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历史关系

苏美和俄美百年关系

新华社记者周晓华 张金海 陈俊锋

在20世纪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苏联及其继承国俄罗斯同美国的关系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双方关系的演变对国际政治和世界格局的发展和变化产生着重大影响。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先是苏美从二战的盟友演变为冷战时期的对手,后是俄美从冷战结束初期的“蜜月”之旅到目前既对抗又合作的关系,每一次变化无不轰轰烈烈,震撼世界。

20世纪初叶,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新生的苏联遭到了西方世界的仇视和抵制。美国对苏联采取了戒备政策,顽固地奉行“不承认主义”。但是,二战爆发后,为了战胜共同的敌人法西斯,苏美英3国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鸿沟,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共同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战的胜利结束了近代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历史,形成了以苏美两国为主导重新安排国际格局的态势。1945年2月,苏美英3国首脑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晤,就结束战争和战后全球安排达成一系列协议和谅解,构成了战后苏美两极世界格局的雏形。

随着二战结束和共同敌人的消失,苏美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社会制度的对立重新开始在苏美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美国开始把苏联视为头号对手。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咨文时把世界分为“自由制度”和“极权制度”两种类型,并认为两种制度之间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杜鲁门提出了遏制苏联的政策,声称不遏制苏联,美国在二战中取得的成果将丧失殆尽。这就是著名的“杜鲁门主义”。苏联批驳了“杜鲁门主义”。斯大林指出:“不应醉心于批评彼此的制度。每一国的人民都维持着它所愿意维持和可能维持的制度。应该尊重人民所选择和赞同的制度。美国的制度究竟是好是坏,这是美国人民的事。合作并不需要各国具有同样的制度。”但美国坚持奉行对苏遏制政策。

不久,美国策划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苏联也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进入全面对峙时期,在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以苏美为核心的世界两极对立格局。1960年5月1日,苏联击落了一架侵入其领空的美国U-2型高空侦察机。这就是著名的“U-2事件”。这一事件使苏美关系降至战后的第一个冰点。1 962年,苏美间又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这是苏美双方最激烈的一次较量,几乎把世界推向核战争的边缘。

随后的30多年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展开耗资巨大的军备竞赛时期,双方研制了足以毁灭整个地球无数次的核武器,对世界和人类构成极大威胁,同时也对各自的经济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苏联,它的经济实力被美国远远抛在后面。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也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国内批评声不断。

与此同时,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些历史性的变化。首先是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国际政治中的缓和因素增加,意识形态因素趋于淡化;其次,随着各国竞相发展综合国力,日本、西欧以及中国等在国际舞台上地位上升,多极趋势开始显现;第三,世界人民的裁军呼声日益高涨。所有这些均对苏美关系和两极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进入80年代中期,随着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的出台,冷战的坚冰开始消融。苏美首先在军备控制问题上实现突破,两国关系随之进入既对抗又对话的新时期。80年代末,东欧发生剧变。90年代初,苏联解体,由苏美两国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也宣告彻底瓦解。

在苏联解体后的最初几年,苏联的主要继承国俄罗斯同美国之间出现了一段火热的“蜜月期”。俄罗斯推

行“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幻想成为美国的平等伙伴。但是,美国却以“冷战胜利者”自居,在处理涉及俄利益的重大国际问题上轻视或无视俄的利益,将俄置于“小伙伴”的地位。残酷的现实使俄罗斯不得不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关系,对自己的对外战略进行重新定位。从1994年开始,俄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把维护俄国家利益、重振大国地位作为俄外交战略的基石。而美国则利用俄经济严重衰退、急需经援的弱点,继续遏制俄罗斯。俄美之间于是形成了既合作又斗争的局面。俄美关系在反复的摩擦和斗争中降温,又在对话和妥协中避免破裂。

俄美之间之所以争执不断,其根本原因是两国在一些战略问题上存在原则分歧。美国要继续充当“世界领袖”,俄罗斯要重振大国地位,两国的对外战略本身就形成了一对矛盾。在地缘政治上,尽管华约已经解体,冷战已经结束,但美国仍然把俄视作最大的潜在威胁,坚持实施北约东扩计划,大力向俄的“后院”——其他独联体国家渗透,千方百计地挤压俄的战略生存空间,遏制俄东山再起。1999年北约正式吸纳波、捷、匈入盟,完成了冷战后的第一轮东扩。同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俄的传统盟友南斯拉夫进行了野蛮轰炸,使俄美关系一度降到冷战后的最低点。北约还准备进行第二轮、第三轮东扩,对象包括与俄唇齿相依的波罗的海三国,甚至一些独联体国家。在军控问题上,俄美矛盾也十分尖锐。美国决定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要求修改苏美两国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俄罗斯认为,修改这一条约将动摇国际战略稳定的基础,引起新一轮军备竞赛。在双边经济关系上,美国至今拒不承认俄是市场经济国家,并继续对俄实行歧视性贸易政策。在未来世界格局问题上,美国继续追求“世界惟一超级大国地位”,俄罗斯则主张建立多极世界。

俄美矛盾虽然带有“不可调和”的性质,但双方都竭力避免矛盾激化,防止发生新的对抗。对美国来说,俄罗斯虽然无法与当年的苏联同日而语,但仍然是核大国和军事大国,忽视和激怒俄罗斯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要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还需要俄罗斯的合作。对俄罗斯而言,美国仍然是俄对外政策的重点,俄在经济上有求于美国。从长远看,俄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也主要来自西方。俄美之间虽然分歧严重,但又互有需求。

在当今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特别是经济因素日益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的大背景下,俄美矛盾已完全有别于冷战时期的苏美对抗。俄罗斯新一代领导人普京上台后,把捍卫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置于首位,使俄罗斯的外交更加灵活和务实。这预示着,在进入新的世纪后,俄美两国将在矛盾和斗争中寻求妥协与合作。

苏美和俄美百年关系

新华社记者周晓华 张金海 陈俊锋

在20世纪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苏联及其继承国俄罗斯同美国的关系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双方关系的演变对国际政治和世界格局的发展和变化产生着重大影响。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先是苏美从二战的盟友演变为冷战时期的对手,后是俄美从冷战结束初期的“蜜月”之旅到目前既对抗又合作的关系,每一次变化无不轰轰烈烈,震撼世界。

20世纪初叶,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新生的苏联遭到了西方世界的仇视和抵制。美国对苏联采取了戒备政策,顽固地奉行“不承认主义”。但是,二战爆发后,为了战胜共同的敌人法西斯,苏美英3国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鸿沟,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共同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战的胜利结束了近代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历史,形成了以苏美两国为主导重新安排国际格局的态势。1945年2月,苏美英3国首脑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晤,就结束战争和战后全球安排达成一系列协议和谅解,构成了战后苏美两极世界格局的雏形。

随着二战结束和共同敌人的消失,苏美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社会制度的对立重新开始在苏美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美国开始把苏联视为头号对手。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咨文时把世界分为“自由制度”和“极权制度”两种类型,并认为两种制度之间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杜鲁门提出了遏制苏联的政策,声称不遏制苏联,美国在二战中取得的成果将丧失殆尽。这就是著名的“杜鲁门主义”。苏联批驳了“杜鲁门主义”。斯大林指出:“不应醉心于批评彼此的制度。每一国的人民都维持着它所愿意维持和可能维持的制度。应该尊重人民所选择和赞同的制度。美国的制度究竟是好是坏,这是美国人民的事。合作并不需要各国具有同样的制度。”但美国坚持奉行对苏遏制政策。

不久,美国策划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苏联也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进入全面对峙时期,在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以苏美为核心的世界两极对立格局。1960年5月1日,苏联击落了一架侵入其领空的美国U-2型高空侦察机。这就是著名的“U-2事件”。这一事件使苏美关系降至战后的第一个冰点。1 962年,苏美间又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这是苏美双方最激烈的一次较量,几乎把世界推向核战争的边缘。

随后的30多年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展开耗资巨大的军备竞赛时期,双方研制了足以毁灭整个地球无数次的核武器,对世界和人类构成极大威胁,同时也对各自的经济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苏联,它的经济实力被美国远远抛在后面。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也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国内批评声不断。

与此同时,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些历史性的变化。首先是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国际政治中的缓和因素增加,意识形态因素趋于淡化;其次,随着各国竞相发展综合国力,日本、西欧以及中国等在国际舞台上地位上升,多极趋势开始显现;第三,世界人民的裁军呼声日益高涨。所有这些均对苏美关系和两极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进入80年代中期,随着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的出台,冷战的坚冰开始消融。苏美首先在军备控制问题上实现突破,两国关系随之进入既对抗又对话的新时期。80年代末,东欧发生剧变。90年代初,苏联解体,由苏美两国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也宣告彻底瓦解。

在苏联解体后的最初几年,苏联的主要继承国俄罗斯同美国之间出现了一段火热的“蜜月期”。俄罗斯推

行“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幻想成为美国的平等伙伴。但是,美国却以“冷战胜利者”自居,在处理涉及俄利益的重大国际问题上轻视或无视俄的利益,将俄置于“小伙伴”的地位。残酷的现实使俄罗斯不得不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关系,对自己的对外战略进行重新定位。从1994年开始,俄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把维护俄国家利益、重振大国地位作为俄外交战略的基石。而美国则利用俄经济严重衰退、急需经援的弱点,继续遏制俄罗斯。俄美之间于是形成了既合作又斗争的局面。俄美关系在反复的摩擦和斗争中降温,又在对话和妥协中避免破裂。

俄美之间之所以争执不断,其根本原因是两国在一些战略问题上存在原则分歧。美国要继续充当“世界领袖”,俄罗斯要重振大国地位,两国的对外战略本身就形成了一对矛盾。在地缘政治上,尽管华约已经解体,冷战已经结束,但美国仍然把俄视作最大的潜在威胁,坚持实施北约东扩计划,大力向俄的“后院”——其他独联体国家渗透,千方百计地挤压俄的战略生存空间,遏制俄东山再起。1999年北约正式吸纳波、捷、匈入盟,完成了冷战后的第一轮东扩。同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俄的传统盟友南斯拉夫进行了野蛮轰炸,使俄美关系一度降到冷战后的最低点。北约还准备进行第二轮、第三轮东扩,对象包括与俄唇齿相依的波罗的海三国,甚至一些独联体国家。在军控问题上,俄美矛盾也十分尖锐。美国决定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要求修改苏美两国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俄罗斯认为,修改这一条约将动摇国际战略稳定的基础,引起新一轮军备竞赛。在双边经济关系上,美国至今拒不承认俄是市场经济国家,并继续对俄实行歧视性贸易政策。在未来世界格局问题上,美国继续追求“世界惟一超级大国地位”,俄罗斯则主张建立多极世界。

俄美矛盾虽然带有“不可调和”的性质,但双方都竭力避免矛盾激化,防止发生新的对抗。对美国来说,俄罗斯虽然无法与当年的苏联同日而语,但仍然是核大国和军事大国,忽视和激怒俄罗斯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要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还需要俄罗斯的合作。对俄罗斯而言,美国仍然是俄对外政策的重点,俄在经济上有求于美国。从长远看,俄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也主要来自西方。俄美之间虽然分歧严重,但又互有需求。

在当今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特别是经济因素日益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的大背景下,俄美矛盾已完全有别于冷战时期的苏美对抗。俄罗斯新一代领导人普京上台后,把捍卫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置于首位,使俄罗斯的外交更加灵活和务实。这预示着,在进入新的世纪后,俄美两国将在矛盾和斗争中寻求妥协与合作。


相关内容

  • 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 ·3·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孙 正 聿 一."历史"的唯物主义与历史的"唯物主义"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把"历史"作为解释原则而变革了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一场"世界 ...

  •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摘要
  •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1.什么是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方面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 ...

  • 马克思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要点
  • 马克思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要点"扼要的阐述" 2015-03-12 09:03 来源:<红旗文稿> 我有话说 作者: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田心铭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安排了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 ...

  •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历史是什麼?
  • 读<历史是什么?> ①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1892--1982),英国历史学家,毕业于剑桥大学圣三学院.其中1916-1936年供职于英国外交和情报部门.专长国际关系史和苏联史,一生著述颇多,影响最大的是1950-1971年陆续出版的10卷本& ...

  • 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初探
  • 作者:张雄 空军政治学院学报 1998年08期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这种活动被逻辑地表述为历史的规律性和人的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把历史的发展理解为"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把唯物史观的前提理解为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的.(注:&l ...

  • 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的意义
  • "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范畴的意义 赵甲明 李云霞 (清华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84) [关键词] 现实的个人: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矛盾 [摘 要] 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因此,对唯物史观一系列范畴和原理的全面深刻理解都 ...

  • 历史价值论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 作者:王学川 理论与现代化 2008年11期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08)04-0023-06 一.问题的提出 历史价值论探讨的是历史客体对于历史主体的意义何在,即历史有无目的.有无进步,历史对人有什么意义以及如何认识历史意义的问题.历史价值论研究, ...

  • 唯物史观部分
  • 唯物史观部分 一. 单项选择题 1. 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认为( ) A.历史的发展是天意的体现 B.英雄人物是神意或绝对精神的受托者 C.杰出人物创造社会历史 D.精神的力量主宰历史 2.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最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

  • 马原第三章总结
  •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历史观的含义 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及其历史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 ...

  • 浅谈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