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质报告

河流概述

概念 大气降水和融雪水的一部分通过蒸发回到

大气,一部分渗透到地下成为地下水,其余约三分之一

的水体形成地表水流。地表水流分为坡面水流、沟谷水

流、河流三类。

沟谷流水具有固定流向,但其水源全靠大气降水补

给。雨后水量大,无雨水量小,乃至干涸。沟谷由小到

大逐渐发展。短的不到数米,长的达数千米到数万米,

谷深数米、数十米至数百米。切割较深规模较大的沟谷

称为冲沟。它的上端沟头,下端叫沟口。冲沟一般较陡,

沟壁不平直,在冲沟两侧的洼地中还有可发育岔沟。大

雨时,冲沟的水量增大,一方面冲刷沟谷,并通过溯源

侵蚀向源头伸长,另一方面将大量碎屑物质搬运到山前或山坡的地平地带,迅速堆积,形成洪积物。洪积物往往呈扇形状分布。扇顶在沟口,扇形向山前地平地带展开,称为冲积扇或 洪积锥。洪积物的分选性和磨圆度均较差,但从水平分布看,扇顶部分沉积物质较粗,向着扇体边缘逐渐变细,及至扇底前

河谷的横剖面

河谷通常由一下几个要素组成 经常有流水的部分,

称为河床;河床两边平缓的部分,称为谷底;谷底以上

的斜坡,称为谷坡;谷坡与谷底的交接处,称为坡麓;

谷坡上部的转折处,称为谷缘。

河谷按横剖面分为三类:峡谷或V形谷;U形谷;蝶

形谷。

“V”形谷为幼年期河流标志

我国第一大峡谷长江上游云南金沙江虎跳峡;第二大峡谷为长江三峡=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U”形谷只与冰川作用有关;“碟”形谷则形成于平原地区(湖北城陵矶)。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方式:溶蚀作用;水力作用;磨蚀作用。

侵蚀方向:下蚀;旁蚀;溯源侵蚀。

下蚀:使河床加深的作用。

旁蚀(侧蚀): 河流对河床二侧及谷坡的侵蚀,其结果是使河床和谷底加宽。弯道离心力:河流开始是直的。变弯的原因是由于河流中心的障碍物增大了摩擦力与粘滞力;流水在河流弯曲部位因惯性作用而产生离心力。

溯源侵蚀 Retrogressive erosion: 下切侵蚀引起河流朝源头加长的侵蚀。发生在沟头处:片流在此集中,流量、流速增加,侵蚀力加强,发生溯源侵蚀。若河口处侵蚀面下降,也会发生溯源侵蚀。溯蚀、下蚀总是相伴而生,下蚀必导致溯蚀。溯源侵蚀使河流变大、变长,把许多支流连成一片。

河流的搬运作用

物质搬运方式

底运;悬运;溶运。

拖运(底运): 物质粗大者多在河床底运。当流速变小时很容易发生沉积。

悬运:物质较细者,则呈悬浮状态搬运。如粘土。

溶运:物质极细者,便呈溶液状态搬运,溶运物主要有Ca、Mg、碳酸盐等。

河流的沉积作用

沉积发生的原因:流速降低;流量减少;河流超负。

冲积物的特点:由碎屑物组成;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好;成层性明显;韵律性清楚;具有波痕、交错层等原始沉淀构造。

冲积物的地貌类型:

心滩:开阔处流速变小→产生双向环流→粗碎屑沉积在河流中部→不断淤积成心滩。心滩在洪水期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

边滩:

凸岸的堆积体。洪水期淹没;由单向环流形成。河漫滩:边滩加宽、加高,面积

加大,形成河漫滩。洪水期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

三角洲:在河口部位,因流速降低,动能减小,形成的大规模沉积体平面上呈三角形,称之。进一步发展则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形成条件:1.有充足的沉积物来源;2.河口处坡度较小,易于沉积(日本东部不能形成);3.水动力较小,沉积物易于保存。三角洲的形态:1.鸟嘴状(一条河流入海者,如长江);2.鸟足状(若干条河流入海者,如密西西比河);3.扇形(许多条河流入海着,如黄河)。

河流的均夷化与去均夷化

均夷化:河流削去河底的突起,填平凹 地,达到平衡的过程称之。

去均夷化 :当侵蚀基准面(海平面)下降,陆地上升时,平衡会被破坏,河流就会重新下蚀,此过程称为去均夷化。它可形成:1)深切河曲(深切基岩的河流),2)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六点特征:1).原谷地残留在新的谷坡之上;2).形态上具平坦的表面和陡坎,陡坎向河;3).沉积物为泥、沙、砾;4).可对称也可单侧;5).洪水季节也不淹没;6).形成多级阶地,底新顶老。

阶地类型:堆积阶地;基座阶地;侵蚀阶地。

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河流的区域性分布及总体流向常受区域性地质构造制约。如我国主要河流系统(黄河,长江,珠江)均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原因是他们的分水岭如秦岭、南岭山脉均为东西向构造带。

河谷的位置与取向受局部性地质构造控制。河谷所在经常是地质构造上的薄弱带。或是软弱岩石的分不带,或是断裂节理的发育带。这种地带抵抗水流寝室能力弱,容易快速变成河谷。河谷时而挺直,时而突然转弯,时而呈之字形转折,其中均可能蕴藏有地质构造的信息。

水系的形式。它能反映区域性地构造的特征。树枝状水系、角状水系、格子状水系、放射状水系、环状水系。

河流概述

概念 大气降水和融雪水的一部分通过蒸发回到

大气,一部分渗透到地下成为地下水,其余约三分之一

的水体形成地表水流。地表水流分为坡面水流、沟谷水

流、河流三类。

沟谷流水具有固定流向,但其水源全靠大气降水补

给。雨后水量大,无雨水量小,乃至干涸。沟谷由小到

大逐渐发展。短的不到数米,长的达数千米到数万米,

谷深数米、数十米至数百米。切割较深规模较大的沟谷

称为冲沟。它的上端沟头,下端叫沟口。冲沟一般较陡,

沟壁不平直,在冲沟两侧的洼地中还有可发育岔沟。大

雨时,冲沟的水量增大,一方面冲刷沟谷,并通过溯源

侵蚀向源头伸长,另一方面将大量碎屑物质搬运到山前或山坡的地平地带,迅速堆积,形成洪积物。洪积物往往呈扇形状分布。扇顶在沟口,扇形向山前地平地带展开,称为冲积扇或 洪积锥。洪积物的分选性和磨圆度均较差,但从水平分布看,扇顶部分沉积物质较粗,向着扇体边缘逐渐变细,及至扇底前

河谷的横剖面

河谷通常由一下几个要素组成 经常有流水的部分,

称为河床;河床两边平缓的部分,称为谷底;谷底以上

的斜坡,称为谷坡;谷坡与谷底的交接处,称为坡麓;

谷坡上部的转折处,称为谷缘。

河谷按横剖面分为三类:峡谷或V形谷;U形谷;蝶

形谷。

“V”形谷为幼年期河流标志

我国第一大峡谷长江上游云南金沙江虎跳峡;第二大峡谷为长江三峡=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U”形谷只与冰川作用有关;“碟”形谷则形成于平原地区(湖北城陵矶)。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方式:溶蚀作用;水力作用;磨蚀作用。

侵蚀方向:下蚀;旁蚀;溯源侵蚀。

下蚀:使河床加深的作用。

旁蚀(侧蚀): 河流对河床二侧及谷坡的侵蚀,其结果是使河床和谷底加宽。弯道离心力:河流开始是直的。变弯的原因是由于河流中心的障碍物增大了摩擦力与粘滞力;流水在河流弯曲部位因惯性作用而产生离心力。

溯源侵蚀 Retrogressive erosion: 下切侵蚀引起河流朝源头加长的侵蚀。发生在沟头处:片流在此集中,流量、流速增加,侵蚀力加强,发生溯源侵蚀。若河口处侵蚀面下降,也会发生溯源侵蚀。溯蚀、下蚀总是相伴而生,下蚀必导致溯蚀。溯源侵蚀使河流变大、变长,把许多支流连成一片。

河流的搬运作用

物质搬运方式

底运;悬运;溶运。

拖运(底运): 物质粗大者多在河床底运。当流速变小时很容易发生沉积。

悬运:物质较细者,则呈悬浮状态搬运。如粘土。

溶运:物质极细者,便呈溶液状态搬运,溶运物主要有Ca、Mg、碳酸盐等。

河流的沉积作用

沉积发生的原因:流速降低;流量减少;河流超负。

冲积物的特点:由碎屑物组成;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好;成层性明显;韵律性清楚;具有波痕、交错层等原始沉淀构造。

冲积物的地貌类型:

心滩:开阔处流速变小→产生双向环流→粗碎屑沉积在河流中部→不断淤积成心滩。心滩在洪水期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

边滩:

凸岸的堆积体。洪水期淹没;由单向环流形成。河漫滩:边滩加宽、加高,面积

加大,形成河漫滩。洪水期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

三角洲:在河口部位,因流速降低,动能减小,形成的大规模沉积体平面上呈三角形,称之。进一步发展则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形成条件:1.有充足的沉积物来源;2.河口处坡度较小,易于沉积(日本东部不能形成);3.水动力较小,沉积物易于保存。三角洲的形态:1.鸟嘴状(一条河流入海者,如长江);2.鸟足状(若干条河流入海者,如密西西比河);3.扇形(许多条河流入海着,如黄河)。

河流的均夷化与去均夷化

均夷化:河流削去河底的突起,填平凹 地,达到平衡的过程称之。

去均夷化 :当侵蚀基准面(海平面)下降,陆地上升时,平衡会被破坏,河流就会重新下蚀,此过程称为去均夷化。它可形成:1)深切河曲(深切基岩的河流),2)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六点特征:1).原谷地残留在新的谷坡之上;2).形态上具平坦的表面和陡坎,陡坎向河;3).沉积物为泥、沙、砾;4).可对称也可单侧;5).洪水季节也不淹没;6).形成多级阶地,底新顶老。

阶地类型:堆积阶地;基座阶地;侵蚀阶地。

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河流的区域性分布及总体流向常受区域性地质构造制约。如我国主要河流系统(黄河,长江,珠江)均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原因是他们的分水岭如秦岭、南岭山脉均为东西向构造带。

河谷的位置与取向受局部性地质构造控制。河谷所在经常是地质构造上的薄弱带。或是软弱岩石的分不带,或是断裂节理的发育带。这种地带抵抗水流寝室能力弱,容易快速变成河谷。河谷时而挺直,时而突然转弯,时而呈之字形转折,其中均可能蕴藏有地质构造的信息。

水系的形式。它能反映区域性地构造的特征。树枝状水系、角状水系、格子状水系、放射状水系、环状水系。


相关内容

  •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
  •   一、实习目的:   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   2、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把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 ...

  •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含日记)
  •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 摘 要 根据学校的教程安排,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我们这次实习的目的在于 :巩固和加深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野外地质工作操作步骤,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了解我们萍乡地区地质发展过程。了解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矿石,为学习 ...

  • 输气管道线路工程详细地勘报告模版
  • 目 录 1 前言 .......................................................................................................... 3 1.1 工程概况 ....................... ...

  • 林州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 引言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林州盆地,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南到东部丘陵与太行山相连接的合涧镇. 林州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 ...

  • 综合地质实习报告
  • 综合地质报告 目录 第一 章„„„„„„„„„„„„„„„„„„„„引言 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划分 第三 章„„„„„„„„„„„„„„„„„„„„构造 第一节„„„„„„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 第二节„„„„„„„„„„„„„白垩纪构造层 第四 章„„„„„„„„„„ ...

  •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金龙谷地质考察报告)
  • 贵阳市金龙谷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冉振宇 水资111 考察时间:2011年11月5日 考察地区:贵阳市龙里县金龙谷  引言: 金龙谷是贵阳奇特的地形地貌衍生出的奇特的美景之一.金龙谷坐落于鱼洞河上游,东支流发源于龙里县醒狮镇境内流经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的石笋沟,羊角桥.石板塘,北支流发源于龙里县醒狮镇与 ...

  •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庐山的概况及庐山地区所看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分布.产状.形成原因,现象及庐山地质的类型(如断层,解理,褶皱等)形成原理等.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 ...

  •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一 实习概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配合地质地貌学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使同学们对所学地质地貌学知识有更感性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2003年7月13日,我们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01级的同学在高老师和刘老师的带领下,到全国首批旅游城市之一的肇 ...

  •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的编写
  • 在野外实习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须编写一份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地总结.地质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后的最终成果,编写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质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地质认识实习报告是对整个实习过程.地质工作方法和地质认识的总结,是野外实践和课堂理论的结合,是评价学生野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