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纲要》为指导,以幼儿的发展情况为依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二、情况分析:

再过一个学期,孩子们就要结束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升上小学,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学前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高考、中考都要变化巨大。这个阶段的家长和孩子在短时间内有着太多的不适应,作为家长面临孩子人生的第一次考核,诸多家长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困惑。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也变了,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的习惯等,面临着许多不适应,所以幼儿园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认真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减少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为幼儿入小学学习从多方面打好基础。

三、工作目标

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4、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家园同步做好幼儿的幼小衔接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幼儿方面

1、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

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

2、增强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幼儿使用日常礼貌用语;能使自觉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等。

3、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在后期可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学班级式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4、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下半学期,可延长时间,适当增加课时。

5、加强幼儿学习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加一些学习内容,调整一下学习的时间和强度,规范幼儿的学习习惯,如读书写字的握笔、坐姿(上课坐姿、阅读姿势、握笔姿势等)等。特别是幼儿的执笔姿势,平时教师要经常提醒督促,对个别姿势不正确的幼儿要进行强化训练,注意纠正。

6、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学习。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

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逐渐减少成人的直接照顾,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懂得自我保护,从大班下学期开始,逐渐缩短每天的午睡时间。

7、五月份,增加一节集体教学活动,确保一天上2节课;六月份,下午再增加一节集体教学活动,一天上2—3节课。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为20-30分钟,教学形式逐步接近小学。同时,加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8、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并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开展“我要上学了”主题活动。

9、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注意观察、了解,给以因人而异的关怀和帮助。对个别情绪特别焦虑的孩子,要主动会同家长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地、愉快地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10、做好幼小的知识衔接工作,适当增加执笔姿势及书写习惯的教学。

(二)家长方面:

1、积极利用家长会、网络媒体、家园栏等,开展丰富、有效的幼小衔接宣传活动,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幼儿园、小学教育的不同要求,并配合我们的工作。

2、在家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如:定时作息;有计划的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不迟到等等。)积极利用家长会、网络媒体等,开展丰富、有效的幼小衔接宣传活动,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幼儿园、小学教育的不同要求,并配合我们的工作。教师可给孩子们布置一些简单的类似小学生但又有别于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并且其中的一部分有时可请家长协助完成

3、加强孩子自理能力培养。

(三)、教师方面:

1、学习幼小衔接文章。

2、加强幼儿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3、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再见了幼儿园》,加强幼儿对小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热爱。

五、活动安排

三月份:召开期初家委会与各班家长会。

背起小书包学做小学生。

四月份:参观小学

写数字比赛

五月份:幼小衔接听课活动。

六月份:口算大王比赛。

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纲要》为指导,以幼儿的发展情况为依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二、情况分析:

再过一个学期,孩子们就要结束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升上小学,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学前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高考、中考都要变化巨大。这个阶段的家长和孩子在短时间内有着太多的不适应,作为家长面临孩子人生的第一次考核,诸多家长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困惑。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也变了,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的习惯等,面临着许多不适应,所以幼儿园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认真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减少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为幼儿入小学学习从多方面打好基础。

三、工作目标

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4、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家园同步做好幼儿的幼小衔接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幼儿方面

1、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

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

2、增强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幼儿使用日常礼貌用语;能使自觉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等。

3、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在后期可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学班级式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4、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下半学期,可延长时间,适当增加课时。

5、加强幼儿学习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加一些学习内容,调整一下学习的时间和强度,规范幼儿的学习习惯,如读书写字的握笔、坐姿(上课坐姿、阅读姿势、握笔姿势等)等。特别是幼儿的执笔姿势,平时教师要经常提醒督促,对个别姿势不正确的幼儿要进行强化训练,注意纠正。

6、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学习。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

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逐渐减少成人的直接照顾,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懂得自我保护,从大班下学期开始,逐渐缩短每天的午睡时间。

7、五月份,增加一节集体教学活动,确保一天上2节课;六月份,下午再增加一节集体教学活动,一天上2—3节课。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为20-30分钟,教学形式逐步接近小学。同时,加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8、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并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开展“我要上学了”主题活动。

9、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注意观察、了解,给以因人而异的关怀和帮助。对个别情绪特别焦虑的孩子,要主动会同家长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地、愉快地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10、做好幼小的知识衔接工作,适当增加执笔姿势及书写习惯的教学。

(二)家长方面:

1、积极利用家长会、网络媒体、家园栏等,开展丰富、有效的幼小衔接宣传活动,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幼儿园、小学教育的不同要求,并配合我们的工作。

2、在家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如:定时作息;有计划的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不迟到等等。)积极利用家长会、网络媒体等,开展丰富、有效的幼小衔接宣传活动,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幼儿园、小学教育的不同要求,并配合我们的工作。教师可给孩子们布置一些简单的类似小学生但又有别于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并且其中的一部分有时可请家长协助完成

3、加强孩子自理能力培养。

(三)、教师方面:

1、学习幼小衔接文章。

2、加强幼儿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3、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再见了幼儿园》,加强幼儿对小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热爱。

五、活动安排

三月份:召开期初家委会与各班家长会。

背起小书包学做小学生。

四月份:参观小学

写数字比赛

五月份:幼小衔接听课活动。

六月份:口算大王比赛。


相关内容

  • 试析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1]
  • 试析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摘 要:幼小衔接工作是长期以来备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普遍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地影响,使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否则,会对幼儿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做好幼小 衔接工作是摆在幼教工作者及家长面前急需了解和研究的课题. ...

  •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 幼小衔接指的是儿童在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连接中的情况,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这个阶段既存在着连续性,又有它的独立性.学前教育中存在的小学化.高水平教师的匮乏.观念的陈旧.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严重的影响着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通 ...

  • 光幼儿园幼小衔接方案
  • 光幼儿园幼小衔接方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为了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结合本园的实际, 制 定阎村镇中心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以 <指南>精神为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 身心发展 ...

  • 幼小衔接问题论文
  • 幼小衔接问题论文 [摘要] 所想要解决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需要幼儿园,小学以及学生家长和学生各方面联合起来努力,首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以达到最大程度的促进孩子的身心和生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幼小衔接 研究意义 现状分析 现存问题 解决策略 一.幼小衔接的现状分析 ...

  • 幼小衔接研究计划
  • 一年级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的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含义 国内的研究现状 幼小衔接在这么多年的研究中一直也没有一个很确定的涵义,国外研究对"衔接"这一概念大多数都认为这是一个动态性.系统性的概念,研究者们认为衔接的问题产生于场所的转换或者角色的转换或者二者兼有.有了衔接的概念对于幼 ...

  • 东北师大附属益田小学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的举措
  • 作者简介:王彤,女,生于1984年12月15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小学一级教师,现任东北师大附属益田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教学新秀,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并获奖,参与两项课题<班级文化建设>.<依理识字提高课堂有效性>研究.联系电话[1**********],邮箱:26 ...

  •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计划
  • 大班课程计划--幼小衔接活动的开展 背景: 幼小衔接工作是教育工作者与家长长期关注的一个话题,它直接影响到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幼儿教育新纲要的施行与深入,幼小教育之间的差距已日益缩小.但幼小衔接工作尚存在着单向衔接.片面衔接.突击衔接.形式衔接等诸多问题. 现象一 ...

  • 怎样在新[纲要]的引领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 怎样在新<纲要>的引领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在近几年的幼教工作中,我发现幼小衔接的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而且在一线工作很多年后,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多数家长在孩子很小时,比如小班.中班时选择在公立幼儿园上,刚刚说要升入大班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私立的幼儿园或学前班.经过与家长沟通,侧 ...

  • 幼小初衔接立项方案
  •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重点课题 <幼小初学段衔接的实验与研究> 课 题 立 项 方 案 开宗明义 本课题针对目前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教学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内在衔接,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的现状,立足于不同学段之间的有效衔接,围绕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