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三义和村位于XX区南部,这里经济繁荣,流动人口较多,社会矛盾也比较复杂,但是这里家家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该村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次被评为先进,相应的三义和村也多次被评为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三义和村之所以取得好成绩,不外乎有规范的工作机制和好的调解组织及调解人员。
一、健全规范的领导机制
(一)加强班子建设和规范调解工作制度。该村为了适应调解纠纷的需要,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不断加强调解组织建设。村调解干部主要由村委干部兼任,并把一些懂法律、懂政策,群众信任,工作责任心强的老干部和优秀青年充实到村调解队伍中来,改善了调解班子的层次和结构,增强了调解工作的战斗力,村党支部帮助解决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工作中的困难,在村文化大院专门设立调解办公场所。
(二)重机制建设,抓效能提升。近年来,该村调解组织和调解干部从健全工作机制入手,不断提高矛盾纠纷的调处率和调处成功率,在有效调处好新时期的矛盾纠纷上见实效。2009年投资90万元建设了600m2的办公楼,配备办公设施,建成了以治安防范、出租房屋与流动人口管理、警民联调、计划生育管理、综合性服务为主要职能的一站式三义和社区综治维稳中心,辐射三义和、广河、新胜、新合、协胜5个村。对社会矛盾纠纷实行一个窗口,一条龙调处服务,形成了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成效更加明显。
(三)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在调解工作中,按照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原则,重视对纠纷的防范工作,在全村选配了5名纠纷信息员,一旦发现矛盾纠纷苗头,立即赶往现场,及时平息事态,把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在调解民间矛盾纠纷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讲法律、讲道理,依法调解。
二、心里装着群众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三义和村的调解人员心中装着群众,哪里有纠纷,他们就出现在哪里。2005年冬的一天,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闻讯该村某店的老板陈某克扣6名民工工资近万元。拿不到工资的民工无法返乡,双方发生纠纷。调解人员迅速赶往现场,深入到民工中进行调查,群情激愤的民工们,纷纷请求调解人员为他们讨回公道。调解人员见此情景,心情十分沉重,调解主任当即表示:请他们放心,人民调解委员会一定会依法解决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取证,证实该店老板确实克扣了民工工资。而且老板还指使其亲戚,威胁民工。情况弄清后,人民调解委员会立即做出调解方案:首先让老板给民工们赔礼道歉,如数发放拖欠民工的工资,若老板不答应此条件,人民调解委员会将协助民工们向法院提起诉讼,为民工们讨回公道。接着,调解人员找到该厂老板做思想工作,并依法指出了克扣民工工资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严肃、认真的批评教育和有理有据的说服下,该老板不得不接受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意见,向民工们赔礼道歉,如数给民工们发放了工资,当民工们拿到自己的血汗钱时,激动心情难以言表。事后,民工们集体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送来一面写着“父母官为民做主,血汗钱完璧归赵”的锦旗,道出了他们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感激之情。
三、不嫌麻烦的调解员
一位村民说:“这些年,我们已习惯了有事就找调解员评理。”村民们通过一些身边事日渐信任调解员。一些在人们眼中看起来是鸡毛蒜皮、婆婆妈妈的小事,在调解员们的眼里都是导火索,从不马虎。
2004年8月,正值农忙季节,村里一户年轻夫妇闹矛盾,女方将孩子扔给男方自己回了娘家。调解人员经过了解,原来他们夫妻俩为了一些家庭琐事闹纠纷,男方一气之下,动手打了女方。由于出手重,女方回到娘家。娘家人家族大,咽不下这口气,要找女婿算账,并且提出了离婚。调解人员将情况了解清楚后,连夜租车赶到女方家。此时女方正在气头上,态度坚决,一定要离婚。女方的母亲也出来助威,火上加油。调解人员一面耐着性子听,一面寻思着解决办法。调解人员耐心地做女方的思想工作,大讲女方的优点,夸她为人热情,性格开朗,是一位合格的贤妻良母……调解人员的一席话说得女方不好意思。虽然伤还没好利索,但是,心里气已消了。嘴上虽然没有说要回家,但是已开始回心转意。调解人员看出了她的心思,趁热打铁,进行劝解:“回家吧,耽误了生意,就误了今年的大事了,孩子离开了娘,也受罪,还是赶紧跟我们回去。”不料,这时女方的母亲出面干涉,扬言必须要出这口恶气,要把女婿痛打一顿,把他家给砸烂。针对这种情况,调解人员又做老人的工作,告诉她留女儿住下,只能使两人关系恶化。经过耐心的说服劝解,老人终于想通了,同意女儿与调解人员回家去。于是,在调解人员的帮助下,小俩口终于重归于好。
三义和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从实际出发,尊重风俗民情,不断提高调解技巧和水平,化解了大量民间纠纷。几年来,调解民间纠纷数不胜数,成功率达100%。为了促进村民团结一心奔小康,该村每年都开展评选“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法德结合、文明理家”户,有力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文明之花在这里绽放。
街道三义和村位于XX区南部,这里经济繁荣,流动人口较多,社会矛盾也比较复杂,但是这里家家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该村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次被评为先进,相应的三义和村也多次被评为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三义和村之所以取得好成绩,不外乎有规范的工作机制和好的调解组织及调解人员。
一、健全规范的领导机制
(一)加强班子建设和规范调解工作制度。该村为了适应调解纠纷的需要,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不断加强调解组织建设。村调解干部主要由村委干部兼任,并把一些懂法律、懂政策,群众信任,工作责任心强的老干部和优秀青年充实到村调解队伍中来,改善了调解班子的层次和结构,增强了调解工作的战斗力,村党支部帮助解决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工作中的困难,在村文化大院专门设立调解办公场所。
(二)重机制建设,抓效能提升。近年来,该村调解组织和调解干部从健全工作机制入手,不断提高矛盾纠纷的调处率和调处成功率,在有效调处好新时期的矛盾纠纷上见实效。2009年投资90万元建设了600m2的办公楼,配备办公设施,建成了以治安防范、出租房屋与流动人口管理、警民联调、计划生育管理、综合性服务为主要职能的一站式三义和社区综治维稳中心,辐射三义和、广河、新胜、新合、协胜5个村。对社会矛盾纠纷实行一个窗口,一条龙调处服务,形成了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成效更加明显。
(三)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在调解工作中,按照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原则,重视对纠纷的防范工作,在全村选配了5名纠纷信息员,一旦发现矛盾纠纷苗头,立即赶往现场,及时平息事态,把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在调解民间矛盾纠纷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讲法律、讲道理,依法调解。
二、心里装着群众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三义和村的调解人员心中装着群众,哪里有纠纷,他们就出现在哪里。2005年冬的一天,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闻讯该村某店的老板陈某克扣6名民工工资近万元。拿不到工资的民工无法返乡,双方发生纠纷。调解人员迅速赶往现场,深入到民工中进行调查,群情激愤的民工们,纷纷请求调解人员为他们讨回公道。调解人员见此情景,心情十分沉重,调解主任当即表示:请他们放心,人民调解委员会一定会依法解决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取证,证实该店老板确实克扣了民工工资。而且老板还指使其亲戚,威胁民工。情况弄清后,人民调解委员会立即做出调解方案:首先让老板给民工们赔礼道歉,如数发放拖欠民工的工资,若老板不答应此条件,人民调解委员会将协助民工们向法院提起诉讼,为民工们讨回公道。接着,调解人员找到该厂老板做思想工作,并依法指出了克扣民工工资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严肃、认真的批评教育和有理有据的说服下,该老板不得不接受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意见,向民工们赔礼道歉,如数给民工们发放了工资,当民工们拿到自己的血汗钱时,激动心情难以言表。事后,民工们集体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送来一面写着“父母官为民做主,血汗钱完璧归赵”的锦旗,道出了他们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感激之情。
三、不嫌麻烦的调解员
一位村民说:“这些年,我们已习惯了有事就找调解员评理。”村民们通过一些身边事日渐信任调解员。一些在人们眼中看起来是鸡毛蒜皮、婆婆妈妈的小事,在调解员们的眼里都是导火索,从不马虎。
2004年8月,正值农忙季节,村里一户年轻夫妇闹矛盾,女方将孩子扔给男方自己回了娘家。调解人员经过了解,原来他们夫妻俩为了一些家庭琐事闹纠纷,男方一气之下,动手打了女方。由于出手重,女方回到娘家。娘家人家族大,咽不下这口气,要找女婿算账,并且提出了离婚。调解人员将情况了解清楚后,连夜租车赶到女方家。此时女方正在气头上,态度坚决,一定要离婚。女方的母亲也出来助威,火上加油。调解人员一面耐着性子听,一面寻思着解决办法。调解人员耐心地做女方的思想工作,大讲女方的优点,夸她为人热情,性格开朗,是一位合格的贤妻良母……调解人员的一席话说得女方不好意思。虽然伤还没好利索,但是,心里气已消了。嘴上虽然没有说要回家,但是已开始回心转意。调解人员看出了她的心思,趁热打铁,进行劝解:“回家吧,耽误了生意,就误了今年的大事了,孩子离开了娘,也受罪,还是赶紧跟我们回去。”不料,这时女方的母亲出面干涉,扬言必须要出这口恶气,要把女婿痛打一顿,把他家给砸烂。针对这种情况,调解人员又做老人的工作,告诉她留女儿住下,只能使两人关系恶化。经过耐心的说服劝解,老人终于想通了,同意女儿与调解人员回家去。于是,在调解人员的帮助下,小俩口终于重归于好。
三义和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从实际出发,尊重风俗民情,不断提高调解技巧和水平,化解了大量民间纠纷。几年来,调解民间纠纷数不胜数,成功率达100%。为了促进村民团结一心奔小康,该村每年都开展评选“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法德结合、文明理家”户,有力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文明之花在这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