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自主招生生物模拟试题:达尔文进化论

2016年安徽自主招生生物模拟试题:达尔文进化论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1: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卓越贡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②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 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③罗伯特森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 ④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标志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确立 ⑤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⑥欧文顿通过提取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A 、①②⑥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⑥ 2:

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评价是( ) A 、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B 、它能正确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 、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 、它能解释自然选择的作用,但不能阐明生物界的多样性 3: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业害虫基因突变的速度快,使其快速产生了抗药性

B 、植物多倍体物种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出现生殖隔离 C 、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唯一因素

D 、枯叶蝶背面色泽和形状极似枯叶是突变后再自然选择的结果

4:

据研究,现代的长颈鹿是由古代的一种颈和前肢较短的古鹿进化来的,按照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长颈鹿的长颈和长的前肢是由于长期伸长和使用的结果 B 、由于食物的缺乏,导致古鹿发生变异的结果 C 、变异、选择的结果

D 、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 5:

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是( ) A 、过度繁殖 B 、生存斗争 C 、适者生存 D 、用进废退 6:

(2013北京海淀第四次月考)如图是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的实验结果曲线图:

(1)从实验结果看,甲虫抗药性的形成是_______的结果。

(2)在这里,杀虫剂是选择因素,内在因素是甲虫本身就存在着_______变异类型。 (3)此实验说明甲虫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这是因为遗传是稳定的,环境是______

(4)甲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_____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7:下图是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的实验结果曲线图。(

(1)甲虫抗药性增强是_______的结果。在这里杀虫剂是________因素,而内因是______。 (2)甲虫抗药性增强是通过_______________,代代进行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3)使用杀虫剂后均有少数甲虫生存,其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回升是通过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5)根据图示,写出提高灭虫效果的有效方法。 8:

如下图所示为物种的形成过程。

图中的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变异方向,带有两条短线的箭头表示淘汰的变异类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变异和进化的方向看,该图表示的达尔文学说的观点是:①______②______。(2)部分变异个体被淘汰是通过_______实现的。

(3)图示中生存下来的个体类型必须具备的特征是____; 这些类型的变异能通过_____得以不断积累和加强。

9:(16分)芦荟具有一种特殊的CO 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CO 2转化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分解释放CO 2参与光合作用,如图一、图二。芥兰的CO 2利用过程如图三,请据图回

答问题:

(1)芦荟夜晚不能合成C 6H 12O 6,原因是缺少暗反应必需的CO 2的来源有 和 。

(2)在上午10:0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 2的浓度,短时间内芦荟和芥兰细胞中C 3含量的变化分别是 、 。

(3)芦荟气孔开、闭的特点是对环境的适应,推测其生活环境的特点是。从进化角度看,这种特点的形成是 的结果。 (4)在温室中,如果保持光照强度不变,需要进一步提芥兰的高光合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10: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特点是:生物都有的倾向,而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要繁衍下去必须进行生存斗争,生物都有 的特性,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即 。

11: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一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1)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源自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

(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DNA 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

(4)“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它们的实质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在该水稻田种群中,亲代基因型AA 占24%,Aa 占72%,aa 占4%,它们随机交配,则子二代A 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www.zzzsxx.com

(5)假如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 =Aa >aa ,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A 和a 的基因频率会有改变,试在右图中绘出A 、a 基因频率变化的可能趋势。(2分)

12:生物进化学说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地完善。自从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之后,许多科学家对其不断地修正和补充,历经了达尔文主义、新达尔文主义和现代达尔文主义等阶段。现代达尔文主义提出了以下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2)变异、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3个环节。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达尔文所讲的生存斗争包括哪些方面? 。

(2)现代达尔文主义所讲的变异包括哪些方面?选择是怎样实现的? 。

(3)达尔文同意“生物在环境条件影响下获得的新性状可代代遗传”的观点,请你对这个观点进行评价。 。

13: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人们发现,开始使用青霉素,杀菌的效果很好,但随着青霉素的继续使用,细菌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实验说明细菌种群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这个事实证明: (1)细菌种群中存在着________,生物的变异是________。

(2)青霉素对细菌起了________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_的。 (3)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来实现的。

14:(7分)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狼进化过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的特性,而这一特性一般是_ ______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__ _____。

(2)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就是_____ 。食物、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_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___ ______实现的。

答案部分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1、B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www.zzzsxx.com

试题分析: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细胞膜的结构,③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进化理论基础上确立的,④错误。欧文顿通过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C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3、D

A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性的,不能快速产生抗药性,A 错误;B 、植物多倍体物种的形成可以经过低温或用秋水仙素处理,此种情况不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直接出现生殖隔离,B 错误;C 、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之一,此外可遗传的变异、遗传漂移等因素也能影响基因频率,C 错误;D 、枯叶蝶背面色泽和形状极似枯叶是发生基因突变后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D 正确。

4、D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核玉观点有过度繁殖产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变异),鹿既有长颈的又有较短颈的,经自然选择后,适应环境的个体得到了保留,并大量繁殖,而且把相应性状遗传给后代,故长颈鹿的进化是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 5、D

A 、过度繁殖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A 正确;B 、生存斗争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B 正确;C 、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C 正确。D 、用进废退是拉马克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 错误。

6、(1)自然选择(2)抗药性(3)可变的(4)甲虫与农药

(1)自然选择是指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在杀虫剂的选择下,甲虫不抗药的被杀死,抗药的存活。(2)杀虫剂是选择因素,而不是甲虫抗药性变异的诱导因素,甲虫抗药性变异在前,环境的选择在后。(3)分析题图可知,

使用杀虫剂I 后,甲虫种群密度先下降后上升,最终适应了杀虫剂,但当使用杀虫剂Ⅱ时,种群密度又大幅度下降后上升,由原来的适应到不适应再到适应。上述分析说明:甲虫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因为遗传虽然是稳定的,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4)甲虫的抗药性变异是甲虫进化的内因,农药的选择是外因,通过甲虫与农药的生存斗争,使得甲虫的抗药性增强。

7、(1)自然选择 外界环境 遗传和变异 (2)不断产生变异 自然选择 (3)甲虫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4)甲虫 杀虫剂

(5)杀虫剂Ⅰ和杀虫剂Ⅱ 交替使用

由坐标曲线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甲虫对杀虫剂Ⅰ和杀虫剂Ⅱ都有抗药性,并且逐渐增强。甲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差异正好体现了生物的变异是不同的,而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选择作用,这种选择作用是定向的,并且是通过甲虫的生存斗争实现的。被选择的个体保留,不抗药和抗药性差的个体被淘汰,再通过遗传使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发生变化,有利基因频率逐渐增大,使种群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因此甲虫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内因是遗传和变异。由坐标曲线和进化论可知,杀虫剂Ⅰ选择了某种抗性基因,但是杀虫剂Ⅱ却对这种抗性基因有淘汰作用,这样利用杀虫剂Ⅰ选择形成的抗性系,再用杀虫剂Ⅱ处理,就能把对杀虫剂Ⅰ有抗性的个体杀死;反之亦然。所以杀虫剂Ⅰ和杀虫剂Ⅱ交替使用,即可提高杀虫的效果。

8、(1)①变异是不定向的②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生存斗争(3)适应环境遗传

由图示可知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适应环境的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生物个体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通过遗传把有利的变异积累和加强。

9、(1)ATP 、[H];苹果酸分解;细胞呼吸 (2)芦荟基本不变;芥兰下降

(3)炎热干旱;自然选择 (4)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适当提高温度)

(1)由于夜晚时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缺少[H]和ATP ,不能合成葡萄糖。白天芦荟光合作用利用的CO2的来源有苹果酸分解和细胞呼吸。

(2)白天芦荟不利用空气中CO2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环境中CO2浓度降低对其没有影响,而芥兰白天利用空气中CO2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环境CO2浓度降低导致C3含量下降。

(3)芦荟白天气孔关闭,可推测其生活在炎热干旱的环境中,这种特点形成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4)光照强度不变,提高光合速率的措施有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适当提高温度。

10、过度繁殖 遗传和变异 适者生存

试题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而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要繁衍下去必须进行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境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具有有利变异的少数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保留下来,并将这些有利变异遗传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即适者生存。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11、

12、(1)种内斗争 种间斗争 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 (2)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选择通过生存斗争实现 (3)如果环境变化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变化,这种变异是不遗传的;如果环境变化已经引起了遗传物质的变化,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生存斗争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包括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对生物进化有意义的变异是能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达尔文认为环境引起的变异都是可以遗传的,根据遗传学理论只有引起了遗传物质改变的变异才是可以遗传的。

13、(1)个体差异;不定向 (2)选择;定向的 (3)生存斗争

本题所考知识点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运用。本题的题干中所给“细菌原有种群中就存在抗药性个体”说明了细菌的抗药性并非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细菌种群中的个体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生物个体的变异,这种变异是不定向的。青霉素的连续使用,实际上是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个体被保留下来,抗药性差的个体逐渐被淘汰,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由于连续的选择,使抗药性在后代中逐代积累,不断增强,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就是这样通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14、(1)变异 不定向 选择材料 (2)适者生存 定向的 方向 生存斗争 略

2016年安徽自主招生生物模拟试题:达尔文进化论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1: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卓越贡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②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 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③罗伯特森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 ④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标志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确立 ⑤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⑥欧文顿通过提取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A 、①②⑥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⑥ 2:

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评价是( ) A 、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B 、它能正确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 、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 、它能解释自然选择的作用,但不能阐明生物界的多样性 3: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业害虫基因突变的速度快,使其快速产生了抗药性

B 、植物多倍体物种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出现生殖隔离 C 、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唯一因素

D 、枯叶蝶背面色泽和形状极似枯叶是突变后再自然选择的结果

4:

据研究,现代的长颈鹿是由古代的一种颈和前肢较短的古鹿进化来的,按照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长颈鹿的长颈和长的前肢是由于长期伸长和使用的结果 B 、由于食物的缺乏,导致古鹿发生变异的结果 C 、变异、选择的结果

D 、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 5:

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是( ) A 、过度繁殖 B 、生存斗争 C 、适者生存 D 、用进废退 6:

(2013北京海淀第四次月考)如图是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的实验结果曲线图:

(1)从实验结果看,甲虫抗药性的形成是_______的结果。

(2)在这里,杀虫剂是选择因素,内在因素是甲虫本身就存在着_______变异类型。 (3)此实验说明甲虫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这是因为遗传是稳定的,环境是______

(4)甲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_____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7:下图是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的实验结果曲线图。(

(1)甲虫抗药性增强是_______的结果。在这里杀虫剂是________因素,而内因是______。 (2)甲虫抗药性增强是通过_______________,代代进行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3)使用杀虫剂后均有少数甲虫生存,其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回升是通过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5)根据图示,写出提高灭虫效果的有效方法。 8:

如下图所示为物种的形成过程。

图中的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变异方向,带有两条短线的箭头表示淘汰的变异类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变异和进化的方向看,该图表示的达尔文学说的观点是:①______②______。(2)部分变异个体被淘汰是通过_______实现的。

(3)图示中生存下来的个体类型必须具备的特征是____; 这些类型的变异能通过_____得以不断积累和加强。

9:(16分)芦荟具有一种特殊的CO 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CO 2转化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分解释放CO 2参与光合作用,如图一、图二。芥兰的CO 2利用过程如图三,请据图回

答问题:

(1)芦荟夜晚不能合成C 6H 12O 6,原因是缺少暗反应必需的CO 2的来源有 和 。

(2)在上午10:0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 2的浓度,短时间内芦荟和芥兰细胞中C 3含量的变化分别是 、 。

(3)芦荟气孔开、闭的特点是对环境的适应,推测其生活环境的特点是。从进化角度看,这种特点的形成是 的结果。 (4)在温室中,如果保持光照强度不变,需要进一步提芥兰的高光合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10: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特点是:生物都有的倾向,而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要繁衍下去必须进行生存斗争,生物都有 的特性,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即 。

11: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一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1)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源自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

(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DNA 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

(4)“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它们的实质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在该水稻田种群中,亲代基因型AA 占24%,Aa 占72%,aa 占4%,它们随机交配,则子二代A 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www.zzzsxx.com

(5)假如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 =Aa >aa ,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A 和a 的基因频率会有改变,试在右图中绘出A 、a 基因频率变化的可能趋势。(2分)

12:生物进化学说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地完善。自从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之后,许多科学家对其不断地修正和补充,历经了达尔文主义、新达尔文主义和现代达尔文主义等阶段。现代达尔文主义提出了以下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2)变异、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3个环节。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达尔文所讲的生存斗争包括哪些方面? 。

(2)现代达尔文主义所讲的变异包括哪些方面?选择是怎样实现的? 。

(3)达尔文同意“生物在环境条件影响下获得的新性状可代代遗传”的观点,请你对这个观点进行评价。 。

13: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人们发现,开始使用青霉素,杀菌的效果很好,但随着青霉素的继续使用,细菌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实验说明细菌种群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这个事实证明: (1)细菌种群中存在着________,生物的变异是________。

(2)青霉素对细菌起了________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_的。 (3)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来实现的。

14:(7分)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狼进化过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的特性,而这一特性一般是_ ______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__ _____。

(2)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就是_____ 。食物、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_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___ ______实现的。

答案部分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1、B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www.zzzsxx.com

试题分析: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细胞膜的结构,③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进化理论基础上确立的,④错误。欧文顿通过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C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3、D

A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性的,不能快速产生抗药性,A 错误;B 、植物多倍体物种的形成可以经过低温或用秋水仙素处理,此种情况不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直接出现生殖隔离,B 错误;C 、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之一,此外可遗传的变异、遗传漂移等因素也能影响基因频率,C 错误;D 、枯叶蝶背面色泽和形状极似枯叶是发生基因突变后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D 正确。

4、D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核玉观点有过度繁殖产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变异),鹿既有长颈的又有较短颈的,经自然选择后,适应环境的个体得到了保留,并大量繁殖,而且把相应性状遗传给后代,故长颈鹿的进化是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 5、D

A 、过度繁殖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A 正确;B 、生存斗争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B 正确;C 、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C 正确。D 、用进废退是拉马克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 错误。

6、(1)自然选择(2)抗药性(3)可变的(4)甲虫与农药

(1)自然选择是指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在杀虫剂的选择下,甲虫不抗药的被杀死,抗药的存活。(2)杀虫剂是选择因素,而不是甲虫抗药性变异的诱导因素,甲虫抗药性变异在前,环境的选择在后。(3)分析题图可知,

使用杀虫剂I 后,甲虫种群密度先下降后上升,最终适应了杀虫剂,但当使用杀虫剂Ⅱ时,种群密度又大幅度下降后上升,由原来的适应到不适应再到适应。上述分析说明:甲虫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因为遗传虽然是稳定的,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4)甲虫的抗药性变异是甲虫进化的内因,农药的选择是外因,通过甲虫与农药的生存斗争,使得甲虫的抗药性增强。

7、(1)自然选择 外界环境 遗传和变异 (2)不断产生变异 自然选择 (3)甲虫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4)甲虫 杀虫剂

(5)杀虫剂Ⅰ和杀虫剂Ⅱ 交替使用

由坐标曲线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甲虫对杀虫剂Ⅰ和杀虫剂Ⅱ都有抗药性,并且逐渐增强。甲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差异正好体现了生物的变异是不同的,而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选择作用,这种选择作用是定向的,并且是通过甲虫的生存斗争实现的。被选择的个体保留,不抗药和抗药性差的个体被淘汰,再通过遗传使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发生变化,有利基因频率逐渐增大,使种群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因此甲虫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内因是遗传和变异。由坐标曲线和进化论可知,杀虫剂Ⅰ选择了某种抗性基因,但是杀虫剂Ⅱ却对这种抗性基因有淘汰作用,这样利用杀虫剂Ⅰ选择形成的抗性系,再用杀虫剂Ⅱ处理,就能把对杀虫剂Ⅰ有抗性的个体杀死;反之亦然。所以杀虫剂Ⅰ和杀虫剂Ⅱ交替使用,即可提高杀虫的效果。

8、(1)①变异是不定向的②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生存斗争(3)适应环境遗传

由图示可知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适应环境的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生物个体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通过遗传把有利的变异积累和加强。

9、(1)ATP 、[H];苹果酸分解;细胞呼吸 (2)芦荟基本不变;芥兰下降

(3)炎热干旱;自然选择 (4)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适当提高温度)

(1)由于夜晚时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缺少[H]和ATP ,不能合成葡萄糖。白天芦荟光合作用利用的CO2的来源有苹果酸分解和细胞呼吸。

(2)白天芦荟不利用空气中CO2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环境中CO2浓度降低对其没有影响,而芥兰白天利用空气中CO2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环境CO2浓度降低导致C3含量下降。

(3)芦荟白天气孔关闭,可推测其生活在炎热干旱的环境中,这种特点形成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4)光照强度不变,提高光合速率的措施有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适当提高温度。

10、过度繁殖 遗传和变异 适者生存

试题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而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要繁衍下去必须进行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境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具有有利变异的少数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保留下来,并将这些有利变异遗传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即适者生存。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11、

12、(1)种内斗争 种间斗争 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 (2)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选择通过生存斗争实现 (3)如果环境变化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变化,这种变异是不遗传的;如果环境变化已经引起了遗传物质的变化,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生存斗争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包括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对生物进化有意义的变异是能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达尔文认为环境引起的变异都是可以遗传的,根据遗传学理论只有引起了遗传物质改变的变异才是可以遗传的。

13、(1)个体差异;不定向 (2)选择;定向的 (3)生存斗争

本题所考知识点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运用。本题的题干中所给“细菌原有种群中就存在抗药性个体”说明了细菌的抗药性并非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细菌种群中的个体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生物个体的变异,这种变异是不定向的。青霉素的连续使用,实际上是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个体被保留下来,抗药性差的个体逐渐被淘汰,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由于连续的选择,使抗药性在后代中逐代积累,不断增强,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就是这样通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14、(1)变异 不定向 选择材料 (2)适者生存 定向的 方向 生存斗争 略


相关内容

  • 2016年安徽自主招生生物模拟试题:基因的分离定律
  • 2016年安徽自主招生生物模拟试题:基因的分离定律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1:研究发现,豚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决定:C -黑色.C -乳白色.C -银色.C -白化.为确定这组基因间的关系,进行了部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据此分析: bcsz A.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 ...

  • 生物进化的原因说课稿
  • <生物进化的原因> 说 课 稿 奎屯市第二中学 说课教师:张 铁 力 <生物进化的原因>说课稿 奎屯市第二中学:张铁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g ...

  • 2016暨南大学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
  • 2016<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普通生物学(814) 适用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遗传学.水生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态学等专业 总分:150分 参考书目:吴相钰, 陈守良, 葛明 ...

  • 2016-2017生物八上期中试卷
  •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生物试卷 (卷面总分:50分:测试时间:45分钟:测试形式:闭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正 ①酵母菌:②草履虫:③噬菌体:④衣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有关蕨 ...

  • 南宁三中自主招生2011语文
  • 2011年南宁三中外地学生入学测试 (考试时间:2011年7月3日上午8:00-10:00) 语 文 注意事项:1.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地市.毕业学校.报名序号.姓名清楚地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

  • 2008至2012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
  • 2012年北大自主招生考试面试题 1.近几年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很看重应聘者的本科毕业学校.请谈谈你的看法. 2. 国际连锁超市中大多数商品都是中国制造,但大部分利润都被外企赚走.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3. 培根说:"金钱是忠实的男仆,也是恶毒的女主人."请谈谈你的认识. ...

  • 五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
  •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生命从哪里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指导学生通过收集.阅读.分析资料的方式探究生命起源的问题. 活动1"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由阅读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三部分组成.在阅读资料部分,选取了历史上不同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 ...

  • 安徽2016高考加分申报截止时间12月31日
  • 2016年高考报名将于11月15日启动,虽然安徽明年高考采用全国卷,但这并不影响高考报名工作.和2015年高考报名相比,新一年的报名条件和程序都没有变化.对于大学生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报名进行了严厉禁止. 报名时间 2016年普通高考报名分两个时间段: 第一阶段:2015年11月15-17日艺术类考生 ...

  • 2016年广东将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接受本报采访 2016年25省使用国家考试中心命题试卷 文/广州日报记者谢绮珊 近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将扩大高考统一命题试卷地区范围,今年新增3个省,明年再扩大7个.到明年,全国25个省使用国家考试中心命题试卷. 昨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去年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