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石板路

1、青石板路

路面特点:

这种路面主要是清末、民国时期修建的。主要就是古香路,是由大小不等的青石板人工铺设而成。由于年代久远,走的人比较多,这种青石板路的路面已经变得非常光滑。一旦遇到雨雪容易发生事故,轻则跌跤、崴脚,重则骨折重伤。

行走经验:

雨后,上山时除了穿防滑的鞋以外,心情还要放松。行走时重心不要太靠前,重心方向要和地面的石板垂直,尽量使用登山杖。背大包时包的重心应该是中部偏下,手尽量扶着岩壁或树木。下山时一定要用登山杖,重心略微前倾。脚的落点尽量踩在石板之间的缝隙,或者路旁的草木上。两个人之间一点要拉开距离,避免一个人跌倒后铲倒好几个。雪后,最好用四齿的冰爪,如果不用冰爪,脚一定要落在路旁树根或草木上,登山杖必不可少。

2、跳石

路面特点:

所谓的跳石就是没有明显的路,所谓的“路”主要由山谷沟壑经长期雨水冲刷和山洪暴发形成。在这种路面上行走,需要在石头上跳来跳去前进,细纱、小溪、巨石参差交错,“杀机”四伏。

行走经验:

克服对跳石的恐惧心理是最主要的,这就要求注意力集中。雨季,大雨来临之前、大雨刚过时不要去峡谷跳石,小心山洪暴发。准备好一双底厚一点硬一点的登山鞋,在跳石之前要先检查鞋带是否松动,然后要把背包肩带和腰带拉紧,让背包紧贴背部,以免跳跃时背包晃动、重心不稳导致失足。跳石时眼睛要注意观察前方的情况,准确判断下一个落脚点,注意观察某些石头上留下的长期作为落脚点的暗痕。另外,一定要把鞋底清理干净,如果鞋底粘上了沙子,就要小心你的膝盖和门牙喽。

3、土路

路面特点:

这种路面很常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石头风化和没有植被覆盖的山皮经过人们的长时间踩踏形成的。也许你觉得这是最好走的路,有什么可注意的!那是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雨季时这种路面就是传说中的烂泥路,非常容易跌倒,伤到膝盖。

行走经验:

大雨后经过太阳的曝晒,土路表面已经被晒干,但实际上已经吸足了水分,这个时候上下山时很容易出现危险,走这种路面时鞋底一定要抓地,要充分利用登山杖作为支点,以免不注意一脚踩进很深的烂泥里。另外,春秋两季昼夜温差大,雨雪天后土路路面非常容易结冰,危险系数比较高,遇到这种情况上下山时要充分利用登山杖和可以攀扶的东西,注意攀

扶物体时要先确保该支点是牢固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4、灌木丛

路面特点:

灌木丛包括很多种,大致可以划分为自然灌木丛和人造灌木丛。自然灌木丛主要分布于茂密丛林中,灌木种类较多且较为低矮,一般土质湿滑松软,可能会有沼泽,危险性较大;人工灌木丛主要分布气候较为干燥的山麓坡地,是人为栽种防风固土用的,所在地一般土质干燥、含沙土较多、貌似坚硬其实一踩就滑,部分区域存在流沙的情况。

行走经验:

走灌木丛要带上眼镜、帽子、拉上冲锋衣的拉锁,队员之间至少要保持1.5米的距离,防止前面的队友带倒的树枝反弹回来伤到自己。时刻提醒后面的队友注意距离过远容易迷路!徒步经过自然类灌木丛时最好有辅助设备及经验丰富的领队或当地向导探路先行,要注意灌木多带短刺、蚊虫较多,建议穿高帮防滑鞋底、纹路大且凹凸较深的丛林靴,要穿长袖、长裤,注意脸部的保护。人造灌木丛较自然灌木丛灌木高且多刺,建议准备手套(最好皮质)、长袖高领防刮衣裤和防滑抓地能力好的登山鞋,在徒步此类灌木丛时尽量走土质不滑、较宽的路,最好扶着枝干新鲜且可以支撑手力的活树枝,换手扶枝要牢固,落脚要稳要慢。

三种徒步活动的步法及行走技巧

一、调气和上坡步法

呼吸与步行的配合是重要的徒步技术,尤其是在背重装上坡时。在上坡起步时,一定要放慢脚步、接着要遵循吸一口气,踏一步、接着吐一口气,再踏出一步的法则上攀;倘若依此规则上攀陡坡数步,即感喘不过气来,则应将步代缩短,然后断续遵上述的呼吸步伐;如果一开始行走陡坡2、 3个小时都不必休息和喘息,就代表您己经成功这调气步法了。当然在爬更陡的坡,背更重的背包时,则需一吸一吐才往上移动一小步的方式前进;另外,提醒你,吸气时需用力的深呼吸

,如此不但供气可以增加,调气也能做的更好,高山症发生的机率也会降低。

二、休息步

这步伐是每上一步时,后边的脚一定要打直,只有将大小腿

打直,体重和推力,才能完全由腿来支撑,如此才可以让大小腿肌肉,得到些许的休息;反之,膝盖从未打直,当然肌肉容易疲劳过度,甚至发生大腿抽筋。

三、上下碎石坡的步法

上下不太陡的碎石坡,需将鞋底完全接触碎石坡斜面,如此才能利用最大摩擦力

,容易而省力地行走于碎石坡之上;若因害怕跌倒而采用横行步伐或用脚尖用力沟,反而很费力,若遇较陡的碎石坡时,可借助大小腿之力,将鞋平推入碎石坡,或推出一踏足平台才上移;下坡则可利用脚跟下踩的力量,让碎石坡出现一踏足点后,才继续下移步伐。另外也可利用山径上的石块来走上坡或下坡,让自己如行于平坦地面般舒适,这也是另一项实用的步伐技术;但在利用石块时,要踩在重心的位置,不然很容易造成脚踝扭伤哦!倘若您能勤加练习,后来连会滚动的石头,也能助您行走自如。

1、青石板路

路面特点:

这种路面主要是清末、民国时期修建的。主要就是古香路,是由大小不等的青石板人工铺设而成。由于年代久远,走的人比较多,这种青石板路的路面已经变得非常光滑。一旦遇到雨雪容易发生事故,轻则跌跤、崴脚,重则骨折重伤。

行走经验:

雨后,上山时除了穿防滑的鞋以外,心情还要放松。行走时重心不要太靠前,重心方向要和地面的石板垂直,尽量使用登山杖。背大包时包的重心应该是中部偏下,手尽量扶着岩壁或树木。下山时一定要用登山杖,重心略微前倾。脚的落点尽量踩在石板之间的缝隙,或者路旁的草木上。两个人之间一点要拉开距离,避免一个人跌倒后铲倒好几个。雪后,最好用四齿的冰爪,如果不用冰爪,脚一定要落在路旁树根或草木上,登山杖必不可少。

2、跳石

路面特点:

所谓的跳石就是没有明显的路,所谓的“路”主要由山谷沟壑经长期雨水冲刷和山洪暴发形成。在这种路面上行走,需要在石头上跳来跳去前进,细纱、小溪、巨石参差交错,“杀机”四伏。

行走经验:

克服对跳石的恐惧心理是最主要的,这就要求注意力集中。雨季,大雨来临之前、大雨刚过时不要去峡谷跳石,小心山洪暴发。准备好一双底厚一点硬一点的登山鞋,在跳石之前要先检查鞋带是否松动,然后要把背包肩带和腰带拉紧,让背包紧贴背部,以免跳跃时背包晃动、重心不稳导致失足。跳石时眼睛要注意观察前方的情况,准确判断下一个落脚点,注意观察某些石头上留下的长期作为落脚点的暗痕。另外,一定要把鞋底清理干净,如果鞋底粘上了沙子,就要小心你的膝盖和门牙喽。

3、土路

路面特点:

这种路面很常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石头风化和没有植被覆盖的山皮经过人们的长时间踩踏形成的。也许你觉得这是最好走的路,有什么可注意的!那是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雨季时这种路面就是传说中的烂泥路,非常容易跌倒,伤到膝盖。

行走经验:

大雨后经过太阳的曝晒,土路表面已经被晒干,但实际上已经吸足了水分,这个时候上下山时很容易出现危险,走这种路面时鞋底一定要抓地,要充分利用登山杖作为支点,以免不注意一脚踩进很深的烂泥里。另外,春秋两季昼夜温差大,雨雪天后土路路面非常容易结冰,危险系数比较高,遇到这种情况上下山时要充分利用登山杖和可以攀扶的东西,注意攀

扶物体时要先确保该支点是牢固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4、灌木丛

路面特点:

灌木丛包括很多种,大致可以划分为自然灌木丛和人造灌木丛。自然灌木丛主要分布于茂密丛林中,灌木种类较多且较为低矮,一般土质湿滑松软,可能会有沼泽,危险性较大;人工灌木丛主要分布气候较为干燥的山麓坡地,是人为栽种防风固土用的,所在地一般土质干燥、含沙土较多、貌似坚硬其实一踩就滑,部分区域存在流沙的情况。

行走经验:

走灌木丛要带上眼镜、帽子、拉上冲锋衣的拉锁,队员之间至少要保持1.5米的距离,防止前面的队友带倒的树枝反弹回来伤到自己。时刻提醒后面的队友注意距离过远容易迷路!徒步经过自然类灌木丛时最好有辅助设备及经验丰富的领队或当地向导探路先行,要注意灌木多带短刺、蚊虫较多,建议穿高帮防滑鞋底、纹路大且凹凸较深的丛林靴,要穿长袖、长裤,注意脸部的保护。人造灌木丛较自然灌木丛灌木高且多刺,建议准备手套(最好皮质)、长袖高领防刮衣裤和防滑抓地能力好的登山鞋,在徒步此类灌木丛时尽量走土质不滑、较宽的路,最好扶着枝干新鲜且可以支撑手力的活树枝,换手扶枝要牢固,落脚要稳要慢。

三种徒步活动的步法及行走技巧

一、调气和上坡步法

呼吸与步行的配合是重要的徒步技术,尤其是在背重装上坡时。在上坡起步时,一定要放慢脚步、接着要遵循吸一口气,踏一步、接着吐一口气,再踏出一步的法则上攀;倘若依此规则上攀陡坡数步,即感喘不过气来,则应将步代缩短,然后断续遵上述的呼吸步伐;如果一开始行走陡坡2、 3个小时都不必休息和喘息,就代表您己经成功这调气步法了。当然在爬更陡的坡,背更重的背包时,则需一吸一吐才往上移动一小步的方式前进;另外,提醒你,吸气时需用力的深呼吸

,如此不但供气可以增加,调气也能做的更好,高山症发生的机率也会降低。

二、休息步

这步伐是每上一步时,后边的脚一定要打直,只有将大小腿

打直,体重和推力,才能完全由腿来支撑,如此才可以让大小腿肌肉,得到些许的休息;反之,膝盖从未打直,当然肌肉容易疲劳过度,甚至发生大腿抽筋。

三、上下碎石坡的步法

上下不太陡的碎石坡,需将鞋底完全接触碎石坡斜面,如此才能利用最大摩擦力

,容易而省力地行走于碎石坡之上;若因害怕跌倒而采用横行步伐或用脚尖用力沟,反而很费力,若遇较陡的碎石坡时,可借助大小腿之力,将鞋平推入碎石坡,或推出一踏足平台才上移;下坡则可利用脚跟下踩的力量,让碎石坡出现一踏足点后,才继续下移步伐。另外也可利用山径上的石块来走上坡或下坡,让自己如行于平坦地面般舒适,这也是另一项实用的步伐技术;但在利用石块时,要踩在重心的位置,不然很容易造成脚踝扭伤哦!倘若您能勤加练习,后来连会滚动的石头,也能助您行走自如。


相关内容

  • [小青石]教学设计
  • <小青石>教学设计 玉山小学 周金杨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生字新词,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二)学习抓关键词,在对比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三)明白心怀理想,服务他人,做有意义的事,才会生活更加精彩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学习抓关键词,在对比阅读中理解课文内 ...

  • 爬山台阶施工方案
  • 爬山台阶工程 施工单位: 施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方 案 工 爬山台阶施工方案 一.材料要求 (1).青石的品种.规格.各种异型石材,质量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2)水泥:P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3)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4)清洗剂:蜡.草酸. 二.主要机具 云 ...

  • 小青石读后感
  • <小青石>读后感 我读完<小青石>这篇文章后明白了什么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小青石>这篇文章讲述了一块小青石和一块小黑石被水冲到海滩上,从此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小黑石觉得很自在,小青石却觉得这种生活很无聊,非常厌恶这种生活.小青石希望自己能像水晶和玛瑙一样,制成各 ...

  • 陶瓷材料论文
  • 密集烤烟房用氧化铝-堇青石换热陶瓷材料的制备 摘要:本文以矿物原料制备了氧化铝-堇青石换热陶瓷材料,研究其密度.抗震性能和热导率等性能,并将其应用到烤烟生产工艺之中.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热导率也随之升高,烧结收缩率也随之增大,随着堇青石含量的增加铝矾土含量的降低,样品的热导率现增加后降 ...

  • 怀念那条路
  • 怀念那条路 雅实1315班 郭子英 那是一条普通的青石板路. 一到夏天,我最爱钻进那巷子里,因为石板路会将空气中的燥热一扫而光.如果前一天晚上还下过雨,那么在清晨时分,还会有淡淡的薄雾,隐约夹杂着屋檐上的水滴落在石板路上的清脆响声. 每年春节,我都会跟随母亲回到西安:但在那时,石板路上早就积满了雪, ...

  • 梦回三峡:巫峡十二峰
  • 记得小时候坐船经过巫峡,看十二峰怎么也看不够.乘下水船一过横石镇,乘上水船刚过碚石镇,就要守在船边.那时,只要听见有人说:"过巫峡了,看十二峰啊!"立即,船上游客不顾一切向船的一侧跑去,把船的一侧压得倾斜起来.每当那个时候,船上最紧张的是工作人员,他们会把游客赶往另一边使船平衡, ...

  • 小巷(1200字)作文
  • 精选作文:小巷(1200字) 作文 有街必有巷. 我的故乡安铺原是一个古老的集镇,街市的繁华不用说,光是镇上的小巷就已足以令人回味无穷.竹篮巷.话月巷.落轿巷.旗杆巷&&每每想起这些巷名,总觉得其中暗含了特别的韵味.就像贮藏在地窖里的一坛陈酿,在没有打开之前,让人有多少的期待和想象. ...

  • 路政管理经验材料
  • 先入为主,环环相扣,争取支持 精心呵护黔江政治经济生命线 黔江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提出了构建"一枢纽,六中心"的渝东南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建设渝东南立体网络交通枢纽,实施大交通战略,就摆在了突出.首要的位置.近三年来,新改建.铺设油路150多公里,成为"2小时黔 ...

  • 南岳古镇导游词
  • 各位游客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成为您这次南岳之旅的导游,我将引领您游览南岳最古老的小镇,小镇之古,古在它平整的青石路面上,古在它悠久的文化上,古在它悠然不绝的袅袅檀烟上,古在它淳朴自然的民风上,经过一天的游览,想必大家对南岳大庙的雄伟壮丽:祝圣寺的华丽端庄:祝融峰的巍峨挺拔早已惊叹不已.这些都是组成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