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诗词读本

1.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 塞下曲(二)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8. 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9.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10. 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 蜀中九日

唐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3. 晚晴 唐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4.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5. 客中作

唐 李白

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6. 马上作

明 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11.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2. 山中杂诗

南朝 \梁: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3. 送灵澈上人

唐 刘长卿

19. 月下独酌

李白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4. 送兄

唐·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15.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1. 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6. 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7. 新嫁娘

唐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18. 雪梅

宋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2. 大理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3. 芦花

唐 雍裕之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24. 木兰柴

唐 裴迪

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 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

25. 南园十三首·其五_ 31. 乡村四月_

唐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2. 夜雨寄北

26. 秋词

唐 刘禹锡

唐 李商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7. 秋夜寄邱员外

唐 韦应物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3. 月儿弯弯照九州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

34. 云

唐 来鹏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8. 送方外上人

唐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29. 题乌江亭

唐 杜牧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 悠悠闲处作奇峰。

35. 舟夜书所见_

清 查慎行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0. 听弹琴

唐刘长卿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36. 竹里馆_

唐 王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7. 清平调词三首其一_ 43. 边塞《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唐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8. 天净沙·春_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4. 采莲子(其二)

唐 皇甫松

元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39. 易水送别

唐 骆宾王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45. 长干曲其一

唐 崔颢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唐 于鹄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46. 城东早春_ 唐 杨巨源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41. 白石滩_

唐 王维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47. 春草_

唐 唐彦谦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4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48. 和乐天春词

唐 岑参

唐 刘禹锡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49. 春雪

唐 韩愈

55.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_

唐 贺知章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0.

唐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6. 己亥杂诗·其五_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7. 江南逢李龟年

51. 登幽州台歌_

唐 陈子昂

唐 杜甫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2. 官仓鼠_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8.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_

唐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53. 闺怨二首·其一_

唐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59.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唐 沈如筠

唐 权德舆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54. 过华清宫

唐 杜牧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60.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 刘禹锡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 塞下曲(二)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8. 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9.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10. 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 蜀中九日

唐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3. 晚晴 唐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4.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5. 客中作

唐 李白

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6. 马上作

明 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11.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2. 山中杂诗

南朝 \梁: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3. 送灵澈上人

唐 刘长卿

19. 月下独酌

李白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4. 送兄

唐·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15.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1. 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6. 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7. 新嫁娘

唐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18. 雪梅

宋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2. 大理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3. 芦花

唐 雍裕之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24. 木兰柴

唐 裴迪

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 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

25. 南园十三首·其五_ 31. 乡村四月_

唐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2. 夜雨寄北

26. 秋词

唐 刘禹锡

唐 李商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7. 秋夜寄邱员外

唐 韦应物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3. 月儿弯弯照九州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

34. 云

唐 来鹏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8. 送方外上人

唐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29. 题乌江亭

唐 杜牧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 悠悠闲处作奇峰。

35. 舟夜书所见_

清 查慎行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0. 听弹琴

唐刘长卿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36. 竹里馆_

唐 王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7. 清平调词三首其一_ 43. 边塞《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唐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8. 天净沙·春_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4. 采莲子(其二)

唐 皇甫松

元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39. 易水送别

唐 骆宾王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45. 长干曲其一

唐 崔颢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唐 于鹄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46. 城东早春_ 唐 杨巨源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41. 白石滩_

唐 王维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47. 春草_

唐 唐彦谦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4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48. 和乐天春词

唐 岑参

唐 刘禹锡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49. 春雪

唐 韩愈

55.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_

唐 贺知章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0.

唐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6. 己亥杂诗·其五_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7. 江南逢李龟年

51. 登幽州台歌_

唐 陈子昂

唐 杜甫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2. 官仓鼠_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8.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_

唐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53. 闺怨二首·其一_

唐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59.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唐 沈如筠

唐 权德舆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54. 过华清宫

唐 杜牧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60.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 刘禹锡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相关内容

  • 千古名诗永传诵
  • 千古名诗永传诵 ------开展读古诗词教育活动 龙海市第六中学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有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夺目的光辉, 就是中国古典诗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无数名篇脍灸人口,千古绝唱,至今仍使人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 ...

  • 读书心得交流-阅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2012-5
  • 读书心得体会 感悟名家名作 提升思想境界 -阅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炎炎夏日的午后,手捧一杯绿茶,我自书架上取出了借阅的<教师人文读本>,立刻被书里精彩的观点,独到的见解吸引住了,不知不觉,日薄西山,随即开窗,迎着挟带草木香气的微风,思绪不由地又回到了书中,好似那一位位名师 ...

  • 石城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 石城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1.课程名称:<古诗词诵读> 2.主讲教师:各年级语文教师 3.教学材料:<古诗词诵读>是根据临城县石城乡地区学生的整体特点,有学校校本编委会共同研发创编的,校本草稿编纂完成后,学校组织学生家长代表进行审阅,提出意见,学校根据家长意见进 ...

  • 让心灵在古诗词优美的意境中倘佯(1)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心灵在古诗词优美的意境中倘佯 作者:王晓冰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3年第04期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的双重功能,结合其学科特点,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大量的意境优美.辞藻华贵的古诗文名篇,对学生审美能力 ...

  • 关于读书的活动方案
  • 方案一:关于读书的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第19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为打造书香校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坚定理想信念,激发青年学生读书热情,从学习中提高能力和素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不断提 ...

  • 2014读书节活动方案
  • 2012"携手经典浸润和美"读书节活动方案 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经典是滋养人生德性与才情的源头活水,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经典能深入到人心灵的最深处,培养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0―13是孩子们记忆力最佳的时候。这个时期,他们吸收能力像海绵一样强大。给他经典,他就会吸收于内心深 ...

  • 高中古诗词阅读的诵读与点拨
  • 高中古诗词阅读的诵读与点拨 章建良 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又强调说,诗歌"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因此,古诗词阅读应该得到我们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但从目前的许多课堂教 ...

  • 2017年上海青浦区高考语文二模
  • 青浦区2016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2017年4月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望西都,_________,伤心秦汉经行处.& ...

  • 古代诗词d意境
  • 古诗词教学中的意境美 随着新大纲,新教材的面世,我们发现语文课本中古典文学作品的比重大大增加了.的确,这些作品都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当代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特殊的作用.那如何教好古诗词呢?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经显然是不行的.对于古代诗词来说,意境是十分重要的,&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