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理论

阳阿苗 内地企业发展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跨国并购高潮迭起, 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趋势。外资控股和并购国有企业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新的支持和动力。国有企业历来不被学者所看好,认为是它们是无效率的代名词。2006年,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提出了“新国企”概念,外国巨头在本国攻略城池之时,新国企为主力的中国跨国公司也在走出去,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寻找发展机会,寻求新的蓝海。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成为中国对外输出资本的主力,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其中,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是跨国并购和就地建基地,跨国并购由于其有省时省力、可迅速本土化等优势尤受重视。下文就将从跨国并购的理论出发,寻求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轨迹。

关键词:跨国并购 跨国公司 全球化 投资

自19世纪世界市场形成以来,各民族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经济生活开始国际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以生产全球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成为发展主流,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其中,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与流通,成为推动全球化的动力和主要力量。跨国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殊标志,这是与跨国并购十分不开的;通过并购,跨国公司能取得协同效益、避税目的,进入新产业新市场,更好的掌握前沿技术、巩固销售市场,避开相关限制性的法律政策,优化资源配置,达到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的目的。

这里我主要从跨国并购来说明跨国公司。

从19世纪70年代,随着电力、铁路和通讯等的发明与运用,在西方,掀起了第一次企业间的大洗牌,即是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此后,连续发生4次企业并购浪潮,现今的企业并购浪潮处在第五次。这次以新兴产业之间、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大并购为主,产业再次高度集中,横向与纵向并购交叉混合进行。现代的跨国并购一般的操作过程如下:

跨国兼并已经成为跨国公司们日常话题。金融全球化推动了跨国兼并,降低并购成本,金融机构已成为兼并与被兼并企业之间的桥梁,为兼并企业提供资信保障,使并购顺利进行。而完成这一复杂兼并操作过程的前提是现代的企业法人管理制度和股份制的建立与完善。大部分的大型企业并购采取的是股票互换的方式,交易价值迅猛增长,这种现象尤其在发达国家明显,具体可见下表:

1987—1999年跨国公司并购的融资方式

(交易及交易金额) 单位:10亿美元

年份 总计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74.5 115.6 140.4 150.6 80.7 79.3 83.1 127.1 186.6 227.0 304.8 531.6 720.1 世界 发达国家 现金 股票互换 现金 股票互换 71.6 1.5 71 0.4 113.2 1.6 110.5 1.6 128.3 11.2 123.8 10.7 137.0 12.6 126.9 6.4 78.0 2.3 71.4 2.3 76.3 3.0 65.7 2.8 68.7 14.3 55.7 13.4 121.8 5.3 105.6 5.2 172.8 13.8 151.9 12.7 197.2 29.8 161.1 27.7 272.4 32.4 212.5 22.2 390.7 140.9 307.1 138.1 458.7 261.4 383.8 260.8 发展中国家 现金 股票互换 0.6 1.1 2.8 —— 4.5 0.5 9.9 6.2 5.8 —— 8.0 0.2 11.8 0.9 14.9 0.1 14.9 1.1 32.5 2.2 54.5 10.1 78.1 2.8 64.1 0.5

资料来源:UNCTAD 跨国并购数据库,《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并购与发展》,冼国民总校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并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与获得良好的信贷,保证自己的资金链的安全,使企业持续增长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企业并购的动机:

企业并购主要是内生因素导致的,运用Cournot (古若)竞争理论可以说明,市场需求函数为

P=a—bp

每个企业的成本函数为

C (q )= cq

则每个企业的利润与企业数n 有关,记为π(n ) 。可以合理选择参数(a ,b ,c ),使得

2π(4)>π(3); π(2)>2π(3)

企业数的多寡,市场集中度的高低对企业利润影响是非常大的。当然,现实中的企业并购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缺乏自由竞争环境的发展中国家,这种外因有时影响甚至超过企业内部因素。企业这么热衷与并购,那它到底能为企业带来那些收益呢?

(1)提高市场占有率,争取成为市场的支配力量。例如,2006年. 国美点并购上海永乐电器一案中,就带有非常强烈的这种因素。两家合并之后,市场占有率对主要竞争对手苏宁电器有巨大优势,尤其是在上海具有绝对市场支配地位。

(2)降低市场风险。例如方正集团利用兼并涉足证券,以降低其资本风险。

(3)获得规模协同效益,产生“1+1>2”的范围经济效应(Economies of Scope )与规模经济效应(Economies of Scale)。这种并购一般发生在生产联系比较紧密的企业之间,上世纪3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陷入困境,新上任的总裁斯隆通过并购上下游汽车相关生产服务公司,降低成本,获得了规模效益,使公司走出困境。这其中还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因素,将外部性内部化。

(4)通过并购进入新市场,可口可乐公司并购雪碧,进入了雪碧原先的市场,获得了新的产品,拉大与对手的差距。

(5)其他动机。避免破产,股东抽回资本,经营人员为提高自己的声望等等。

怀着以上的动机,跨国公司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截止2006年,中国已经16年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大部分投资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以合资、入股、并购、独资等形式向中国输入资本,正如国家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3年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一次并购重组国际高峰论坛所说的:并购已经成为外资进入和扩大中国市场的主要方式。这些从去年热点话题的凯雷收购徐工,法国SEB 兼并苏泊尔,以及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法国达能与娃哈哈控股权之争等,都表明了这一趋势。

随着中国加入WTO 的过渡期的逐步结束,国内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市场经济更趋于成熟;特别是2002年以来,在关于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出台了一些新法规,尤其并购国有股、法人股的政策障碍以基本清除。2005年之后,我国金融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内A 股与B 股市场全线飘红,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单纯对银行的依赖,通过股市融资获得发展的资本用以扩大再生产。我国并购市场因此日益活跃,并购数量与数额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2006年底,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这意味着中国金融企业要在中国乃至世界市场上与国际跨国巨头同台竞争。从凯雷试图完全收购徐工等案例,我们不难得出,跨国公司的并购越来越趋向于我国的重点关键领域,能源、信息、装备制造业、金融等国家命脉中的龙头企业成为他们觊觎的对象。而这些行业在国家常年的保护下,还显得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恶意收购,从而危害我国产业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外资企业一旦在我国市场上建立了优势地位,就会千方百计的打压本国企业,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以宝洁公司为例:

上世纪80年代,宝洁公司登入中国,在广州建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由于当时的中国对外资企业有非常优惠的政策,又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从此宝洁公司就以迅猛的发展优势占据中国日用品市场,其步伐之快绝对是把中国一些老牌子的日用品打个措手不及,被迫淡出市场。

从90年代始,宝洁建立了其在日用品市场上的绝对优势,拥有市场话语权。建立技术上、品牌上的差异化优势。同时,随时防范遏制新的竞争者。最为典型的策略是产品组合遏制进入:

品牌产品组合扩张是其产品组合遏制进入策略的中心措施。根据Schmalensee(1978)运用空间模型研究在位者通过产品差异化遏制进入理论。以下是其极其简化的模型:假设消费者在周长为1的圆周上均匀分布;N 各品牌的产品等距离分布在圆周上,即每两个品牌之间的1/N,可以理解为品牌之间的差异化程度。如果产品价格为P ,则每个品牌之间的利润与品牌数有关,记为πI =。记(p , N )

假定有一个新的品牌进入市场,位于两个品牌(i ,i+1)N *∈arg N ∙πI (p , N ) =0. 给定这N 个品牌,

之间的中心位置,新品牌将吸引它左右两边两个品牌的部分顾客。则新品牌的利润为πE (p , 2N ) 。显然,

πE (p , 2N ) ={N *

>0, N

N *

≤0, N ≥2

N *N *N *

π(2N )=0; π(>0。所以,当N=时,也就是说,如果在位者将品牌数扩张到E p ,I p )222

数量时,就可以有效遏制进入。

宝洁公司一开始就在中国打组合拳,洗发液市场有三剑客:飘柔、海飞丝、潘婷,护肤市场打舒肤佳等。在日用品市场上,通过这种品牌组合,相互补充,差异化运作,例如海飞丝的宣传上打的是去屑牌,而飘柔则强调柔顺,潘婷专注于养护。上世纪末,重庆舒蕾异军突起,引起了不小的波动;但是靠宝洁的产品组合差异化运作策略,舒蕾很快就衰落了,现在也只能去农村市场作为了。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数量过于庞大,在国民经济中中占主导地位,不利于自由竞争。国家国资委今年再次重申,央企将只保留80—110家,其余的将被并购或者转为地方企业。对此,我们必须汲取先前的教训,严格审查,做好央企重置工作,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国家创造新的收益。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来而不往非礼也”,外资送我们并购大礼,而我们若不回敬就会成为缺乏礼仪之人。从以上并购动机上,再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产业发展实际,不难得出,中国企业对外进行跨国并购,更多的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确保资源供应,获取技术和品牌,转移剩余产能,绕过海外壁垒等。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中国市场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后,许多企业已创造自己的品牌,做大了规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他们尝试着国际话事务。这让人想起央视大戏《乔家大院》中的乔致庸的行为。

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还需要前提条件如下:

1、拥有行业的领先地位,独特的产品优势(产品差异化优势),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能将中国比较优势与国际资源相结合。

2、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原理在文章开头就进行了阐述,这里不在重复。

3、还有要有具有国际视野、懂得跨国经营的人才。

4、政府的支持也是毕不可少的,无论是本国政府还是其他国家政府。

案例研究:中国汽车业海外收购的第一案——上海汽车收购韩国双龙汽车

2004年的一天,上汽集团董事长陈祥麟与朝兴银行行长崔东洙的手终于握在了一起。他们分别代表上汽集团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委员会于汉城签署最终协议,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正式收购双龙汽车48.92%股权。

这是中国汽车企业首次成功地并购国外同业。双龙最大的债权人朝兴银行高层透露上汽将为此支付约5亿美元。在并购过程中,上汽集团先后战胜化工巨头蓝星集团和美国一家养老基金。据悉,此项交易还需中国政府和韩国债权委员会批准。

根据最终协议,上汽集团将帮助双龙汽车继续拓展在韩国的业务,保留和改善公司现有的设备,并在未来进行必要的投资。上汽集团还将帮助双龙汽车拓展中国和其他国际市场。另外,为了不至于引起韩国双龙汽车工会对此的激烈反应,上汽将保留双龙汽车现有的管理层和员工队伍。双龙汽车公司的新闻发言人表示,上汽集团的领导已考察了双龙汽车公司的两个工厂。

借此番并购,上汽既可把双龙汽车的产品推广到中国,又可增加自己在国际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事实上,上汽早已开始与双龙的技术合作,目前生产的汇众商用车即从双龙引进。

作为新进入财富全球500强名单的一家企业,上汽集团将此次收购作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的主要步骤。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在签字仪式上表示,“这是上汽集团开展国际业务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我们对于双龙汽车的前景感到非常高兴,并且相信股权转让不仅会给双方的员工和股东带来益处,也将极大地推动中韩两国的经贸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上汽集团开此先河,首先可以迅速提升技术,加快实现自主品牌汽车生产的步伐,其次可以利用双龙品牌开始尝试开拓国际市场。但作为“中国汽车业海外收购的第一案”,上汽将需要处理“水土不服”、强势工会以及接下来的品牌和产品引进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比收购本身来得轻松。

上海汽车是我国特大型汽车集团,在与美德汽车巨头成立合资后,上海汽车就已丧失了自主品牌。收购韩国双龙是上汽国际化的第一步,也是为打造自主品牌创造条件。韩国双龙汽具有完整的商用车生产线和先进的技术,上汽以制造乘用车见长,缺乏商用车生产;因此,通过这次收购使得优势互补,取得协同利益。到2006年,上汽国际化路线已经非常明朗化了,收购ROVER 的知识产权,生产自己的高档车——荣威。在国内,重组南京汽车,扩大规模优势,最后壮大自主品牌车。

当然,不是所有的并购都能如愿。Haier 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生产商美泰克,还有联想收购欧洲第三大PC 生产尚PB 对因为竞争对手的阻击而未能成功。这些遭遇还需要认真反思,为以后解决类似

情况创造条件。实践证明,中国的跨国公司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地学习对手,丰富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经验,在国外垄断巨头的夹击下,通过跨国并购等方式挤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参考书籍:骆品亮 《产业组织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曾广胜 《跨国并购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中青年经济学文库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李荣融 《中国正成为全球新兴的跨国并购市场》2003年 戴达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干春辉 《并购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乔梁 《规模经济论——企业并购中的规模经济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罗兰*贝格 《罗兰点评中国领先企业“走出去”海外战略》,《中外管理》

张向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 15:55 中国汽车报

阳阿苗 内地企业发展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跨国并购高潮迭起, 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趋势。外资控股和并购国有企业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新的支持和动力。国有企业历来不被学者所看好,认为是它们是无效率的代名词。2006年,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提出了“新国企”概念,外国巨头在本国攻略城池之时,新国企为主力的中国跨国公司也在走出去,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寻找发展机会,寻求新的蓝海。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成为中国对外输出资本的主力,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其中,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是跨国并购和就地建基地,跨国并购由于其有省时省力、可迅速本土化等优势尤受重视。下文就将从跨国并购的理论出发,寻求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轨迹。

关键词:跨国并购 跨国公司 全球化 投资

自19世纪世界市场形成以来,各民族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经济生活开始国际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以生产全球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成为发展主流,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其中,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与流通,成为推动全球化的动力和主要力量。跨国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殊标志,这是与跨国并购十分不开的;通过并购,跨国公司能取得协同效益、避税目的,进入新产业新市场,更好的掌握前沿技术、巩固销售市场,避开相关限制性的法律政策,优化资源配置,达到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的目的。

这里我主要从跨国并购来说明跨国公司。

从19世纪70年代,随着电力、铁路和通讯等的发明与运用,在西方,掀起了第一次企业间的大洗牌,即是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此后,连续发生4次企业并购浪潮,现今的企业并购浪潮处在第五次。这次以新兴产业之间、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大并购为主,产业再次高度集中,横向与纵向并购交叉混合进行。现代的跨国并购一般的操作过程如下:

跨国兼并已经成为跨国公司们日常话题。金融全球化推动了跨国兼并,降低并购成本,金融机构已成为兼并与被兼并企业之间的桥梁,为兼并企业提供资信保障,使并购顺利进行。而完成这一复杂兼并操作过程的前提是现代的企业法人管理制度和股份制的建立与完善。大部分的大型企业并购采取的是股票互换的方式,交易价值迅猛增长,这种现象尤其在发达国家明显,具体可见下表:

1987—1999年跨国公司并购的融资方式

(交易及交易金额) 单位:10亿美元

年份 总计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74.5 115.6 140.4 150.6 80.7 79.3 83.1 127.1 186.6 227.0 304.8 531.6 720.1 世界 发达国家 现金 股票互换 现金 股票互换 71.6 1.5 71 0.4 113.2 1.6 110.5 1.6 128.3 11.2 123.8 10.7 137.0 12.6 126.9 6.4 78.0 2.3 71.4 2.3 76.3 3.0 65.7 2.8 68.7 14.3 55.7 13.4 121.8 5.3 105.6 5.2 172.8 13.8 151.9 12.7 197.2 29.8 161.1 27.7 272.4 32.4 212.5 22.2 390.7 140.9 307.1 138.1 458.7 261.4 383.8 260.8 发展中国家 现金 股票互换 0.6 1.1 2.8 —— 4.5 0.5 9.9 6.2 5.8 —— 8.0 0.2 11.8 0.9 14.9 0.1 14.9 1.1 32.5 2.2 54.5 10.1 78.1 2.8 64.1 0.5

资料来源:UNCTAD 跨国并购数据库,《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并购与发展》,冼国民总校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并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与获得良好的信贷,保证自己的资金链的安全,使企业持续增长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企业并购的动机:

企业并购主要是内生因素导致的,运用Cournot (古若)竞争理论可以说明,市场需求函数为

P=a—bp

每个企业的成本函数为

C (q )= cq

则每个企业的利润与企业数n 有关,记为π(n ) 。可以合理选择参数(a ,b ,c ),使得

2π(4)>π(3); π(2)>2π(3)

企业数的多寡,市场集中度的高低对企业利润影响是非常大的。当然,现实中的企业并购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缺乏自由竞争环境的发展中国家,这种外因有时影响甚至超过企业内部因素。企业这么热衷与并购,那它到底能为企业带来那些收益呢?

(1)提高市场占有率,争取成为市场的支配力量。例如,2006年. 国美点并购上海永乐电器一案中,就带有非常强烈的这种因素。两家合并之后,市场占有率对主要竞争对手苏宁电器有巨大优势,尤其是在上海具有绝对市场支配地位。

(2)降低市场风险。例如方正集团利用兼并涉足证券,以降低其资本风险。

(3)获得规模协同效益,产生“1+1>2”的范围经济效应(Economies of Scope )与规模经济效应(Economies of Scale)。这种并购一般发生在生产联系比较紧密的企业之间,上世纪3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陷入困境,新上任的总裁斯隆通过并购上下游汽车相关生产服务公司,降低成本,获得了规模效益,使公司走出困境。这其中还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因素,将外部性内部化。

(4)通过并购进入新市场,可口可乐公司并购雪碧,进入了雪碧原先的市场,获得了新的产品,拉大与对手的差距。

(5)其他动机。避免破产,股东抽回资本,经营人员为提高自己的声望等等。

怀着以上的动机,跨国公司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截止2006年,中国已经16年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大部分投资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以合资、入股、并购、独资等形式向中国输入资本,正如国家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3年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一次并购重组国际高峰论坛所说的:并购已经成为外资进入和扩大中国市场的主要方式。这些从去年热点话题的凯雷收购徐工,法国SEB 兼并苏泊尔,以及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法国达能与娃哈哈控股权之争等,都表明了这一趋势。

随着中国加入WTO 的过渡期的逐步结束,国内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市场经济更趋于成熟;特别是2002年以来,在关于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出台了一些新法规,尤其并购国有股、法人股的政策障碍以基本清除。2005年之后,我国金融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内A 股与B 股市场全线飘红,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单纯对银行的依赖,通过股市融资获得发展的资本用以扩大再生产。我国并购市场因此日益活跃,并购数量与数额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2006年底,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这意味着中国金融企业要在中国乃至世界市场上与国际跨国巨头同台竞争。从凯雷试图完全收购徐工等案例,我们不难得出,跨国公司的并购越来越趋向于我国的重点关键领域,能源、信息、装备制造业、金融等国家命脉中的龙头企业成为他们觊觎的对象。而这些行业在国家常年的保护下,还显得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恶意收购,从而危害我国产业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外资企业一旦在我国市场上建立了优势地位,就会千方百计的打压本国企业,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以宝洁公司为例:

上世纪80年代,宝洁公司登入中国,在广州建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由于当时的中国对外资企业有非常优惠的政策,又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从此宝洁公司就以迅猛的发展优势占据中国日用品市场,其步伐之快绝对是把中国一些老牌子的日用品打个措手不及,被迫淡出市场。

从90年代始,宝洁建立了其在日用品市场上的绝对优势,拥有市场话语权。建立技术上、品牌上的差异化优势。同时,随时防范遏制新的竞争者。最为典型的策略是产品组合遏制进入:

品牌产品组合扩张是其产品组合遏制进入策略的中心措施。根据Schmalensee(1978)运用空间模型研究在位者通过产品差异化遏制进入理论。以下是其极其简化的模型:假设消费者在周长为1的圆周上均匀分布;N 各品牌的产品等距离分布在圆周上,即每两个品牌之间的1/N,可以理解为品牌之间的差异化程度。如果产品价格为P ,则每个品牌之间的利润与品牌数有关,记为πI =。记(p , N )

假定有一个新的品牌进入市场,位于两个品牌(i ,i+1)N *∈arg N ∙πI (p , N ) =0. 给定这N 个品牌,

之间的中心位置,新品牌将吸引它左右两边两个品牌的部分顾客。则新品牌的利润为πE (p , 2N ) 。显然,

πE (p , 2N ) ={N *

>0, N

N *

≤0, N ≥2

N *N *N *

π(2N )=0; π(>0。所以,当N=时,也就是说,如果在位者将品牌数扩张到E p ,I p )222

数量时,就可以有效遏制进入。

宝洁公司一开始就在中国打组合拳,洗发液市场有三剑客:飘柔、海飞丝、潘婷,护肤市场打舒肤佳等。在日用品市场上,通过这种品牌组合,相互补充,差异化运作,例如海飞丝的宣传上打的是去屑牌,而飘柔则强调柔顺,潘婷专注于养护。上世纪末,重庆舒蕾异军突起,引起了不小的波动;但是靠宝洁的产品组合差异化运作策略,舒蕾很快就衰落了,现在也只能去农村市场作为了。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数量过于庞大,在国民经济中中占主导地位,不利于自由竞争。国家国资委今年再次重申,央企将只保留80—110家,其余的将被并购或者转为地方企业。对此,我们必须汲取先前的教训,严格审查,做好央企重置工作,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国家创造新的收益。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来而不往非礼也”,外资送我们并购大礼,而我们若不回敬就会成为缺乏礼仪之人。从以上并购动机上,再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产业发展实际,不难得出,中国企业对外进行跨国并购,更多的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确保资源供应,获取技术和品牌,转移剩余产能,绕过海外壁垒等。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中国市场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后,许多企业已创造自己的品牌,做大了规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他们尝试着国际话事务。这让人想起央视大戏《乔家大院》中的乔致庸的行为。

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还需要前提条件如下:

1、拥有行业的领先地位,独特的产品优势(产品差异化优势),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能将中国比较优势与国际资源相结合。

2、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原理在文章开头就进行了阐述,这里不在重复。

3、还有要有具有国际视野、懂得跨国经营的人才。

4、政府的支持也是毕不可少的,无论是本国政府还是其他国家政府。

案例研究:中国汽车业海外收购的第一案——上海汽车收购韩国双龙汽车

2004年的一天,上汽集团董事长陈祥麟与朝兴银行行长崔东洙的手终于握在了一起。他们分别代表上汽集团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委员会于汉城签署最终协议,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正式收购双龙汽车48.92%股权。

这是中国汽车企业首次成功地并购国外同业。双龙最大的债权人朝兴银行高层透露上汽将为此支付约5亿美元。在并购过程中,上汽集团先后战胜化工巨头蓝星集团和美国一家养老基金。据悉,此项交易还需中国政府和韩国债权委员会批准。

根据最终协议,上汽集团将帮助双龙汽车继续拓展在韩国的业务,保留和改善公司现有的设备,并在未来进行必要的投资。上汽集团还将帮助双龙汽车拓展中国和其他国际市场。另外,为了不至于引起韩国双龙汽车工会对此的激烈反应,上汽将保留双龙汽车现有的管理层和员工队伍。双龙汽车公司的新闻发言人表示,上汽集团的领导已考察了双龙汽车公司的两个工厂。

借此番并购,上汽既可把双龙汽车的产品推广到中国,又可增加自己在国际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事实上,上汽早已开始与双龙的技术合作,目前生产的汇众商用车即从双龙引进。

作为新进入财富全球500强名单的一家企业,上汽集团将此次收购作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的主要步骤。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在签字仪式上表示,“这是上汽集团开展国际业务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我们对于双龙汽车的前景感到非常高兴,并且相信股权转让不仅会给双方的员工和股东带来益处,也将极大地推动中韩两国的经贸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上汽集团开此先河,首先可以迅速提升技术,加快实现自主品牌汽车生产的步伐,其次可以利用双龙品牌开始尝试开拓国际市场。但作为“中国汽车业海外收购的第一案”,上汽将需要处理“水土不服”、强势工会以及接下来的品牌和产品引进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比收购本身来得轻松。

上海汽车是我国特大型汽车集团,在与美德汽车巨头成立合资后,上海汽车就已丧失了自主品牌。收购韩国双龙是上汽国际化的第一步,也是为打造自主品牌创造条件。韩国双龙汽具有完整的商用车生产线和先进的技术,上汽以制造乘用车见长,缺乏商用车生产;因此,通过这次收购使得优势互补,取得协同利益。到2006年,上汽国际化路线已经非常明朗化了,收购ROVER 的知识产权,生产自己的高档车——荣威。在国内,重组南京汽车,扩大规模优势,最后壮大自主品牌车。

当然,不是所有的并购都能如愿。Haier 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生产商美泰克,还有联想收购欧洲第三大PC 生产尚PB 对因为竞争对手的阻击而未能成功。这些遭遇还需要认真反思,为以后解决类似

情况创造条件。实践证明,中国的跨国公司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地学习对手,丰富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经验,在国外垄断巨头的夹击下,通过跨国并购等方式挤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参考书籍:骆品亮 《产业组织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曾广胜 《跨国并购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中青年经济学文库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李荣融 《中国正成为全球新兴的跨国并购市场》2003年 戴达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干春辉 《并购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乔梁 《规模经济论——企业并购中的规模经济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罗兰*贝格 《罗兰点评中国领先企业“走出去”海外战略》,《中外管理》

张向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 15:55 中国汽车报


相关内容

  • 跨国并购理论综述
  • 跨国并购理论综述 张亚 (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部,江西 南昌 330013) 1.跨国并购动因研究理论的新发展 Buckley 和 Casson(1998)提出的柔性化管理理论的深化与实践检验,在弗农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上,巴特利和高歇尔(Bartlett and Ghoshal,1998)将其扩展 ...

  • 当代跨国公司理论
  • 当代跨国公司理论:文献综述 09级硕士五班 世经政系 韩燕 摘要:跨国公司作为一个独特的企业群体被放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被考察,无论对于企业发展史,还是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都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象征.本文对跨国公司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简单梳理和归纳,以对跨国公司理论有个初步的认识. 关键词:跨国公司 ...

  • 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
  • 论文题目: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成 栋 学 院 毕 业 论 文 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问题研究 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问题研究 摘 要 企业并购作为资本运营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引起重视,虽然有很多企业的并购是成 功的,但还是有大量失败的案例,而这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表明,企业并购后的整合 是决定企业并 ...

  • 并购动因理论
  • 并购动因理论概述 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背景下,企业并购存在许多具体原因.经济学家从多个角度对并购活动加以解释,形成多种并购理论.Brouther(1998)认为,并购动因可以分为经济动因.个人动机和战略动机三类. Weston等(1998)将现有文献中的并购动机分为战略驱动的并购.管理层无效驱动的并购 ...

  • 公司并购理论回顾与评述
  • 第34卷第1期2010年1月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angta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V01.34No.1 Jan.,2010 公司并购理论:回顾与评述' 郑鸣1,李思哲1,肖 健2 (1.厦门大学金融系,福建 ...

  •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评析
  • 摘要:企业并购动因不同,并购后所采取的整合措施也不同,而并购后的整合直接决定着并购的成败.本文将并购动因理论分为创造价值和转移价值的并购动因理论并加以评析,以期为并购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并购动因 创造价值 转移价值 一.创造价值的并购动因理论 (一)效率理论该理论强调企业并购形成的资源再配 ...

  • 并购是否创造价值的理论分析
  • 2008年第12期 总第174期 黑龙江对外经贸 HLJ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No. 12, 2008 Serial No. 174 [经济管理] 并购是否创造价值的理论分析 孙晓琳 (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 辽宁大连116600) [摘 要 ...

  • 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 集体经济 ·学术探讨 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摘要:文章在对主流跨国公司理论进行评述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Zander和 Kogut基于知识特征研究角度的跨国公司理论,并对跨国公司R&D的全球分散化和R&D的国际战略联盟现象进行了 解释. 关键词:跨国公司:知识理论:知识特征:R&a ...

  •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试题
  •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跨国公司: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并且改企业拥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企业的实体之间分享资源.信息并分担责任 2. 买方垄断价格:低于商品的国际价值的价格,跨国公司从发展中国家采购的初级产品的价格, ...

  • 企业并购与纵向一体化的动因研究
  • 企业并购与纵向一体化的动因研究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 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和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并对两者的动因理论进行了比较.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具体分析了企业并购和纵向一体化的动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国外关于并购动因所提出的理论已逐渐适合中国企业的实际. 关键词:企业并购:纵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