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的客体

第一节 公众概念及分类

公关的工作对象是公众,公众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公众,公关活动就成了无的放失的事。

一、公众及其特点

公众指与特定的公关主体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具有广泛性和整体性、同质性、多元性、多变性、相关性等特征。

二、正确认识公众的意义

1、为进一步分析各类公众的需要和权利提供依据。

2、有利于确定公关活动的重点,为制定各种公关策略提供依据 。

三、公众的分类

1、按照组织内外的区别 内部公众 外部公众

2、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 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3、根据对组织态度分 顺意公众 逆意公众、独立公众

1、 按照公众构成的稳定性 临时公众、周期公众、稳定公众

2、 根据公众发展过程 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第二节 公众心理

公众心理不同将导致其产生不同的行为,公众一般由许多个体组成,而个体又是处于某某个群体中,并在其中担任各种不同角色,如某产品的消费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其角色可能是男或女/老年或少年,可能从事某种职业,具有某种文化层次等,即一个个体不仅仅是个体公众,同时又是角色公众,群体公众,因此,公众心理也包括这三中心理。

一、影响公众心理的个体心理

1、知觉

(1)首次效应 (2)晕轮效应(3)经验效应(4)移情效应

2、价值观

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好坏、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不同国家、民族、社会制度、传统习俗不同,价值观也不同,人们的行为也不同。只有了解了公众的价值观之后,才能解释公众行为,并作为开展公关工作的依据。

3、态度

公关人员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公众态度向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设法改变公众的敌对态度。

4、需要

公关人员要交接不同公众的不同需要

5、兴趣、能力

掌握公众兴趣和爱好,提高针对性。针对公众能力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公关手段。

二、影响公众行为的角色心理

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决定这个人的行为模式,所以研究公众的心理倾向有利于更深刻的认识把握公众。社会组织在开展具体的公关活动时,也必须依据公众的角色心理,设计实施符合某一类公众心理的活动。

三、影响公众行为的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是公众在工作学习中逐渐形成的与其他群体成员相似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特征。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决定了公众一致行为的产生。

1、有组织群体心理。

(1)从众心理 (2)逆反心理

2、无组织群体心理

(1)时尚与公众行为 (2)舆论、流言与公众行为

四、 认识和影响公众的方法和技巧

有效认识公众的心理是组织成功实施公共关系计划或公共关系策划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熟练掌握认识公众心理的方法是公共关系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常用的认识公众的方法如下:

1、观察法

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了解的对象作仔细的观察,从而获得初步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直观,生动和具体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人类认识事物最古老,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

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引发某种心理现象,以供研究者进行研究的方法。

3、心理换位法

心理学中的心理换位法就是通过"设身处地"的角色换位来了解,分析公众内心心理活动的方法,即在研究时把自己放在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体验自己的心情。

4、参与实践法

参与实践法(practical method)是指调查人员直接参与某一需要调查的对象环境,充当该种环境下的角色,从而细致,全面地体验,了解和分析调查对象的情况的方法。

常用的影响公众心理的方法:

1、劝导

劝导就是对说和引导,它是主动影响公众心理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用劝导这种方式影响公众心理的方法称为劝导方法。劝导方法主要有流泻式,冲击式,浸润式和逆行式。

2、暗示

暗示,乃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某种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思想从暗示性质看,可以分为他人暗示,自我暗示两类。

3、感染

在一些情景中,个体想要以某种方式行动,但感到内心有些束缚,阻止个体这样做。接着,他看到群体中有人以他想要做的方式行动了,于是他便跟着以这种方式行动。观察学习和榜样行动减少了阻止个体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内心限制,解除了约束。

第三节 相关公众的分析

社会组织的公众关系,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内部公共关系,一是外部公共关系,内部主要有员工关系,股东关系。社会组织的公众目标一般有员工、顾客、社区、媒体、政府、名流等,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关系。

一、员工关系

员工关系是指社会组织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包括最高领导到最基层劳动者等一切员工。

(一) 员工关系协调的重要性

员工关系协调在组织公共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组织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1、 员工是社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细胞。

2、 员工是社会组织与外部公众沟通的最有效媒介。

(二) 如何协调好员工关系

1、 把员工利益容入到组织的政策之中

2、 构建“员工第一”的公关哲学

3、 建立激励机制

民主管理机制、奖惩激励、榜样激励、领导行为激励、情感激励、反馈激励

二、社区关系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存在于特定的社区,社区是以共同地域、制度、利益、文化为基础结成互动关系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包括除本组织外的一切其他社会组织、群体和居民。

(一)协调社区关系的重要性

1、社区构成社会组织最可靠的后勤保障系统,

2、社区公众是社会组织人、财资源的源泉。

3、社区公众是社会组织的产品或服务的最直接的消费者。

(二)如何协调好社区关系

1、让社区公众成为受益者。

2、服务社区

3、沟通交流和征询。

三、顾客关系(消费者关系)

顾客关系是组织与自己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组织与顾客不断交换意见、联络感情的关系,顾客关系是组织最重要的外部关系。

(一) 协调顾客关系的重要性

1、 协调顾客关系是组织发展最核心的问题。

2、 协调顾客关系是赢得顾客的关键所在。

3、 协调顾客关系是稳定顾客队伍的保证。

4、 协调顾客关系是赢得良好环境的基础。

(二) 如何协调顾客关系

1、 有“顾客至上”的意识,以顾客利益为重。

2、 尊重满足顾客。

3、 提供完美服务。

4、 加强联络沟通。

四、媒介关系

媒介关系指社会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以及新闻界人士的关系。

(一)协调媒介关系的重要性

1、新闻媒介是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特殊公众。

2、新闻媒介能有效促进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

3、新闻媒介有助于提高组织公共关系的效率。

(二)如何协调媒介关系

1、与新闻媒介交往时遵循诚实、守信、尊重和严谨的原则。

2、加强联系。

3、帮助媒体。如在某项活动上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

思考题

1、 在处理顾客投诉的时候,作为公关人员,应该怎么做?

2、 员工关系也好,顾客关系也好,还是社区关系也好,其实要搞好与他们的关系,有一点

是相通的,请你谈谈哪一点是处理任何一种公众关系的基础。

第一节 公众概念及分类

公关的工作对象是公众,公众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公众,公关活动就成了无的放失的事。

一、公众及其特点

公众指与特定的公关主体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具有广泛性和整体性、同质性、多元性、多变性、相关性等特征。

二、正确认识公众的意义

1、为进一步分析各类公众的需要和权利提供依据。

2、有利于确定公关活动的重点,为制定各种公关策略提供依据 。

三、公众的分类

1、按照组织内外的区别 内部公众 外部公众

2、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 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3、根据对组织态度分 顺意公众 逆意公众、独立公众

1、 按照公众构成的稳定性 临时公众、周期公众、稳定公众

2、 根据公众发展过程 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第二节 公众心理

公众心理不同将导致其产生不同的行为,公众一般由许多个体组成,而个体又是处于某某个群体中,并在其中担任各种不同角色,如某产品的消费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其角色可能是男或女/老年或少年,可能从事某种职业,具有某种文化层次等,即一个个体不仅仅是个体公众,同时又是角色公众,群体公众,因此,公众心理也包括这三中心理。

一、影响公众心理的个体心理

1、知觉

(1)首次效应 (2)晕轮效应(3)经验效应(4)移情效应

2、价值观

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好坏、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不同国家、民族、社会制度、传统习俗不同,价值观也不同,人们的行为也不同。只有了解了公众的价值观之后,才能解释公众行为,并作为开展公关工作的依据。

3、态度

公关人员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公众态度向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设法改变公众的敌对态度。

4、需要

公关人员要交接不同公众的不同需要

5、兴趣、能力

掌握公众兴趣和爱好,提高针对性。针对公众能力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公关手段。

二、影响公众行为的角色心理

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决定这个人的行为模式,所以研究公众的心理倾向有利于更深刻的认识把握公众。社会组织在开展具体的公关活动时,也必须依据公众的角色心理,设计实施符合某一类公众心理的活动。

三、影响公众行为的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是公众在工作学习中逐渐形成的与其他群体成员相似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特征。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决定了公众一致行为的产生。

1、有组织群体心理。

(1)从众心理 (2)逆反心理

2、无组织群体心理

(1)时尚与公众行为 (2)舆论、流言与公众行为

四、 认识和影响公众的方法和技巧

有效认识公众的心理是组织成功实施公共关系计划或公共关系策划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熟练掌握认识公众心理的方法是公共关系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常用的认识公众的方法如下:

1、观察法

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了解的对象作仔细的观察,从而获得初步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直观,生动和具体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人类认识事物最古老,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

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引发某种心理现象,以供研究者进行研究的方法。

3、心理换位法

心理学中的心理换位法就是通过"设身处地"的角色换位来了解,分析公众内心心理活动的方法,即在研究时把自己放在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体验自己的心情。

4、参与实践法

参与实践法(practical method)是指调查人员直接参与某一需要调查的对象环境,充当该种环境下的角色,从而细致,全面地体验,了解和分析调查对象的情况的方法。

常用的影响公众心理的方法:

1、劝导

劝导就是对说和引导,它是主动影响公众心理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用劝导这种方式影响公众心理的方法称为劝导方法。劝导方法主要有流泻式,冲击式,浸润式和逆行式。

2、暗示

暗示,乃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某种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思想从暗示性质看,可以分为他人暗示,自我暗示两类。

3、感染

在一些情景中,个体想要以某种方式行动,但感到内心有些束缚,阻止个体这样做。接着,他看到群体中有人以他想要做的方式行动了,于是他便跟着以这种方式行动。观察学习和榜样行动减少了阻止个体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内心限制,解除了约束。

第三节 相关公众的分析

社会组织的公众关系,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内部公共关系,一是外部公共关系,内部主要有员工关系,股东关系。社会组织的公众目标一般有员工、顾客、社区、媒体、政府、名流等,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关系。

一、员工关系

员工关系是指社会组织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包括最高领导到最基层劳动者等一切员工。

(一) 员工关系协调的重要性

员工关系协调在组织公共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组织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1、 员工是社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细胞。

2、 员工是社会组织与外部公众沟通的最有效媒介。

(二) 如何协调好员工关系

1、 把员工利益容入到组织的政策之中

2、 构建“员工第一”的公关哲学

3、 建立激励机制

民主管理机制、奖惩激励、榜样激励、领导行为激励、情感激励、反馈激励

二、社区关系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存在于特定的社区,社区是以共同地域、制度、利益、文化为基础结成互动关系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包括除本组织外的一切其他社会组织、群体和居民。

(一)协调社区关系的重要性

1、社区构成社会组织最可靠的后勤保障系统,

2、社区公众是社会组织人、财资源的源泉。

3、社区公众是社会组织的产品或服务的最直接的消费者。

(二)如何协调好社区关系

1、让社区公众成为受益者。

2、服务社区

3、沟通交流和征询。

三、顾客关系(消费者关系)

顾客关系是组织与自己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组织与顾客不断交换意见、联络感情的关系,顾客关系是组织最重要的外部关系。

(一) 协调顾客关系的重要性

1、 协调顾客关系是组织发展最核心的问题。

2、 协调顾客关系是赢得顾客的关键所在。

3、 协调顾客关系是稳定顾客队伍的保证。

4、 协调顾客关系是赢得良好环境的基础。

(二) 如何协调顾客关系

1、 有“顾客至上”的意识,以顾客利益为重。

2、 尊重满足顾客。

3、 提供完美服务。

4、 加强联络沟通。

四、媒介关系

媒介关系指社会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以及新闻界人士的关系。

(一)协调媒介关系的重要性

1、新闻媒介是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特殊公众。

2、新闻媒介能有效促进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

3、新闻媒介有助于提高组织公共关系的效率。

(二)如何协调媒介关系

1、与新闻媒介交往时遵循诚实、守信、尊重和严谨的原则。

2、加强联系。

3、帮助媒体。如在某项活动上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

思考题

1、 在处理顾客投诉的时候,作为公关人员,应该怎么做?

2、 员工关系也好,顾客关系也好,还是社区关系也好,其实要搞好与他们的关系,有一点

是相通的,请你谈谈哪一点是处理任何一种公众关系的基础。


相关内容

  • 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 [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客体关系在心理治疗中的广泛使用,彰显了客体关系理论对心理治疗实践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对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进行探讨,并阐述客体关系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客体关系:精神分析:评估与应用:客体关系量表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and ...

  • 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
  • 客体关系理论与自体心理学 摘要 作为当代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流派,客体关系理论和科赫特的自体心理学两个理论体系在渊源和内容上具有复杂的关系,他们既有一致的理论态度,又有着不同的理论建构.这两种理论对于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关键词 客体关系理论 自体心理学 科赫特 精神分析 作为最重要的心理学 ...

  • 关于犯罪客体要件内涵的探讨
  • 第2卷 第1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 2 No . 1 2009年1月 Journal of S outh west Petr oleu m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 Jan . 2009 文章编号:1674-5094(200 ...

  • 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 摘要:本文介绍了什么是写作主体与客体,并论述了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写作主体赋予写作客体以生命和灵魂,写作客体内化为作者写作的动力.动机,写作主体在写作实践活动中进行控制和调节,不断解决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关键词:写作主体 写作客体 关系 文章的作者,在整个写作传播活动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发 ...

  • 从符号学看审美主体与符号客体的价值关系
  • 作者:马国柱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6年09期 [内容摘要] 符号学肯定了主体与符号客体之间的意向性关系.在审美活动中,符号作为客体的自由形式,以表现主体的生命情感,与表现事物抽象性质和主体理性功能的符号形式相区别,并在主体的审美能力制约下,与审美主体相互作用,产生了满足主体审美需要的价值关系. ...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新:全面规定权利客体的重要价值
  • [从总体上看,<民法总则(草案)>规定民事权利客体的内容仍然过于简单,应当面对社会现实问题,全面规定权利客体] □杨立新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的议案>,随后,<民法总则(草案)> ...

  • 马原易出题知识点解析:认识与实践
  • 马原易出题知识点解析: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易出选择题.辨析题] 1. 劳动实践为人类认识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2. 劳动实践促进了人脑的发展,并通过这种活动在人脑中的内化,形成了人的认识能力. 3. 劳动实践促进了人的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认识活动获得了不 ...

  • 略论价值评价及其机制
  • 作者:张红岩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1998年12期 [中图法分类号] B01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价值及其评价问题作为经济转型的先导和理论表现,逐步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得到不同学科多视角的深入考察.本文主要以对评价本质的哲学分析为切入口,通过对主体需要的考辨,从而揭示出评价的内在机制. 一 ...

  • 主体心理治疗
  • 主体心理治疗 "别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把你当客体),只有我关心你飞得累不累(把你当主体)." 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着一句历史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作为他哲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文艺复兴时代法国 ...

  • 论人的需要与价值追求
  • 作者:谭俊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8年08期 需要是人的一切活动的源泉与动力,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人的价值追求活动,正是在一定需要的内在驱动之下,以主体需要作为其内在尺度和根据,通过实践来实现的.弄清人的需要与价值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对于人们在现代生活中确立价值追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