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坛·
2008年11月第5卷第31期
谈医学生如何学好内科学
陈垦,龙友明
(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310)
[摘要]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其目的是促进与保障人类的健康,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一门
学科是内科学,如何掌握合理的方法学习内科学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充分认识内科学的重要性,通过抓住重点、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重视临床实践、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检视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效果等方法,认真努力、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就一定能将临床医学的基础课———内科学学好,为将来成为一名医技高超和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医学生;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a)-090-02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其目的是促进与保障人类的健康,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内科学[1]。因为内科学是临床医学整体性较强且涉及面较广的学科,它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其他各临床学科的基础,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和基础学的理论与技术发展,对内科学诊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而且临床医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深入,内科学内容也将不断改进和更新。1学习内科学的重要性
临床医生的主要使命是治疗疾病,延长生命,降低死亡率;预防疾病,减少发病率;提高生命质量,优化生存环境,增进身心健康。医学生学习内科学的目的也是这样。为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高超的医疗技术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教授说:“古人讲行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对患者负责的精神。患者把生命都交给了我们,我们怎能不感到恐惧呢?怎么能不用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呢?”只有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医生这一岗位上做到救死扶伤,为患者服务。作为一名医生,其职业本身就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良好的知识和技能作后盾,如何立足?既然选择了医学这一行,有志于做一名医生,那么首先要有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不仅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只有在繁重的医学学习面前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才能认真地、刻苦地去钻研,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激流勇进,保持认真学习的动力。学习医学包括内科学,就是要求学生要有这种“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精神是医务人员履行人道主义的要求,是医学生学好内科学的思想基础。
传统的内科学系统分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营养学系统、风湿性疾病等常见疾病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近年来老年医学、临床免疫学、流行病学、肿瘤学、遗传学等与内科有关内容也渗透到上述内科学各系统之中。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从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原有的医学范畴扩展到社会医学、心理医学等人文科学。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学科,医学生是在完成基础医学和诊断学课程学习之后进入内科学习的。内科学课程的学习大体可分为理论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在基础医学阶段已对疾病的发病原理、诊断、建立诊断依据有了初步认识。因此,对学习内
90中国医药导报CHINAMEDICALHERALD
科学中病因诊断、常见病、多发病、机制诊断原则等是较易接受的。但是,如何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深化,医学生掌握内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不仅为内科专业奠定基础,而且为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也奠定重要的基础。2学好内科学的方法
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人类目前探索出来的学习方法有100种以上,学生能否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影响学习动机的保持[2]。在学校里,平时学习勤奋、认真,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除了个人的记忆、思维、综合等能力不同之外,学习方法也很重要。学习方法不对头,死记硬背,抓不住重点,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2.1抓住重点
每种疾病要掌握的内容很多,但就一种疾病而言,流行病学、病因或病理生理等内容可能是了解的部分,而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和诊断则是学习的重点;以疾病的防治为例,则治疗原则是学习的重点,而具体方法则是应了解的范围。虽然发病机制不是内科学学习的重点,但是它对分析、解释、记忆各科疾病的特点却是至关重要的。内科学要记忆的东西很多,甚至有些东西要死记硬背,但是在记忆的过程中准确地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弄懂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等知识点,弄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在懂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内容,对各个知识点的前后关系、来龙去脉了如指掌。否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记忆的东西很容易遗忘,记忆不牢固。
2.2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3]
科学的临床思维是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要学会科学的临床思维,从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理论到诊断学操作技能、内科学理论,从见习和实习到今后从事医疗工作,都要学会运用医学基础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来指导自己。在培养临床思维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关系。
2.2.1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每位医师在诊病的全过程中要做到下面两点:①主观认识尽量与患者实际情况相一致,避免主观臆测。②力求避免主观、片面,要以点带面。
2.2.2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患者的病变可能发生在某一局部
2008年11月第5卷第31期
的器官或组织,然后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患者主要症状不一定就是病变所在。①一个系统发生病理变化,必然会影响其他某一系统,甚至几个系统发生变化。如尿毒症,除泌尿系统有典型的病状体现外,它还会影响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具有整体观念。②某个系统或器官发生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症状却体现在另外一个系统或器官,甚至有时是唯一的症状。如心绞痛,典型症状应该是胸部的压榨样疼痛,向左肩、左臂内侧放射,但临床有少数患者单纯表现为上腹部的疼痛,这时往往易误诊为胃肠道疾病。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思路要广一些,全面一些。
2.2.3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它一定的
特点和规律,但是疾病发生于人体时,受到患者具体情况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所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并不是千篇一律,常因人而异。例如:肺炎、痛经、胃炎。
这样,医学生会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见习和实习中初步树立系统性、全面性、发展、联系的观念。
3重视临床实践3.1掌握好“三基”
在学习中,务必扎实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以利于更好地进行医疗实践和提高临床水平,这对于一名内科医师是非常重要的。
3.2重视临床毕业实习
临床毕业实习是一位医学生将教材上学到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从医学生到临床医生必须要经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患者临床表现往往不与书本完全相同,它可以随病情变化和发展。正确的诊断只能从医学实践中来。一个正确的诊断是进行正确的治疗和预防的基础,对疾病的诊断要求从病史采集中找出主要病因,在分析疾病时要结合病理变化、功能改变的过程。这样,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就可以不断积累临床经验,达到临床实践的目的。
4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内科学所涉及范围相当广泛,随着医学科学和相关基础学科的迅速发展,内科学所探讨的内容也不断扩展,各种内科疾病的基本观念、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认识都在不断变化、丰富和更新。如出现新的疾病禽流感、
SARS等;新的诊断技术的进步如免疫、遗传基因疾病、病因
诊断、诊断技术;新一代如CT、B超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均
有助于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在平时学习中,要学会不断收集、积累和整理资料,从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参与临床科研工作。例如,如何去分析一个发热的患者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感染所致。
学好基础课对于临床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临床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础课的综合。比如内科学,每一章节每一种疾病它都会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理生理
·教育论坛·
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的顺序编写,这就涉及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生学、诊断学、药理学等多个基础课的知识,若能在之前学好这些基础课对临床课程会有很大的帮助。应该说基础课是为临床课奠定理论基础的,而临床课则更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也就是如何诊断与治疗。
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的一门桥梁学科,是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诊断学的内容主要是“症状学”、“检体诊断”和“实验诊断”。①症状学必须了解每一个症状的临床特点、病理生理基础,主要见于哪些疾病等。检体诊断讲究的是基本功的训练,重点是加强各种检查方法的训练,这是诊断学的主体,注意手法的正确性、准确性及完整性。②诊断学的另一个重要的基本功就是问诊及病历的书写,它不仅体现同学们对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也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讲究技巧性和方法性。
5检视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效果5.1勤奋
任何一种学习方法的第一要素是勤奋,天道酬勤,唯有勤能补拙。要想有收获就得付出。
5.2处理好预习、听课和复习的关系
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听课,认真听课对于学好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听课要有方法,不可在课堂上只抄笔记,因为这样既费时费力又不能很好地听课;认真听课并不是要将老师所讲的内容都记住,还应该要同预习和复习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掌握,如能做好预习和复习,学习效果肯定很好。
5.3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的学习方法加用功的时间等于效率,那么怎样做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一般看书和记忆的方法非常重要,拉网式的泛读然后重点突破、注意理解地记忆有时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当然,很多时候很多内容是需要我们博识强记的,学习任何东西,总有些基本的观点知识是必须记住的,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讲效率,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搞疲劳战术。疲劳地看一小时书不如用半小时小憩再用半小时看书收获得多。另外,学习不能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过程,学习需要交流,和同学、老师讨论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能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更深刻的见解,能拓宽自己的视野,而且此种途经获取的讯息也能保存更持久。总之,通过认真努力、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是一定能将临床医学的基础课———内科学学好,为将来成为一名医技高超和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邓凤珠.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19):31-32.
[3]刘刚,吴莪如.浅谈年轻医师临床科学思维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
2005,13(1):56-56.
(收稿日期:2008-06-18)
CHINAMEDICAL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91
·教育论坛·
2008年11月第5卷第31期
谈医学生如何学好内科学
陈垦,龙友明
(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310)
[摘要]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其目的是促进与保障人类的健康,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一门
学科是内科学,如何掌握合理的方法学习内科学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充分认识内科学的重要性,通过抓住重点、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重视临床实践、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检视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效果等方法,认真努力、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就一定能将临床医学的基础课———内科学学好,为将来成为一名医技高超和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医学生;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a)-090-02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其目的是促进与保障人类的健康,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内科学[1]。因为内科学是临床医学整体性较强且涉及面较广的学科,它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其他各临床学科的基础,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和基础学的理论与技术发展,对内科学诊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而且临床医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深入,内科学内容也将不断改进和更新。1学习内科学的重要性
临床医生的主要使命是治疗疾病,延长生命,降低死亡率;预防疾病,减少发病率;提高生命质量,优化生存环境,增进身心健康。医学生学习内科学的目的也是这样。为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高超的医疗技术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教授说:“古人讲行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对患者负责的精神。患者把生命都交给了我们,我们怎能不感到恐惧呢?怎么能不用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呢?”只有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医生这一岗位上做到救死扶伤,为患者服务。作为一名医生,其职业本身就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良好的知识和技能作后盾,如何立足?既然选择了医学这一行,有志于做一名医生,那么首先要有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不仅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只有在繁重的医学学习面前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才能认真地、刻苦地去钻研,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激流勇进,保持认真学习的动力。学习医学包括内科学,就是要求学生要有这种“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精神是医务人员履行人道主义的要求,是医学生学好内科学的思想基础。
传统的内科学系统分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营养学系统、风湿性疾病等常见疾病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近年来老年医学、临床免疫学、流行病学、肿瘤学、遗传学等与内科有关内容也渗透到上述内科学各系统之中。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从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原有的医学范畴扩展到社会医学、心理医学等人文科学。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学科,医学生是在完成基础医学和诊断学课程学习之后进入内科学习的。内科学课程的学习大体可分为理论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在基础医学阶段已对疾病的发病原理、诊断、建立诊断依据有了初步认识。因此,对学习内
90中国医药导报CHINAMEDICALHERALD
科学中病因诊断、常见病、多发病、机制诊断原则等是较易接受的。但是,如何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深化,医学生掌握内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不仅为内科专业奠定基础,而且为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也奠定重要的基础。2学好内科学的方法
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人类目前探索出来的学习方法有100种以上,学生能否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影响学习动机的保持[2]。在学校里,平时学习勤奋、认真,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除了个人的记忆、思维、综合等能力不同之外,学习方法也很重要。学习方法不对头,死记硬背,抓不住重点,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2.1抓住重点
每种疾病要掌握的内容很多,但就一种疾病而言,流行病学、病因或病理生理等内容可能是了解的部分,而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和诊断则是学习的重点;以疾病的防治为例,则治疗原则是学习的重点,而具体方法则是应了解的范围。虽然发病机制不是内科学学习的重点,但是它对分析、解释、记忆各科疾病的特点却是至关重要的。内科学要记忆的东西很多,甚至有些东西要死记硬背,但是在记忆的过程中准确地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弄懂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等知识点,弄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在懂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内容,对各个知识点的前后关系、来龙去脉了如指掌。否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记忆的东西很容易遗忘,记忆不牢固。
2.2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3]
科学的临床思维是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要学会科学的临床思维,从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理论到诊断学操作技能、内科学理论,从见习和实习到今后从事医疗工作,都要学会运用医学基础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来指导自己。在培养临床思维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关系。
2.2.1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每位医师在诊病的全过程中要做到下面两点:①主观认识尽量与患者实际情况相一致,避免主观臆测。②力求避免主观、片面,要以点带面。
2.2.2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患者的病变可能发生在某一局部
2008年11月第5卷第31期
的器官或组织,然后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患者主要症状不一定就是病变所在。①一个系统发生病理变化,必然会影响其他某一系统,甚至几个系统发生变化。如尿毒症,除泌尿系统有典型的病状体现外,它还会影响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具有整体观念。②某个系统或器官发生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症状却体现在另外一个系统或器官,甚至有时是唯一的症状。如心绞痛,典型症状应该是胸部的压榨样疼痛,向左肩、左臂内侧放射,但临床有少数患者单纯表现为上腹部的疼痛,这时往往易误诊为胃肠道疾病。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思路要广一些,全面一些。
2.2.3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它一定的
特点和规律,但是疾病发生于人体时,受到患者具体情况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所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并不是千篇一律,常因人而异。例如:肺炎、痛经、胃炎。
这样,医学生会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见习和实习中初步树立系统性、全面性、发展、联系的观念。
3重视临床实践3.1掌握好“三基”
在学习中,务必扎实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以利于更好地进行医疗实践和提高临床水平,这对于一名内科医师是非常重要的。
3.2重视临床毕业实习
临床毕业实习是一位医学生将教材上学到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从医学生到临床医生必须要经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患者临床表现往往不与书本完全相同,它可以随病情变化和发展。正确的诊断只能从医学实践中来。一个正确的诊断是进行正确的治疗和预防的基础,对疾病的诊断要求从病史采集中找出主要病因,在分析疾病时要结合病理变化、功能改变的过程。这样,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就可以不断积累临床经验,达到临床实践的目的。
4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内科学所涉及范围相当广泛,随着医学科学和相关基础学科的迅速发展,内科学所探讨的内容也不断扩展,各种内科疾病的基本观念、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认识都在不断变化、丰富和更新。如出现新的疾病禽流感、
SARS等;新的诊断技术的进步如免疫、遗传基因疾病、病因
诊断、诊断技术;新一代如CT、B超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均
有助于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在平时学习中,要学会不断收集、积累和整理资料,从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参与临床科研工作。例如,如何去分析一个发热的患者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感染所致。
学好基础课对于临床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临床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础课的综合。比如内科学,每一章节每一种疾病它都会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理生理
·教育论坛·
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的顺序编写,这就涉及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生学、诊断学、药理学等多个基础课的知识,若能在之前学好这些基础课对临床课程会有很大的帮助。应该说基础课是为临床课奠定理论基础的,而临床课则更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也就是如何诊断与治疗。
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的一门桥梁学科,是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诊断学的内容主要是“症状学”、“检体诊断”和“实验诊断”。①症状学必须了解每一个症状的临床特点、病理生理基础,主要见于哪些疾病等。检体诊断讲究的是基本功的训练,重点是加强各种检查方法的训练,这是诊断学的主体,注意手法的正确性、准确性及完整性。②诊断学的另一个重要的基本功就是问诊及病历的书写,它不仅体现同学们对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也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讲究技巧性和方法性。
5检视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效果5.1勤奋
任何一种学习方法的第一要素是勤奋,天道酬勤,唯有勤能补拙。要想有收获就得付出。
5.2处理好预习、听课和复习的关系
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听课,认真听课对于学好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听课要有方法,不可在课堂上只抄笔记,因为这样既费时费力又不能很好地听课;认真听课并不是要将老师所讲的内容都记住,还应该要同预习和复习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掌握,如能做好预习和复习,学习效果肯定很好。
5.3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的学习方法加用功的时间等于效率,那么怎样做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一般看书和记忆的方法非常重要,拉网式的泛读然后重点突破、注意理解地记忆有时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当然,很多时候很多内容是需要我们博识强记的,学习任何东西,总有些基本的观点知识是必须记住的,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讲效率,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搞疲劳战术。疲劳地看一小时书不如用半小时小憩再用半小时看书收获得多。另外,学习不能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过程,学习需要交流,和同学、老师讨论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能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更深刻的见解,能拓宽自己的视野,而且此种途经获取的讯息也能保存更持久。总之,通过认真努力、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是一定能将临床医学的基础课———内科学学好,为将来成为一名医技高超和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邓凤珠.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19):31-32.
[3]刘刚,吴莪如.浅谈年轻医师临床科学思维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
2005,13(1):56-56.
(收稿日期:2008-06-18)
CHINAMEDICAL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