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宠的象》、《蚊子和狮子》
一、简介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种隐含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故事。寓——寄托,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们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获得一些教训。
我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寓言创作成就很高,许多寓言故事流传至今。古希腊的伊索、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8世纪德国的莱辛、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四位享有盛名的寓言大师被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克雷洛夫和伊索的寓言。
二、《受宠的象》
(一)散读《受宠的象》,整体把握。
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这些动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关键词语。
如:“它的尾巴轻轻地摇动着哩”通过动作写出了狐狸的得意之色。
“插嘴”写出了熊的急不可耐。
“或者可能”“也许”表现出公牛的貌似谦虚。
“难道”这一反问句写出了驴子的气势汹汹。
2、体会故事中这些旁观者对象获得恩宠后的心理和态度。
明确:象得到恩宠,大家都觉得奇怪,因为大象在它们眼中一无是处。狐狸以“尾巴”媚人,所以它议论的是“象尾”;熊以“脚掌”著名,所以它议论的是“象 脚”;公牛以“牛角”取胜,所以它议论的是“象牙”;毛驴以“耳朵”见长,所以它议论的是“象耳”。由此看来它们都拿自己的长处跟象的短处来比。
这充分表现出他们: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不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三)思考: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归纳寓意:①不要自以为是 ②待人要宽容 ③要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或成绩
④讽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人。
三、《蚊子和狮子》
(一)初读《蚊子和狮子》感知课文内容
(二)请一位同学表情复述这篇课文内容
(三)再次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蚊子第一次吹喇叭是什么心情?(信心十足认为自己比狮子强,流露出骄傲的情绪) ② 蚊子第二次吹喇叭是什么心情?(得胜后,更骄傲了,要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
(四)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归纳寓意:
① 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了。 ② 骄兵必败。 ③ 一物降一物。
④ 得意于一时的胜利往往会导致失败„„
四、比较两篇寓言,归纳出寓言的特点
1、故事篇幅短小,形象生动。
2、大胆想象,情节虚构。
3、给人做人处事的启示,充满智慧哲理。
一个采白芷花的城里人
一、导入: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得要努力,要坚持不懈,要持之以恒,但是是不是每一种坚持不懈都能成功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个采白芷花的城里人》,看看这个城里人有没有采到白芷花。
二、分析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读后教师提问:
这个城里人采到白芷花了吗?为什么?
2、这个城里人很执着地跑到山上去采白芷花,可是这种名贵的白芷花却给他自己每天上山下山踏得稀烂,你如何理解这种写法?
文章结尾以主观愿望(采白芷花)和实际结果(踏得稀烂)对比,增强了讽刺效果,
3、进一步体会这故事里蕴含的道理。
这个城里人想法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于是他的努力,他的执着,他的坚持不懈,反而使名贵的白芷花遭到践踏,正所谓南辕北辙。可是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讽刺这个城里人吗?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呢?
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以白芷花象征平凡而伟大的事物。点明了寓意――伟大出于平凡。
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
4、这个城里人很执着地连续四天上山去采白芷花,他的心情怎么样呢,要求学生画出表达这个城里人情感和心理活动的词语,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一天 自言自语 非常不甘心
第二天 自己勉励自己 依然不甘心
第三、四天 坚决地说 自认失败
这个城里人固执、盲目、想法荒唐又有着执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5、这个城里人连续4天上山采白芷花,每天都没有采到,这么执着的人,他的内心世界一定是很丰富的,他会想些什么或自言自语说些什么。
寓意:美,常常存在于平凡的事物中,用心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你会发现我们的身边的世界其实很美好。
6、思考:如果你是那棵被踩碎的白芷花,你会对城里人说些什么?要求能说出你理解的寓意。
伟大往往就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之中
批评那些看问题主观片面,不了解伟大出于平凡这一生活真理的人。
7、请同学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采白芷花的城里人的评价”,注意答题格式: 我认为……(观点),因为……(紧扣文章)
10、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象这个采白芷花的城里人一样的人呢?
母爱、友谊、成绩
11、从这则故事里,你受到了什么教育,谈谈你的看法。
先提出你的看法,再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然后联系现实生活,从中得出结论。 大多以动植物作为主人公,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白兔和月亮
一、导入新课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听了这句名言之后,赞同还是不赞同他的观点?
二、资料助读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三、整体感知
1、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消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2、文章情节上出现哪两次转折?
诸神之王向白兔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月亮归属于兔子;兔子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这个慷慨的决定。用图表来简化一下这个情节。首先是赏月,情节怎样发展呢? 赏月——得月——弃月
四、探究合作
1、在得月前后白兔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
赏月——心旷神怡 得月——患得患失
2、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说“必然”显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3、白兔悟到了什么,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4、“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5、这则寓言的语言非常精美,在文中划记出好词好句,并试作分析。
五、拓展延伸
1、著名词人苏轼有句词与白兔的患得患失这一心态迥然不同,是哪句呢?人有悲欢离和,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看来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你从这一故事中还悟出了什么道理呢?(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2、看一则材料,回答问题。
去年初,一条“老父卖肾助女儿追星”的新闻引起全国轰动,事件主角、当时28岁的甘肃兰州女子杨丽娟自16岁开始迷恋刘德华后,便停止学习和工作。其双亲为达成女儿心愿,不惜倾家荡产卖屋卖地及借贷,甚至还想到卖肾。 2007年3月25日 ,68岁的父亲杨勤冀在陪女儿杨丽娟到香港参加刘德华歌迷会活动后,于26日跳海自杀。杨丽娟之后甚至想要整容以求得刘德华的青睐。而刘德华说:“你不会懂得我伤悲。”学了本课之后你想对杨丽娟说什么?
六、总结归纳
我在读这则寓言时,我想到要“戒贪”,由此我还联想到放弃也是一种美。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反而徒增烦恼就不如没有。而这也正可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从寓言中读出很多理趣来,而这也正是寓言的魅力。读了《白兔与月亮》,我们在回头看一看萧伯纳的名言,你又有何新的见解?
现在能理解“得到了心爱的东西”有时不一定就是好事。不过,现在我对前半句话又发生了疑问:“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就一定不幸吗?那么请大家带着这一新的问题用读第一则寓言的方法来自读《苦难的王子》。
《受宠的象》、《蚊子和狮子》
一、简介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种隐含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故事。寓——寄托,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们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获得一些教训。
我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寓言创作成就很高,许多寓言故事流传至今。古希腊的伊索、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8世纪德国的莱辛、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四位享有盛名的寓言大师被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克雷洛夫和伊索的寓言。
二、《受宠的象》
(一)散读《受宠的象》,整体把握。
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这些动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关键词语。
如:“它的尾巴轻轻地摇动着哩”通过动作写出了狐狸的得意之色。
“插嘴”写出了熊的急不可耐。
“或者可能”“也许”表现出公牛的貌似谦虚。
“难道”这一反问句写出了驴子的气势汹汹。
2、体会故事中这些旁观者对象获得恩宠后的心理和态度。
明确:象得到恩宠,大家都觉得奇怪,因为大象在它们眼中一无是处。狐狸以“尾巴”媚人,所以它议论的是“象尾”;熊以“脚掌”著名,所以它议论的是“象 脚”;公牛以“牛角”取胜,所以它议论的是“象牙”;毛驴以“耳朵”见长,所以它议论的是“象耳”。由此看来它们都拿自己的长处跟象的短处来比。
这充分表现出他们: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不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三)思考: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归纳寓意:①不要自以为是 ②待人要宽容 ③要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或成绩
④讽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人。
三、《蚊子和狮子》
(一)初读《蚊子和狮子》感知课文内容
(二)请一位同学表情复述这篇课文内容
(三)再次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蚊子第一次吹喇叭是什么心情?(信心十足认为自己比狮子强,流露出骄傲的情绪) ② 蚊子第二次吹喇叭是什么心情?(得胜后,更骄傲了,要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
(四)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归纳寓意:
① 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了。 ② 骄兵必败。 ③ 一物降一物。
④ 得意于一时的胜利往往会导致失败„„
四、比较两篇寓言,归纳出寓言的特点
1、故事篇幅短小,形象生动。
2、大胆想象,情节虚构。
3、给人做人处事的启示,充满智慧哲理。
一个采白芷花的城里人
一、导入: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得要努力,要坚持不懈,要持之以恒,但是是不是每一种坚持不懈都能成功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个采白芷花的城里人》,看看这个城里人有没有采到白芷花。
二、分析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读后教师提问:
这个城里人采到白芷花了吗?为什么?
2、这个城里人很执着地跑到山上去采白芷花,可是这种名贵的白芷花却给他自己每天上山下山踏得稀烂,你如何理解这种写法?
文章结尾以主观愿望(采白芷花)和实际结果(踏得稀烂)对比,增强了讽刺效果,
3、进一步体会这故事里蕴含的道理。
这个城里人想法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于是他的努力,他的执着,他的坚持不懈,反而使名贵的白芷花遭到践踏,正所谓南辕北辙。可是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讽刺这个城里人吗?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呢?
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以白芷花象征平凡而伟大的事物。点明了寓意――伟大出于平凡。
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
4、这个城里人很执着地连续四天上山去采白芷花,他的心情怎么样呢,要求学生画出表达这个城里人情感和心理活动的词语,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一天 自言自语 非常不甘心
第二天 自己勉励自己 依然不甘心
第三、四天 坚决地说 自认失败
这个城里人固执、盲目、想法荒唐又有着执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5、这个城里人连续4天上山采白芷花,每天都没有采到,这么执着的人,他的内心世界一定是很丰富的,他会想些什么或自言自语说些什么。
寓意:美,常常存在于平凡的事物中,用心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你会发现我们的身边的世界其实很美好。
6、思考:如果你是那棵被踩碎的白芷花,你会对城里人说些什么?要求能说出你理解的寓意。
伟大往往就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之中
批评那些看问题主观片面,不了解伟大出于平凡这一生活真理的人。
7、请同学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采白芷花的城里人的评价”,注意答题格式: 我认为……(观点),因为……(紧扣文章)
10、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象这个采白芷花的城里人一样的人呢?
母爱、友谊、成绩
11、从这则故事里,你受到了什么教育,谈谈你的看法。
先提出你的看法,再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然后联系现实生活,从中得出结论。 大多以动植物作为主人公,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白兔和月亮
一、导入新课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听了这句名言之后,赞同还是不赞同他的观点?
二、资料助读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三、整体感知
1、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消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2、文章情节上出现哪两次转折?
诸神之王向白兔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月亮归属于兔子;兔子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这个慷慨的决定。用图表来简化一下这个情节。首先是赏月,情节怎样发展呢? 赏月——得月——弃月
四、探究合作
1、在得月前后白兔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
赏月——心旷神怡 得月——患得患失
2、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说“必然”显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3、白兔悟到了什么,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4、“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5、这则寓言的语言非常精美,在文中划记出好词好句,并试作分析。
五、拓展延伸
1、著名词人苏轼有句词与白兔的患得患失这一心态迥然不同,是哪句呢?人有悲欢离和,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看来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你从这一故事中还悟出了什么道理呢?(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2、看一则材料,回答问题。
去年初,一条“老父卖肾助女儿追星”的新闻引起全国轰动,事件主角、当时28岁的甘肃兰州女子杨丽娟自16岁开始迷恋刘德华后,便停止学习和工作。其双亲为达成女儿心愿,不惜倾家荡产卖屋卖地及借贷,甚至还想到卖肾。 2007年3月25日 ,68岁的父亲杨勤冀在陪女儿杨丽娟到香港参加刘德华歌迷会活动后,于26日跳海自杀。杨丽娟之后甚至想要整容以求得刘德华的青睐。而刘德华说:“你不会懂得我伤悲。”学了本课之后你想对杨丽娟说什么?
六、总结归纳
我在读这则寓言时,我想到要“戒贪”,由此我还联想到放弃也是一种美。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反而徒增烦恼就不如没有。而这也正可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从寓言中读出很多理趣来,而这也正是寓言的魅力。读了《白兔与月亮》,我们在回头看一看萧伯纳的名言,你又有何新的见解?
现在能理解“得到了心爱的东西”有时不一定就是好事。不过,现在我对前半句话又发生了疑问:“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就一定不幸吗?那么请大家带着这一新的问题用读第一则寓言的方法来自读《苦难的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