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l期吉林林业科技
v01.32No.1
2003年2月
J珏INFoRESmYSC:ⅢNCE
AIqDⅡ℃}啪10|GY
Reb.2003
文章编号:1005—7129【2003)01—0040一05中图分类号S792.11
文献标识码:A
杨树新品种生长情况调查*
郭振和1,段枫2,孙国良1,张秀伟1,金丽群1,
曲亚荣1,曲克东3,李万平3,张春玲3
(1.农安县林业总站,吉林长春l嬲;2.国营农安县靠山苗圃,吉林长春1嬲;3.农安县
森防站,吉林长春130200)
摘要:本文对杨树新品种西+加、小×黑、三北l号、中绥12号苗期生长情况和29a生西+加、北京杨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西+加生长性能最佳,可在造林中推广应用。关键词:杨树;新品种;生长调查
Areport
on
growthsuⅣeyinnew
Variety
test
ofpoplar
GUo孙衄一hel,DuAN嚼,sUNGuo—li删,zHANG
Xu—weil,
删H—q吼1,QIUYa—r0耐,QIUKe—d彻矿,uw抽一pi茸,zHANGchun—li霹
(Q眦alF0豫田Sh出∞0fN0n铲n130200,ClliI_18;2.NadonalG呻,Q删=lgch吼13c|200,Cllim;3.R腿:stcourlty,Q脚礓灿llII
l(aosh姐Nu联碍0f
N∞gan
P雠M锄ag锄eI吐St幽0f
Nongan
G眦ty,
凸卸8cl啪130200)
Ab曲国d:A粤铆曲surveyw∞c0耐删f醅some0f
c田翟蠡幡蠡,P.s面哺w以×P.咖,P.×点k函萄∞凹.Z^on8矗r醛捌一lr踟varie【ypclpk,such鹪只::P以凇s瑚腿oze“s+P.and脚“厶岱×6e{弘唧蠡e【c.
山峨ly捌r噶uh
sllows
tlIm脚以搬s比啪越ens+P.∞玳h墙}脚山eop血rl跚∞0f伊owtlI
cIm∞teristic,
it00I】ld
be既赋峙il如and叩pliediIIfhest血呲蚵伽.
1畸聊ords:pc哐dar;I踟诃e哆;乎刚lrtII踟rvey
收稿日期:20吃一ll一03
杨树是“三北”地区造林的主要树种。随作者简介:郭振和(196l一),男,吉林农安人,高工,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杨树种类逐渐增多。学士。主要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造林苗木种类选择*本文在成文过程中,胡日学、孙海军、王瑞刚、宋风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造林后能否达到速生、林、崔秀丽、李亚玲、尹秀艳、崔大民等同志参加了外业调查,在此一并致谢。
丰产,甚至关系到造林的成功与失败。而有
关杨树种类苗期和生长期生长对比的的研究报道还很少,为此笔者对目前林业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几个杨树品种进行了苗期生长情况
和29a生的西+加、北京杨生长情况的观测
类有西+加、小×黑、中绥12和三北l号。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共设5个重复。
2002年4月5日前整地打垅,垅宽70咖,4
月15日选上述4个品种萌条制成15cm的插惠,按随机区组试验的分布进行扦插,扦插后灌透水,其它田间管理措施相同。9月20日调查苗木的地径和苗高,调查面积为800秆,调查株数为7338株。同时,对29a生的西+加、北京杨生长情况进行词查,调查株数西+加22株,北京杨34株,调查时间分别为1987、1988、1989、1990和2002年,调查内容为径生长情况调查。将所有苗木调查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对29a生西+加、北京杨的调查数据进行单株蓄积量、单株连年生长量、单株平均年生长量进行相对值的比较分析,从中找出最佳苗木品种。具体情况见表I~
2。
研究,旨在为造林苗木器种选择上提供可靠的依据,为生产服务。l试验地自然情况
试验地位于农安县靠山苗圃办公室院外东侧的育苗地,土壤种类沙壤土;29a生的话+加、北京杨的混交林位于靠山苗圃办公室南部防护林。该林分是1974年营造的株问混交林,林分土壤种类为沙壤土。该地区无霜期145d,年均降水量为507,7t舳。2试验材料及方法
育苗试验面积为8500秆。试验苗木种
表1
试验区及苗木生长情况调查
单位:mt、一、。
一4l一
表2西+加、北京杨生长情况调查
8
2
4
64
2
2
2
2
35l71
313442
23l
23l
11
11
565
3
343
3
l54
2
l
1l2
l
l
l
l
l
12
ll
4l
2ll
64
l1
3苗木生长情况分析
苗木生长情况受苗木种类、土壤条件、经营方式、育苗密度等条件所制约。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土壤条件、经营方式、育苗密度等因子均相同,因而由于苗木种类不同所导致苗木生长情况不一。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苗木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
验。
总离差平方和玩=∑r—C=38.2606
—38.09=O.1706
区组离差平方和£区=l,4(5.512+5.62
+5.682+5.5磐)一C=38.10925—38.09=
0.1925
处理离差平方和如=1,5(6。672+
6.68+6.752+7.52)一C=38.18476—38.09=
0.09476
剩余离差平方和=£总一k—k=
0.05659
,’1
f2
3.1地径生长情况分析
校正数c=等崇=38.09
表4
F检验
脚>R.嘲,品种间地径差异显著,且
“>凡埘理有极显著差异,地径平均值以D种为最大(即西+加),所以苗木地径生长以
表5
西+加为最优。3.2苗高生长情况分析
苗高生长情况方差分析
表6F检验
瞻>%.嘲,所以差异显著,且F计>
R期理有极显著差异,苗高生长量有显著差
异,以D种(即西+加)苗高生长量为最优。
通过上面分析,不难看出西+加苗期生长明显优于其它3个品种。4林分生长情况分析
西+加杨、北京杨造林时间为1974年
表7
春,造林地点为同一地段,混交方式为株问混交,因此土壤条件、造林时间、经营方式均相同,由于品种不同导致其生长量明显不同。具体情况见表7—8。
西+加、北京杨生长情况统计单位:株、秆
表8西+加杨+北京杨生长情况分析单位:m3
4.1蓄积量分析
由表8可以看出:1987、1988、1989、1990和2002年西+加蓄积量分别是北京杨蓄积量的3.050、3.022、2.772、2.717和3.332倍。4.2年平均生长量分析
由表8可以看出:1987、1988、1989、1990和2002年西+加平均年生长量分别是北京杨平均年生长量的3.083、3.24、2.789、2.704和3.022倍。4.3连年生长量分析
由表8可以看出:西+加1987年到1998年、1988年到1989年、1989年到1990年的连年生长量分别是北京杨的2.898、1.62和1.370倍。
由此可见,西+加杨无论是蓄积量、平均年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均明显高于北京杨。
5结语
在现有造林中所普遍使用的小×黑、中绥12号、三北l号、北京杨和西+加等杨树优良品种中,西+加的林木生长量明显优于其它4个,因此,西+加杨树在造林中应大力推广。
第32卷第l期吉林林业科技
v01.32No.1
2003年2月
J珏INFoRESmYSC:ⅢNCE
AIqDⅡ℃}啪10|GY
Reb.2003
文章编号:1005—7129【2003)01—0040一05中图分类号S792.11
文献标识码:A
杨树新品种生长情况调查*
郭振和1,段枫2,孙国良1,张秀伟1,金丽群1,
曲亚荣1,曲克东3,李万平3,张春玲3
(1.农安县林业总站,吉林长春l嬲;2.国营农安县靠山苗圃,吉林长春1嬲;3.农安县
森防站,吉林长春130200)
摘要:本文对杨树新品种西+加、小×黑、三北l号、中绥12号苗期生长情况和29a生西+加、北京杨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西+加生长性能最佳,可在造林中推广应用。关键词:杨树;新品种;生长调查
Areport
on
growthsuⅣeyinnew
Variety
test
ofpoplar
GUo孙衄一hel,DuAN嚼,sUNGuo—li删,zHANG
Xu—weil,
删H—q吼1,QIUYa—r0耐,QIUKe—d彻矿,uw抽一pi茸,zHANGchun—li霹
(Q眦alF0豫田Sh出∞0fN0n铲n130200,ClliI_18;2.NadonalG呻,Q删=lgch吼13c|200,Cllim;3.R腿:stcourlty,Q脚礓灿llII
l(aosh姐Nu联碍0f
N∞gan
P雠M锄ag锄eI吐St幽0f
Nongan
G眦ty,
凸卸8cl啪130200)
Ab曲国d:A粤铆曲surveyw∞c0耐删f醅some0f
c田翟蠡幡蠡,P.s面哺w以×P.咖,P.×点k函萄∞凹.Z^on8矗r醛捌一lr踟varie【ypclpk,such鹪只::P以凇s瑚腿oze“s+P.and脚“厶岱×6e{弘唧蠡e【c.
山峨ly捌r噶uh
sllows
tlIm脚以搬s比啪越ens+P.∞玳h墙}脚山eop血rl跚∞0f伊owtlI
cIm∞teristic,
it00I】ld
be既赋峙il如and叩pliediIIfhest血呲蚵伽.
1畸聊ords:pc哐dar;I踟诃e哆;乎刚lrtII踟rvey
收稿日期:20吃一ll一03
杨树是“三北”地区造林的主要树种。随作者简介:郭振和(196l一),男,吉林农安人,高工,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杨树种类逐渐增多。学士。主要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造林苗木种类选择*本文在成文过程中,胡日学、孙海军、王瑞刚、宋风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造林后能否达到速生、林、崔秀丽、李亚玲、尹秀艳、崔大民等同志参加了外业调查,在此一并致谢。
丰产,甚至关系到造林的成功与失败。而有
关杨树种类苗期和生长期生长对比的的研究报道还很少,为此笔者对目前林业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几个杨树品种进行了苗期生长情况
和29a生的西+加、北京杨生长情况的观测
类有西+加、小×黑、中绥12和三北l号。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共设5个重复。
2002年4月5日前整地打垅,垅宽70咖,4
月15日选上述4个品种萌条制成15cm的插惠,按随机区组试验的分布进行扦插,扦插后灌透水,其它田间管理措施相同。9月20日调查苗木的地径和苗高,调查面积为800秆,调查株数为7338株。同时,对29a生的西+加、北京杨生长情况进行词查,调查株数西+加22株,北京杨34株,调查时间分别为1987、1988、1989、1990和2002年,调查内容为径生长情况调查。将所有苗木调查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对29a生西+加、北京杨的调查数据进行单株蓄积量、单株连年生长量、单株平均年生长量进行相对值的比较分析,从中找出最佳苗木品种。具体情况见表I~
2。
研究,旨在为造林苗木器种选择上提供可靠的依据,为生产服务。l试验地自然情况
试验地位于农安县靠山苗圃办公室院外东侧的育苗地,土壤种类沙壤土;29a生的话+加、北京杨的混交林位于靠山苗圃办公室南部防护林。该林分是1974年营造的株问混交林,林分土壤种类为沙壤土。该地区无霜期145d,年均降水量为507,7t舳。2试验材料及方法
育苗试验面积为8500秆。试验苗木种
表1
试验区及苗木生长情况调查
单位:mt、一、。
一4l一
表2西+加、北京杨生长情况调查
8
2
4
64
2
2
2
2
35l71
313442
23l
23l
11
11
565
3
343
3
l54
2
l
1l2
l
l
l
l
l
12
ll
4l
2ll
64
l1
3苗木生长情况分析
苗木生长情况受苗木种类、土壤条件、经营方式、育苗密度等条件所制约。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土壤条件、经营方式、育苗密度等因子均相同,因而由于苗木种类不同所导致苗木生长情况不一。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苗木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
验。
总离差平方和玩=∑r—C=38.2606
—38.09=O.1706
区组离差平方和£区=l,4(5.512+5.62
+5.682+5.5磐)一C=38.10925—38.09=
0.1925
处理离差平方和如=1,5(6。672+
6.68+6.752+7.52)一C=38.18476—38.09=
0.09476
剩余离差平方和=£总一k—k=
0.05659
,’1
f2
3.1地径生长情况分析
校正数c=等崇=38.09
表4
F检验
脚>R.嘲,品种间地径差异显著,且
“>凡埘理有极显著差异,地径平均值以D种为最大(即西+加),所以苗木地径生长以
表5
西+加为最优。3.2苗高生长情况分析
苗高生长情况方差分析
表6F检验
瞻>%.嘲,所以差异显著,且F计>
R期理有极显著差异,苗高生长量有显著差
异,以D种(即西+加)苗高生长量为最优。
通过上面分析,不难看出西+加苗期生长明显优于其它3个品种。4林分生长情况分析
西+加杨、北京杨造林时间为1974年
表7
春,造林地点为同一地段,混交方式为株问混交,因此土壤条件、造林时间、经营方式均相同,由于品种不同导致其生长量明显不同。具体情况见表7—8。
西+加、北京杨生长情况统计单位:株、秆
表8西+加杨+北京杨生长情况分析单位:m3
4.1蓄积量分析
由表8可以看出:1987、1988、1989、1990和2002年西+加蓄积量分别是北京杨蓄积量的3.050、3.022、2.772、2.717和3.332倍。4.2年平均生长量分析
由表8可以看出:1987、1988、1989、1990和2002年西+加平均年生长量分别是北京杨平均年生长量的3.083、3.24、2.789、2.704和3.022倍。4.3连年生长量分析
由表8可以看出:西+加1987年到1998年、1988年到1989年、1989年到1990年的连年生长量分别是北京杨的2.898、1.62和1.370倍。
由此可见,西+加杨无论是蓄积量、平均年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均明显高于北京杨。
5结语
在现有造林中所普遍使用的小×黑、中绥12号、三北l号、北京杨和西+加等杨树优良品种中,西+加的林木生长量明显优于其它4个,因此,西+加杨树在造林中应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