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燃放鞭炮的倡议书

春节期间燃放鞭炮是中国的一个旧风俗,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延续至今。今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放鞭炮已经成为浪费资源和财富、造成各类人身财产安全事故、制造空气和噪音污染的恶俗陋习。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提议,拒绝或减少鞭炮以及各类烟花爆竹的燃放,理由如下:

一、 当前燃放鞭炮的数量规模日益增加

燃放鞭炮的风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那时的中国人有用火烧竹子来驱赶瘟神的习俗。不过,真正意义上使用黑火药的爆竹是在北宋之后才出现的,最早叫“爆仗”,分单响和双响。而连成串的鞭炮则出现得更晚,直到明清时期才在民间逐渐普及。

而在古代的民间,并不富裕的老百姓很少能够拿出多余的钱才来购买大量的鞭炮去燃放,顶多是一个村子、几家街坊共同买来一两挂,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这样的场景在古装电视电影中常常见到。只有少数有钱人能够买来各式各样的烟花爆竹大放特放一通。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老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手里的闲钱也越来越多了,于是燃放鞭炮的数量和规模都大幅提高。年长的人应该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家户户过年时一般也就是在除夕、正月初一、破五这三天放一下,燃放的鞭炮大都是一百响、两百响的小挂鞭炮,燃放时噼噼啪啪的声音并不是很吵闹。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鞭炮的数量和规模开始激增。从五百响、一千响、两千响直至一万响。而且每个炮竹的个儿头也都大幅增长,点燃之后震耳欲聋没完没了,不仅没有节日的气氛,反而让人想起了日本侵略者的轰炸机。

到了今天,鞭炮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炫富露财的重要手段,你放一万响的,我就放两万响的;你放三挂,我就放六挂。从除夕到正月十五从早到晚不停燃放不说,婚礼、丧葬、生子、乔迁、开业、升职,甚至刑满出狱都要大放而特放。据统计,中国每年因制造鞭炮消耗的黑火药达到20万吨,比建国到改革开放初期几十年的总和还要多,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军军火库存黑火药的两倍。

二、燃放鞭炮消耗大量资源,造成严重污染

同前面所说,如此大规模的鞭炮燃放不仅消耗了大量的黑火药,更多的是制造鞭炮所用的其他资源。仅纸张一项,我国每年制造鞭炮就要消耗100万吨各类纸张,数量相当于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电子化办公节省办公用纸的总和。也就是说,我们每年苦心营造的无纸化办公环境、纸张重复利用、低碳化办公文化理念,所节省下来的纸张全都用来造鞭炮了。这里还没计算其他类型的烟花爆竹。

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制造和销售鞭炮,这还不算完。当烟花爆竹燃放完毕,留下的是一地花花绿绿的垃圾。还需要大量的投入来把这几百万吨垃圾运走处理掉,这又是一笔巨额投资。

而在鞭炮燃放的过程中,会制造出大量的烟雾,其中包括能够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各类细小颗粒粉尘,以及能够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等等。试想,如果我们在提倡低碳生活、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敦促有关部门公布pm2.5污染监测数据的同时,自己却在大规模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那就显得非常荒唐了。

三、燃放鞭炮引发各类安全事故

燃放鞭炮以及各类烟花爆竹的另一个危害是它引发的各类安全事故。前面说过,如今的鞭炮越做越大。根据国家标准,c级鞭炮每个炮仗的黑火药不得超过2克,而b级鞭炮每个炮仗含黑火药不超过8克。现在市面上较大的鞭炮多为b级鞭炮,其燃放标准是周围15米内不得有人。而现实中人们其实无法做到,大部分人还是依旧按照过去的老风俗用一个竹竿挑着就放,甚至打开窗户将鞭炮用手拿着放,这里的安全隐患是极大的。

据统计,xx年1-11月,全国因燃放各类烟花爆竹共造成169人死亡。

xx年,仅春节7天,燃放烟花爆竹就引发人身伤亡事故1626起,造成11人死亡、1808人受伤。

xx年2月2日零点到2月3日上午8点,仅仅8小时,全国共发生火灾5945起,北京炸死两人……

上面的数据还未计算因燃放的有毒气体和噪音间接造成健康伤害的人数。每年春节,我们自己都会有空气质量变差的体验,而全国各大医院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都会激增,除了影响老百姓自身健康外,还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白白浪费国家和个人的医疗投入。

除了呼吸道疾病外,越做越大的鞭炮还会发出巨大的噪音,再加上鞭炮大都在子夜时分燃放,有的人甚至为了“迎财神”而燃放通宵,这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正常休息,其中受到伤害最大的则是老人、婴儿、儿童、孕妇等人群的身体健康。

四、燃放鞭炮算不上优秀传统文化

炮的害处有很多,政府相关部门也多次尝试禁止燃放,但是都没能真正禁绝,原因是很多人以各种借口为燃放鞭炮这种行为辩护。这些借口中,说的最多的,就是燃放鞭炮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保留而不该禁绝。那么燃放鞭炮是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呢?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代、地域、人群,留下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习俗。其中有些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些则不是。如果我们仅仅因为一件事物的历史悠久就认为它是优秀的,那么裹小脚、看相算命、跳大神岂不都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优秀的文化应该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燃放鞭炮的行为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

首先,燃放鞭炮的出发点,是为了“驱邪”、“去晦气”、“迎财神”,属于愚昧的迷信思想而不是进步的传统文化。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利用各种迷信思想来麻痹人民,使人民将改变自身地位和生活状态的希望寄托于鬼神而不是自身,从而达到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目的。因此,这样的迷信思想是落后的,不能因为它存在的历史长,就加以粉饰美化。

其次,燃放鞭炮严重污染了环境,并不符合中国人崇尚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传统思想,也不符合我国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目标。

同时,燃放鞭炮产生大量的空气和噪音污染,严重损害了他人,尤其是老人、儿童甚至是孕妇腹中胎儿的健康,不仅不符合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甚至成了“害老害幼”,可以算作是为数不多的同时伤害上一代和下一代的恶劣行为。

再者,鞭炮燃放造成的伤亡、火灾事故,污染造成的各类病患,燃放后的垃圾等,都需要大量医护工作者、消防工作者和环境卫生工作者牺牲自己节假日宝贵的休息时间,来收拾燃放者留下的烂摊子。这种为逞一时之快而损人利己的行为,完全不符合中华民族“克己让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

最后,燃放鞭炮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而且今天很多人在燃放鞭炮时相互攀比,越放越多、越放越大,借此来炫富斗财。这样的行为体现的是骄奢淫逸的低俗思想,完全违背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

综上所述,燃放鞭炮这种行为不能称之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而是一种完全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违背的恶俗和陋习。

五、燃放鞭炮不能烘托节日气氛

也许会有人说,燃放鞭炮虽然有很多危害,但是它能够形成一种热闹喜庆的气氛,如果没有鞭炮,则过年的味道似乎就淡了。是不是这样呢?

在古代,人民生活水平低,文化娱乐活动少。逢年过节的时候,较为有钱的村子才能请得起戏班唱台大戏,而穷人就只好走走亲戚唠唠嗑。在这种生活环境下,点一挂小鞭炮,制造点热闹气氛,确实可以让人精神一振,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

但是到了今天,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极为丰富。春节期间各类娱乐场所会举办各式各样的庆典活动,电视节目也从30年前全家一起看央视春晚,变成了各大电视台家家有晚会,各类贺岁片、电视电影层出不穷。在我们能够选择如此多样的庆祝活动时,如果还通过燃放鞭炮这种行为来“烘托气氛”,则根本没有必要。

事实上,燃放鞭炮制造出的噪音经常会大大影响我们正常收听收看电视节目,干扰人们正常娱乐庆祝活动,甚至连同在一屋说话都受影响。而大量的医护、消防和环卫人员因为燃放鞭炮这一行为而不能享受节日里和家人团聚的欢乐,他们的家里就更缺乏节日气氛了。至于那些因为燃放鞭炮造成的伤者、亡者的家里,恐怕是一点节日气氛都没有了,也给周围的人添加了不愉快的情绪。因此,燃放鞭炮这种行为在今天不仅没有烘托任何节日气氛,反而是一种给人在大过年添堵、大煞风景的瞎胡闹。

六、燃放鞭炮不是个人权利和自由

就算我们把燃放鞭炮的各类危害都罗列清楚了,可能还是有人会认为,燃放鞭炮并不违反任何法律条例,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我们无权干涉他人的自由。这样的说法也一样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一种行为不违反任何法律条例,不意味着它是对的。它可能是不文明、不道德的,还可能是不理智、不科学的。只不过这种行为没有到达触犯法律的程度。比如不礼貌的言谈举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不触犯法律,但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其次,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是建立在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的基础上的。当鞭炮燃起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人就不得不受噪音吵闹,还要被迫呼吸被污染了的空气,他们的权利和自由为什么就可以被干涉呢?

七、燃放鞭炮无益于改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还有一部分人,虽然认识到了鞭炮的危害,但是出于人们常见的从众心理,认为这件事情大家都在做,那么自己不去做,是不是会成为大家眼里的个别人物,让大家对自己有什么看法。其实这种想法不仅多余,而且刚好想反了。

我们过年放鞭炮时,你周围的人,不外乎就是赞成放鞭炮的和反对放鞭炮的。当你燃放鞭炮时,反对放鞭炮的人会讨厌你的行为,从而对你产生厌恶的情绪;而赞成放鞭炮的人,他们的眼里是他们自己的那挂鞭炮,不会去关心你有没有放,甚至反而有可能因为迷信思想,觉得你的鞭炮太长太响,盖过了他的势头,挡了他的“运势”,也把你看成一个讨厌人物。

而当你不去燃放鞭炮时,注意到你的人并不多。其中反对放鞭炮的人会因为你没有去搅扰他人而觉得你是个通情达理的好人;而赞成放鞭炮的人会以为你已经放过了或者准备晚一些再放,他们总不可能整夜观察你家里放鞭炮没有。

因此,燃放鞭炮根本无助于改善你的人际关系,反而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而不去放鞭炮才是改善你与他人关系的明智选择。

说了这么多,我想应该没有别的理由去鼓励燃放鞭炮的行为了。我提议,在xx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同样也要鼓励周围的人,不放,或者少放鞭炮及各类烟花爆竹。就算在非放不可的时候,也尽可能选择小个儿头的、小型号的烟花爆竹。用我们自己的行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环保、祥和的春节。

春节期间燃放鞭炮是中国的一个旧风俗,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延续至今。今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放鞭炮已经成为浪费资源和财富、造成各类人身财产安全事故、制造空气和噪音污染的恶俗陋习。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提议,拒绝或减少鞭炮以及各类烟花爆竹的燃放,理由如下:

一、 当前燃放鞭炮的数量规模日益增加

燃放鞭炮的风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那时的中国人有用火烧竹子来驱赶瘟神的习俗。不过,真正意义上使用黑火药的爆竹是在北宋之后才出现的,最早叫“爆仗”,分单响和双响。而连成串的鞭炮则出现得更晚,直到明清时期才在民间逐渐普及。

而在古代的民间,并不富裕的老百姓很少能够拿出多余的钱才来购买大量的鞭炮去燃放,顶多是一个村子、几家街坊共同买来一两挂,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这样的场景在古装电视电影中常常见到。只有少数有钱人能够买来各式各样的烟花爆竹大放特放一通。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老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手里的闲钱也越来越多了,于是燃放鞭炮的数量和规模都大幅提高。年长的人应该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家户户过年时一般也就是在除夕、正月初一、破五这三天放一下,燃放的鞭炮大都是一百响、两百响的小挂鞭炮,燃放时噼噼啪啪的声音并不是很吵闹。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鞭炮的数量和规模开始激增。从五百响、一千响、两千响直至一万响。而且每个炮竹的个儿头也都大幅增长,点燃之后震耳欲聋没完没了,不仅没有节日的气氛,反而让人想起了日本侵略者的轰炸机。

到了今天,鞭炮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炫富露财的重要手段,你放一万响的,我就放两万响的;你放三挂,我就放六挂。从除夕到正月十五从早到晚不停燃放不说,婚礼、丧葬、生子、乔迁、开业、升职,甚至刑满出狱都要大放而特放。据统计,中国每年因制造鞭炮消耗的黑火药达到20万吨,比建国到改革开放初期几十年的总和还要多,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军军火库存黑火药的两倍。

二、燃放鞭炮消耗大量资源,造成严重污染

同前面所说,如此大规模的鞭炮燃放不仅消耗了大量的黑火药,更多的是制造鞭炮所用的其他资源。仅纸张一项,我国每年制造鞭炮就要消耗100万吨各类纸张,数量相当于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电子化办公节省办公用纸的总和。也就是说,我们每年苦心营造的无纸化办公环境、纸张重复利用、低碳化办公文化理念,所节省下来的纸张全都用来造鞭炮了。这里还没计算其他类型的烟花爆竹。

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制造和销售鞭炮,这还不算完。当烟花爆竹燃放完毕,留下的是一地花花绿绿的垃圾。还需要大量的投入来把这几百万吨垃圾运走处理掉,这又是一笔巨额投资。

而在鞭炮燃放的过程中,会制造出大量的烟雾,其中包括能够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各类细小颗粒粉尘,以及能够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等等。试想,如果我们在提倡低碳生活、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敦促有关部门公布pm2.5污染监测数据的同时,自己却在大规模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那就显得非常荒唐了。

三、燃放鞭炮引发各类安全事故

燃放鞭炮以及各类烟花爆竹的另一个危害是它引发的各类安全事故。前面说过,如今的鞭炮越做越大。根据国家标准,c级鞭炮每个炮仗的黑火药不得超过2克,而b级鞭炮每个炮仗含黑火药不超过8克。现在市面上较大的鞭炮多为b级鞭炮,其燃放标准是周围15米内不得有人。而现实中人们其实无法做到,大部分人还是依旧按照过去的老风俗用一个竹竿挑着就放,甚至打开窗户将鞭炮用手拿着放,这里的安全隐患是极大的。

据统计,xx年1-11月,全国因燃放各类烟花爆竹共造成169人死亡。

xx年,仅春节7天,燃放烟花爆竹就引发人身伤亡事故1626起,造成11人死亡、1808人受伤。

xx年2月2日零点到2月3日上午8点,仅仅8小时,全国共发生火灾5945起,北京炸死两人……

上面的数据还未计算因燃放的有毒气体和噪音间接造成健康伤害的人数。每年春节,我们自己都会有空气质量变差的体验,而全国各大医院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都会激增,除了影响老百姓自身健康外,还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白白浪费国家和个人的医疗投入。

除了呼吸道疾病外,越做越大的鞭炮还会发出巨大的噪音,再加上鞭炮大都在子夜时分燃放,有的人甚至为了“迎财神”而燃放通宵,这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正常休息,其中受到伤害最大的则是老人、婴儿、儿童、孕妇等人群的身体健康。

四、燃放鞭炮算不上优秀传统文化

炮的害处有很多,政府相关部门也多次尝试禁止燃放,但是都没能真正禁绝,原因是很多人以各种借口为燃放鞭炮这种行为辩护。这些借口中,说的最多的,就是燃放鞭炮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保留而不该禁绝。那么燃放鞭炮是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呢?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代、地域、人群,留下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习俗。其中有些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些则不是。如果我们仅仅因为一件事物的历史悠久就认为它是优秀的,那么裹小脚、看相算命、跳大神岂不都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优秀的文化应该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燃放鞭炮的行为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

首先,燃放鞭炮的出发点,是为了“驱邪”、“去晦气”、“迎财神”,属于愚昧的迷信思想而不是进步的传统文化。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利用各种迷信思想来麻痹人民,使人民将改变自身地位和生活状态的希望寄托于鬼神而不是自身,从而达到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目的。因此,这样的迷信思想是落后的,不能因为它存在的历史长,就加以粉饰美化。

其次,燃放鞭炮严重污染了环境,并不符合中国人崇尚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传统思想,也不符合我国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目标。

同时,燃放鞭炮产生大量的空气和噪音污染,严重损害了他人,尤其是老人、儿童甚至是孕妇腹中胎儿的健康,不仅不符合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甚至成了“害老害幼”,可以算作是为数不多的同时伤害上一代和下一代的恶劣行为。

再者,鞭炮燃放造成的伤亡、火灾事故,污染造成的各类病患,燃放后的垃圾等,都需要大量医护工作者、消防工作者和环境卫生工作者牺牲自己节假日宝贵的休息时间,来收拾燃放者留下的烂摊子。这种为逞一时之快而损人利己的行为,完全不符合中华民族“克己让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

最后,燃放鞭炮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而且今天很多人在燃放鞭炮时相互攀比,越放越多、越放越大,借此来炫富斗财。这样的行为体现的是骄奢淫逸的低俗思想,完全违背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

综上所述,燃放鞭炮这种行为不能称之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而是一种完全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违背的恶俗和陋习。

五、燃放鞭炮不能烘托节日气氛

也许会有人说,燃放鞭炮虽然有很多危害,但是它能够形成一种热闹喜庆的气氛,如果没有鞭炮,则过年的味道似乎就淡了。是不是这样呢?

在古代,人民生活水平低,文化娱乐活动少。逢年过节的时候,较为有钱的村子才能请得起戏班唱台大戏,而穷人就只好走走亲戚唠唠嗑。在这种生活环境下,点一挂小鞭炮,制造点热闹气氛,确实可以让人精神一振,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

但是到了今天,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极为丰富。春节期间各类娱乐场所会举办各式各样的庆典活动,电视节目也从30年前全家一起看央视春晚,变成了各大电视台家家有晚会,各类贺岁片、电视电影层出不穷。在我们能够选择如此多样的庆祝活动时,如果还通过燃放鞭炮这种行为来“烘托气氛”,则根本没有必要。

事实上,燃放鞭炮制造出的噪音经常会大大影响我们正常收听收看电视节目,干扰人们正常娱乐庆祝活动,甚至连同在一屋说话都受影响。而大量的医护、消防和环卫人员因为燃放鞭炮这一行为而不能享受节日里和家人团聚的欢乐,他们的家里就更缺乏节日气氛了。至于那些因为燃放鞭炮造成的伤者、亡者的家里,恐怕是一点节日气氛都没有了,也给周围的人添加了不愉快的情绪。因此,燃放鞭炮这种行为在今天不仅没有烘托任何节日气氛,反而是一种给人在大过年添堵、大煞风景的瞎胡闹。

六、燃放鞭炮不是个人权利和自由

就算我们把燃放鞭炮的各类危害都罗列清楚了,可能还是有人会认为,燃放鞭炮并不违反任何法律条例,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我们无权干涉他人的自由。这样的说法也一样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一种行为不违反任何法律条例,不意味着它是对的。它可能是不文明、不道德的,还可能是不理智、不科学的。只不过这种行为没有到达触犯法律的程度。比如不礼貌的言谈举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不触犯法律,但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其次,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是建立在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的基础上的。当鞭炮燃起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人就不得不受噪音吵闹,还要被迫呼吸被污染了的空气,他们的权利和自由为什么就可以被干涉呢?

七、燃放鞭炮无益于改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还有一部分人,虽然认识到了鞭炮的危害,但是出于人们常见的从众心理,认为这件事情大家都在做,那么自己不去做,是不是会成为大家眼里的个别人物,让大家对自己有什么看法。其实这种想法不仅多余,而且刚好想反了。

我们过年放鞭炮时,你周围的人,不外乎就是赞成放鞭炮的和反对放鞭炮的。当你燃放鞭炮时,反对放鞭炮的人会讨厌你的行为,从而对你产生厌恶的情绪;而赞成放鞭炮的人,他们的眼里是他们自己的那挂鞭炮,不会去关心你有没有放,甚至反而有可能因为迷信思想,觉得你的鞭炮太长太响,盖过了他的势头,挡了他的“运势”,也把你看成一个讨厌人物。

而当你不去燃放鞭炮时,注意到你的人并不多。其中反对放鞭炮的人会因为你没有去搅扰他人而觉得你是个通情达理的好人;而赞成放鞭炮的人会以为你已经放过了或者准备晚一些再放,他们总不可能整夜观察你家里放鞭炮没有。

因此,燃放鞭炮根本无助于改善你的人际关系,反而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而不去放鞭炮才是改善你与他人关系的明智选择。

说了这么多,我想应该没有别的理由去鼓励燃放鞭炮的行为了。我提议,在xx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同样也要鼓励周围的人,不放,或者少放鞭炮及各类烟花爆竹。就算在非放不可的时候,也尽可能选择小个儿头的、小型号的烟花爆竹。用我们自己的行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环保、祥和的春节。


相关内容

  • 燃放烟花爆竹倡议书
  • 同学们,老师们: 你们好! 春节时,大家都会以放烟花爆竹来庆贺。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作为一个金华的市民,我们应该合理燃放烟花爆竹,做到文明、和谐、安全。所以,我向大家提出以下倡议: 一、别让烟花成为“凶器” 现在我们也许没有注意到,当我们快乐放烟花时,可能会烧到人家的衣服,炸到别人的 ...

  • 2015年内蒙古省考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 2015年内蒙古省考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创客运动"在中国迅猛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果.(25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300-500字. [解析] 本道题属于概括类题题型,要求概括"创客运动"在中国迅猛发 ...

  • 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
  • 2014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 一.背景材料 1.据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我国平均雾霾日数为52年来最多,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外媒称中国雾霾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大气污染".某<时代>周刊报道 ...

  • 天津公务员申论真题
  •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解析--- 中公教育甘肃分校 一.背景材料 1.据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我国平均雾霾日数为52年来最多,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外媒称中国雾霾为"人类历史 ...

  • 扫墓倡议书
  • 篇一: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 西宁市第二十五中学 关于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家长.同学: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又迎来缅怀先辈.祭奠逝者.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为秉承传统,倡导文明祭扫,使清明节成为文明健康.内涵丰富.节俭环保的节假日,我们倡议: 一.文明祭祀 大力提倡鲜花祭奠 ...

  • 今天,我们这样过春节
  • 本报记者  陈原  赵婀娜  刘阳  郑海鸥  张贺 2016年02月04日04: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春联 最需要的是文化功底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写春联.贴春联,大概最能显示春节的文化含义 ...

  • 关于"保护环境.爱我家园"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少驾车辆的倡议书
  • 139 2013-12-28 09:5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加快我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进程,让我们大家共同呼吸的空气更清洁,共同生活的家园更美好,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会联合倡议并号召全体市 ...

  • 2015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
  • 全县人民群众朋友们: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在这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时节,为弘扬文明.低碳.节俭.安全的现代祭祖新风,确保清明节祭扫安全.有序进行,县文明办向全县广大群众发出倡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俭祭奠.摒弃祭祖焚烧纸钱香烛.燃放鞭炮等陈规 ...

  • 县文明办倡议健康文明过大年,平阳新闻网
  • 县文明办倡议健康文明过大年 2014年01月23日 09:48:41 来源:平阳新闻网 文明过节,年味更浓.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亲人团聚,朋友相会,热闹喜庆,其乐融融.而这美好的节日需要你我的共同参与.县文明办特发出倡议:光盘行动,消费有度:弘扬新风,讲究礼轻情义重:文明出行,快乐全家. 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