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独特的发展优势

厦门港独特的发展优势

(1) 传统对台的发展优势

两岸实现了“小三通”、两岸直航航线、两岸信息互通、并且厦门成为了台湾水果进口最大集散地

2001年开通的厦金客运直航航线,已累计运送两岸旅客390多万人次,截至2013年4月30日,“小三通”累计客运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每周对台直航航运线11班,每月货量达2.5万TEU/月。现已发展成为两岸交流往来的海上黄金通道。

两岸在文化、教育、物流、制衣、零部件等信息上实现互通了,还开办了两岸论坛,两岸经济交流,两岸信鸽互通活动。

厦门海关推出的台湾水果进口专用通关模式,使台湾水果“保鲜有术”,今年上半年,厦门关区进口11种零关税台湾水果,计556.7吨,价值75.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6倍和94.4%分别占全国进口零关税台湾水果量的50.1%和40.5%,使厦门关区成为祖国大陆最大的台湾“零关税”水果进口集散地 。

(2)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提高

厦门城市经济实力突出,厦漳泉同城化进程加快,厦门市东南沿海地区及内陆腹地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数字见证发展,市统计局局长孙延风用数字说话,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相比2005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1%,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厦门综合经济实力上了新台阶,实现了质的飞跃。

同城化于2012年,迈出实质性步伐,预计至2015年,初步实现同城化,2020年基本完成同城化目标,随着厦漳跨海大桥建成,厦漳、厦泉动车通轨等交通设施的完善,厦漳泉同城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厦门港地处我国南北航线中心,雄踞台湾海峡西岸,扼中国海上交通冲要,东望宝岛台湾,南北承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中国两大经济圈,是沪、港两大航运中心辐射吸引均衡点,是对台“三通”最直接的线性口岸,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

厦门市东南沿海地区及内陆腹地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3)综合运输枢纽的形成

至今已建有纵多的远洋干线和近洋干线,每周就有45条从厦门开往欧美,地中海,奥地利、中东等地,有30条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有44条内贸集装箱航线遍及沿海各主要港口。并且在航空港方面拥有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国内4个4E级标准机场之一。陆路上,位于城市中心,厦门城市内部已经建成快速的城市主干路网,交通十分便携。如厦漳高速公路、厦泉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省道与周边地区连接。翔安隧道、厦漳跨海大桥、厦成高速、厦门—安溪城际快速路等

(4)现代航运服务业开始起步

港航业发展较为迅速,现代航运服务业在省内率先起步,建立了船舶交易所、东南国际航运仲裁院、福建电子口岸,口岸信息化水平整体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口岸服务水平提升

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三个重要机构——厦门航运交易所、厦门仲裁委员会东南

国际航运仲裁院、福建电子口岸建立,标志着厦门航运服务业登上一个新台阶,港口功能与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福建电子口岸已初步形成了“覆盖服务福建全省、东接台湾、西联内地”的地区性口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框架。发挥电子口岸功能,服务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大提升厦门港的服务水平和作业效率、压缩运营成本、扩大口岸辐射影响

且厦门港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厦门口岸电子订舱系统正式开通,港口联检报关中心工程交付使用,联检报关实现了“一条龙”服务,口岸的通关环境大大改善,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

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即指核心港口所处的自然地理优势条件,主要表现于:

一是位于国际主航道较近的位置,是国际航海运输的必经之路,具有海上通达四方的便利条件。国际航运中心的区位条件是决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的基本条件,其区位条件使该港口具有战略性的重要地位,不仅拥有通航全球的便利条件,而且拥有这些区位条件的独占性。

而是具有便利的陆(公路、铁路)、空、水集疏运的地理位置,具有通达物品所需地的各种短途运输的便利条件。

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即指能为该国际航运中心带来大量的物流货源的条件,主要有:

一是经济腹地的条件。具备建立航运中心的港口,其临近的腹地经济发达,处于经济长期上升、长期增长的势头中,为港口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

而是经济开放条件。港口所处的地区,应该是经济及其开放、经济交流的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地区,使该地区与国际的经济交往频繁,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的程度非常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由于参与世界经济分工程度高,该地区的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带动货源流量的增长,带动港口运输的发展。

港口条件

深水港、深水航道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必备的硬条件。由于现代航运业的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船舶的大型化、集装箱化趋势,这一趋势下,港口航道的水深条件成为其能否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硬条件。而厦门港全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22个,深水泊位33个,是全国八大集装箱干线港之一,世界集装箱百强港前22强,中国第四个可接第六大型集装箱船舶的港口,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奠定了基础。

技术条件

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管理港口,以支持港口的运作。具体体现于:一是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鉴于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港口运作是远程的物流运作,大范围地调动货物,其涉及的环节、地区极其广泛,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使物流远程化运作简化为近距离运作,并缩短运作的时间。因此,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信息中心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二是港口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包括港口环境保护、港口货物运输、港口设备、管理设备和手段的先进性,能确保进出的货物以最快的方式完成,运用最先进的手段使货物到达目的地。 管理条件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基础是港口,港口相关的管理部门涉及到几十个管理部门,条线的冲突在所难免,因此,港口管理能否形成“一港一政”的管理体制和“一门式服务”的管理方式,形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合理配置资源,是确保港口有效、高效运作的重要前提

市场条件

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必须要有规范的市场体系。国际航运中心不仅仅是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概念。有些人认为只有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一定水平就自然可以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固然是衡量一个港口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但不是构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必要条件。能够在各种航运要素高度集聚的基础上建立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现代航运产业体系才是构成航运中心的必要条件。

法律条件

国际航运中心的集散调配功能的辐射至少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市场,所以在其市场体系、法律制度环境、政策状况方面就体现三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国际化、自由化和稳定化。

厦门港独特的发展优势

(1) 传统对台的发展优势

两岸实现了“小三通”、两岸直航航线、两岸信息互通、并且厦门成为了台湾水果进口最大集散地

2001年开通的厦金客运直航航线,已累计运送两岸旅客390多万人次,截至2013年4月30日,“小三通”累计客运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每周对台直航航运线11班,每月货量达2.5万TEU/月。现已发展成为两岸交流往来的海上黄金通道。

两岸在文化、教育、物流、制衣、零部件等信息上实现互通了,还开办了两岸论坛,两岸经济交流,两岸信鸽互通活动。

厦门海关推出的台湾水果进口专用通关模式,使台湾水果“保鲜有术”,今年上半年,厦门关区进口11种零关税台湾水果,计556.7吨,价值75.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6倍和94.4%分别占全国进口零关税台湾水果量的50.1%和40.5%,使厦门关区成为祖国大陆最大的台湾“零关税”水果进口集散地 。

(2)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提高

厦门城市经济实力突出,厦漳泉同城化进程加快,厦门市东南沿海地区及内陆腹地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数字见证发展,市统计局局长孙延风用数字说话,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相比2005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1%,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厦门综合经济实力上了新台阶,实现了质的飞跃。

同城化于2012年,迈出实质性步伐,预计至2015年,初步实现同城化,2020年基本完成同城化目标,随着厦漳跨海大桥建成,厦漳、厦泉动车通轨等交通设施的完善,厦漳泉同城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厦门港地处我国南北航线中心,雄踞台湾海峡西岸,扼中国海上交通冲要,东望宝岛台湾,南北承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中国两大经济圈,是沪、港两大航运中心辐射吸引均衡点,是对台“三通”最直接的线性口岸,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

厦门市东南沿海地区及内陆腹地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3)综合运输枢纽的形成

至今已建有纵多的远洋干线和近洋干线,每周就有45条从厦门开往欧美,地中海,奥地利、中东等地,有30条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有44条内贸集装箱航线遍及沿海各主要港口。并且在航空港方面拥有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国内4个4E级标准机场之一。陆路上,位于城市中心,厦门城市内部已经建成快速的城市主干路网,交通十分便携。如厦漳高速公路、厦泉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省道与周边地区连接。翔安隧道、厦漳跨海大桥、厦成高速、厦门—安溪城际快速路等

(4)现代航运服务业开始起步

港航业发展较为迅速,现代航运服务业在省内率先起步,建立了船舶交易所、东南国际航运仲裁院、福建电子口岸,口岸信息化水平整体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口岸服务水平提升

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三个重要机构——厦门航运交易所、厦门仲裁委员会东南

国际航运仲裁院、福建电子口岸建立,标志着厦门航运服务业登上一个新台阶,港口功能与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福建电子口岸已初步形成了“覆盖服务福建全省、东接台湾、西联内地”的地区性口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框架。发挥电子口岸功能,服务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大提升厦门港的服务水平和作业效率、压缩运营成本、扩大口岸辐射影响

且厦门港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厦门口岸电子订舱系统正式开通,港口联检报关中心工程交付使用,联检报关实现了“一条龙”服务,口岸的通关环境大大改善,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

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即指核心港口所处的自然地理优势条件,主要表现于:

一是位于国际主航道较近的位置,是国际航海运输的必经之路,具有海上通达四方的便利条件。国际航运中心的区位条件是决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的基本条件,其区位条件使该港口具有战略性的重要地位,不仅拥有通航全球的便利条件,而且拥有这些区位条件的独占性。

而是具有便利的陆(公路、铁路)、空、水集疏运的地理位置,具有通达物品所需地的各种短途运输的便利条件。

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即指能为该国际航运中心带来大量的物流货源的条件,主要有:

一是经济腹地的条件。具备建立航运中心的港口,其临近的腹地经济发达,处于经济长期上升、长期增长的势头中,为港口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

而是经济开放条件。港口所处的地区,应该是经济及其开放、经济交流的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地区,使该地区与国际的经济交往频繁,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的程度非常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由于参与世界经济分工程度高,该地区的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带动货源流量的增长,带动港口运输的发展。

港口条件

深水港、深水航道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必备的硬条件。由于现代航运业的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船舶的大型化、集装箱化趋势,这一趋势下,港口航道的水深条件成为其能否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硬条件。而厦门港全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22个,深水泊位33个,是全国八大集装箱干线港之一,世界集装箱百强港前22强,中国第四个可接第六大型集装箱船舶的港口,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奠定了基础。

技术条件

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管理港口,以支持港口的运作。具体体现于:一是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鉴于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港口运作是远程的物流运作,大范围地调动货物,其涉及的环节、地区极其广泛,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使物流远程化运作简化为近距离运作,并缩短运作的时间。因此,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信息中心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二是港口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包括港口环境保护、港口货物运输、港口设备、管理设备和手段的先进性,能确保进出的货物以最快的方式完成,运用最先进的手段使货物到达目的地。 管理条件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基础是港口,港口相关的管理部门涉及到几十个管理部门,条线的冲突在所难免,因此,港口管理能否形成“一港一政”的管理体制和“一门式服务”的管理方式,形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合理配置资源,是确保港口有效、高效运作的重要前提

市场条件

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必须要有规范的市场体系。国际航运中心不仅仅是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概念。有些人认为只有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一定水平就自然可以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固然是衡量一个港口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但不是构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必要条件。能够在各种航运要素高度集聚的基础上建立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现代航运产业体系才是构成航运中心的必要条件。

法律条件

国际航运中心的集散调配功能的辐射至少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市场,所以在其市场体系、法律制度环境、政策状况方面就体现三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国际化、自由化和稳定化。


相关内容

  • 商业地理:小铺鼓浪 大厦厦门
  • 厦门,如今被人称作"电商之城",建起这座"电商厦门"所依靠的仍然是开放和包容的商埠特性.人们戏称,"安溪种地,晋江开厂,厦门收钱",描绘的就是新老厦门人和公私电商企业在厦门的集聚.如此多元的电商文化,很难评价哪种更具优势.但无论如何,不同企 ...

  • 厦门航空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 厦门航空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航空运输企业,历经27年的自我积累和发展,现拥有78架全波音系列飞机,成为国内中等规模航空运输企业.截至2010年,厦门航空公司已连续盈利24年,取得了辉煌的经营业绩.但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快速发展,以及竞争日益加剧的国内 ...

  • 厦门翔安某旧厂房改造策划草案
  • 厦门翔安某旧厂房改造项目业态定位策划草案 根据福建省三旧改造政策,本旧厂房可通过补交地价进行"变性"改造开发,即可改造成除经营性商品住宅外的房产项目.本策划草案重点围绕改造成什么物业而探索. 三旧改造的根本目的是对"三旧"建筑及其土地进行再次开发建设,使其社会 ...

  • 厦门服务业政策
  •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一)突出转型升级主体培育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过了以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结构向传统优势产业.临港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转变,形成了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化工.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快速发展的传统优势产业.厦门要切实改变转型普 ...

  • 福建省十二五规划.doc
  •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把海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把我省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时 ...

  •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建设研究_以厦门港口物流中心为例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建设研究 ---以厦门港口物流中心为例 □李闽榕 摘 要:现代物流中心具有整合物流资源的机能和职能以及有效平台,起着物流资源产生综合增值效益 的"功放器"作用.提升区域现代物流水平,加 ...

  • 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 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2010 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 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 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 时 ...

  • 2011年厦门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报告
  • 围绕大局 加快发展 全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在2011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厦门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厦门市旅游局 (2011年3月10日) 同志们: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1年度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圆满完成"十一五& ...

  • 我眼中的海西建设
  • 我眼中的海西建设 作为一名从外省来到福建读书的学生,在大学学习的这一年里,我不仅体会到了大学的学习氛围,更体会到了福建经济发展的氛围. 虽然我不是本土的福建人,但是在暑假到来之际,我有幸去到了厦门,切身感受厦门的经济发展,厦门的人文历史,体会到了厦门近年来的巨变. 来到福建,听到最多的名词就是海西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