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税务筹划目标的再认识
姓名:陈政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李铁岗
20031028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兰兰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f
论文作者签名:rE当』兰兰-导师签名:迸日期:!!::兰:!!
摘要
税务筹划这一崭新的企业管理技术,纳税人在逐步接受它的同时,对税务筹划目标的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虽然目前对税务筹划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税务筹划被普遍表述为:纳税人事先通过一系列方法对纳税行为进行策划以达到尽可能少缴税款的行为。其实是将税务筹划的目标简单的定位于节税行为。
众所周知,目标决定范围和方向,税务筹划的目标决定了税务筹划要达到的纳税人的经济利益状况,同时也决定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因此,不同的税务筹划目标必然代来不同的筹划结果,必然对纳税人和社会的经济利益有不同的影响。
本文分别从社会和企业的角度对税务筹划的目标重新认识,提出了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和高级目标,而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不应简单地定位于税负降低这一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而应同企业的总体目标一致,即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提出了税务筹划的高级目标,并认为税务筹划的高级目标才是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
本文分析了税负是否降低这一初级目标作为税务筹划最终目标的缺陷及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从社会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了税务筹划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企业角度分析并提出了税务筹划的目标不应简单地定位于纳税成本的减少而应同企业的总体目标一致,即企业价值最大化。
本文通过分析将原纳税筹划的具体实施过程由原来的一个步骤扩展为两个步骤。即:增加了对该纳税方案同因实施该方案所代来的得与失进行比较,并选择最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方案的步骤。此步骤是由于税务筹划的目标由初级到高级的改变而增加的,正是两个步骤的组合才真正体现了税务筹划的真正目标,即企业价值最大化。另外,本文详细的介绍了税务筹划这两个步骤实施的恩路和方法。最后,本文对税务筹划重新定义。从宏观角度出发,税务筹划必须以不违反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国家法律法规作为其基本原则。从微观角度出发,税务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税务筹划实质上是以纳税为核心进行的经营决策,税务筹划的目标应同企业目标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税收筹划实现其真正意义。因此,税务筹划应定义为:纳税人事先通过一系列合法的、至少是不违反税法的方法对纳税行为进行安排、分析、比较,以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为前提,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对各种纳税方案做出最终选择的行为。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说明税务筹划狭义的定义必然将税务筹划只局限于纳税成本的减少,而并不一定使纳税人的整体经济目标得以实现,片面的追求税负降低,必然给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造成危害。新的税务筹划目标的提出,使纳税筹划更科学,更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税务筹划初级目标高级目标
ABSTRACT
Astothenewcompanymanagementtechnology,taxplanning,taxpayers
misunderstandingaboutthegoal.Atpresent,taxplanningdoesn’tacceptingithave
have
asacleardefinitionthatiswidelyacknowledged,however,mostofmajorsdefineitfollows:Taxpayersplananddesignaseriesofmeasuresinordertomakethe
astaxreduced.Inotherwords.theytaketheaimoftaxplanningsimply
thetaxthemeasuresthatpayerstakeinordertopaylesstax.
Itisknowthatthegoaldeterminestherangeanddirection.Theaimoftaxplanningdeterminesthebenefitofthetaxpayers.Differenttaxplanninginevitablybringdifferentresult,whichmayhavedifferentimpact
payers.
Theauthorreconsiderstheaimoftaxplanningfromtheonthebenefitsofthetaxangleofthesocietyand
ascompanies,andpointsouttheshortcomingsandharmlessoftaxreducedthegoalto
socialandcompanies.Fromtheangleofthesocietytheauthorpoints
planningmustabideby
thattheaimofthetaxoutthattaxlaws,and,fromplanningisnottheangleofthecompanytheauthorpointsouttoreducetax,buttoconsistwiththefaraimofthecompany,thatis,tomaximizethebenefit.
Thepaperillustrate,withexamples,thedifferentresultsonthebenefitsofthetaxpayersthatbroughtaboutbydifferentgoalsininvestment,reorganizationandraising
usemoney.Theseexamplesshowthatifwe
ustoaimatthereductionoftax,wewillnottaxplanningcorrectly,whichmayleadwrongdecisionsinboththeoryandpracticeof
taxplanning.Theonlyaimtobringdownthetaxwillbringnegativeinfluencetothecompany,
Theauthoraddanewstepintherealizationoftaxplanningthoughanalyze,thatis,locomparewithgainingandlosingbroughtbytaxplanningandchoosetheonewhich4
benefitsthecompanymostThisstepisaddedduetothe
planningIt'sthecombinationofthetwostepsthatcanadjustmentofthegoaloftaxrealizethetruegoaloftaxplanning—maximizetheprofits.Inaddition,theauthorintroducedthewaytoputthetowstepsinpracticeindetails.
Finally.Theauthorhereredefinestaxplanning.Onehand,taxplanningmusttakeabidingbylawsastheprinciple.Ontheanther
taxhand,taxplanningispartofthefinancemanagement,andplanninginfactisdecisionsrevolvingaroundtaxthattheaim
tooftaxplanningshouldaccord
taxthefaraimofthecompany.ItisonlyinthiswaythatcanplanningCanfinditstruemeaning.WeknownOWthatthedefinitionoftaxplanningshouldbethat:thepayerthroughaseriesof
planslegal(atleastnotbreakingthelaw)measures,arrange,analyze,different
taxtaxandfinallydecideone.TheaimofplanningistheSalTleasthefinancegoal,namely,tOgetthemostbenefits.
taxThepapershowsthatthedefinitionofplanninginitsnarrowsenseinevitably
limitsthegoalwithinthereductionoftaxwhichdoesn’tnecessarilyrealizethefaraimofthetaxpayer.Onlyaimingatthereductionoftaxwillcertainlybringharm
benefitsincrease.Thenewgoaloftaxplanningavoidsthispotential
planningmore
society.tofuturedanger,makingtaxandscientific,andwillsurelygoodtothebenefitsofthecompany
【keywords】taxplanningshort—termgoallong・termgoal
山东火学硕:L学位论文
税务筹划目标的再认识
一、刖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税务筹划对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于经营决策中。一个企业从筹建、运营到解散,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无不渗透着税务筹划的内容,可以说,税务筹划贯穿于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为此,纳税人必须认识、了解税务筹划并在企业中管理决策中很好的应用。但是,说到税务筹划的目标,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企业或个人运用各种手段直接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即如何减税。
虽然目前对税务筹划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从国内外一些从事税务研究的专家对其表述中也可以看出,人们还是将税务筹划的目标普遍的定位于单纯的减税。如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IBFD)《国际税收辞典》对税务筹划定义为:“税务筹划是指通过纳税人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美国w・B・梅格斯博士认为税务筹划是:“在纳税发生以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做出事先的安排.以达到尽量地少缴税,此过程即为税务筹划。’’印度税务专家N・J・雅萨斯威在《个人投资和税收筹划》一书晓,税务筹划是“纳税人通过财务活动的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亨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在国内,绝大多数从事税务筹划研究的专家将税务筹划普遍定义为:“纳税人事先通过一系的方法对纳税行为进行安排、选择、策划以达到尽可能减少纳税成本的行为”。
以上对税务筹划定义的表述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税务筹划的目标被普遍定位于如何缴纳最低的税款,如何减少纳税成本。其实质是将税务筹划的目标定位于:纳税人进行的以减轻税收负担为最终目的的减税行为。即只要纳税人少缴了税,税务筹划就成功了。
当奎盔兰堡主堂堡垒塞——.——.=
二、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和高级目标
就纳税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企业而言,企业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具有一定目标的,在生产或流通领域从事特定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劳务,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获取盈利的经济实体。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税务筹划应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为了解决这一复杂系统的相关问题,首先要建立明确的目标。
目标决定了范围和方向,目标是企业进行任何经济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经济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目标对于企业经济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样,税务筹划的目标是企业进行税务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税务筹划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确定合理的税务筹划目标,在整个税务筹划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税务筹划的目标决定了税务筹划要达到的一定的经济状况。不同的税务筹划目标必然代来不同的筹划结果,必然对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有不同的影响。
根据对税务筹划目标定义的不同,将其分为初级目标和高级目标。
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是以税负是否降低作为税务筹划的目标,这一目标也正是现在被普遍认同的税务筹划的目标。而现有的这~税务筹划的目标必然以如何减少纳税成本作为评价税务筹划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税务筹划目标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如按照目前对税务筹划的普遍定义,即将税务筹划定位于减税,则纳税人必将税负是否下降作为最终目标来进行一切税务筹划活动。并以此作为税务筹划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即:如税负较筹划前下降,则是成功的税务筹划是,如税负较筹划前上升,则税务筹划失败。
税务筹划的高级目标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从微观方面也就是从企业本身这一角度出发,税务筹划的目标应同企业的总体目标一致。企业的任何经济行为都应服从于企业的总体目标,而企业的总体目标无非是提高企业价值,税务筹划
目标也不例外。另外,从宏观方匠也就是从社会角度出发,税务筹划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税务筹划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社会和国家经济造成危害。
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是降低纳税人的税负,而税务筹划的高级目标是提高企业价值。如何直接减轻税收负担是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和最直接的动机,也是税务筹划之所以兴起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没有减税动机,也就不可能会有税务筹划,任何的税务筹划都是从初级目标入手,初级目标是最终目标实现的基础。但是,减轻税收负担不是也不可能是税务筹划目的的全部,企业任何的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企业价值,对于税务筹划而言,其高级目标正是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
税务筹划目标的确定是税务筹划中最关键的问题。目前对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即是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的错误认识,必会将我们现实中的税务筹划引入误区,使得我们在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工作中做出错误决策。片面的追求税负的降低,必然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对税务筹划的目标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
三、从社会角度对税务筹划目标的再认识
(一)法律对税务筹划目标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整个市场经济的细胞。它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享有法定的权利和利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负有法定的义务和责任,必须在国家法律的规范下进行一切经济活动。依法纳税是企业的义务,依法降低纳税成本也是企业的权利,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降低成本是企业的职责,纳税成本的降低自然也是企业的目的之一。但是企业的这一经济行为必须以不违反法律政策的规定为前提,否则,就构成了违法行为。对于纳税人来说,无论纳税多么正当合理,都是纳税人经济利益的~种损失。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收入、成本、费用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纳税人的税后利涧与纳税金额互为增减。因此,纳税人的注意力会自觉不自觉地转移到应纳税款上来。但是,如果片面地强调纳税成本的降低,是有很大的危害性的,如果简单地将税务筹划理解为减轻税负,则纳税人会选择偷逃税。如果采取偷逃税等违法手段来减少应纳税款,纳税人不但要承担受税法制裁的风险,而且还将影响自身的声誉,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对社会经济秩序也会产生危害。
因此,合法性是税务筹划最本质的特点,也是税务筹划区别于偷税行为的基本特征。税务筹划的合法性体现在其行为是在尊重法律、不违反国家税收法规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合法的前提下,当存在多种可选择的纳税方案时,纳税人就可以利用对税法专业知识的精熟掌握和实践技术,选择最优方案。
税务筹划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因此纳税人必须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责任,了解纳税人和征管者的权利和义务,税务筹划是纳税人的权利,而缴税则是纳税人的义务,两者看似矛盾的双方在法律责任的范围内求得统一。法律责任对征纳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它是指新税制中违反税收征管法和实施细则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它对征纳双方都有同等的约束力,即包括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当事人违反税法的处罚,也包括对税务征管人执法过程中违法行为的处罚。
(二)税务筹划同偷税的区别
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纳税税款的,是偷税。偷税实质上是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的规定,使用欺骗、隐瞒的手段,不缴或减少缴纳税款的违法行为。税务筹划与偷税有者本质的区别。
在经济行为上,偷税是对一项实际己发生的应税经济行为全部或部分的否定,而税务筹划则是只对某项应税经济行为的实现形式和过程在事前进行某种安排,其经济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在行为性质上,偷税是公然违反税法与税法对抗的一种行为。偷税的主要手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段表现为纳税人通过有意识的慌报和隐匿有关纳税情况和事实,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其行为具有明显的欺诈性质。但是有时也会出现纳税入因疏忽和过失即非故意而造成纳税减少的情况。由于对主观上的故意和非故意难以作出法律上的判断,我国现行税法不在采用这一法律用语。也就是说尽管纳税人可能并非故意不缴纳税款,但只要后果产生就是法律不允许的或非法的。而纳税筹划则是尊重税法的,它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利用法律规定,结合纳税人的具体经营来选择最有利的纳税方案,当然也包括利用税法的缺陷或漏洞进行的减轻税负的活动。税务筹划行为的性质是合法的,至少它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条款。
在法律后果上,偷税行为是属于法律上明确禁止的行为,因而一旦被有关征收机关查明属实,纳税人就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则责任,受到制裁。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税法对隐瞒纳税事实的偷逃税行为都有处罚规定,而税务筹划则是通过某种合法的形式来承担尽可能少的税收负担,其经济行为对于法律规定的要求,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事实上都是吻合的,各国政府对此一般都是默许、和保护的。如果税务筹划比较严重地影响到政府地财致收入,对其所采取的措施,只能是修改与完善有关税法规定,堵塞可能被纳税人利用的漏洞。
在对税法的影响上,偷税是公然违反税法、利用虚假的申报减少纳税,因此,偷逃税是纳税人~种蔑视税法的行为,偷税成功与否和税法的科学性关系不大。要防止偷税,就要加强征管,严格执法。而税务筹划的成功则需要纳税人对税法条文的熟悉和税法精神的充分理解,同时又要掌握必要的筹划技术,才能达到目的。如果税务筹划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税法规定的缺陷,则它会从另外一个方面促进税法的不断完善和科学。
总之,税务筹划同偷税有着本质的区别,即税务筹划必须在法律法规的范畴内进行并受其制约。如将税务筹划的目标简单的理解为纳税人税负的减少,则纳税人出于对税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了解或有意识的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就会在税务筹划中大量出现,从而在税务筹划中采取偷税行为,因而对纳税人本身的长期发展及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O
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税务筹划目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在法律范畴内的税务筹划对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第一,有助于完善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和认知能力的局限,税收法律法规有可能存在覆盖面上的真空带、时问衔接上的漏洞或某些操作上的模糊性,以及某些业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正是税制的这些不尽完善之处和处理方法选择的多样性,给了纳税人可乘之机。但反过来说,税收筹划也为国家进一步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提供了修订依据和改进的可能性。
第二,有助于实现立法意图。立法者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的目的在于以一定时期的不收或少收达到以后的多收或实现特定立法目的。纳税人利用税收优惠而做出的税收筹划,实现了政府涵养和扶持后续税源的意图或立法初衷,有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第三,有助于强化税务机关的建设。纳税人开展税收筹划,有助于税务机关树立强化依法治税的意识。税收筹划是法治社会中减轻纳税人负担的最佳选择。税务机关不能凭借经验或对法律条文的片面理解而武断地判定税收筹划就是税收流失。这种判定的后果不仅会给税务机关带来不必要的法律诉讼,而且会影响企业的声誉,不利于税源发展。因此,对于税收筹划中出现的新问题,税务机关应在坚持依法办税,依率计征的前提下,及时将情况逐级向上反馈,以寻求有法律依据的解决办法。
因此,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对国家税法及有关税收经济政策的反馈行为,同时也是对政府政策导向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国家现行税法完善性的检验。国家可以利用纳税人税务筹划行为反馈的信息,改进有关税收政策和完善现行税法,从而促使国家税制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而更为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从长看来,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还是非常有利的。
2、以税负降低作为最终目标的税务筹划对社会经济的危害
如果将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定义为税负的降低,出于此目的,纳税人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减少税款缴纳,另外由于我国税制还不尽完善,从而偷税、漏税、
逃税就会以税务筹划的名义出现在纳税人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将严重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影响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如果企业以税负降低作为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而进行财务决策,如此时的税务筹划目标同企业的整体目标相驳时,则必然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企业作为整个市场经济细胞的市场主体的发展必然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园此,企业必须对税务筹划目标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四、从企业角度对税务筹划目标再认识
(一)税务筹划对企业的意义和其特点
从微观方面也就是从企业本身这~角度出发,税务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税务筹划实质上是以纳税为核心进行的经营决策,税务筹划的目标应同企业的总体目标一致,即:如何通过税务筹划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决策者在选择筹划方案时,必须将税务筹划目标同企业总体的目标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税务筹划实现其真正意义。
税务筹划的真正意义在于如何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具体来讲:
首先,税务筹划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税收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种依法征收同时也是对纳税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行为、所得等的法律确认,即依法纳税后的财产、行为、所得等是法律认可并受法律保护的。税务筹划通过税收方案的比较,选择最有利于纳税人的方案,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减少纳税人的现金流出或者减少本期现金的流出,增加可支配资金,促进企业发展。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政府根据市场规律制定的产业政策、产品政策、消费政策、投资政镱等无一不在税收法规上得到充分体现。企业在仔细研究税收法规的基础上,按照政府的税收政策导淘安排自己的经营项目、经营规模等,最大限度利用税收法规中对自己有利的条款,无疑可以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晶大化。
其次,税务筹划是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促进力,税务筹划可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税务筹划是一种高智商的增值活动,为进行税收筹划而起用高素质、高水平人刁‘必然为企业经营管理更上一层楼奠定良好基础:税务筹划主要就是谋划资金流程.它是以财务会计核算为条件的,为进行税务筹划就需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财会管理,从而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员,规范的财会制度,真实可靠的财会信息资料是成功进行税收筹划的条件。创造这些条件的过程,也正是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过程。
税务筹划作为一门新型的涉及税收学、财务管理学、会计学的实用型现代边缘科学。从企业角度来看,其具有如下特点:
合法性这一特性在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基础和前提,税务筹划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筹划性。筹划性是指事先进行计划、设计、安排。纳税人在进行公司设立、公司运营、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经营活动之前往往会把税款缴纳作为影响财务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而纳税行为则是在纳税人应税经营活动发生后才发生的,这就在客观上为纳税人提供了纳税前作出事先筹划的可能性。
目的性。目的性是指纳税人税务筹划行为的目的企业的总体目标是增加企业价值相一致。而不是着眼于个别税种税负的高低.甚至也不能仅仅着眼于纳税人总体税负的轻重。这是因为,在纳税人的经营计划或财务计划中,纳税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投资、经营决策时,除了考虑税收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其他多种因素,权衡轻重,趋利弊害。
专业性。专业性不仅指税务筹划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涉及税收学、财务管理学、会计学的综合性学科,而且指从事税务筹划业务的人员应是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以税负降低作为税务筹划最终目标的缺陷和危害减轻税收负担是税务筹划最直接的动机,也是税务筹划之所以兴起与发展的
根本原因,没有减税动机,也就不可能会有税务筹划。但是,减轻税收负担不是也不可能是税务筹划目的的全部。直接减轻税收负担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绝对地减少经济主体的应纳税款数额;第二层则是相对地减少经济主体的应纳税款税额,第一层含义仅要求应纳税额的减少,不管经济主体的实际经济效益如何,如果经济主体的实际利益因为筹划而减少,即使相应地应纳税款税额也有所减少,只要减少幅度少于企业利益的减少幅度,就肯定不能算作是成功的筹划。相反,即使经济主体的应纳税额有所增加,只要其增加幅度少于经济增加的幅度,筹划就应说是成功的。因此,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从范围上讲包含节税,但又不限于节税,同时,节税必须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前提,离开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节税不能作为税务筹划的目标。
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进行税务筹划时必须将税务筹划同企业的总体目标相统一,只有这样税务筹划才‘有意义,才能够给企业本身带来收益。如果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将税务筹划同企业的总体目标割裂开来,将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作为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则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危害。
例如:A企业2002年需筹集100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该企业有两种资金筹集方案可供选择,一种方案为发行股票,另一方案为发行债券,股息收益率预计为5%,债券年利率为10%,均约定每年计付息一次。企业不计债券利息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万元,该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率为33%。
如该企业采取发行债券的方式筹资:现行税收法规规定,企业发行债券所支付的利息支出,在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内,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假定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为8%。
A企业该年度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因支付债务利息的财务费用为:1000X8%=80万元
A企业该年度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2000—80)X33%=633.6万元
一——生垒丕鲎堡:!:堂堡垒苎——如该企业采取发行股票的方式筹资,则本年度实际交纳的企业所得税为:2000×33%:660万元
在同一年度,同一企业,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少缴企业所得税660—633.6226.4万元。
如从企业减少税负、减少纳税成本的角度出发,该企业应选择发行债券作为融资方式。即根据当今对税务筹划目标的普遍定义,企业在对次税务筹划方案进行决策时,必然选择发行债券的方式。
但是,从企业的总体经济利益的角度分析。
发行债券方式下A企业的企业净收益为:
2000—1000XlO%一633.6=1266.4万元
发行股票方式下A企业的企业净收益为:
2000—1000×5%一660=1290万元
在同一年度,企业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使得企业净收益减少1290—1266.4=23.6万元.
在次案例中,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少交纳企业所得税26.4万元。但最终却少取得23.6万元的企业净收益,企业税负降低同企业利益并不统一.
从以上分析和案例看出,对于税务筹划,任何一项方案都有其两面性。一项成功的税务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我们不能认为税负最轻的方案就是最优的税务筹划方案,一味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往往会导致企业价值的下降。牺牲企业整体利益换取税收负担的降低明显是不可取的。税务筹划和其他财务管理决策一样,必须遵循企业总体效益原则,只有当筹划方案使得企业价值有所增加时,该项税务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税务筹划方案理论上虽然可以少缴纳一些税金或降低部分税负,但在实际运作中往往却达不到预期效果,其中很多筹划方案因将税务筹划定位于以单纯的减税为目标,而不是以增加企业价值为目标是造成税务筹划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税收负担最小化这一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将会把我们现实中的税务筹划引入误区,使得我们
在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工作中做出错误的决策。
(三)税务筹划高级目标的评价指标
企业运营的最终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才财富最大化,这是被一种广泛采纳的观点。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应该能够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在财务管理上,公司每年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等于收入减去全部成本和费用后的剩余,即: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收入一(成本+费用)。但是,企业中长期沿用的传统业绩衡量指标,例如税后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等,均无法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忽视了公司股本资本的成本,也就是说,成本中并不包括股东投入的股本资本的成本。
从整体上看,公司运作所需要的资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债务资本和股本资本,两者的使用都不是免费的。债务资本的所有者即债权人要求公司定期支付利息,这是一种显性的资本成本;股本资本的所有者印股东则要求公司提供一定的资本回报,这是隐性的资本成本,但却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投入公司的股本资本也可以投向其他盈利项目,其他项目所带来的收益就是股东资本的机会成本,股东要求公司给他们的资本回报必须大于或等于其机会成本,否则就会将资本投向其他项目。由此可见,股本资本的成本就是投资在风险程度相近的其他项目所能获得的收益。因此在考虑股本资本成本的情况下,公司每年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等于收入减去传统意义上的成本,股本资本成本和费用,即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收入一(成本+费用+股本资本成本)。其中,股本资本成本=股本资本{同期市场上的资本成本率。纳税成本一般可以认为是企业的一项成本或费用支出。以上反映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评价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收入一(成本+费用+纳税成本+股本资本¥同期市场上的资本成本率)用符号表示为V=S一(C+F+T+I*i)
:!些塑篓鳖望望墼--!==竺!竺!竺!=
其中:V---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S---收入
C一成本
T-一纳税成本
F---费用
I---股本资本
i---同期市场上的资本成本率
设税务筹划前各指标:
v卜~税务筹划前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S卜~税务筹划前的收入
C1一税务筹划前的成本
TI---税务筹划前的纳税成本
F1…税务筹划前的费用
I…股本资本
i--一同期市场上的资本成本率
设税务筹划后各指标:
V2一税务筹划后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2--一税务筹划后的收入
c2…税务筹划后的成本
T2--一税务筹划后的纳税成本
F2…税务筹划后的费用
I---股本资本
i---同期市场上的资本成本率
因此,税务筹划前酌企业价值的指标,即税务筹划前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VI=S卜(CI+Fl+Tl+I*i)税务筹划后的企业价值的指标,即税务筹划后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V2=¥2~(C2+F2+T2+l¥t)
由原税务筹划定义的目标可以得出,只要筹划后企业的纳税成本小于筹划前的纳税成本,即T2<T1,该税务筹划方案便是成功的。但是站在企业总体目标——企业价值最大这一角度,由于企业各要素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当纳税成本发生变化时企业其他要素如收入、成本、费用相应的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企业价值指标发生交化。即当T变化后,会产生三种状况V2>Vl,V2(Vl,V2=Vl。只有当V2>V1,税务筹划成功。也就是说,纳税成本的变化对纳税筹划并不是唯一重要条件,重要的是税务筹划是否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
l、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税务筹划最终目标的特征
税务筹划以应服从于企业总体目标为原则。具体的税务筹划最终目标应体现出以下具体特征:
第一,追求效益:
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生存的必要性就是要创造大于原始投资的价值,也就是在获取与生存所需的同时,不断追求社会资源的积聚;而为保证生存需要,更好提供社会所需服务,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逻辑上的必然。
第二,股东收益优化:
经济组织的诞生,一开始就意味着它的原始投资者对它的期望。股东要达到的经济利益是有理性的,也就是具体投资者要求企业经营者能够是回报高于社会平均的收益率这种冲动,导致了投资者出现。因此,股东收益的优化就是表现在企业的财务目标上。
第三,社会对企业的满意度:
市场机制下的社会,是社会要求企业去适应社会所带给企业的环境。那么,社会对一个企业的满意度如何?社会对企业的满意程度,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基础。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2、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税务筹划目标的意义
税务筹划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税务筹划实现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是通过以下方面表现的。
第一,促进企业整体营运目标的实现
税务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应始终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来进行。成功的税务筹划应有助于纳税人整体营运目标的实现.而不能仅局限于整体税负或者个别税种税负的减轻。
第二,获取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纳税人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当期应该交纳的税款延缓到以后年度缴纳,以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也是税务筹划目的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企业的税务筹划必须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因为一个能降低当前税收负担的纳税方案可能会增加企业未来的税收负担,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在评估纳税方案时,耍引进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把不同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加以比较。
第三,实现涉税零风险
实现涉税零风险,是指纳税人帐目清楚,纳税申报正确,缴纳税款及时、足额,不会出现任何关于税收方面的处罚,即在税收方面没有任何风险,或风险极小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种状态。对此,企业万万不可舍本逐末且无度,一味追求过度节税而成偷税则得不偿失。在涉税零风险的状态下的税务筹划将更加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与规模扩大,首先,实现涉税零风险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通过税务筹划使企业对国家税收法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因此,纳税人经过必要的筹划之后,将会避免税务机关的经济处罚,这种损失的避免实际上相当于获取了一定经济利益。其次,实现涉税零风险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名誉损失。~旦某纳税人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漏税,甚至是犯罪,那么该纳税人的声誉将会因此遭受严重的损失。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好的品牌便意味着好的经济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效益和社会地位,企业的品牌越好,其产品越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另外,纳税人经过税务筹划,实现涉税零风险,还可以使企业帐目更加清楚,使得管理更加有条不紊,更利于企业控制成本费用,也因此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初级目标与高级目标定义下的税务筹划的实施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将税负降低这一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作为最终目标和行动纲领的税务筹划必定认为:税负降低即税务筹划成功,企业并以次作出经济决策,同时税务筹划的过程也到此结束。同这一税务筹划定义所采取的税务筹划过程不同,高级目标定义下的税务筹划不应仅只有如何减少纳税成本这一个步骤,而应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对各种有利于纳税人纳税成本减少的政策、法规进行搜集,分析能够促使纳税成本减少的各种方案,此步骤即是以税负降低为目标的税务筹划的全部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作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的实施过程。税务筹划的第二步是对该纳税方案同因实施该方案所代来的得与失进行比较,并选择最有利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方案。此步骤是由于税务筹划目标的不同,比初级目标定义下的税务筹划增加的过程,正是此步骤的增加,才真正体现了税务筹划的真正目的,即企业价值最大化。此过程被称作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的实施过程。
第一步: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减少纳税成本是通过非违法的避税方法和合法的节税方法以及税负转嫁方法来达到的。这一步也称为减税筹划。第一步的目标是如何减少纳税成本,它是税务筹划最直接的动机。
减税筹划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避税筹划、节税筹划和转嫁筹划。
避税筹划。避税从本质上看既不合法,也不违法,而是处于合法和违法之间的状态。换句话说,避税筹划是纳税人采取“非违法”的手段来达到减少纳税的经济行为。在相当的程度上,避税危及国家税法的同时,又能促使国家税法质量的提高及改善税收征管中的弹性,从而改善漏洞。
节税筹划是税务筹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纳税人依据税法中固有的优惠政策,采用合法手段,最大程度的享用优惠条款,从而达到减少税收负担的合法的经济行为。
转嫁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愿或不堪忍受税负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价格或降低价格的方法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供应商或消费者的行为。
第二步:税务筹划的高级目标即最终目标是研究、分析比较和决定的过程。第二步的目标也是整个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即:企业价值最大化,它同样也包括三部分:研究阶段、分析比较阶段、评估阶段。
研究阶段指对因假设采取了某一节税筹划,而使企业收益、成本、费用等发生变化的项目进行计算、汇总。
分析比较阶段是指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节税筹划所代来的纳税成本的减少同其他项目的增加或减少进行比较。
评估阶段是指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因实施某一节税方案给企业代来的得与失比较后,进行评估并最终决定次纳税方案得可行性。
以上两个步骤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第一步引发了第二步的分祈、比较和决定,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做出的:如果纳税人只关注第一步初级目标即如何节税而忽略第二步高级目标,必然会造成纳税成本减少而企业总体利益并未增加甚至降低的后果。只有以上两个步骤完整全面的运行才能充分体现税务筹划目标同企业目标的一致性,即: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是企业利益最大化。
(六)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的实施思路及方法
l、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的实施思路
从原mjJ上说,作为税务筹划起始目标的减税筹划可以针对一切税种,不同税种的税负弹性大小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各税种的不同内在要素:(1)税基;(2)税收扣除:(3)税率:(4)税收优惠。税基越宽,税率越高,税负就越重;或者说税收扣除越大,税收优惠越多,税负就越轻。依据以上公式,不难看出:(1)从税种来说,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税负弹性较大,因为不论是税基的宽窄、税率的高低、扣除额的大小,还是优惠的多少都有较大的弹性幅度。(2)从行业和企业类型来说,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国家照顾、鼓励发展的一些行业可以获得较多的优惠政策,筹划的相对空间也比较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
该从税负弹性较大的税种入手,结合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和企业的经营规模,来判断一个企业的减税筹划空问大小。
税基:纳税人通过缩小计税依据的方式来减轻纳税。税基是计税的依据,是计税的数量的东西,在税率一定的情况下,税基越小,纳税人缴纳税款的余额越低。因纳税额是计税依据乘以税率得出,故要想降低纳税额,一个主要得思路就是减少税基。由于流转税的税基是全部销售额或营业额,降低税基相对难以操作,所以税基筹划主要表现在所得税方面。所得税的税基及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的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一成本、费用等支出,由于收入总额的弹性比较小,故税务筹划降低税基是在会计处理遵守会计各项制度和准则的前提下,增大成本、费用支l出。。
税率:纳税人通过税务的计划适用比较低的税率,总体上减轻纳税的方法。1.选择低税率行业投资和纳税。虽然税收逐步倾向中性,即征税应尽量不影响纳税人的经济行为选择,但仍有不少国家的政府为了从宏观上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税收政策引导纳税人投资投向,制定了许多行业税收优惠政策法规。作为纳税人,顺应和利用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适当的纳税筹划,可以减轻税收负担。我国现行税制中纳税人在不同行业的税收的负担差别较大。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为了支持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吸引外商从事生产性企业,鼓励和引导外商向能源、交通等重要项目投资建设,给予了更优惠的减免税待遇。其他税种,如增值税、营业税等也因行业的不同而在税率适用上有所差别,故企业在进行投资和纳税时也应统筹进行税务筹划。2.利用行业低税率的纳税筹划技术。利用低税率的行业实施纳税筹划有两方面的思路:一方面,在企业设立之处充分考虑行业的税负情况,把税负因素作为投资决策的十分重要的因素,顺应政策指导,减轻税收负担,另一方面,在可能的情况下把企业纳税靠向优惠的行业。选择低税率地区投资和纳税。国家对不同地区的政策倾斜是不同的,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针对特定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对纳税企业而言,有重要的节税意义。我国大多数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都出台了许多区域性税收
::::::些垒垒丝垦掣婆婆:苎竺!:!:!=!===
优惠政策。从世界范围看,有的国家和地区却征收高达50%的企业所得税。这种区域性的税收优惠差异,给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投资选择和利用机会,纳税人在投资和纳税是必须对此进行慎重选择并充分利用。
2、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的实施方法
针对不同的税种,以税基、税收扣除、税率、税收优惠为内在要素通过非违法的避税方法和合法的节税方法以及税负转嫁方法来达到减少企业税负的目的。在减税筹划阶段的目标是如何减少纳税成本。减税筹划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避税筹划、节税筹划和转嫁筹划
<1>避税筹划的实施方法
避税筹划是纳税人采取非违法的手段来达到减少纳税的经济行为。避税从本质上看既不合法也不违法,而是处于合法和违法之间的状态。在相当程度上,避税危及国家税法的同时,又能促使国家税法质量的提高,从而堵塞漏洞。
(1)国内避税的方法
由于避税是在遵守或不违背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利用税法的缺陷进行的,因而要避税成功,纳税人必须学习和研究税法,同时,避税的实施还有赖于国内是否广泛存在避税的客观基础,以及本国纳税人对这种客观条件的利用程度。
①利用地区差异避税。例如特区企业与内地企业所得税税率有15%和30%之别,众多的地方优惠区企业也较非优惠区企业的税负轻。
②利用行业税负差别避税。不同行业间企业税负存在差异性。一是货物销售与提供工业性劳务的企业征收增值税,而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的企业缴纳营业税,税负相差悬殊。二是缴纳营业税的不同行业税率不同。三是不同行业企业所得税税负不同。四是行业性税收优惠政策代来的税负差异。由于长期存在地区间、行业部门间的盈利水平及税收待遇上的差别,利润转移、转让定价已成为一种常规性的避税手段。
③利用不同经营环节上的企业蒯税负的差异性避税。例如由于消费税仅在生产环节征收,使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间消费税税负不同。
I上』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④利用不同投资方向企业问税负的差异性避税。如高新技术丌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率仅为15%,校办工厂免征所得税。此外,不同规模企业税负的差异,不同组织结构企业税负的差异,不同货物或消费品生产经营企业税负的差异等等。
⑤利用税法本身存在的漏洞避税
(2)国际避税筹划方法
国际避税指纳税人跨国境或税境,利用有关国家税法或国际税收协定中的某些漏洞或允许的办法,作出适当的财务安排和税收筹划以达到减轻其总体税负的不违法行为。国际避税一般是在遵守、拥护税法的前提下,利用税收导向或税法不健全以减轻和消除纳税义务。国家间的税制差别及税收征收管理的协调难度为跨国纳税主题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条件,也使跨国纳税筹划成为较国内税务筹划更为普遍、更复杂的税收行为。
<2>节税筹划实施的方法
节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依据税法中固有的优惠政策,采用合法手段,最大限度地享用其优惠条款,从而达到减少税收负担的合法的经济行为。他同非违法的避税筹划相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从法律角度看,避税是采用非违法手段以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而节税则采用的是合法手段达到以上目的,其合法的最主要标志就是节税筹划是利用税法中的优惠政策,而优惠政策本身并不是税法中的漏洞,他是立法者的一种政策行为,节税者的节税行为符合立法者当初的立法精神。第二,受优惠政策的引导性。这一特征是指节税筹划不象避税筹划,广泛地受制于税法和征管漏洞,而这些漏洞则是税务当局当初始料不及的,也是在未来的立法和征管中加以克服的,相反节税筹划则是立法者和征管者希望纳税人取做的。第三,节税筹划经营决策的调整性。节税的关键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为此,纳税人要想方设法通过经营决策的调整达到享受的条件,有时是通过投资的方向凋整达到节税筹划的目的,有时是通过投资地点的调整达到节税的目的,有时是通过企业的组织结构的调整达到节税的目的,有时是通过创造若于条件达到优惠的条
件从而实现节税的目的,有时是通过变通挂靠享受优惠条款从而实现节税目的。可以说,节税筹划的需求是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中。节税筹划可分为投资过程中的筹划、经营过程中的筹划和重组改制过程中的筹划三种:
(1)投资过程中的筹划
投资行为对企业来说非常关键,是企业进入市场谋求利润的第一步,其针对性非常强,或是要对某一地区投资,或是要对某一产业投资,或是进行市场扩张,或是选择合作伙伴,投资决策必须经过多方论证。节税筹划所做的工作就是将企业的投资方案结合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中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对EE选择,从中选出能达到帮助企业减轻税收负担,争取税后利润最大化目的的方案。
良好的企业定位是成功进行税收筹划的起点,在投资之初就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不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为后续阶段的筹划打下良好的基础。众所周知,从税收优惠的角度讲,目前我国税收对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税收政策;对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对待:对不同性质的企业有不同的法规。因此,投资节税方法主要包括:对投资企业类型选择的筹划,对投资地区选择的筹划;对企业投资方向的筹划。
①。对投资企业类型选择的筹划
我国企业按照投资来源分类,可分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内资企业又包括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集体企业、联营企业等,外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自企业。企业按组织形态分为独资、合资及公司三种.而公司组织又主要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由于税制设计上不仅存在内外不一致的差别税制,而且同一类型的企业内部组织形式不同,其适用的政策也有差别,税负高低不同,因此,投资者通过对企业类型的选择.可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②.对投资地区选择的筹划;
为了实现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推进的战赂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生产力布局,以及扶植贫困地区发展,我国制定了不同地区税负差别的税收优惠
政策,这就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纳税筹划的机会。因此,投资者选择企业的注册地点,对干企业节省税金支出、实现国家生产力的战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剥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利用国家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利用国家对经济特区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③.企业投资方向的纳税筹划
税收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杠杆,体现着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我国现行税制对投资方向不同的纳税人制定了不同的税收政策。因此,在设立公司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例如:利用国家对兴办第三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利用国家对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生产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利用“三废”产品税收优惠政策等。
(2)经营过程中的筹划
实践证明,企业需要的筹划最常见、最大量的是对经营过程中涉税问题的筹划,有的需要对企业组织形式进行筹划,有的需要对投资结构进行筹划,有的要进行成本筹划,有的要进行企业分配机制的筹划。经营过程中的筹划工作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筹资的筹划、固定资产投资的筹划、企业日常经营涉税的筹划。
①.筹资的筹划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筹资是其进行一系列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不能筹集到一定数量的资金,就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筹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其对企业经营理财业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发生作用的。因而,分析筹资中的税务筹划时,应着重考察两个方面:资本结构的变动究竟是怎样对企业业绩和税负产生影响的,企业应当如何组织资本结构的配置。
资本结构是由筹资方式决定的,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不同的税前、税后资金成本。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有:向银行借款、向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借款、企业内部集资、企业自我积累、向社会发行债券和股票等。
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税务筹划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预测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其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次要考虑所获收益中属于本企业的有多少。对投资者来说,税收是投资收益的减项,应缴税款的多少,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最终收益。因此,有必要进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税务筹划。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耗资多、时间长、风险大等特点,其税务筹划主要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投资于固定资产可以享受折旧抵税的优惠待遇,减轻所得税税负。众所周知,加大成本会减少利润,从而使所得税减少。如果不提折旧,企业的所得税将会增加许多。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于资产使用期内可以分期计提折旧。折旧可以起到减少税负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之为“折旧税抵”或“税收档板”。
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中的那部分价值。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企业会产生不同的税收影响。首先,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时倒会造成早晚不同。其次,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因而造成累迸税制下纳税额的差异及比例税制下纳税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企业正是利用这些差异来比较和分析,以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达到最佳税收效益。
③.成本费用避税法
成本费用避税法是通过对企业成本费用项目的组合与核算,使其达到一个最佳值。材料是企业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价格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因此,材料价格波动必然影响产品成本变动。但是在材料市场价格处于经常变动的情况下,材料费用如何计入成本,直接影响当期成本值的大小:通过成本影响利润,避而影响所得税的大小。根据我国财务制度规定,企业材料费用计入成本的计价方法有以下几种: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这5种不同的计价方法,产生的结果对企业成本多少及利润多少或纳税多少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材料价格总是不断上涨的,后进的材料先出去,计入成本的费用就高;两先进先出法势必使计入成本的费用相对较低。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3)资产重组过程中的筹划
从社会化大生产来看,多层次的社会分工和广泛的经营协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和要求。因此,协作的结局必定是各种经济组织的合并;而组织内部的专业化分工至一定程度后,也必然导致更高一个层次的企业分立。在企业合并、分立中进行税务筹划,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则是不容忽视的。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的重组业务日益频繁,而且重组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合并、有分立、有收购、有并购、有置换等等,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繁杂,其本质不外乎股权投资、股权重组,部分资产处置和整体资产处置。近几年,由于相关税收政策的滞后性,引发了一些涉税争议,但这也为税务筹划提供了空间。
①,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
企业分立是指一个企业依照法律的规定,将部分或全部业务分离出去,分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新企业的法律行为。它或者是原企业解散而成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新企业,或者是原企业将部分子公司、部门、产品生产线、资产等剥离出来,组成一个或几个新公司,而原企业在法律上仍然存在。企业分立是企业产权重组的一种重要类型。企业分立的动因很多,提高管理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突出企业的主营业务等,都是企业分立的动因,获取税收方面的利益也是企业分立的一个动因。
企业分立中的税收利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在流转税中,一些特定产品是免税的,或者适用税率较低,这类产品在税收核算上有一些特殊要求,而企业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满足这些核算要求而丧失了税收上的一些利益。如果将这些特定产品的生产部门分立为独立的企业,也许会获得流转税免税或税负降低的好处。
二、当企业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时,通过分立可以使原本适用高税率的企业,分化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适用低税率的企业,从而降低企业的总体税负。②.企业合并节税筹划的方法
山尔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的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变为一个企业的行为。根据我国现行公司法的规定,企业合并有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由于新设合并的原生产经营过程的连续状态已被合并中止,新设合并企业的税务筹划与一般新设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法相同。企业吸收合并的纳税筹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并行为中产权交换支付方式的选择;二是合并后企业总体税负的增减。
<3>转嫁筹划实施的思路和方法
转嫁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愿或不堪忍受税负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价格或降低价格的方法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供应上或消费者的行为。转嫁筹划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转嫁筹划从本质上说是纯经济行为,避税、节税在性质上都属于一定程度上的法律行为,只有违法、非违法以及合法程度上的不同,而转嫁筹划则是纳税人通过价格的自由变动的纯经济行为。第二,转嫁筹划能否成功取决于价格,换句话说,转嫁筹划的价格性。没有价格的自由浮动,转嫁筹划也就不存在。由此可见价格自由变动是转嫁筹划赖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商品的供求弹性的不同导致的价格对厂商供应量的影响以及对消费者消费量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转嫁税款归宿的方向和程度。第三,转嫁筹划不影响财政收入性。逃税、避税和节税的结果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财政收入的减少,只有避税是被迫减少,节税是主动减少,而转嫁筹划其结果是导致税款的归宿不同,不一定减少财政收入。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在税收理论和实践中有重要地位,与逃税、避税相比更为复杂。税负转嫁的后果是有人承担,最终承担人称负税人。税负落在负税人身上的过程叫税负归宿。所以税负转嫁和归宿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在转嫁条件下,纳税人和负税人是可分离的,纳税人只是法律意义上的承担主体。典型的纳税转嫁或税负转嫁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纳税人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
(I)税负转嫁的条件
①商品流通的存在。税负转嫁是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动实现的。没有商品交换的存在,就不会有税收负担的转嫁。因此,商品流通是税负转嫁的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经济前提。
②.课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弹性。纳税人自己负担部分和转嫁出去部分的比例主要受制于课税商品的相对弹性。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税收将主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税收将主要由其他人负担。税负完全转嫁或完全不能转嫁的情形,理论上分析只能是下列四个条件之一:一是需求完全没有弹性,二是需求有充分弹性,三是供给完全没有弹性,四是供给有充分弹性。在第一和第四种情况下,税负可以完全转由购买者负担,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税负可以完全转由购买者负担,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税收将完全由纳税人自己负担。当然,这四种情况出现的机会都很少,因此,较普遍的情况总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各类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利益主体,已形成以自由定价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这就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税负转嫁提供了基本条件和现实可能性。税负转嫁也成为影响税收负担在不同纳税人之间分配的因素之一。
转嫁的判断标准有:①转嫁和商品价格是直接联系的,与价格无关的问题不能纳入税负转嫁范畴;②转嫁是个客观过程,没有税收的转移过程不能算转嫁:③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与纳税人主观行动无关的价格再分配性质的价值转移不能算转嫁。明确这三点判断标准,有利于明确转嫁概念与逃税、避税及节税的区别。~般来说,转嫁筹划与逃税、避税、节税的区别主要有:①转嫁不影响税收收入,它只是导致归宿不同而逃税、避税、节税直接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②转嫁筹划主要依靠价格变动来实现,而逃税、避税、节税的实现途径则是多种多样的;③转嫁筹划不存在法律上的问题,更没有法律责任,而逃税、避税及节税则不受其影响。就转嫁与避税而言,两者的共同点明显都是减少税负,获得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两者都没有违法,税务当局不得用行政或法律加以干预制裁。两者区别有:①基本前提不同。转嫁的前提是价格自由浮动,而避税则不依赖价格。②产生效应不同。转嫁效应将对税收产生直接影H向,一般不直接影响税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收收入,相反,转嫁效应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对价格则不产生直接影响。③适应范围不同。转嫁适应范围较窄,受制于价格、商品供求弹性和市场供求状况;避税适应范围很广,灵活多变,方法多样。④转嫁有时对纳税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有时纳税人会主动放弃,避税则不会。转嫁受市场价格制约,明显导致占有率下降,有时与最大利润相悖,从而会被纳税人主动放弃。总之,税负转嫁、避税筹划、节税筹划都属于纳税人为减轻税负而进行的一种筹划,由于它不涉及法律责任,也不伤害国家利益,经常采用。
(2)税负转嫁转嫁的形式分为:前转、后转、混转、辗转转嫁、税收资本化、消转
前转指纳税人在进行交易时,按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用提高价格的办法,把所纳税敬向前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消费者,这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
后转指纳税人用压低价格的办法把税款向后转嫁给货物或劳务的供应者,例如,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原材料价格将税负转嫁给原材料生产者。
混转指对一个纳税人而言,前转和后转兼有,也就是将税款一部分向前转嫁给商品购买者,另一部分向后转嫁给商品供应者。
辗转转嫁指转嫁行为多次发生
税收资本化是税负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应税物品(主要是土地和其他收益来源较具永久性的政府债券等资本品)交易时,买主将物品可预见性的未来应纳税款从所购物品价格中做~次性扣除,此后名义上虽买主按期纳税,实际上税款由买主负担。
消转又称转化,指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办法是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这既不是提高销价的前转,也不是压低购价的后转,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而抵消税负。消转实际上是用生产者应得的超额利润抵补税收,实际上不转嫁,由纳税人自己负担。
对转嫁舰律认识豹最高境界是消转,能转嫁丽不转嫁,进行自我消化,从而谋求三点好处:一是避免破坏经营周边生态。二是将转嫁作为服务于利润最大化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手段。三是激发企业自身创造潜力。
(七)企监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
以上所介绍的税务筹划初级目标所确定的方法和思路是企业如何减少纳税成本的方法和思路,当然,减轻税收负担是税务筹划最直接的动机,也是税务筹划之所以兴起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没有减税动机,也就不可能会有税务筹划。这一过程是税务筹划的初级阶段。
税务筹划的高级阶段是研究、分析比较和决定的过程。高级阶段的目标也是整个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即:企业价值最大化。
根据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指标公式:
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收入一(成本+费用+纳税成本+股本资本%同期市场上的资本成本率)
Bp:V=S一(C+F+T+I十i)
通过研究阶段、分析比较阶段、评估阶段三个阶段后会出现以下六种不同状况:
1.纳税成本减少,即T2<TI,收入S、费用c、股本资本成本I*i未发生变化,V2>Vt,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增加即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筹划成功。
2.纳税成本减少,即T2<TI,但是V2>Vl,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增加,即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筹划成功。
3.纳税成本减少,即T2<TI,但是V2<V1,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减少,即不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筹划失败。
4,纳税成本增加,即T2>TI,收入S、费用C、股本资本成本I*i未发生变化。V2<V1,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减少。即不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筹划失败。
5.纳税成本增加,即T2>TI,但是V2>V1,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增加,即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筹划成功。
6.纳税成本增加,即T2>TI,但是V2<Vl,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减少,即不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筹划失败。
从以上的税务筹划可能出现的六种状况可以看出,纳税成本绝对数减少,筹划并不一定成功,纳税成本绝对数增加,筹划也不一定失败。只有对筹划后纳税人得与失做出比较后,才能对纳税筹划成功与否做出判断。因为,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因此,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应比照以上六种状况,分析、判断企业筹划方案是否能使企业价值的增加。
税务筹划更多地应表现为纳税主体的一种理性行为。纳税理性就是指纳税主体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自身纳税行为的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理性使得纳税筹划成为了纳税主体的必然选择。如何通过合法节税、合理避税以及税负转嫁实现企业纳税的最佳组合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节税后企业利益的得与失,选择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筹划方案是纳税筹划的重点所在,也是纳税理性的具体表现。从经济学假设上来看,理性经济人的一个假设前提是掌握完全信息,即理性的经济人对自身行为所引发的收益和风险是完全知晓的。具体到纳税主体来说,这种假设表明,纳税人对实施减税筹划所引发的风险是可以预期的。如果纳税人对实施减税筹划所引发的风险是未知的,这种风险算作~种高额无形成本的话,企业只进行减税筹划的行为是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的,因此不能将其算作一种纳税理性行为。真正纳税理性行为应是真正地从成本效益出发并进行比较,作出最优筹划方案设计的税务筹划。
五、对税务筹划目标的重新定义
从以上对税务筹划初级目标和高级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从宏观角度出发,税务筹划必须以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作为其基本前提。从微观角度出发,即从企业本身出发t税务筹划的不能简单地定位于税负的降低,而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
作为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
因此,税务筹划应定义为:纳税人事先通过一系列合法的、至少是不违反税法的方法对纳税行为进行安排、分析、比较,以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前提,以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对各种税务方案做出最终选择的行为。
此定义同目前普遍对税务筹划定义的不同,主要在于对税筹划最终目标的认识上的不同。普遍定义的税务筹划的目标被简单地定位于如何缴纳最低的税款,如何减少纳税成本。其实质是将税务筹划的目标定位于:纳税人进行的以减轻税收负担为最终目标的节税行为,即将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定义为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而新的定义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原税务筹划目标进行了修正,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税务筹划的高级目标才是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这一定义改变了原税务筹划目标的局限性,有利于税务筹划的健康发展。
六、结论
现代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与企业的最终目标一致。企业经营决策无非是决定企业经营中的“六个w”,即:W
e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0(谁来做),H0When(什么时候做),Whre(在什么地方做),WhW(怎样来做)。这六大元素无
What,做一例外的与企业税务筹划相关。Why,为什么做,指税务筹划的目的。
什么,指税务筹划需做的准备——全面了解与投资、经营、筹资活动相关的税收法规、其他法规以及处理惯例。When,何时做,指税务筹划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时机,从宏观到具体,由大到小,综合衡量。Where,何地做,指纳税地点的选择。Who,何人做,指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必要时可以请中介机构来进行税务筹划。How,怎么做,指正确选择税收筹划的具体办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我国加入WT0后,税务筹划将成为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投资者和纳税人将会迸一步意识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税收筹划在生产、投资、经营和纳税中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筹划作为纳税人对经济利益的一种追求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只有正确地定位目标才能有效地开展筹划。作为一门新型的涉及税收学、财务管理学、会计学等学科的实用型现代边缘科学,税务筹划是复杂的,高技术的艺术,纳税人需要准确理解把握有关税收的业务知识。同时,税务筹划是一种商业行为,是纳税人不仅以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以有利于社会为最终目标的筹划行为。对税务筹划狭义的定义,即以直接减少纳税成本这一初级目标作为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必然将税务筹划只局限于纳税成本的减少,而并未使纳税人的整体营运目标得以实现,片面的追求税负的降低,必然给纳税人及社会代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必然给纳税人未来经济增长造成危害,并会给社会造成危害。新的税务筹划目标的提出改变了原筹划目标对企业利益的潜在危害,使纳税筹划更科学,更有利于企业、更有利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中秀:《公司避税计节税转嫁筹划》,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版;[2]苏春林:《纳税筹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税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一.——————:些塑耋鐾茎至呈薹垒窒些呈兰::::::!::竺=::=一
致谢
从论文研究方向的确定到今天论文定稿,经历了大约一年多的时间。回想这一年多的论文撰写过程,是在很多人的帮助下走过来得。在此向给予我无私帮助的人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首先感谢教育改革给我们这些即忙于工作、生活同时又希望多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同时获得被国家认可的硕士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这一机会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已经离开大学校园又特别向往大学学习生活的人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十分感谢山东大学。正是她为我提供了继续学习理论知识的场所,山东大学她那浓厚的学习气氛,求实创新的教学理念一直深深的包围和感染着我,使我在不经意间成长。
另外我要十分感谢我所有的授课老师,是他们教授了我更多的理论知识,扩展了我的视野,他们丰富的理论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不仅在学习过程中,也必将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辅导导师李铁岗教授,是他帮助我选定的论文研究方向,论文的选题非常的新颖又切合实际,与我的工作结合的也十分紧密。为我顺利地完成论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老师作为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对我的论文认真辅导,并提出许多专业性,高水平的意见和建议,不厌其烦指导我多次修改,为我顺利的完成硕士论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我还要感谢经济学院研究生办公室的吕民老师、石新济老师,他们为我解决了许许多多繁杂的事物性问题,使我能顺利的完成论文写作提供了许多方便。
本文在写作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此对资料的原作者表示感谢。
我还要感谢我的单位领导和同事,他们为我正常学习提供了很多方便.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母亲,是她鼓励我继续深造,也是她承担了许多家庭事务,使我能够在紧张的工作同时又能顺利地完成学业。
总之,论文的完成不仅仅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更是凝结着他人的智慧和帮助。在此再一次性向他们表示深深地感谢。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民营企业如何赢得人才》,《山东人事》刊号:CN37.1363/D,2003年第2期
27页,独立。
2、《对税务筹划目标的再认识》,《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刊号:CN37.1382/Z,
2003年第2期4l页,独立。
3、《企业纳税筹划的目标》,《税务纵横》刊号:CN37.1404/F,2003年第4期27页,独立。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姓名:际政岢_1_1】李钬洋j论文题目:税务筹划H标的n认以
姓
i=仑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对论文总体评价
良好文
评
蒯J若名评阅匿名评阅
匿彩评阅良好良好人
姓
答
、名号、fp技术职务所在单位
山东省委党校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lII东人学经济学院
山东人学经济学院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备注壬辩席王广信教授委贝Ej孙曰瑶教授于良春会组教授教授剐教授委徐超【l【4钟耕深成
员
成
m口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
的总体评价
备注良好答辩秘书时玉洁答辩日期2003年11月29U
丰优秀为“A”;良好为“B”:合格为“c”:不合格为“D”。
税务筹划目标的再认识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陈政山东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刘文水 企业税务筹划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00
2. 谈多娇 税务筹划的经济效应分析[学位论文]2003
3. 廖志莉 优化我国税务筹划环境的思考[学位论文]2007
4. 梅德明 企业税务筹划研究[学位论文]2004
5. 王剑 企业并购与分立中的税务筹划研究[学位论文]2004
6. 张景钦 论企业税务筹划在战略管理中的运用的若干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06
7. 张芳梅 我国企业税务筹划理论及其运作研究[学位论文]2007
8. 张鹄 企业集团税务筹划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07
9. 张捷 我国企业并购的税务筹划研究[学位论文]20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582852.aspx
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税务筹划目标的再认识
姓名:陈政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李铁岗
20031028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兰兰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f
论文作者签名:rE当』兰兰-导师签名:迸日期:!!::兰:!!
摘要
税务筹划这一崭新的企业管理技术,纳税人在逐步接受它的同时,对税务筹划目标的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虽然目前对税务筹划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税务筹划被普遍表述为:纳税人事先通过一系列方法对纳税行为进行策划以达到尽可能少缴税款的行为。其实是将税务筹划的目标简单的定位于节税行为。
众所周知,目标决定范围和方向,税务筹划的目标决定了税务筹划要达到的纳税人的经济利益状况,同时也决定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因此,不同的税务筹划目标必然代来不同的筹划结果,必然对纳税人和社会的经济利益有不同的影响。
本文分别从社会和企业的角度对税务筹划的目标重新认识,提出了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和高级目标,而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不应简单地定位于税负降低这一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而应同企业的总体目标一致,即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提出了税务筹划的高级目标,并认为税务筹划的高级目标才是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
本文分析了税负是否降低这一初级目标作为税务筹划最终目标的缺陷及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从社会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了税务筹划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企业角度分析并提出了税务筹划的目标不应简单地定位于纳税成本的减少而应同企业的总体目标一致,即企业价值最大化。
本文通过分析将原纳税筹划的具体实施过程由原来的一个步骤扩展为两个步骤。即:增加了对该纳税方案同因实施该方案所代来的得与失进行比较,并选择最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方案的步骤。此步骤是由于税务筹划的目标由初级到高级的改变而增加的,正是两个步骤的组合才真正体现了税务筹划的真正目标,即企业价值最大化。另外,本文详细的介绍了税务筹划这两个步骤实施的恩路和方法。最后,本文对税务筹划重新定义。从宏观角度出发,税务筹划必须以不违反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国家法律法规作为其基本原则。从微观角度出发,税务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税务筹划实质上是以纳税为核心进行的经营决策,税务筹划的目标应同企业目标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税收筹划实现其真正意义。因此,税务筹划应定义为:纳税人事先通过一系列合法的、至少是不违反税法的方法对纳税行为进行安排、分析、比较,以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为前提,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对各种纳税方案做出最终选择的行为。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说明税务筹划狭义的定义必然将税务筹划只局限于纳税成本的减少,而并不一定使纳税人的整体经济目标得以实现,片面的追求税负降低,必然给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造成危害。新的税务筹划目标的提出,使纳税筹划更科学,更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税务筹划初级目标高级目标
ABSTRACT
Astothenewcompanymanagementtechnology,taxplanning,taxpayers
misunderstandingaboutthegoal.Atpresent,taxplanningdoesn’tacceptingithave
have
asacleardefinitionthatiswidelyacknowledged,however,mostofmajorsdefineitfollows:Taxpayersplananddesignaseriesofmeasuresinordertomakethe
astaxreduced.Inotherwords.theytaketheaimoftaxplanningsimply
thetaxthemeasuresthatpayerstakeinordertopaylesstax.
Itisknowthatthegoaldeterminestherangeanddirection.Theaimoftaxplanningdeterminesthebenefitofthetaxpayers.Differenttaxplanninginevitablybringdifferentresult,whichmayhavedifferentimpact
payers.
Theauthorreconsiderstheaimoftaxplanningfromtheonthebenefitsofthetaxangleofthesocietyand
ascompanies,andpointsouttheshortcomingsandharmlessoftaxreducedthegoalto
socialandcompanies.Fromtheangleofthesocietytheauthorpoints
planningmustabideby
thattheaimofthetaxoutthattaxlaws,and,fromplanningisnottheangleofthecompanytheauthorpointsouttoreducetax,buttoconsistwiththefaraimofthecompany,thatis,tomaximizethebenefit.
Thepaperillustrate,withexamples,thedifferentresultsonthebenefitsofthetaxpayersthatbroughtaboutbydifferentgoalsininvestment,reorganizationandraising
usemoney.Theseexamplesshowthatifwe
ustoaimatthereductionoftax,wewillnottaxplanningcorrectly,whichmayleadwrongdecisionsinboththeoryandpracticeof
taxplanning.Theonlyaimtobringdownthetaxwillbringnegativeinfluencetothecompany,
Theauthoraddanewstepintherealizationoftaxplanningthoughanalyze,thatis,locomparewithgainingandlosingbroughtbytaxplanningandchoosetheonewhich4
benefitsthecompanymostThisstepisaddedduetothe
planningIt'sthecombinationofthetwostepsthatcanadjustmentofthegoaloftaxrealizethetruegoaloftaxplanning—maximizetheprofits.Inaddition,theauthorintroducedthewaytoputthetowstepsinpracticeindetails.
Finally.Theauthorhereredefinestaxplanning.Onehand,taxplanningmusttakeabidingbylawsastheprinciple.Ontheanther
taxhand,taxplanningispartofthefinancemanagement,andplanninginfactisdecisionsrevolvingaroundtaxthattheaim
tooftaxplanningshouldaccord
taxthefaraimofthecompany.ItisonlyinthiswaythatcanplanningCanfinditstruemeaning.WeknownOWthatthedefinitionoftaxplanningshouldbethat:thepayerthroughaseriesof
planslegal(atleastnotbreakingthelaw)measures,arrange,analyze,different
taxtaxandfinallydecideone.TheaimofplanningistheSalTleasthefinancegoal,namely,tOgetthemostbenefits.
taxThepapershowsthatthedefinitionofplanninginitsnarrowsenseinevitably
limitsthegoalwithinthereductionoftaxwhichdoesn’tnecessarilyrealizethefaraimofthetaxpayer.Onlyaimingatthereductionoftaxwillcertainlybringharm
benefitsincrease.Thenewgoaloftaxplanningavoidsthispotential
planningmore
society.tofuturedanger,makingtaxandscientific,andwillsurelygoodtothebenefitsofthecompany
【keywords】taxplanningshort—termgoallong・termgoal
山东火学硕:L学位论文
税务筹划目标的再认识
一、刖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税务筹划对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于经营决策中。一个企业从筹建、运营到解散,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无不渗透着税务筹划的内容,可以说,税务筹划贯穿于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为此,纳税人必须认识、了解税务筹划并在企业中管理决策中很好的应用。但是,说到税务筹划的目标,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企业或个人运用各种手段直接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即如何减税。
虽然目前对税务筹划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从国内外一些从事税务研究的专家对其表述中也可以看出,人们还是将税务筹划的目标普遍的定位于单纯的减税。如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IBFD)《国际税收辞典》对税务筹划定义为:“税务筹划是指通过纳税人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美国w・B・梅格斯博士认为税务筹划是:“在纳税发生以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做出事先的安排.以达到尽量地少缴税,此过程即为税务筹划。’’印度税务专家N・J・雅萨斯威在《个人投资和税收筹划》一书晓,税务筹划是“纳税人通过财务活动的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亨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在国内,绝大多数从事税务筹划研究的专家将税务筹划普遍定义为:“纳税人事先通过一系的方法对纳税行为进行安排、选择、策划以达到尽可能减少纳税成本的行为”。
以上对税务筹划定义的表述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税务筹划的目标被普遍定位于如何缴纳最低的税款,如何减少纳税成本。其实质是将税务筹划的目标定位于:纳税人进行的以减轻税收负担为最终目的的减税行为。即只要纳税人少缴了税,税务筹划就成功了。
当奎盔兰堡主堂堡垒塞——.——.=
二、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和高级目标
就纳税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企业而言,企业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具有一定目标的,在生产或流通领域从事特定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劳务,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获取盈利的经济实体。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税务筹划应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为了解决这一复杂系统的相关问题,首先要建立明确的目标。
目标决定了范围和方向,目标是企业进行任何经济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经济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目标对于企业经济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样,税务筹划的目标是企业进行税务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税务筹划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确定合理的税务筹划目标,在整个税务筹划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税务筹划的目标决定了税务筹划要达到的一定的经济状况。不同的税务筹划目标必然代来不同的筹划结果,必然对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有不同的影响。
根据对税务筹划目标定义的不同,将其分为初级目标和高级目标。
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是以税负是否降低作为税务筹划的目标,这一目标也正是现在被普遍认同的税务筹划的目标。而现有的这~税务筹划的目标必然以如何减少纳税成本作为评价税务筹划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税务筹划目标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如按照目前对税务筹划的普遍定义,即将税务筹划定位于减税,则纳税人必将税负是否下降作为最终目标来进行一切税务筹划活动。并以此作为税务筹划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即:如税负较筹划前下降,则是成功的税务筹划是,如税负较筹划前上升,则税务筹划失败。
税务筹划的高级目标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从微观方面也就是从企业本身这一角度出发,税务筹划的目标应同企业的总体目标一致。企业的任何经济行为都应服从于企业的总体目标,而企业的总体目标无非是提高企业价值,税务筹划
目标也不例外。另外,从宏观方匠也就是从社会角度出发,税务筹划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税务筹划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社会和国家经济造成危害。
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是降低纳税人的税负,而税务筹划的高级目标是提高企业价值。如何直接减轻税收负担是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和最直接的动机,也是税务筹划之所以兴起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没有减税动机,也就不可能会有税务筹划,任何的税务筹划都是从初级目标入手,初级目标是最终目标实现的基础。但是,减轻税收负担不是也不可能是税务筹划目的的全部,企业任何的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企业价值,对于税务筹划而言,其高级目标正是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
税务筹划目标的确定是税务筹划中最关键的问题。目前对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即是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的错误认识,必会将我们现实中的税务筹划引入误区,使得我们在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工作中做出错误决策。片面的追求税负的降低,必然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对税务筹划的目标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
三、从社会角度对税务筹划目标的再认识
(一)法律对税务筹划目标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整个市场经济的细胞。它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享有法定的权利和利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负有法定的义务和责任,必须在国家法律的规范下进行一切经济活动。依法纳税是企业的义务,依法降低纳税成本也是企业的权利,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降低成本是企业的职责,纳税成本的降低自然也是企业的目的之一。但是企业的这一经济行为必须以不违反法律政策的规定为前提,否则,就构成了违法行为。对于纳税人来说,无论纳税多么正当合理,都是纳税人经济利益的~种损失。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收入、成本、费用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纳税人的税后利涧与纳税金额互为增减。因此,纳税人的注意力会自觉不自觉地转移到应纳税款上来。但是,如果片面地强调纳税成本的降低,是有很大的危害性的,如果简单地将税务筹划理解为减轻税负,则纳税人会选择偷逃税。如果采取偷逃税等违法手段来减少应纳税款,纳税人不但要承担受税法制裁的风险,而且还将影响自身的声誉,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对社会经济秩序也会产生危害。
因此,合法性是税务筹划最本质的特点,也是税务筹划区别于偷税行为的基本特征。税务筹划的合法性体现在其行为是在尊重法律、不违反国家税收法规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合法的前提下,当存在多种可选择的纳税方案时,纳税人就可以利用对税法专业知识的精熟掌握和实践技术,选择最优方案。
税务筹划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因此纳税人必须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责任,了解纳税人和征管者的权利和义务,税务筹划是纳税人的权利,而缴税则是纳税人的义务,两者看似矛盾的双方在法律责任的范围内求得统一。法律责任对征纳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它是指新税制中违反税收征管法和实施细则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它对征纳双方都有同等的约束力,即包括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当事人违反税法的处罚,也包括对税务征管人执法过程中违法行为的处罚。
(二)税务筹划同偷税的区别
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纳税税款的,是偷税。偷税实质上是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的规定,使用欺骗、隐瞒的手段,不缴或减少缴纳税款的违法行为。税务筹划与偷税有者本质的区别。
在经济行为上,偷税是对一项实际己发生的应税经济行为全部或部分的否定,而税务筹划则是只对某项应税经济行为的实现形式和过程在事前进行某种安排,其经济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在行为性质上,偷税是公然违反税法与税法对抗的一种行为。偷税的主要手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段表现为纳税人通过有意识的慌报和隐匿有关纳税情况和事实,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其行为具有明显的欺诈性质。但是有时也会出现纳税入因疏忽和过失即非故意而造成纳税减少的情况。由于对主观上的故意和非故意难以作出法律上的判断,我国现行税法不在采用这一法律用语。也就是说尽管纳税人可能并非故意不缴纳税款,但只要后果产生就是法律不允许的或非法的。而纳税筹划则是尊重税法的,它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利用法律规定,结合纳税人的具体经营来选择最有利的纳税方案,当然也包括利用税法的缺陷或漏洞进行的减轻税负的活动。税务筹划行为的性质是合法的,至少它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条款。
在法律后果上,偷税行为是属于法律上明确禁止的行为,因而一旦被有关征收机关查明属实,纳税人就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则责任,受到制裁。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税法对隐瞒纳税事实的偷逃税行为都有处罚规定,而税务筹划则是通过某种合法的形式来承担尽可能少的税收负担,其经济行为对于法律规定的要求,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事实上都是吻合的,各国政府对此一般都是默许、和保护的。如果税务筹划比较严重地影响到政府地财致收入,对其所采取的措施,只能是修改与完善有关税法规定,堵塞可能被纳税人利用的漏洞。
在对税法的影响上,偷税是公然违反税法、利用虚假的申报减少纳税,因此,偷逃税是纳税人~种蔑视税法的行为,偷税成功与否和税法的科学性关系不大。要防止偷税,就要加强征管,严格执法。而税务筹划的成功则需要纳税人对税法条文的熟悉和税法精神的充分理解,同时又要掌握必要的筹划技术,才能达到目的。如果税务筹划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税法规定的缺陷,则它会从另外一个方面促进税法的不断完善和科学。
总之,税务筹划同偷税有着本质的区别,即税务筹划必须在法律法规的范畴内进行并受其制约。如将税务筹划的目标简单的理解为纳税人税负的减少,则纳税人出于对税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了解或有意识的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就会在税务筹划中大量出现,从而在税务筹划中采取偷税行为,因而对纳税人本身的长期发展及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O
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税务筹划目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在法律范畴内的税务筹划对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第一,有助于完善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和认知能力的局限,税收法律法规有可能存在覆盖面上的真空带、时问衔接上的漏洞或某些操作上的模糊性,以及某些业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正是税制的这些不尽完善之处和处理方法选择的多样性,给了纳税人可乘之机。但反过来说,税收筹划也为国家进一步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提供了修订依据和改进的可能性。
第二,有助于实现立法意图。立法者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的目的在于以一定时期的不收或少收达到以后的多收或实现特定立法目的。纳税人利用税收优惠而做出的税收筹划,实现了政府涵养和扶持后续税源的意图或立法初衷,有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第三,有助于强化税务机关的建设。纳税人开展税收筹划,有助于税务机关树立强化依法治税的意识。税收筹划是法治社会中减轻纳税人负担的最佳选择。税务机关不能凭借经验或对法律条文的片面理解而武断地判定税收筹划就是税收流失。这种判定的后果不仅会给税务机关带来不必要的法律诉讼,而且会影响企业的声誉,不利于税源发展。因此,对于税收筹划中出现的新问题,税务机关应在坚持依法办税,依率计征的前提下,及时将情况逐级向上反馈,以寻求有法律依据的解决办法。
因此,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对国家税法及有关税收经济政策的反馈行为,同时也是对政府政策导向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国家现行税法完善性的检验。国家可以利用纳税人税务筹划行为反馈的信息,改进有关税收政策和完善现行税法,从而促使国家税制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而更为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从长看来,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还是非常有利的。
2、以税负降低作为最终目标的税务筹划对社会经济的危害
如果将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定义为税负的降低,出于此目的,纳税人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减少税款缴纳,另外由于我国税制还不尽完善,从而偷税、漏税、
逃税就会以税务筹划的名义出现在纳税人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将严重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影响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如果企业以税负降低作为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而进行财务决策,如此时的税务筹划目标同企业的整体目标相驳时,则必然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企业作为整个市场经济细胞的市场主体的发展必然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园此,企业必须对税务筹划目标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四、从企业角度对税务筹划目标再认识
(一)税务筹划对企业的意义和其特点
从微观方面也就是从企业本身这~角度出发,税务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税务筹划实质上是以纳税为核心进行的经营决策,税务筹划的目标应同企业的总体目标一致,即:如何通过税务筹划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决策者在选择筹划方案时,必须将税务筹划目标同企业总体的目标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税务筹划实现其真正意义。
税务筹划的真正意义在于如何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具体来讲:
首先,税务筹划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税收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种依法征收同时也是对纳税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行为、所得等的法律确认,即依法纳税后的财产、行为、所得等是法律认可并受法律保护的。税务筹划通过税收方案的比较,选择最有利于纳税人的方案,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减少纳税人的现金流出或者减少本期现金的流出,增加可支配资金,促进企业发展。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政府根据市场规律制定的产业政策、产品政策、消费政策、投资政镱等无一不在税收法规上得到充分体现。企业在仔细研究税收法规的基础上,按照政府的税收政策导淘安排自己的经营项目、经营规模等,最大限度利用税收法规中对自己有利的条款,无疑可以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晶大化。
其次,税务筹划是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促进力,税务筹划可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税务筹划是一种高智商的增值活动,为进行税收筹划而起用高素质、高水平人刁‘必然为企业经营管理更上一层楼奠定良好基础:税务筹划主要就是谋划资金流程.它是以财务会计核算为条件的,为进行税务筹划就需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财会管理,从而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员,规范的财会制度,真实可靠的财会信息资料是成功进行税收筹划的条件。创造这些条件的过程,也正是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过程。
税务筹划作为一门新型的涉及税收学、财务管理学、会计学的实用型现代边缘科学。从企业角度来看,其具有如下特点:
合法性这一特性在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基础和前提,税务筹划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筹划性。筹划性是指事先进行计划、设计、安排。纳税人在进行公司设立、公司运营、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经营活动之前往往会把税款缴纳作为影响财务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而纳税行为则是在纳税人应税经营活动发生后才发生的,这就在客观上为纳税人提供了纳税前作出事先筹划的可能性。
目的性。目的性是指纳税人税务筹划行为的目的企业的总体目标是增加企业价值相一致。而不是着眼于个别税种税负的高低.甚至也不能仅仅着眼于纳税人总体税负的轻重。这是因为,在纳税人的经营计划或财务计划中,纳税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投资、经营决策时,除了考虑税收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其他多种因素,权衡轻重,趋利弊害。
专业性。专业性不仅指税务筹划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涉及税收学、财务管理学、会计学的综合性学科,而且指从事税务筹划业务的人员应是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以税负降低作为税务筹划最终目标的缺陷和危害减轻税收负担是税务筹划最直接的动机,也是税务筹划之所以兴起与发展的
根本原因,没有减税动机,也就不可能会有税务筹划。但是,减轻税收负担不是也不可能是税务筹划目的的全部。直接减轻税收负担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绝对地减少经济主体的应纳税款数额;第二层则是相对地减少经济主体的应纳税款税额,第一层含义仅要求应纳税额的减少,不管经济主体的实际经济效益如何,如果经济主体的实际利益因为筹划而减少,即使相应地应纳税款税额也有所减少,只要减少幅度少于企业利益的减少幅度,就肯定不能算作是成功的筹划。相反,即使经济主体的应纳税额有所增加,只要其增加幅度少于经济增加的幅度,筹划就应说是成功的。因此,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从范围上讲包含节税,但又不限于节税,同时,节税必须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前提,离开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节税不能作为税务筹划的目标。
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进行税务筹划时必须将税务筹划同企业的总体目标相统一,只有这样税务筹划才‘有意义,才能够给企业本身带来收益。如果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将税务筹划同企业的总体目标割裂开来,将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作为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则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危害。
例如:A企业2002年需筹集100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该企业有两种资金筹集方案可供选择,一种方案为发行股票,另一方案为发行债券,股息收益率预计为5%,债券年利率为10%,均约定每年计付息一次。企业不计债券利息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万元,该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率为33%。
如该企业采取发行债券的方式筹资:现行税收法规规定,企业发行债券所支付的利息支出,在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内,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假定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为8%。
A企业该年度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因支付债务利息的财务费用为:1000X8%=80万元
A企业该年度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2000—80)X33%=633.6万元
一——生垒丕鲎堡:!:堂堡垒苎——如该企业采取发行股票的方式筹资,则本年度实际交纳的企业所得税为:2000×33%:660万元
在同一年度,同一企业,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少缴企业所得税660—633.6226.4万元。
如从企业减少税负、减少纳税成本的角度出发,该企业应选择发行债券作为融资方式。即根据当今对税务筹划目标的普遍定义,企业在对次税务筹划方案进行决策时,必然选择发行债券的方式。
但是,从企业的总体经济利益的角度分析。
发行债券方式下A企业的企业净收益为:
2000—1000XlO%一633.6=1266.4万元
发行股票方式下A企业的企业净收益为:
2000—1000×5%一660=1290万元
在同一年度,企业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使得企业净收益减少1290—1266.4=23.6万元.
在次案例中,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少交纳企业所得税26.4万元。但最终却少取得23.6万元的企业净收益,企业税负降低同企业利益并不统一.
从以上分析和案例看出,对于税务筹划,任何一项方案都有其两面性。一项成功的税务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我们不能认为税负最轻的方案就是最优的税务筹划方案,一味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往往会导致企业价值的下降。牺牲企业整体利益换取税收负担的降低明显是不可取的。税务筹划和其他财务管理决策一样,必须遵循企业总体效益原则,只有当筹划方案使得企业价值有所增加时,该项税务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税务筹划方案理论上虽然可以少缴纳一些税金或降低部分税负,但在实际运作中往往却达不到预期效果,其中很多筹划方案因将税务筹划定位于以单纯的减税为目标,而不是以增加企业价值为目标是造成税务筹划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税收负担最小化这一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将会把我们现实中的税务筹划引入误区,使得我们
在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工作中做出错误的决策。
(三)税务筹划高级目标的评价指标
企业运营的最终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才财富最大化,这是被一种广泛采纳的观点。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应该能够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在财务管理上,公司每年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等于收入减去全部成本和费用后的剩余,即: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收入一(成本+费用)。但是,企业中长期沿用的传统业绩衡量指标,例如税后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等,均无法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忽视了公司股本资本的成本,也就是说,成本中并不包括股东投入的股本资本的成本。
从整体上看,公司运作所需要的资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债务资本和股本资本,两者的使用都不是免费的。债务资本的所有者即债权人要求公司定期支付利息,这是一种显性的资本成本;股本资本的所有者印股东则要求公司提供一定的资本回报,这是隐性的资本成本,但却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投入公司的股本资本也可以投向其他盈利项目,其他项目所带来的收益就是股东资本的机会成本,股东要求公司给他们的资本回报必须大于或等于其机会成本,否则就会将资本投向其他项目。由此可见,股本资本的成本就是投资在风险程度相近的其他项目所能获得的收益。因此在考虑股本资本成本的情况下,公司每年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等于收入减去传统意义上的成本,股本资本成本和费用,即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收入一(成本+费用+股本资本成本)。其中,股本资本成本=股本资本{同期市场上的资本成本率。纳税成本一般可以认为是企业的一项成本或费用支出。以上反映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评价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收入一(成本+费用+纳税成本+股本资本¥同期市场上的资本成本率)用符号表示为V=S一(C+F+T+I*i)
:!些塑篓鳖望望墼--!==竺!竺!竺!=
其中:V---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S---收入
C一成本
T-一纳税成本
F---费用
I---股本资本
i---同期市场上的资本成本率
设税务筹划前各指标:
v卜~税务筹划前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S卜~税务筹划前的收入
C1一税务筹划前的成本
TI---税务筹划前的纳税成本
F1…税务筹划前的费用
I…股本资本
i--一同期市场上的资本成本率
设税务筹划后各指标:
V2一税务筹划后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2--一税务筹划后的收入
c2…税务筹划后的成本
T2--一税务筹划后的纳税成本
F2…税务筹划后的费用
I---股本资本
i---同期市场上的资本成本率
因此,税务筹划前酌企业价值的指标,即税务筹划前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VI=S卜(CI+Fl+Tl+I*i)税务筹划后的企业价值的指标,即税务筹划后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V2=¥2~(C2+F2+T2+l¥t)
由原税务筹划定义的目标可以得出,只要筹划后企业的纳税成本小于筹划前的纳税成本,即T2<T1,该税务筹划方案便是成功的。但是站在企业总体目标——企业价值最大这一角度,由于企业各要素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当纳税成本发生变化时企业其他要素如收入、成本、费用相应的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企业价值指标发生交化。即当T变化后,会产生三种状况V2>Vl,V2(Vl,V2=Vl。只有当V2>V1,税务筹划成功。也就是说,纳税成本的变化对纳税筹划并不是唯一重要条件,重要的是税务筹划是否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
l、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税务筹划最终目标的特征
税务筹划以应服从于企业总体目标为原则。具体的税务筹划最终目标应体现出以下具体特征:
第一,追求效益:
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生存的必要性就是要创造大于原始投资的价值,也就是在获取与生存所需的同时,不断追求社会资源的积聚;而为保证生存需要,更好提供社会所需服务,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逻辑上的必然。
第二,股东收益优化:
经济组织的诞生,一开始就意味着它的原始投资者对它的期望。股东要达到的经济利益是有理性的,也就是具体投资者要求企业经营者能够是回报高于社会平均的收益率这种冲动,导致了投资者出现。因此,股东收益的优化就是表现在企业的财务目标上。
第三,社会对企业的满意度:
市场机制下的社会,是社会要求企业去适应社会所带给企业的环境。那么,社会对一个企业的满意度如何?社会对企业的满意程度,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基础。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2、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税务筹划目标的意义
税务筹划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税务筹划实现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是通过以下方面表现的。
第一,促进企业整体营运目标的实现
税务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应始终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来进行。成功的税务筹划应有助于纳税人整体营运目标的实现.而不能仅局限于整体税负或者个别税种税负的减轻。
第二,获取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纳税人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当期应该交纳的税款延缓到以后年度缴纳,以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也是税务筹划目的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企业的税务筹划必须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因为一个能降低当前税收负担的纳税方案可能会增加企业未来的税收负担,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在评估纳税方案时,耍引进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把不同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加以比较。
第三,实现涉税零风险
实现涉税零风险,是指纳税人帐目清楚,纳税申报正确,缴纳税款及时、足额,不会出现任何关于税收方面的处罚,即在税收方面没有任何风险,或风险极小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种状态。对此,企业万万不可舍本逐末且无度,一味追求过度节税而成偷税则得不偿失。在涉税零风险的状态下的税务筹划将更加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与规模扩大,首先,实现涉税零风险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通过税务筹划使企业对国家税收法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因此,纳税人经过必要的筹划之后,将会避免税务机关的经济处罚,这种损失的避免实际上相当于获取了一定经济利益。其次,实现涉税零风险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名誉损失。~旦某纳税人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漏税,甚至是犯罪,那么该纳税人的声誉将会因此遭受严重的损失。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好的品牌便意味着好的经济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效益和社会地位,企业的品牌越好,其产品越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另外,纳税人经过税务筹划,实现涉税零风险,还可以使企业帐目更加清楚,使得管理更加有条不紊,更利于企业控制成本费用,也因此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初级目标与高级目标定义下的税务筹划的实施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将税负降低这一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作为最终目标和行动纲领的税务筹划必定认为:税负降低即税务筹划成功,企业并以次作出经济决策,同时税务筹划的过程也到此结束。同这一税务筹划定义所采取的税务筹划过程不同,高级目标定义下的税务筹划不应仅只有如何减少纳税成本这一个步骤,而应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对各种有利于纳税人纳税成本减少的政策、法规进行搜集,分析能够促使纳税成本减少的各种方案,此步骤即是以税负降低为目标的税务筹划的全部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作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的实施过程。税务筹划的第二步是对该纳税方案同因实施该方案所代来的得与失进行比较,并选择最有利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方案。此步骤是由于税务筹划目标的不同,比初级目标定义下的税务筹划增加的过程,正是此步骤的增加,才真正体现了税务筹划的真正目的,即企业价值最大化。此过程被称作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的实施过程。
第一步: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减少纳税成本是通过非违法的避税方法和合法的节税方法以及税负转嫁方法来达到的。这一步也称为减税筹划。第一步的目标是如何减少纳税成本,它是税务筹划最直接的动机。
减税筹划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避税筹划、节税筹划和转嫁筹划。
避税筹划。避税从本质上看既不合法,也不违法,而是处于合法和违法之间的状态。换句话说,避税筹划是纳税人采取“非违法”的手段来达到减少纳税的经济行为。在相当的程度上,避税危及国家税法的同时,又能促使国家税法质量的提高及改善税收征管中的弹性,从而改善漏洞。
节税筹划是税务筹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纳税人依据税法中固有的优惠政策,采用合法手段,最大程度的享用优惠条款,从而达到减少税收负担的合法的经济行为。
转嫁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愿或不堪忍受税负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价格或降低价格的方法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供应商或消费者的行为。
第二步:税务筹划的高级目标即最终目标是研究、分析比较和决定的过程。第二步的目标也是整个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即:企业价值最大化,它同样也包括三部分:研究阶段、分析比较阶段、评估阶段。
研究阶段指对因假设采取了某一节税筹划,而使企业收益、成本、费用等发生变化的项目进行计算、汇总。
分析比较阶段是指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节税筹划所代来的纳税成本的减少同其他项目的增加或减少进行比较。
评估阶段是指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因实施某一节税方案给企业代来的得与失比较后,进行评估并最终决定次纳税方案得可行性。
以上两个步骤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第一步引发了第二步的分祈、比较和决定,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做出的:如果纳税人只关注第一步初级目标即如何节税而忽略第二步高级目标,必然会造成纳税成本减少而企业总体利益并未增加甚至降低的后果。只有以上两个步骤完整全面的运行才能充分体现税务筹划目标同企业目标的一致性,即: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是企业利益最大化。
(六)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的实施思路及方法
l、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的实施思路
从原mjJ上说,作为税务筹划起始目标的减税筹划可以针对一切税种,不同税种的税负弹性大小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各税种的不同内在要素:(1)税基;(2)税收扣除:(3)税率:(4)税收优惠。税基越宽,税率越高,税负就越重;或者说税收扣除越大,税收优惠越多,税负就越轻。依据以上公式,不难看出:(1)从税种来说,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税负弹性较大,因为不论是税基的宽窄、税率的高低、扣除额的大小,还是优惠的多少都有较大的弹性幅度。(2)从行业和企业类型来说,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国家照顾、鼓励发展的一些行业可以获得较多的优惠政策,筹划的相对空间也比较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
该从税负弹性较大的税种入手,结合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和企业的经营规模,来判断一个企业的减税筹划空问大小。
税基:纳税人通过缩小计税依据的方式来减轻纳税。税基是计税的依据,是计税的数量的东西,在税率一定的情况下,税基越小,纳税人缴纳税款的余额越低。因纳税额是计税依据乘以税率得出,故要想降低纳税额,一个主要得思路就是减少税基。由于流转税的税基是全部销售额或营业额,降低税基相对难以操作,所以税基筹划主要表现在所得税方面。所得税的税基及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的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一成本、费用等支出,由于收入总额的弹性比较小,故税务筹划降低税基是在会计处理遵守会计各项制度和准则的前提下,增大成本、费用支l出。。
税率:纳税人通过税务的计划适用比较低的税率,总体上减轻纳税的方法。1.选择低税率行业投资和纳税。虽然税收逐步倾向中性,即征税应尽量不影响纳税人的经济行为选择,但仍有不少国家的政府为了从宏观上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税收政策引导纳税人投资投向,制定了许多行业税收优惠政策法规。作为纳税人,顺应和利用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适当的纳税筹划,可以减轻税收负担。我国现行税制中纳税人在不同行业的税收的负担差别较大。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为了支持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吸引外商从事生产性企业,鼓励和引导外商向能源、交通等重要项目投资建设,给予了更优惠的减免税待遇。其他税种,如增值税、营业税等也因行业的不同而在税率适用上有所差别,故企业在进行投资和纳税时也应统筹进行税务筹划。2.利用行业低税率的纳税筹划技术。利用低税率的行业实施纳税筹划有两方面的思路:一方面,在企业设立之处充分考虑行业的税负情况,把税负因素作为投资决策的十分重要的因素,顺应政策指导,减轻税收负担,另一方面,在可能的情况下把企业纳税靠向优惠的行业。选择低税率地区投资和纳税。国家对不同地区的政策倾斜是不同的,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针对特定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对纳税企业而言,有重要的节税意义。我国大多数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都出台了许多区域性税收
::::::些垒垒丝垦掣婆婆:苎竺!:!:!=!===
优惠政策。从世界范围看,有的国家和地区却征收高达50%的企业所得税。这种区域性的税收优惠差异,给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投资选择和利用机会,纳税人在投资和纳税是必须对此进行慎重选择并充分利用。
2、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的实施方法
针对不同的税种,以税基、税收扣除、税率、税收优惠为内在要素通过非违法的避税方法和合法的节税方法以及税负转嫁方法来达到减少企业税负的目的。在减税筹划阶段的目标是如何减少纳税成本。减税筹划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避税筹划、节税筹划和转嫁筹划
<1>避税筹划的实施方法
避税筹划是纳税人采取非违法的手段来达到减少纳税的经济行为。避税从本质上看既不合法也不违法,而是处于合法和违法之间的状态。在相当程度上,避税危及国家税法的同时,又能促使国家税法质量的提高,从而堵塞漏洞。
(1)国内避税的方法
由于避税是在遵守或不违背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利用税法的缺陷进行的,因而要避税成功,纳税人必须学习和研究税法,同时,避税的实施还有赖于国内是否广泛存在避税的客观基础,以及本国纳税人对这种客观条件的利用程度。
①利用地区差异避税。例如特区企业与内地企业所得税税率有15%和30%之别,众多的地方优惠区企业也较非优惠区企业的税负轻。
②利用行业税负差别避税。不同行业间企业税负存在差异性。一是货物销售与提供工业性劳务的企业征收增值税,而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的企业缴纳营业税,税负相差悬殊。二是缴纳营业税的不同行业税率不同。三是不同行业企业所得税税负不同。四是行业性税收优惠政策代来的税负差异。由于长期存在地区间、行业部门间的盈利水平及税收待遇上的差别,利润转移、转让定价已成为一种常规性的避税手段。
③利用不同经营环节上的企业蒯税负的差异性避税。例如由于消费税仅在生产环节征收,使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间消费税税负不同。
I上』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④利用不同投资方向企业问税负的差异性避税。如高新技术丌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率仅为15%,校办工厂免征所得税。此外,不同规模企业税负的差异,不同组织结构企业税负的差异,不同货物或消费品生产经营企业税负的差异等等。
⑤利用税法本身存在的漏洞避税
(2)国际避税筹划方法
国际避税指纳税人跨国境或税境,利用有关国家税法或国际税收协定中的某些漏洞或允许的办法,作出适当的财务安排和税收筹划以达到减轻其总体税负的不违法行为。国际避税一般是在遵守、拥护税法的前提下,利用税收导向或税法不健全以减轻和消除纳税义务。国家间的税制差别及税收征收管理的协调难度为跨国纳税主题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条件,也使跨国纳税筹划成为较国内税务筹划更为普遍、更复杂的税收行为。
<2>节税筹划实施的方法
节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依据税法中固有的优惠政策,采用合法手段,最大限度地享用其优惠条款,从而达到减少税收负担的合法的经济行为。他同非违法的避税筹划相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从法律角度看,避税是采用非违法手段以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而节税则采用的是合法手段达到以上目的,其合法的最主要标志就是节税筹划是利用税法中的优惠政策,而优惠政策本身并不是税法中的漏洞,他是立法者的一种政策行为,节税者的节税行为符合立法者当初的立法精神。第二,受优惠政策的引导性。这一特征是指节税筹划不象避税筹划,广泛地受制于税法和征管漏洞,而这些漏洞则是税务当局当初始料不及的,也是在未来的立法和征管中加以克服的,相反节税筹划则是立法者和征管者希望纳税人取做的。第三,节税筹划经营决策的调整性。节税的关键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为此,纳税人要想方设法通过经营决策的调整达到享受的条件,有时是通过投资的方向凋整达到节税筹划的目的,有时是通过投资地点的调整达到节税的目的,有时是通过企业的组织结构的调整达到节税的目的,有时是通过创造若于条件达到优惠的条
件从而实现节税的目的,有时是通过变通挂靠享受优惠条款从而实现节税目的。可以说,节税筹划的需求是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中。节税筹划可分为投资过程中的筹划、经营过程中的筹划和重组改制过程中的筹划三种:
(1)投资过程中的筹划
投资行为对企业来说非常关键,是企业进入市场谋求利润的第一步,其针对性非常强,或是要对某一地区投资,或是要对某一产业投资,或是进行市场扩张,或是选择合作伙伴,投资决策必须经过多方论证。节税筹划所做的工作就是将企业的投资方案结合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中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对EE选择,从中选出能达到帮助企业减轻税收负担,争取税后利润最大化目的的方案。
良好的企业定位是成功进行税收筹划的起点,在投资之初就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不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为后续阶段的筹划打下良好的基础。众所周知,从税收优惠的角度讲,目前我国税收对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税收政策;对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对待:对不同性质的企业有不同的法规。因此,投资节税方法主要包括:对投资企业类型选择的筹划,对投资地区选择的筹划;对企业投资方向的筹划。
①。对投资企业类型选择的筹划
我国企业按照投资来源分类,可分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内资企业又包括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集体企业、联营企业等,外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自企业。企业按组织形态分为独资、合资及公司三种.而公司组织又主要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由于税制设计上不仅存在内外不一致的差别税制,而且同一类型的企业内部组织形式不同,其适用的政策也有差别,税负高低不同,因此,投资者通过对企业类型的选择.可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②.对投资地区选择的筹划;
为了实现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推进的战赂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生产力布局,以及扶植贫困地区发展,我国制定了不同地区税负差别的税收优惠
政策,这就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纳税筹划的机会。因此,投资者选择企业的注册地点,对干企业节省税金支出、实现国家生产力的战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剥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利用国家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利用国家对经济特区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③.企业投资方向的纳税筹划
税收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杠杆,体现着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我国现行税制对投资方向不同的纳税人制定了不同的税收政策。因此,在设立公司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例如:利用国家对兴办第三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利用国家对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生产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利用“三废”产品税收优惠政策等。
(2)经营过程中的筹划
实践证明,企业需要的筹划最常见、最大量的是对经营过程中涉税问题的筹划,有的需要对企业组织形式进行筹划,有的需要对投资结构进行筹划,有的要进行成本筹划,有的要进行企业分配机制的筹划。经营过程中的筹划工作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筹资的筹划、固定资产投资的筹划、企业日常经营涉税的筹划。
①.筹资的筹划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筹资是其进行一系列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不能筹集到一定数量的资金,就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筹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其对企业经营理财业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发生作用的。因而,分析筹资中的税务筹划时,应着重考察两个方面:资本结构的变动究竟是怎样对企业业绩和税负产生影响的,企业应当如何组织资本结构的配置。
资本结构是由筹资方式决定的,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不同的税前、税后资金成本。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有:向银行借款、向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借款、企业内部集资、企业自我积累、向社会发行债券和股票等。
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税务筹划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预测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其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次要考虑所获收益中属于本企业的有多少。对投资者来说,税收是投资收益的减项,应缴税款的多少,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最终收益。因此,有必要进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税务筹划。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耗资多、时间长、风险大等特点,其税务筹划主要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投资于固定资产可以享受折旧抵税的优惠待遇,减轻所得税税负。众所周知,加大成本会减少利润,从而使所得税减少。如果不提折旧,企业的所得税将会增加许多。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于资产使用期内可以分期计提折旧。折旧可以起到减少税负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之为“折旧税抵”或“税收档板”。
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中的那部分价值。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企业会产生不同的税收影响。首先,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时倒会造成早晚不同。其次,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因而造成累迸税制下纳税额的差异及比例税制下纳税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企业正是利用这些差异来比较和分析,以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达到最佳税收效益。
③.成本费用避税法
成本费用避税法是通过对企业成本费用项目的组合与核算,使其达到一个最佳值。材料是企业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价格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因此,材料价格波动必然影响产品成本变动。但是在材料市场价格处于经常变动的情况下,材料费用如何计入成本,直接影响当期成本值的大小:通过成本影响利润,避而影响所得税的大小。根据我国财务制度规定,企业材料费用计入成本的计价方法有以下几种: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这5种不同的计价方法,产生的结果对企业成本多少及利润多少或纳税多少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材料价格总是不断上涨的,后进的材料先出去,计入成本的费用就高;两先进先出法势必使计入成本的费用相对较低。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3)资产重组过程中的筹划
从社会化大生产来看,多层次的社会分工和广泛的经营协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和要求。因此,协作的结局必定是各种经济组织的合并;而组织内部的专业化分工至一定程度后,也必然导致更高一个层次的企业分立。在企业合并、分立中进行税务筹划,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则是不容忽视的。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的重组业务日益频繁,而且重组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合并、有分立、有收购、有并购、有置换等等,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繁杂,其本质不外乎股权投资、股权重组,部分资产处置和整体资产处置。近几年,由于相关税收政策的滞后性,引发了一些涉税争议,但这也为税务筹划提供了空间。
①,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
企业分立是指一个企业依照法律的规定,将部分或全部业务分离出去,分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新企业的法律行为。它或者是原企业解散而成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新企业,或者是原企业将部分子公司、部门、产品生产线、资产等剥离出来,组成一个或几个新公司,而原企业在法律上仍然存在。企业分立是企业产权重组的一种重要类型。企业分立的动因很多,提高管理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突出企业的主营业务等,都是企业分立的动因,获取税收方面的利益也是企业分立的一个动因。
企业分立中的税收利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在流转税中,一些特定产品是免税的,或者适用税率较低,这类产品在税收核算上有一些特殊要求,而企业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满足这些核算要求而丧失了税收上的一些利益。如果将这些特定产品的生产部门分立为独立的企业,也许会获得流转税免税或税负降低的好处。
二、当企业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时,通过分立可以使原本适用高税率的企业,分化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适用低税率的企业,从而降低企业的总体税负。②.企业合并节税筹划的方法
山尔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的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变为一个企业的行为。根据我国现行公司法的规定,企业合并有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由于新设合并的原生产经营过程的连续状态已被合并中止,新设合并企业的税务筹划与一般新设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法相同。企业吸收合并的纳税筹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并行为中产权交换支付方式的选择;二是合并后企业总体税负的增减。
<3>转嫁筹划实施的思路和方法
转嫁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愿或不堪忍受税负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价格或降低价格的方法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供应上或消费者的行为。转嫁筹划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转嫁筹划从本质上说是纯经济行为,避税、节税在性质上都属于一定程度上的法律行为,只有违法、非违法以及合法程度上的不同,而转嫁筹划则是纳税人通过价格的自由变动的纯经济行为。第二,转嫁筹划能否成功取决于价格,换句话说,转嫁筹划的价格性。没有价格的自由浮动,转嫁筹划也就不存在。由此可见价格自由变动是转嫁筹划赖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商品的供求弹性的不同导致的价格对厂商供应量的影响以及对消费者消费量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转嫁税款归宿的方向和程度。第三,转嫁筹划不影响财政收入性。逃税、避税和节税的结果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财政收入的减少,只有避税是被迫减少,节税是主动减少,而转嫁筹划其结果是导致税款的归宿不同,不一定减少财政收入。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在税收理论和实践中有重要地位,与逃税、避税相比更为复杂。税负转嫁的后果是有人承担,最终承担人称负税人。税负落在负税人身上的过程叫税负归宿。所以税负转嫁和归宿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在转嫁条件下,纳税人和负税人是可分离的,纳税人只是法律意义上的承担主体。典型的纳税转嫁或税负转嫁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纳税人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
(I)税负转嫁的条件
①商品流通的存在。税负转嫁是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动实现的。没有商品交换的存在,就不会有税收负担的转嫁。因此,商品流通是税负转嫁的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经济前提。
②.课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弹性。纳税人自己负担部分和转嫁出去部分的比例主要受制于课税商品的相对弹性。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税收将主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税收将主要由其他人负担。税负完全转嫁或完全不能转嫁的情形,理论上分析只能是下列四个条件之一:一是需求完全没有弹性,二是需求有充分弹性,三是供给完全没有弹性,四是供给有充分弹性。在第一和第四种情况下,税负可以完全转由购买者负担,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税负可以完全转由购买者负担,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税收将完全由纳税人自己负担。当然,这四种情况出现的机会都很少,因此,较普遍的情况总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各类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利益主体,已形成以自由定价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这就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税负转嫁提供了基本条件和现实可能性。税负转嫁也成为影响税收负担在不同纳税人之间分配的因素之一。
转嫁的判断标准有:①转嫁和商品价格是直接联系的,与价格无关的问题不能纳入税负转嫁范畴;②转嫁是个客观过程,没有税收的转移过程不能算转嫁:③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与纳税人主观行动无关的价格再分配性质的价值转移不能算转嫁。明确这三点判断标准,有利于明确转嫁概念与逃税、避税及节税的区别。~般来说,转嫁筹划与逃税、避税、节税的区别主要有:①转嫁不影响税收收入,它只是导致归宿不同而逃税、避税、节税直接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②转嫁筹划主要依靠价格变动来实现,而逃税、避税、节税的实现途径则是多种多样的;③转嫁筹划不存在法律上的问题,更没有法律责任,而逃税、避税及节税则不受其影响。就转嫁与避税而言,两者的共同点明显都是减少税负,获得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两者都没有违法,税务当局不得用行政或法律加以干预制裁。两者区别有:①基本前提不同。转嫁的前提是价格自由浮动,而避税则不依赖价格。②产生效应不同。转嫁效应将对税收产生直接影H向,一般不直接影响税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收收入,相反,转嫁效应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对价格则不产生直接影响。③适应范围不同。转嫁适应范围较窄,受制于价格、商品供求弹性和市场供求状况;避税适应范围很广,灵活多变,方法多样。④转嫁有时对纳税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有时纳税人会主动放弃,避税则不会。转嫁受市场价格制约,明显导致占有率下降,有时与最大利润相悖,从而会被纳税人主动放弃。总之,税负转嫁、避税筹划、节税筹划都属于纳税人为减轻税负而进行的一种筹划,由于它不涉及法律责任,也不伤害国家利益,经常采用。
(2)税负转嫁转嫁的形式分为:前转、后转、混转、辗转转嫁、税收资本化、消转
前转指纳税人在进行交易时,按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用提高价格的办法,把所纳税敬向前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消费者,这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
后转指纳税人用压低价格的办法把税款向后转嫁给货物或劳务的供应者,例如,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原材料价格将税负转嫁给原材料生产者。
混转指对一个纳税人而言,前转和后转兼有,也就是将税款一部分向前转嫁给商品购买者,另一部分向后转嫁给商品供应者。
辗转转嫁指转嫁行为多次发生
税收资本化是税负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应税物品(主要是土地和其他收益来源较具永久性的政府债券等资本品)交易时,买主将物品可预见性的未来应纳税款从所购物品价格中做~次性扣除,此后名义上虽买主按期纳税,实际上税款由买主负担。
消转又称转化,指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办法是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这既不是提高销价的前转,也不是压低购价的后转,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而抵消税负。消转实际上是用生产者应得的超额利润抵补税收,实际上不转嫁,由纳税人自己负担。
对转嫁舰律认识豹最高境界是消转,能转嫁丽不转嫁,进行自我消化,从而谋求三点好处:一是避免破坏经营周边生态。二是将转嫁作为服务于利润最大化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手段。三是激发企业自身创造潜力。
(七)企监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
以上所介绍的税务筹划初级目标所确定的方法和思路是企业如何减少纳税成本的方法和思路,当然,减轻税收负担是税务筹划最直接的动机,也是税务筹划之所以兴起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没有减税动机,也就不可能会有税务筹划。这一过程是税务筹划的初级阶段。
税务筹划的高级阶段是研究、分析比较和决定的过程。高级阶段的目标也是整个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即:企业价值最大化。
根据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指标公式:
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收入一(成本+费用+纳税成本+股本资本%同期市场上的资本成本率)
Bp:V=S一(C+F+T+I十i)
通过研究阶段、分析比较阶段、评估阶段三个阶段后会出现以下六种不同状况:
1.纳税成本减少,即T2<TI,收入S、费用c、股本资本成本I*i未发生变化,V2>Vt,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增加即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筹划成功。
2.纳税成本减少,即T2<TI,但是V2>Vl,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增加,即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筹划成功。
3.纳税成本减少,即T2<TI,但是V2<V1,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减少,即不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筹划失败。
4,纳税成本增加,即T2>TI,收入S、费用C、股本资本成本I*i未发生变化。V2<V1,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减少。即不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筹划失败。
5.纳税成本增加,即T2>TI,但是V2>V1,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增加,即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筹划成功。
6.纳税成本增加,即T2>TI,但是V2<Vl,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减少,即不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筹划失败。
从以上的税务筹划可能出现的六种状况可以看出,纳税成本绝对数减少,筹划并不一定成功,纳税成本绝对数增加,筹划也不一定失败。只有对筹划后纳税人得与失做出比较后,才能对纳税筹划成功与否做出判断。因为,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因此,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应比照以上六种状况,分析、判断企业筹划方案是否能使企业价值的增加。
税务筹划更多地应表现为纳税主体的一种理性行为。纳税理性就是指纳税主体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自身纳税行为的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理性使得纳税筹划成为了纳税主体的必然选择。如何通过合法节税、合理避税以及税负转嫁实现企业纳税的最佳组合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节税后企业利益的得与失,选择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筹划方案是纳税筹划的重点所在,也是纳税理性的具体表现。从经济学假设上来看,理性经济人的一个假设前提是掌握完全信息,即理性的经济人对自身行为所引发的收益和风险是完全知晓的。具体到纳税主体来说,这种假设表明,纳税人对实施减税筹划所引发的风险是可以预期的。如果纳税人对实施减税筹划所引发的风险是未知的,这种风险算作~种高额无形成本的话,企业只进行减税筹划的行为是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的,因此不能将其算作一种纳税理性行为。真正纳税理性行为应是真正地从成本效益出发并进行比较,作出最优筹划方案设计的税务筹划。
五、对税务筹划目标的重新定义
从以上对税务筹划初级目标和高级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从宏观角度出发,税务筹划必须以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作为其基本前提。从微观角度出发,即从企业本身出发t税务筹划的不能简单地定位于税负的降低,而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
作为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
因此,税务筹划应定义为:纳税人事先通过一系列合法的、至少是不违反税法的方法对纳税行为进行安排、分析、比较,以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前提,以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对各种税务方案做出最终选择的行为。
此定义同目前普遍对税务筹划定义的不同,主要在于对税筹划最终目标的认识上的不同。普遍定义的税务筹划的目标被简单地定位于如何缴纳最低的税款,如何减少纳税成本。其实质是将税务筹划的目标定位于:纳税人进行的以减轻税收负担为最终目标的节税行为,即将税务筹划的初级目标定义为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而新的定义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原税务筹划目标进行了修正,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税务筹划的高级目标才是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这一定义改变了原税务筹划目标的局限性,有利于税务筹划的健康发展。
六、结论
现代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与企业的最终目标一致。企业经营决策无非是决定企业经营中的“六个w”,即:W
e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0(谁来做),H0When(什么时候做),Whre(在什么地方做),WhW(怎样来做)。这六大元素无
What,做一例外的与企业税务筹划相关。Why,为什么做,指税务筹划的目的。
什么,指税务筹划需做的准备——全面了解与投资、经营、筹资活动相关的税收法规、其他法规以及处理惯例。When,何时做,指税务筹划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时机,从宏观到具体,由大到小,综合衡量。Where,何地做,指纳税地点的选择。Who,何人做,指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必要时可以请中介机构来进行税务筹划。How,怎么做,指正确选择税收筹划的具体办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我国加入WT0后,税务筹划将成为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投资者和纳税人将会迸一步意识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税收筹划在生产、投资、经营和纳税中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筹划作为纳税人对经济利益的一种追求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只有正确地定位目标才能有效地开展筹划。作为一门新型的涉及税收学、财务管理学、会计学等学科的实用型现代边缘科学,税务筹划是复杂的,高技术的艺术,纳税人需要准确理解把握有关税收的业务知识。同时,税务筹划是一种商业行为,是纳税人不仅以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以有利于社会为最终目标的筹划行为。对税务筹划狭义的定义,即以直接减少纳税成本这一初级目标作为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必然将税务筹划只局限于纳税成本的减少,而并未使纳税人的整体营运目标得以实现,片面的追求税负的降低,必然给纳税人及社会代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必然给纳税人未来经济增长造成危害,并会给社会造成危害。新的税务筹划目标的提出改变了原筹划目标对企业利益的潜在危害,使纳税筹划更科学,更有利于企业、更有利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中秀:《公司避税计节税转嫁筹划》,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版;[2]苏春林:《纳税筹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税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一.——————:些塑耋鐾茎至呈薹垒窒些呈兰::::::!::竺=::=一
致谢
从论文研究方向的确定到今天论文定稿,经历了大约一年多的时间。回想这一年多的论文撰写过程,是在很多人的帮助下走过来得。在此向给予我无私帮助的人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首先感谢教育改革给我们这些即忙于工作、生活同时又希望多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同时获得被国家认可的硕士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这一机会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已经离开大学校园又特别向往大学学习生活的人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十分感谢山东大学。正是她为我提供了继续学习理论知识的场所,山东大学她那浓厚的学习气氛,求实创新的教学理念一直深深的包围和感染着我,使我在不经意间成长。
另外我要十分感谢我所有的授课老师,是他们教授了我更多的理论知识,扩展了我的视野,他们丰富的理论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不仅在学习过程中,也必将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辅导导师李铁岗教授,是他帮助我选定的论文研究方向,论文的选题非常的新颖又切合实际,与我的工作结合的也十分紧密。为我顺利地完成论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老师作为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对我的论文认真辅导,并提出许多专业性,高水平的意见和建议,不厌其烦指导我多次修改,为我顺利的完成硕士论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我还要感谢经济学院研究生办公室的吕民老师、石新济老师,他们为我解决了许许多多繁杂的事物性问题,使我能顺利的完成论文写作提供了许多方便。
本文在写作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此对资料的原作者表示感谢。
我还要感谢我的单位领导和同事,他们为我正常学习提供了很多方便.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母亲,是她鼓励我继续深造,也是她承担了许多家庭事务,使我能够在紧张的工作同时又能顺利地完成学业。
总之,论文的完成不仅仅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更是凝结着他人的智慧和帮助。在此再一次性向他们表示深深地感谢。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民营企业如何赢得人才》,《山东人事》刊号:CN37.1363/D,2003年第2期
27页,独立。
2、《对税务筹划目标的再认识》,《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刊号:CN37.1382/Z,
2003年第2期4l页,独立。
3、《企业纳税筹划的目标》,《税务纵横》刊号:CN37.1404/F,2003年第4期27页,独立。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姓名:际政岢_1_1】李钬洋j论文题目:税务筹划H标的n认以
姓
i=仑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对论文总体评价
良好文
评
蒯J若名评阅匿名评阅
匿彩评阅良好良好人
姓
答
、名号、fp技术职务所在单位
山东省委党校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lII东人学经济学院
山东人学经济学院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备注壬辩席王广信教授委贝Ej孙曰瑶教授于良春会组教授教授剐教授委徐超【l【4钟耕深成
员
成
m口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
的总体评价
备注良好答辩秘书时玉洁答辩日期2003年11月29U
丰优秀为“A”;良好为“B”:合格为“c”:不合格为“D”。
税务筹划目标的再认识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陈政山东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刘文水 企业税务筹划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00
2. 谈多娇 税务筹划的经济效应分析[学位论文]2003
3. 廖志莉 优化我国税务筹划环境的思考[学位论文]2007
4. 梅德明 企业税务筹划研究[学位论文]2004
5. 王剑 企业并购与分立中的税务筹划研究[学位论文]2004
6. 张景钦 论企业税务筹划在战略管理中的运用的若干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06
7. 张芳梅 我国企业税务筹划理论及其运作研究[学位论文]2007
8. 张鹄 企业集团税务筹划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07
9. 张捷 我国企业并购的税务筹划研究[学位论文]20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58285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