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师德理论之

陶行知师德理论之浅谈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一位被誉为“当今圣人”的近代最杰出的

教育家,他一生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

育理论,其中对师德理论的论述是其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陶行知 师德理论

教育“圣人”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

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陶行知先生为了推进我国教师事业的发

展,在师德修养方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较完整的体系。因此,学习

陶行知师德观以及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典范,对当前

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提高教师政治、道德素质,加快教育改

革步伐有着重要启示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乐于奉献 献身教育的爱国主义精神

陶行知先生胸怀一颗伟大的爱国心,他曾写道:“人生天地间,各

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所谓的“大事”正是改

造中国的教育,用教育振兴中华民族。陶行知号召,教师必须有“为

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人生抱负,必须有“捧着一颗心来,不

带半根草去”的乐于奉献之精神,这是其师德理论的核心内容,也

是教师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重要的师德规范。在15岁时他就

立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为中国作贡献”的志愿。毕业归来后,

放弃了国立大学教授,系主任、教务主任等职务,在以后的人生中

拒绝了一次又一次升迁机会。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甘为骆

驼”、“佛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自为牛与马,任人呼虎呼龙”

的奉献精神,献身中国的教育事业,抛弃个人一切,百折不挠,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万世师表”。

二、关爱学生 “爱满天下”的爱心精神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为人处事所追求的格言和教育的

真正含义。在《我之学校观》中陶先生曾说到:“我要有一句话奉

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他要求教师爱生如

子,有“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他认为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是师德的第一要义,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教

好自己的学生。只有最博大崇高的师爱,才能使教育走进学生的心

灵,他抱着一颗赤诚的爱心献身教育,可以说他所办的每一所学校

都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他教育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从爱里成长

起来的。对孩子、对学生,陶先生更是倾注着一片真挚的爱心。凡

是对孩子有利的,他无不尽力而为之。陶先生说:“为了受苦小孩,

我们吃草也干!”

三、“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的求真精神

陶行知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追求真理做真人”,并给他们起了

“问真”、“探真”的学名[1],并曾在信中告诫他的次子晓光说:“我

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进行”;“总之,‘追

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2]这里他指出了做人、行事的

最高价值方向。 陶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也教育人们寻求真理、做

真人。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他明确地指出:“教师的职务

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可以说是陶行知先生师德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要培养是追求

真理,有理想,有道德,勇于改革创新,手脑并用的“真人”,而

这就有赖于真教师的培养。他所倡导的真教师,是有真知、践真行、

讲真话、存真心,能真教的教师。因此,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师

只有博学多闻,才能厚积薄发,取精用宏,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才能问一答十,举一反三,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丰

富,更有说服力。”[3]

四、“以教人者教己”“重师首在师之重”的以身作则精神

“以教人者教己”“重师首在师之重”是其师德教育思想的另一个

重要方面。陶行知号召教师要“为教而学”“先学后教”,又要“以

身作则”,作为教师不应该只是照抄照搬,将抄袭来的东西传授给

学生,陶行知先生认为“做先生者须先做学生”、“为学而学”不如

“为教而学”。陶行知先生以他的切身体验来说明教与学的关系,

他说:“锄头舞的歌词是我做的,对于这套歌词,诸位总以为我做

了之后便是十分明白了,其实不然。我拿这歌词教燕子矶小学生时,

方把他弄得十分明白。以前或可以说只有七八分明白,没有十分明

白。自己做的歌词还要等到教人之后才能十分明白”[4];这种“为

教而学”促使教师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

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5]。

陶行知提出社会在“重师”的前提下,教师必须要“自重”的要

求。在《古庙敲钟录》中他有句经典性结论:“重师首在师之自重”。

[6]教师要自敬、自重,就必须重视师德。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

调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陶行知主张:教师“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

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7]他在《南京安徽公学创学

旨趣》中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

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

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五、精于业务 学而不厌的精神

陶行知一再强调教师必须好学不倦,主张“活到老,学到老”,他

说:“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8]陶行知一直都很重视教师的学习,1946年发表的《教师自动进

修》中指出:“唯独学而不厌,才可以诲人不倦。要想做好的人把

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因

为时常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这不但教侮丰富,学生能多

得些益处,而且时常有新的材料发表,也是做先生的一件畅快事

体。”陶行知认为教师必须足够的知识储备。他指出:“读书多,则

积理富,积理富,则随时应用,绰有余裕矣。”[9]只有这样,教师

上课才能做到得心应手,触类旁通,才能更好地完成传授知识的重

任。

他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又强调:“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

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

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这也是师道可敬之处。因此,“精于业务”,“学而不厌”,这不但是

为师之道之重大责任,也是其师德要求的又一重要内容。

八、勇于创造创新的开拓精神

陶行知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勇于实践,勤于探索,富有创造精

神和开拓精神的一代师表。从他一生的教育活动和他众多著作著述

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创造精神和创造思想的精髓,也是其教育思想

中的重要内容。陶行知先生把“创造精神”看做是教育价值的重要

体现,在《创造的教育》中指出:“教育本身要有创造精神,绝不

能‘依样画葫芦’,否则就‘简直太无聊’了。”

陶行知先生认为勇于革新、勇于创造、勇于试验是教师师德的活

力所在。早在1919年,他就提出,第一流的教育家,必须具备“敢

探未发明的新理”的“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开辟

精神”。 在《创造宣言》中他宣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

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陶行知看来如果想想自立,想进步,

就须胆量放大, 他认为“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

不能发明之则常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

旧。”[10]陶行知回国后曾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在这些文章中

他详细介绍了试验精神和创造教育的方法,对于创造教育陶行知先

生积累许多宝贵的经验,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综上所述,我们今天学习研究陶行知的师德理论,对于提高我们

人民教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对于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大有

益处的。

[参考文献]

[1][2][5]《陶行知全集》第五卷,第242、700、48页[m].

[3]张静娟《以陶为师 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教书育人:教师新概

念》 2009.10

[4][9][10]陶行知全集 第l卷131-132、67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

社,1991

[6]陶行知全集 第2卷第501页[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7]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275页[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9]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2期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南昌)

陶行知师德理论之浅谈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一位被誉为“当今圣人”的近代最杰出的

教育家,他一生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

育理论,其中对师德理论的论述是其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陶行知 师德理论

教育“圣人”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

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陶行知先生为了推进我国教师事业的发

展,在师德修养方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较完整的体系。因此,学习

陶行知师德观以及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典范,对当前

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提高教师政治、道德素质,加快教育改

革步伐有着重要启示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乐于奉献 献身教育的爱国主义精神

陶行知先生胸怀一颗伟大的爱国心,他曾写道:“人生天地间,各

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所谓的“大事”正是改

造中国的教育,用教育振兴中华民族。陶行知号召,教师必须有“为

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人生抱负,必须有“捧着一颗心来,不

带半根草去”的乐于奉献之精神,这是其师德理论的核心内容,也

是教师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重要的师德规范。在15岁时他就

立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为中国作贡献”的志愿。毕业归来后,

放弃了国立大学教授,系主任、教务主任等职务,在以后的人生中

拒绝了一次又一次升迁机会。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甘为骆

驼”、“佛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自为牛与马,任人呼虎呼龙”

的奉献精神,献身中国的教育事业,抛弃个人一切,百折不挠,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万世师表”。

二、关爱学生 “爱满天下”的爱心精神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为人处事所追求的格言和教育的

真正含义。在《我之学校观》中陶先生曾说到:“我要有一句话奉

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他要求教师爱生如

子,有“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他认为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是师德的第一要义,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教

好自己的学生。只有最博大崇高的师爱,才能使教育走进学生的心

灵,他抱着一颗赤诚的爱心献身教育,可以说他所办的每一所学校

都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他教育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从爱里成长

起来的。对孩子、对学生,陶先生更是倾注着一片真挚的爱心。凡

是对孩子有利的,他无不尽力而为之。陶先生说:“为了受苦小孩,

我们吃草也干!”

三、“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的求真精神

陶行知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追求真理做真人”,并给他们起了

“问真”、“探真”的学名[1],并曾在信中告诫他的次子晓光说:“我

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进行”;“总之,‘追

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2]这里他指出了做人、行事的

最高价值方向。 陶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也教育人们寻求真理、做

真人。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他明确地指出:“教师的职务

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可以说是陶行知先生师德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要培养是追求

真理,有理想,有道德,勇于改革创新,手脑并用的“真人”,而

这就有赖于真教师的培养。他所倡导的真教师,是有真知、践真行、

讲真话、存真心,能真教的教师。因此,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师

只有博学多闻,才能厚积薄发,取精用宏,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才能问一答十,举一反三,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丰

富,更有说服力。”[3]

四、“以教人者教己”“重师首在师之重”的以身作则精神

“以教人者教己”“重师首在师之重”是其师德教育思想的另一个

重要方面。陶行知号召教师要“为教而学”“先学后教”,又要“以

身作则”,作为教师不应该只是照抄照搬,将抄袭来的东西传授给

学生,陶行知先生认为“做先生者须先做学生”、“为学而学”不如

“为教而学”。陶行知先生以他的切身体验来说明教与学的关系,

他说:“锄头舞的歌词是我做的,对于这套歌词,诸位总以为我做

了之后便是十分明白了,其实不然。我拿这歌词教燕子矶小学生时,

方把他弄得十分明白。以前或可以说只有七八分明白,没有十分明

白。自己做的歌词还要等到教人之后才能十分明白”[4];这种“为

教而学”促使教师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

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5]。

陶行知提出社会在“重师”的前提下,教师必须要“自重”的要

求。在《古庙敲钟录》中他有句经典性结论:“重师首在师之自重”。

[6]教师要自敬、自重,就必须重视师德。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

调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陶行知主张:教师“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

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7]他在《南京安徽公学创学

旨趣》中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

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

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五、精于业务 学而不厌的精神

陶行知一再强调教师必须好学不倦,主张“活到老,学到老”,他

说:“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8]陶行知一直都很重视教师的学习,1946年发表的《教师自动进

修》中指出:“唯独学而不厌,才可以诲人不倦。要想做好的人把

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因

为时常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这不但教侮丰富,学生能多

得些益处,而且时常有新的材料发表,也是做先生的一件畅快事

体。”陶行知认为教师必须足够的知识储备。他指出:“读书多,则

积理富,积理富,则随时应用,绰有余裕矣。”[9]只有这样,教师

上课才能做到得心应手,触类旁通,才能更好地完成传授知识的重

任。

他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又强调:“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

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

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这也是师道可敬之处。因此,“精于业务”,“学而不厌”,这不但是

为师之道之重大责任,也是其师德要求的又一重要内容。

八、勇于创造创新的开拓精神

陶行知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勇于实践,勤于探索,富有创造精

神和开拓精神的一代师表。从他一生的教育活动和他众多著作著述

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创造精神和创造思想的精髓,也是其教育思想

中的重要内容。陶行知先生把“创造精神”看做是教育价值的重要

体现,在《创造的教育》中指出:“教育本身要有创造精神,绝不

能‘依样画葫芦’,否则就‘简直太无聊’了。”

陶行知先生认为勇于革新、勇于创造、勇于试验是教师师德的活

力所在。早在1919年,他就提出,第一流的教育家,必须具备“敢

探未发明的新理”的“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开辟

精神”。 在《创造宣言》中他宣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

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陶行知看来如果想想自立,想进步,

就须胆量放大, 他认为“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

不能发明之则常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

旧。”[10]陶行知回国后曾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在这些文章中

他详细介绍了试验精神和创造教育的方法,对于创造教育陶行知先

生积累许多宝贵的经验,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综上所述,我们今天学习研究陶行知的师德理论,对于提高我们

人民教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对于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大有

益处的。

[参考文献]

[1][2][5]《陶行知全集》第五卷,第242、700、48页[m].

[3]张静娟《以陶为师 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教书育人:教师新概

念》 2009.10

[4][9][10]陶行知全集 第l卷131-132、67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

社,1991

[6]陶行知全集 第2卷第501页[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7]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275页[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9]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2期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南昌)


相关内容

  • [精品]暑期师德培训计划
  • 篇一:暑期师德培训计划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精神,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根据教育系统正在开展的"岗位与责任"主题教育活动以及20XX年余杭区中小学教师暑期师德专题 ...

  • 师德培训文章
  • 读<陶行知教育文选>有感 陶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知行统一" ...

  • 幼儿教师演讲稿:学习陶行知
  • "", 在学陶师陶中提高自身师德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在陶知行先生看来,"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出一个伟 ...

  • 校本培训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依据xx区教育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创建“教育 ...

  • 陶行知教育思想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这里我们只选择其核心理论加以介绍. (一) 生活教育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1)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陶行知认 ...

  • 师德修养心得体会
  • 学习<新时期师德修养>,无疑是一股清风荡涤我心中一些阴暗斑点,使我更加看清了前路,明确了方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这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我想这是 ...

  • 09学校工会最新工作总结
  • 学校的首要工作是教学,培养跨世纪的中等技术人才是职业中学的主要职责.要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就必须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今年工会配合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1)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工师德水平. 不断学习是提高教师师德水平,促进教师整 ...

  • 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
  • 学习陶行知思想的领悟 近日学校组织我们信息课题组的成员学习了陶行知思想。通过学习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思想,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时代。这个时代又是充满各种诱-惑、矛盾与机遇的时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时期,必然对教 ...

  • 2010年中学暑期师德培训工作方案
  •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xx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做好一年一度的我校教师暑期师德学习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根据瑞教师〔2010〕214号文件及浙教电传〔20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