,结构独特。她运用了中国“天圆地方”这一传统理念,并且在外挂材料上有了创新,场馆内设计新型环保,在设计细节上很为人性化。
经典案例之:美国沙里宁住宅
所在地:美国
风 格:纯粹装饰艺术风格
建筑师:沙里宁
简介:沙里宁住宅从外面看是传统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主要使用红砖,周围种植绿色的植物,显得非常有亲和力。人口的三角山墙用砖砌出美丽的纹理,和窗户玻璃的花格形成呼应、使人想起沙里宁曾终是“工艺美术”运动的骄将。然而走进住宅内部则会大吃一惊,里面是纯粹的“装饰艺术”风格,和外表的“工艺美术”风格形成极大的反差。沙里宁除了设计住宅本身外,还亲手设计了大部分的家具 评析:
沙里宁住宅外观上很有亲和力,美丽的砖砌纹理与窗户玻璃的花格相呼应。 住宅内部则为之纯粹的装饰艺术风格震撼!
经典案例之:水教堂(Church on the Water)
所在地:日本北海道
风 格:现代主义风格
设计师:安藤忠雄
简介:水的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从每年的12月到来年4月这里都 覆盖着雪,这是一块美丽的白色的开阔地。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们在场里挖出了一个90m×45m的人工水池,从周围的一条河中引来了水。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 心设计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甚至一阵小风都能兴起涟漪。面对池塘,设计将两个分别为10m方和15m见方的正方形在平面上进行了叠合。环绕它们的是一 道“L”型的独立的混凝土墙。人们在这道长长的墙的外面行走是看不见水池的。只有在墙尽头的开口处转过180°,参观者才第一次看到水面。在这样的视景 中,人们走过一条舒缓的坡道来道四面以玻璃围合的入口。这是一个光的盒子,天穹下矗立着四个独立的十字架。玻璃衬托着蓝天使人冥思禅意。整个空间中充溢着 自然的光线,使人感受到宗教礼仪的肃穆。接着,人们从这里走下一个旋转的黑暗楼梯来到教堂。水池在眼前展开,中间是一个十字架。一条简单的线分开了大地和 天空、世俗和神明。教堂面向水池的玻璃面是可以整个开启的,人们可以直接与自然接触,听到树叶的沙沙声、水波的声响和鸟儿的鸣唱。天籁之声使整个场所显得 更加寂静。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人们面对着自我。背景中的景致随着时间的转逝而无常变幻。……
评析:
从安藤忠雄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的三要素,这也是他所坚信的。即第一要
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最后一个因素是”自然”;在这儿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
经典案例之:流水别墅
所在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
风 格:纯粹装饰艺术风格
设计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简介:流水别墅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东南郊熊跑溪的上游,为私人所有。它充分体现了设计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是现代主义建筑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别墅俯临碧溪,背靠岩崖。粗犷的石墙和厚重的混凝土平台纵横穿插,上下交叠,其间还穿插着晶莹的玻璃窗。整幢建筑好像是从岩壁悬挑而出的参差峭岩,又像是树木一般根植于地面,在茂密丛林和流动的溪水映衬下,宛如一幅自然天成的图画。在这里,建筑与自然达到了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的境界。别墅背崖临溪,建筑面积仅380平方米。
评析:流水别墅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达到了伟大艺术品的沉稳,坚定的效果。这种从容镇静的气氛。连辣潜其间,力与反力相互集结之气势,在整个建筑内外及其布局与陈设之间。
经典案例之:苏州博物馆
所在地: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
风 格:现代风格和传统风格
设计师:贝律明
简介: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
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据说,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置是最让贝聿铭煞费苦心的。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1/5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这种在城市机理上的嵌合,还表现在东北街河北侧1~2层商业建筑的设计,新馆入口广场和东北街河的贯通;亲仁堂和张氏义庄整体移建后作为吴门画派博物馆与民族博物馆区相融合,保留忠王府西侧原张宅“小姐楼”(位于补园南、行政办公区北端)作为饭店和茶楼用等;新址内惟一值得保留的挺拔玉兰树也经贝先生设计,恰到好处地置于前院东南角。
评析:
新馆建筑独特的屋面形态,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新馆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框体内的金字塔形玻璃天窗的设计,充满了智慧、情趣与匠心。木纹金属遮光条的广泛应用,使博物馆充满温暖柔和的阳光。
经典案例之:米兰大教堂(Duomo di Milano)
所在地:意大利米兰市
风 格:融合多种风格
简介: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规模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教堂顶部建有135座哥特式大理石尖塔,中央尖塔高108米,塔顶上有一座高4.2米的圣母玛利亚铜像,圣母身裹金页片闪闪发光。尖塔之林直立挺拔,给人以飞腾升华、超脱尘世之感。整座教堂共有白石雕像6000多座,其他各种雕像6000多座,各种雕像千姿百态。教堂大厅内,4根巨大圆柱和62根较小圆柱支撑着重达1.4万吨重的拱形屋顶。屋顶上还有一小洞,地上固定着一根金属嵌条,每天中午阳光由小洞射入,正好落在金属条上,被称为“太阳钟”。大厅两侧有26扇大玻璃窗,全部用五彩玻璃拼缀,绘有圣经故事。主教堂面积1.17万平方米,可容纳数万人
评析:米兰大教堂属于宗教建筑,汇集了多种民族的艺术建筑风格。它的建筑风格包含了哥特式,新古典式,和新哥特式又称巴洛克式。米兰大教堂在装饰及设计方面,显得相当细腻,极富艺术色彩,整个教堂本身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品
所在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
风 格:现代艺术风格
设计师: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
简介:鸟巢”外形结构主要是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比赛时,看台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化的,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量的要求,奥运期间的20,000个临时座席分布在体育场的最上端,且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整个赛场。入口、出口及人群流动通过流线区域的合理划分和设计得了完美得到的解决。
鸟巢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鸟巢”的下层膜采用的吸声膜材料、钢结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91000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赛
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评析:
鸟巢的设计没有任何多余的处理,一切因其功能而产生形象,建筑形式与结构细部自然统一。 很人性化。
经典案例之:维琴察圆厅别墅(Villa Rotonda,Italy)
所在地:意大利帕多瓦
设计师:安德烈·帕拉迪奥 简介:圆厅别墅位于一块高坡地上,布局采用集中式,正方形平面,中央是一个圆形大厅,四周空间完全对称。这座建筑前后四个立面相同。建筑物高高在上,四面均用同样的大台阶通向户外。在门口做门廊,用六根爱奥尼柱拖着上端的山花。建筑简洁大方,各部分比例均称,构图严谨。门廊成为室内外过度的空间,使建筑内部空间过渡到户外花园有和谐感,不觉得生硬。这也是一种设计手法。
这座别墅最大的特点在绝对对称。从平面图来看,围绕中央圆形大厅周围的房间是对称的,甚至希腊十字型四臂端部的入口门厅也一模一样。这座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纯洁、端庄和高贵的美感,也有诗情画意。他们大力提倡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制,特别是古希腊、古罗马的经典柱式、半圆形拱券、穹顶等被广泛采用。但他们并不是完全照搬过去,而是把古典形制与其他风格融合起来,灵活变通,大胆创新,并使用新的建筑技术,创造出文艺复兴时期独有的建筑特色。
评析:
建筑结构严谨对称,风格冷静,表现出逻辑性很强的理性主义处理手法。
经典案例之: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
所在地:法国战神广场
结构形式:钢架镂空结构
设计师:斯塔夫·埃菲尔
简介:埃菲尔铁塔占地一公顷,耸立在巴黎市区赛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
塔分三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115米,第三层274米。除了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现已安装电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层都设有酒吧和饭馆,供游客在此小憩,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每逢晴空万里,这里可以看到远达70公里之内的景色。
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内设四部水力升降机(现为电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150万颗铆钉、12000个钢铁铸件,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造价为740万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这一庞然大物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与其说是建筑,不如叫做装配更为恰当。在设计、分解、生产零件、组装到修整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魄力和幽默感。
评析:
埃菲尔铁塔是钢铁建筑的一个奇迹,她是现代巴黎的标志。
建筑外观设计
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经典案例之:西班牙米拉公寓
所在地:西班牙巴塞罗那
风 格:纯粹现代化风格
建筑师: 高迪
简介:米拉公寓位于街道转角,地面以上共六层(含屋顶层),这座建筑的墙面凸凹不平,屋檐和屋脊有高有低,呈蛇形曲线。建筑物造型仿佛是一座被海水长期侵蚀又经风化布满孔洞的岩体,墙体本身也像波涛汹涌的海面,富有动感。米拉公寓的阳台栏杆由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如同挂在岩体上的一簇簇杂乱的海草。米拉公寓的平面布置也不同一般,墙线曲折弯扭,房间的平面形状也几乎全是“离方遁圆”,没有一处是方正的矩形。它有效的自然通风系统使所有形式的空调机都成为多余,公寓内的墙壁可以移动也适应户内重组,所有的走廊里都有自然光,大楼还包括一个地下停车场
高迪认为只有神是直线其他是曲线的。
评析:
在米拉公寓设计中,建筑师发挥想象力,将伊斯兰建筑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结构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探索其独特的塑性建筑楷模。外型上像极了奇幻构思的魔幻森林。
经典案例之:水立方(Water Cube)
所在地: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中园内
结构类型:薄膜结构,空间钢架的结构
简介:水立方”位于奥林匹克公园B区西侧,和国家体育场„鸟巢‟隔马路遥相呼应,建设规模约8万平方米,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外围形似水泡的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膜是一种透明膜,能为场馆内带来更多的自然光,他的内部是一个多层楼建筑,对称排列的大看台视野开阔,馆内乳白色的建筑与碧蓝的水池相映成趣。
“水立方”是典型的外柔内刚。外部只看到充气薄膜,好像弱不禁风,而支撑这些薄膜的是坚实的钢结构,里面观众看台和室内建筑物为钢筋混泥土结构。“水立方”的墙壁和天花板由1.2万个承重节点连接起来的网状钢管组成,这些节点均匀地分担着建筑物的重量,使其坚固得足以经受住北京最强的地震。“水立方”的地下部分是钢筋混凝上结构,在浇筑混凝上的时候,在每根钢桂的位置都设置了预埋件(上部为钢块),钢结构的钢柱与这些预埋件牢固的焊接在一起,就这样,地上部分的钢结构与地下部分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正是靠着优越的结构形式和良好的整体性,“水立方”才拥有了“过硬的身体”,达到了抗震8级烈度的标准
评析:
水立方的设计融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于一体,设计新颖,结构独特。她运用了中国“天圆地方”这一传统理念,并且在外挂材料上有了创新,场馆内设计新型环保,在设计细节上很为人性化。
经典案例之:美国沙里宁住宅
所在地:美国
风 格:纯粹装饰艺术风格
建筑师:沙里宁
简介:沙里宁住宅从外面看是传统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主要使用红砖,周围种植绿色的植物,显得非常有亲和力。人口的三角山墙用砖砌出美丽的纹理,和窗户玻璃的花格形成呼应、使人想起沙里宁曾终是“工艺美术”运动的骄将。然而走进住宅内部则会大吃一惊,里面是纯粹的“装饰艺术”风格,和外表的“工艺美术”风格形成极大的反差。沙里宁除了设计住宅本身外,还亲手设计了大部分的家具 评析:
沙里宁住宅外观上很有亲和力,美丽的砖砌纹理与窗户玻璃的花格相呼应。 住宅内部则为之纯粹的装饰艺术风格震撼!
经典案例之:水教堂(Church on the Water)
所在地:日本北海道
风 格:现代主义风格
设计师:安藤忠雄
简介:水的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从每年的12月到来年4月这里都 覆盖着雪,这是一块美丽的白色的开阔地。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们在场里挖出了一个90m×45m的人工水池,从周围的一条河中引来了水。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 心设计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甚至一阵小风都能兴起涟漪。面对池塘,设计将两个分别为10m方和15m见方的正方形在平面上进行了叠合。环绕它们的是一 道“L”型的独立的混凝土墙。人们在这道长长的墙的外面行走是看不见水池的。只有在墙尽头的开口处转过180°,参观者才第一次看到水面。在这样的视景 中,人们走过一条舒缓的坡道来道四面以玻璃围合的入口。这是一个光的盒子,天穹下矗立着四个独立的十字架。玻璃衬托着蓝天使人冥思禅意。整个空间中充溢着 自然的光线,使人感受到宗教礼仪的肃穆。接着,人们从这里走下一个旋转的黑暗楼梯来到教堂。水池在眼前展开,中间是一个十字架。一条简单的线分开了大地和 天空、世俗和神明。教堂面向水池的玻璃面是可以整个开启的,人们可以直接与自然接触,听到树叶的沙沙声、水波的声响和鸟儿的鸣唱。天籁之声使整个场所显得 更加寂静。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人们面对着自我。背景中的景致随着时间的转逝而无常变幻。……
评析:
从安藤忠雄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的三要素,这也是他所坚信的。即第一要
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最后一个因素是”自然”;在这儿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
经典案例之:流水别墅
所在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
风 格:纯粹装饰艺术风格
设计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简介:流水别墅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东南郊熊跑溪的上游,为私人所有。它充分体现了设计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是现代主义建筑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别墅俯临碧溪,背靠岩崖。粗犷的石墙和厚重的混凝土平台纵横穿插,上下交叠,其间还穿插着晶莹的玻璃窗。整幢建筑好像是从岩壁悬挑而出的参差峭岩,又像是树木一般根植于地面,在茂密丛林和流动的溪水映衬下,宛如一幅自然天成的图画。在这里,建筑与自然达到了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的境界。别墅背崖临溪,建筑面积仅380平方米。
评析:流水别墅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达到了伟大艺术品的沉稳,坚定的效果。这种从容镇静的气氛。连辣潜其间,力与反力相互集结之气势,在整个建筑内外及其布局与陈设之间。
经典案例之:苏州博物馆
所在地: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
风 格:现代风格和传统风格
设计师:贝律明
简介: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
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据说,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置是最让贝聿铭煞费苦心的。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1/5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这种在城市机理上的嵌合,还表现在东北街河北侧1~2层商业建筑的设计,新馆入口广场和东北街河的贯通;亲仁堂和张氏义庄整体移建后作为吴门画派博物馆与民族博物馆区相融合,保留忠王府西侧原张宅“小姐楼”(位于补园南、行政办公区北端)作为饭店和茶楼用等;新址内惟一值得保留的挺拔玉兰树也经贝先生设计,恰到好处地置于前院东南角。
评析:
新馆建筑独特的屋面形态,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新馆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框体内的金字塔形玻璃天窗的设计,充满了智慧、情趣与匠心。木纹金属遮光条的广泛应用,使博物馆充满温暖柔和的阳光。
经典案例之:米兰大教堂(Duomo di Milano)
所在地:意大利米兰市
风 格:融合多种风格
简介: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规模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教堂顶部建有135座哥特式大理石尖塔,中央尖塔高108米,塔顶上有一座高4.2米的圣母玛利亚铜像,圣母身裹金页片闪闪发光。尖塔之林直立挺拔,给人以飞腾升华、超脱尘世之感。整座教堂共有白石雕像6000多座,其他各种雕像6000多座,各种雕像千姿百态。教堂大厅内,4根巨大圆柱和62根较小圆柱支撑着重达1.4万吨重的拱形屋顶。屋顶上还有一小洞,地上固定着一根金属嵌条,每天中午阳光由小洞射入,正好落在金属条上,被称为“太阳钟”。大厅两侧有26扇大玻璃窗,全部用五彩玻璃拼缀,绘有圣经故事。主教堂面积1.17万平方米,可容纳数万人
评析:米兰大教堂属于宗教建筑,汇集了多种民族的艺术建筑风格。它的建筑风格包含了哥特式,新古典式,和新哥特式又称巴洛克式。米兰大教堂在装饰及设计方面,显得相当细腻,极富艺术色彩,整个教堂本身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品
所在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
风 格:现代艺术风格
设计师: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
简介:鸟巢”外形结构主要是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比赛时,看台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化的,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量的要求,奥运期间的20,000个临时座席分布在体育场的最上端,且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整个赛场。入口、出口及人群流动通过流线区域的合理划分和设计得了完美得到的解决。
鸟巢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鸟巢”的下层膜采用的吸声膜材料、钢结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91000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赛
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评析:
鸟巢的设计没有任何多余的处理,一切因其功能而产生形象,建筑形式与结构细部自然统一。 很人性化。
经典案例之:维琴察圆厅别墅(Villa Rotonda,Italy)
所在地:意大利帕多瓦
设计师:安德烈·帕拉迪奥 简介:圆厅别墅位于一块高坡地上,布局采用集中式,正方形平面,中央是一个圆形大厅,四周空间完全对称。这座建筑前后四个立面相同。建筑物高高在上,四面均用同样的大台阶通向户外。在门口做门廊,用六根爱奥尼柱拖着上端的山花。建筑简洁大方,各部分比例均称,构图严谨。门廊成为室内外过度的空间,使建筑内部空间过渡到户外花园有和谐感,不觉得生硬。这也是一种设计手法。
这座别墅最大的特点在绝对对称。从平面图来看,围绕中央圆形大厅周围的房间是对称的,甚至希腊十字型四臂端部的入口门厅也一模一样。这座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纯洁、端庄和高贵的美感,也有诗情画意。他们大力提倡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制,特别是古希腊、古罗马的经典柱式、半圆形拱券、穹顶等被广泛采用。但他们并不是完全照搬过去,而是把古典形制与其他风格融合起来,灵活变通,大胆创新,并使用新的建筑技术,创造出文艺复兴时期独有的建筑特色。
评析:
建筑结构严谨对称,风格冷静,表现出逻辑性很强的理性主义处理手法。
经典案例之: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
所在地:法国战神广场
结构形式:钢架镂空结构
设计师:斯塔夫·埃菲尔
简介:埃菲尔铁塔占地一公顷,耸立在巴黎市区赛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
塔分三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115米,第三层274米。除了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现已安装电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层都设有酒吧和饭馆,供游客在此小憩,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每逢晴空万里,这里可以看到远达70公里之内的景色。
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内设四部水力升降机(现为电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150万颗铆钉、12000个钢铁铸件,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造价为740万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这一庞然大物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与其说是建筑,不如叫做装配更为恰当。在设计、分解、生产零件、组装到修整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魄力和幽默感。
评析:
埃菲尔铁塔是钢铁建筑的一个奇迹,她是现代巴黎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