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报告范文

漫长的暑假在许多人的眼里似乎都用“无聊”字眼加以概括,刚开始我也这么觉得,毕竟暑期长达三个月,如果不好好规划确实会很无聊,周国平曾经说过:“人闲着不一定会无聊,没事做或者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才会无聊”。面对着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业困难的问题已日亦突出。自从进入大学,“就业”两字就开始不断地刺激我们的大脑,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现在社会的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是“有经验者优先”,而在校园里的我们在社会中的经验会拥有多少呢?更别说什么工作经验了。虽然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但跟所谓的大社会比真是相差甚远了。为了扩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以便一毕业就能在真正的社会上得心应手,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在匆匆两个星期的休息后就走进了我的实习单位“校园周刊”,并在随后的两个星期又进入兼职单位“利众眼镜超市”。

实践,不外乎就是把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而做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到报社当实习编辑和在利众做营业员似乎毫无用武之地,与专业根本不对头。其实也并非这样,管理这东西,只要解读的透彻,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离开管理两字,所以我觉得管理专业的学生找实习单位最容易,无论到什么单位实习,都可以把我们学到的专业理论用上,从而学习相关操作。例如,我们到一个单位实习或兼职的时候就应试图了解我们是怎样被别人管理的,单位员工是怎样被管理的,企业的工作又是在怎样的管理中运行的,主要是由谁来操作。带着这种思维去观察、去思考、去解读,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观点,这样去实习会比较有意义。

校园周刊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小企业,以福州所有大学为市场,强调创新理念,对大学生和大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解读。主要由编辑部、校园工作中心和业务部组成。它有着一支非常年轻的工作队伍,很多都是在校大学生或者是刚毕业不久的,平均年龄在二十五岁左右,而且几乎都是学校精英,或曾经是,掌握相当丰富的校园资源。他们充满朝气,追求一种专业、改变和团队的现代企业精神。

虽然公司规模小,许多条件都不具备,但凭他们的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业精神,相信他们很快就能把学生市场开拓,打出自己的品牌。他们每次做策划的时候都是所有编辑部成员聚集在一起,很放松,一起聊天、讨论,这也是最能学到东西的时候,思想会不断地碰撞,产生火花,得到很多可贵的东西,然后再把它们记下来。这样互动性很强,而且能充分挖掘出每个人的潜能,开拓他们的思维。吃饭时有时会对工作情况进行讨论。遇到有趣的话题,大家也会一起说的不亦乐乎,从而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我在报社当实习编辑,主要由执行主编带我,比较自由,但却少不了严格。

我在里面主要做些校对工作,另外有时帮忙想些思路和查资料,然后其他时间都是自己掌握。每天上午8点半上班,下午6点下班,时间虽然长了点,但热情使我没有感到丝毫的累,而且是主编带我,更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刚进入校园周刊时主编就对我说:“很多时候,别人都不会引导你怎么走,特别是人生之路,即使有人引导也不可能引导你一辈子,而且你也会过的不快乐,因此,你要学会规划你的生活,今天该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整个暑期又该做什么,完成什么,做一个具体的规划,这样整个暑期才会过的有意义。”另外,他还要我做好每天的笔录。跟他在一起会觉得一股上进的气息,人也会自信得多。因为他就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思维又相当活跃,对一却充满希望,虽然目前没什么比较大的成就,但凭他的自信与才华,谁又能保证他不会很快就有大的作为呢?在我看来他目前只是在积累更多的知识与经验罢了。跟他在一起很多时候都是被他“逼”着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但这“逼”却很有效,会让我去刺激思维,刺激想象,从中得到许多可贵的东西。另外,在闲暇之余我经常和主编在一起交流,他经常给我讲一些关于公司企业和人生方面的知识,只是我资质不够高只懂得一点点,受影响一点点,不过挺受益的。明显的就自信方面,以前跟别人讲话经常会表达不清楚,很有趣的话题从我嘴里说出的就完全变味了,跟上级人物说话也会觉得很不自在,就是因为缺乏自信,但现在,虽然表达方面还不够,还是能比较自信地把意思说出去,跟上级讲话也不会觉得有压迫感。每次观察主编和业务经理,为什么他们在与别人交流时能那么的从容自如,如鱼得水,而别人也就愿意乖乖地听他们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够自信,同时对事物解读的透彻,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也就能水到渠成,卖出概念。而我就是缺乏解读之心导致表达不清,然而在利众工作就为我提供了锻炼自信和表达技巧的机会。利众也让我看到了企业的另一面。

暑期一个人在福州,要生活,要开销。没金钱做支撑是没办法的,而金钱的来源只能靠职业。自己也二十出头了,虽然还是学生,但在社会上总不能也让父母寄生活费吧!为此,在校园周刊实习两个星期后,我便到利众找了一份兼职工作。利众公司的成立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公司的管理也颇有规范,公司倡导以平价的理念和最好的服务去推翻眼镜行业的“暴力”行为。公司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它文化中的纪律。所有员工上班必须穿工作服,上下班都得打卡,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时手机必须调成振动状态,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就连请假制度也规定的很明确,如果被抓住做违规的事,严重的话要扣工资的百分之几。每天早上上班之前店长或主管都会聚集所有员工开早会,向大家问好,总结过去工作并制定接下来的目标,最后还要喊一声“树立眼镜行业新典范”的口号让人觉得做好带头大哥的作用一样,更让人觉得一种责任在身,从而振奋员工精神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可能刚开始你就会感到浓厚的企业文化气息,浓厚得让人窒息,无法适从,整天都得守着规矩工作,但时间久了你就会不大注意,并受它影响。

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会分配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但在实习和工作的日子里就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去领悟,而且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很多时候别人能为你做的只是给你提供个平台,你要在上面做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违规。而做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强调精英意识,做事要有计划、有目的才不会盲目。在校园周刊和利众最大的收获在于体验它们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校园周刊那种“休闲与学习结合的学习型团队”和利众“创造顾客、贴近顾客、服务顾客、感动顾客”的经营思想使我深深认识到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在此期间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自己的理财意识不够高,在学校各种开销都比较可以预算,比较稳定,但一走上社会各种想不到的消费就让自己没了方向,不能很好地处理,计划也没了,经常会超出预算范围,暑期挣来的工资还不够自己消费。

第二,自己身兼两职,隶属两个部门,有时不能很好地区分工作的主次轻重,工作效率不高。

第三,缺乏良好的协调技能。面对一些无理或故意叼蛮的顾客,不能很好地做出协调,而只能请师姐们出马。

第四,未能积极与公司高层沟通,在校园周刊那么久了也没能跟老总说过几句话,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只和主编说。在利众就稍好一点点,但还是不够,特别是自己学管理的却和主管交流的较少。

除了收获和看到自身的不足外,也凭借学过的理论知识,发现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校园周刊虽然说成立不久,但应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这样才能让各项工作有序地运行,员工也才能做到自觉、自率、自新。对于刚成立的企业更应如此,许多蓝血企业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因为有良好的纪律做支撑。

第二,我觉得做为一位领导人在决策前应多与员工沟通、交流、讨论,再跟自己的想法对比,然后才做结论,这样员工也会觉得自己受尊重,比较容易接受,做领导的也能得到自己最想要的结果。所以,老板应与员工进行多一些的交流,多听员工的意见,综合员工意见后,再进行决策。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成本。

第三,校园周刊对人力资源的运用还需完善。它在每个学校都建立工作站,里面的都是学生,他们帮助校园周刊完成正常工作,校园周刊也相应给予他们一些报酬,如提供实践、实习和兼职的机会,这些校园周刊也做了相关的努力,但没有造成一个势头,把意思很好地传达,造成很多学生以为是白白跟校园周刊办事,然后就会不想做,从而丧失良好的人力资源。

我觉得校园周刊虽然可以锻炼到人,需把实质的东西清晰带给别人,在叫学生做事时应尽量让学生看到他能给他们带来些什么好处,而且是明显的,让他觉得是在卖人情给他,这样才真正达到目的。不然就像做好事反被别人责备。

第四,做为那么大的眼镜超市,每次顾客来焊接眼镜都要让他们等上几天,觉得麻烦,还要10元的焊接费。为了让顾客感到服务的全方位,我觉得利众应有个自己的焊接工。

第五,在交接班时,利众会出现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工作人员太多的现象。人员多时就会聚集在一起聊天或者做一些做其他一些事,会觉得很没纪律性,给顾客看到了更不是很好的形象。

第六,人力资源战略似乎不符现代管理理念。利众每年都会招聘大量员工,开一个培训课,与此同时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人员流失。我深信留住一个老员工的成本要比招聘一个新员工的成本低的多。企业应想办法留住人才,而不是不断补充人员。再一个就是在利众上班都是一天站到晚的,特别是低级正式员工,一天要站十三个半小时,这是非常累的,这样就难免出现工作心不在焉、抱怨甚至偷懒的现象,效率当然不会高。我觉得在顾客较少时应给员工一点休息的时间或者在柜台上班时可以坐着。

这些只是我看到的表面现象,是我个人的观点,也许它们事实并非这样或有着自己的道理,可能他们的做法对于他们是有利的,如有不对的地方愿意道歉。

总结暑期的实践生活,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感受,对自身都是极大的收获。整个暑期过的也相当充实,玩的玩到了,学的也学到了,时间都被安排的相当紧凑,每天都奔波与实习与工作之中,在实习和工作之余自己也没忘记学习,每天下班后回到日租房还要看一些课外书和背英语单词,以补充肚里的墨水和准备下学期的英语四级,另外还要为下学期的《心林》做策划,虽然累了点,但却养成了“工作+学习”的习惯,每天一个半小时的骑自行车上下班也让自己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对企业和社会认识的更多,从而不会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可以说我的暑期生活过的是很有意义的。

漫长的暑假在许多人的眼里似乎都用“无聊”字眼加以概括,刚开始我也这么觉得,毕竟暑期长达三个月,如果不好好规划确实会很无聊,周国平曾经说过:“人闲着不一定会无聊,没事做或者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才会无聊”。面对着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业困难的问题已日亦突出。自从进入大学,“就业”两字就开始不断地刺激我们的大脑,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现在社会的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是“有经验者优先”,而在校园里的我们在社会中的经验会拥有多少呢?更别说什么工作经验了。虽然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但跟所谓的大社会比真是相差甚远了。为了扩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以便一毕业就能在真正的社会上得心应手,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在匆匆两个星期的休息后就走进了我的实习单位“校园周刊”,并在随后的两个星期又进入兼职单位“利众眼镜超市”。

实践,不外乎就是把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而做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到报社当实习编辑和在利众做营业员似乎毫无用武之地,与专业根本不对头。其实也并非这样,管理这东西,只要解读的透彻,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离开管理两字,所以我觉得管理专业的学生找实习单位最容易,无论到什么单位实习,都可以把我们学到的专业理论用上,从而学习相关操作。例如,我们到一个单位实习或兼职的时候就应试图了解我们是怎样被别人管理的,单位员工是怎样被管理的,企业的工作又是在怎样的管理中运行的,主要是由谁来操作。带着这种思维去观察、去思考、去解读,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观点,这样去实习会比较有意义。

校园周刊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小企业,以福州所有大学为市场,强调创新理念,对大学生和大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解读。主要由编辑部、校园工作中心和业务部组成。它有着一支非常年轻的工作队伍,很多都是在校大学生或者是刚毕业不久的,平均年龄在二十五岁左右,而且几乎都是学校精英,或曾经是,掌握相当丰富的校园资源。他们充满朝气,追求一种专业、改变和团队的现代企业精神。

虽然公司规模小,许多条件都不具备,但凭他们的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业精神,相信他们很快就能把学生市场开拓,打出自己的品牌。他们每次做策划的时候都是所有编辑部成员聚集在一起,很放松,一起聊天、讨论,这也是最能学到东西的时候,思想会不断地碰撞,产生火花,得到很多可贵的东西,然后再把它们记下来。这样互动性很强,而且能充分挖掘出每个人的潜能,开拓他们的思维。吃饭时有时会对工作情况进行讨论。遇到有趣的话题,大家也会一起说的不亦乐乎,从而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我在报社当实习编辑,主要由执行主编带我,比较自由,但却少不了严格。

我在里面主要做些校对工作,另外有时帮忙想些思路和查资料,然后其他时间都是自己掌握。每天上午8点半上班,下午6点下班,时间虽然长了点,但热情使我没有感到丝毫的累,而且是主编带我,更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刚进入校园周刊时主编就对我说:“很多时候,别人都不会引导你怎么走,特别是人生之路,即使有人引导也不可能引导你一辈子,而且你也会过的不快乐,因此,你要学会规划你的生活,今天该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整个暑期又该做什么,完成什么,做一个具体的规划,这样整个暑期才会过的有意义。”另外,他还要我做好每天的笔录。跟他在一起会觉得一股上进的气息,人也会自信得多。因为他就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思维又相当活跃,对一却充满希望,虽然目前没什么比较大的成就,但凭他的自信与才华,谁又能保证他不会很快就有大的作为呢?在我看来他目前只是在积累更多的知识与经验罢了。跟他在一起很多时候都是被他“逼”着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但这“逼”却很有效,会让我去刺激思维,刺激想象,从中得到许多可贵的东西。另外,在闲暇之余我经常和主编在一起交流,他经常给我讲一些关于公司企业和人生方面的知识,只是我资质不够高只懂得一点点,受影响一点点,不过挺受益的。明显的就自信方面,以前跟别人讲话经常会表达不清楚,很有趣的话题从我嘴里说出的就完全变味了,跟上级人物说话也会觉得很不自在,就是因为缺乏自信,但现在,虽然表达方面还不够,还是能比较自信地把意思说出去,跟上级讲话也不会觉得有压迫感。每次观察主编和业务经理,为什么他们在与别人交流时能那么的从容自如,如鱼得水,而别人也就愿意乖乖地听他们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够自信,同时对事物解读的透彻,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也就能水到渠成,卖出概念。而我就是缺乏解读之心导致表达不清,然而在利众工作就为我提供了锻炼自信和表达技巧的机会。利众也让我看到了企业的另一面。

暑期一个人在福州,要生活,要开销。没金钱做支撑是没办法的,而金钱的来源只能靠职业。自己也二十出头了,虽然还是学生,但在社会上总不能也让父母寄生活费吧!为此,在校园周刊实习两个星期后,我便到利众找了一份兼职工作。利众公司的成立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公司的管理也颇有规范,公司倡导以平价的理念和最好的服务去推翻眼镜行业的“暴力”行为。公司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它文化中的纪律。所有员工上班必须穿工作服,上下班都得打卡,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时手机必须调成振动状态,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就连请假制度也规定的很明确,如果被抓住做违规的事,严重的话要扣工资的百分之几。每天早上上班之前店长或主管都会聚集所有员工开早会,向大家问好,总结过去工作并制定接下来的目标,最后还要喊一声“树立眼镜行业新典范”的口号让人觉得做好带头大哥的作用一样,更让人觉得一种责任在身,从而振奋员工精神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可能刚开始你就会感到浓厚的企业文化气息,浓厚得让人窒息,无法适从,整天都得守着规矩工作,但时间久了你就会不大注意,并受它影响。

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会分配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但在实习和工作的日子里就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去领悟,而且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很多时候别人能为你做的只是给你提供个平台,你要在上面做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违规。而做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强调精英意识,做事要有计划、有目的才不会盲目。在校园周刊和利众最大的收获在于体验它们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校园周刊那种“休闲与学习结合的学习型团队”和利众“创造顾客、贴近顾客、服务顾客、感动顾客”的经营思想使我深深认识到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在此期间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自己的理财意识不够高,在学校各种开销都比较可以预算,比较稳定,但一走上社会各种想不到的消费就让自己没了方向,不能很好地处理,计划也没了,经常会超出预算范围,暑期挣来的工资还不够自己消费。

第二,自己身兼两职,隶属两个部门,有时不能很好地区分工作的主次轻重,工作效率不高。

第三,缺乏良好的协调技能。面对一些无理或故意叼蛮的顾客,不能很好地做出协调,而只能请师姐们出马。

第四,未能积极与公司高层沟通,在校园周刊那么久了也没能跟老总说过几句话,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只和主编说。在利众就稍好一点点,但还是不够,特别是自己学管理的却和主管交流的较少。

除了收获和看到自身的不足外,也凭借学过的理论知识,发现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校园周刊虽然说成立不久,但应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这样才能让各项工作有序地运行,员工也才能做到自觉、自率、自新。对于刚成立的企业更应如此,许多蓝血企业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因为有良好的纪律做支撑。

第二,我觉得做为一位领导人在决策前应多与员工沟通、交流、讨论,再跟自己的想法对比,然后才做结论,这样员工也会觉得自己受尊重,比较容易接受,做领导的也能得到自己最想要的结果。所以,老板应与员工进行多一些的交流,多听员工的意见,综合员工意见后,再进行决策。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成本。

第三,校园周刊对人力资源的运用还需完善。它在每个学校都建立工作站,里面的都是学生,他们帮助校园周刊完成正常工作,校园周刊也相应给予他们一些报酬,如提供实践、实习和兼职的机会,这些校园周刊也做了相关的努力,但没有造成一个势头,把意思很好地传达,造成很多学生以为是白白跟校园周刊办事,然后就会不想做,从而丧失良好的人力资源。

我觉得校园周刊虽然可以锻炼到人,需把实质的东西清晰带给别人,在叫学生做事时应尽量让学生看到他能给他们带来些什么好处,而且是明显的,让他觉得是在卖人情给他,这样才真正达到目的。不然就像做好事反被别人责备。

第四,做为那么大的眼镜超市,每次顾客来焊接眼镜都要让他们等上几天,觉得麻烦,还要10元的焊接费。为了让顾客感到服务的全方位,我觉得利众应有个自己的焊接工。

第五,在交接班时,利众会出现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工作人员太多的现象。人员多时就会聚集在一起聊天或者做一些做其他一些事,会觉得很没纪律性,给顾客看到了更不是很好的形象。

第六,人力资源战略似乎不符现代管理理念。利众每年都会招聘大量员工,开一个培训课,与此同时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人员流失。我深信留住一个老员工的成本要比招聘一个新员工的成本低的多。企业应想办法留住人才,而不是不断补充人员。再一个就是在利众上班都是一天站到晚的,特别是低级正式员工,一天要站十三个半小时,这是非常累的,这样就难免出现工作心不在焉、抱怨甚至偷懒的现象,效率当然不会高。我觉得在顾客较少时应给员工一点休息的时间或者在柜台上班时可以坐着。

这些只是我看到的表面现象,是我个人的观点,也许它们事实并非这样或有着自己的道理,可能他们的做法对于他们是有利的,如有不对的地方愿意道歉。

总结暑期的实践生活,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感受,对自身都是极大的收获。整个暑期过的也相当充实,玩的玩到了,学的也学到了,时间都被安排的相当紧凑,每天都奔波与实习与工作之中,在实习和工作之余自己也没忘记学习,每天下班后回到日租房还要看一些课外书和背英语单词,以补充肚里的墨水和准备下学期的英语四级,另外还要为下学期的《心林》做策划,虽然累了点,但却养成了“工作+学习”的习惯,每天一个半小时的骑自行车上下班也让自己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对企业和社会认识的更多,从而不会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可以说我的暑期生活过的是很有意义的。


相关内容

  • 高中生2016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 高中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随着甘校长的一声令下,2600多名学生踏上了50里的远足.同学们激情澎湃,一边迈着坚定的步伐,一边喊着激情飞扬的"口号",声音是如此的响亮,如此的振奋人心.这一切都在显示了他们的青春活力,活力四射似乎都想大声喊出来:"区区五十里算得了什么?长征我 ...

  • 2012年大学毕业生实习报告范文范文
  • 转眼间,2012年的毕业生即将要毕业,并会有一段实习历程.那么,对于毕业生而言,在实过过程中应如何写实习报告呢?为了令大家掌握实习报告怎么写,以下以营销专业的实习生为例,为大家提供一则2012年大学生实习报告模板,供各位参考. 毕业临近,而这个是准毕业生实习的最佳时期,是参与工作之前最好的练兵,而我 ...

  • 中学党支部书记个人述职报告-参考学习!
  • 14-11-27中学党支部书记个人述职报告 - 365学习基地_免费提供各类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范文大全 | 将本站下载到桌面 全面写作参考范文网站 海量范文尽在365学习基地 在这里搜索更多范文... 站内搜索 365学习基地,海量范文,找范文就找:"范文在线 ...

  • 2012年大学生电大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实地从事一项调查研究或电子商务实践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电子商务实践活动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它是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训练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 ...

  • 大学生假期保安实习报告范文
  • [摘要]以下是由书村网为您编辑的大学生假期保安实习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大家庭,从清朝时期提出的满汉一家亲,到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大融合,至现在的全球一体化,无时无刻都体现着这个社会在变化.然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怎样往适应这个复杂的环境呢?我想那可能是在运动中求发展.在变化 ...

  •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 一.指导思想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以教材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和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 ...

  • 暑期广告设计实习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 [摘要]实习是为了在进入社会前,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并且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过渡.特此书村网为您编辑了暑期广告设计实习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敬请关注!! 暑期广告设计实习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又是一个夏日炎炎,烈日当头.在这样的环境中,激起了我要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这种环境中是否有能 ...

  • 暑假餐饮店服务员实践报告范文
  • [摘要]如何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的格式是怎样的?对于一个实习生可能还不太了解,看看下面书村网为您编辑的暑假餐饮店服务员实践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所有帮助! 两个月的暑期生活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而这次社会实践让整日呆在象牙塔的我,尝到了生活的现实和不易.或许,这种真切的体会,才是最宝贵的收获. 今年暑期,作 ...

  • 外语系暑假实践报告范文
  • 外语系暑假实践报告范文 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xx赴安徽泾县黄村镇中心小学“送教下乡” 实践总结  xx年7月6日至16日,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暑期实践小分队一行12人赴安徽泾县黄村镇中心小学,进行了为期十一天的“送教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影响深远。 ( 文秘范文整理) 一、主题目 ...

  • 大学生暑假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 以下是社会实践报告频道为您提供的范文,仅供参考! 目的:通过到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了解大学生是否有爱心和责任心.是否能够很好的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否能够更好的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此来提升自己的道德能力.并对敬老院的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