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汉字,体会汉字的生命感。
2、传承汉字书法,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变化及个别字体点画的独特之处。
2、自然生活艺术与汉字书法点画之间的联系。
3、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
4、尝试不同形式、材质在书法点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欣赏感受、寻找发现、临摹对比、分析表达、肢体语言表现书法。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书体你的点画特征。
教学难点: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篆、隶、楷、草名家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初步了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相应的书体。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作品中的粗细、长短、浓淡、快慢等变化,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3、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欣赏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
二、篆、隶作品赏析
1、《峄山碑》为秦始皇东巡刻石之一,由李斯所书,此碑后毁,由后人临写,重刻,现存于西安碑林。
以“铁线”“玉箸”等比喻,帮助学生分析小篆匀细而挺拔、简洁而圆润的线条特点。以“禁”“及”两字解释“藏头”“护尾”“向下垂引”“转笔”等术语。
2、《曹全碑》是东汉时期的碑刻,明万历初在山西合阳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 引导学生分析并初步领会《曹全碑》
三、临写体验
1、小组讨论:按照教材将“定”、“史”两字的转折提按处标示出来。
2、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对临“定”、“史”两字,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四、讨论交流
1、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讨论临写的体会。说说自己在临写时是否注意了转折、连断、快慢、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2、教师选学生优秀临写作业,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小结学生的临写活动。
五、碑帖赏析
《自叙帖》为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代表作。该贴的特点:笔势新奇迭出、不拘定则,线条如龙蛇飞动,点画如骤雨旋风。
六、教学拓展(线条之美、书画同源)
设问:“书画同源”的含义是什么?
中国画中的线条与中国书法的线条是信息相通的,它们都是通过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来书写各种粗细、长短、质感、力度不同的线条来传神达意,来表现各自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艺术造型。
欣赏教师收集的吴昌硕中国画作品,感受中国画线条与中国书法线条的同根同源。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汉字,体会汉字的生命感。
2、传承汉字书法,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变化及个别字体点画的独特之处。
2、自然生活艺术与汉字书法点画之间的联系。
3、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
4、尝试不同形式、材质在书法点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欣赏感受、寻找发现、临摹对比、分析表达、肢体语言表现书法。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书体你的点画特征。
教学难点: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篆、隶、楷、草名家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初步了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相应的书体。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作品中的粗细、长短、浓淡、快慢等变化,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3、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欣赏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
二、篆、隶作品赏析
1、《峄山碑》为秦始皇东巡刻石之一,由李斯所书,此碑后毁,由后人临写,重刻,现存于西安碑林。
以“铁线”“玉箸”等比喻,帮助学生分析小篆匀细而挺拔、简洁而圆润的线条特点。以“禁”“及”两字解释“藏头”“护尾”“向下垂引”“转笔”等术语。
2、《曹全碑》是东汉时期的碑刻,明万历初在山西合阳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 引导学生分析并初步领会《曹全碑》
三、临写体验
1、小组讨论:按照教材将“定”、“史”两字的转折提按处标示出来。
2、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对临“定”、“史”两字,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四、讨论交流
1、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讨论临写的体会。说说自己在临写时是否注意了转折、连断、快慢、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2、教师选学生优秀临写作业,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小结学生的临写活动。
五、碑帖赏析
《自叙帖》为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代表作。该贴的特点:笔势新奇迭出、不拘定则,线条如龙蛇飞动,点画如骤雨旋风。
六、教学拓展(线条之美、书画同源)
设问:“书画同源”的含义是什么?
中国画中的线条与中国书法的线条是信息相通的,它们都是通过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来书写各种粗细、长短、质感、力度不同的线条来传神达意,来表现各自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艺术造型。
欣赏教师收集的吴昌硕中国画作品,感受中国画线条与中国书法线条的同根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