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空气热机实验

学号:

年级专业: 姓名:

实验八 空气热机实验

【实验目的】

1. 理解热机原理及热循环过程

2. 测量不同输入功率(冷热端温差改变)下热功转换效率,验证卡诺定理 3. 测量热机输出功率随负载的变化关系,计算热机实际效率 【实验仪器】

空气热机,热源(可选择电加热或酒精灯加热),热机实验仪,计算机(或示波器),力矩计

【实验原理】

空气热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可用图1说明。热机主机由高温区,低温区,工作活塞及汽缸,位移活塞及汽缸,飞轮,连杆,热源等部分组成。

热机中部为飞轮与连杆机构,工作活塞与位移活塞通过连杆与飞轮连接。飞轮的下方为工作活塞与工作汽缸,飞轮的右方为位移活塞与位移汽缸,工作汽缸与位移汽缸之间用通气管连接。位移汽缸的右边是高温区,可用电热方式或酒精灯加热,位移汽缸左边有散热片,构成低温区。

工作活塞使汽缸内气体封闭,并在气体的推动下对外做功。位移活塞是非封闭的占位活塞,其作用是在循环过程中使气体在高温区与低温区间不断交换,气体可通过位移活塞与位移汽缸间的间隙流动。工作活塞与位移活塞的运动是不同步的,当某一活塞处于位置极值时,它本身的速度最小,而另一个活塞的速度最大。

图1 空气热机工作原理

当工作活塞处于最底端时,位移活塞迅速左移,使汽缸内气体向高温区流动,如图1 a所示;进入高温区的气体温度升高,使汽缸内压强增大并推动工作活塞向上运动,如图1 b 所示, 在此过程中热能转换为飞轮转动的机械能;工作活塞在最顶端时,位移活塞迅速右移,使汽缸内气体向低温区流动,如图1 c 所示;进入低温区的气体温度降低,使汽缸内压强减小,同时工作活塞在飞轮惯性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完成循环,如图1 d 所示。在一次循环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净功等于P-V图所围的面积。

根据卡诺对热机效率的研究而得出的卡诺定理, 热机的热功转换效率:

η (T1-T2)/T1 = ΔT/ T1

式中T2为冷源的绝对温度,T1为热源的绝对温度,热机冷热源的温度比值越小,热机的热功效率越高。

本实验中,电热功率可以计算,由热能转换的机械功率由P-V图面积与热机每秒转速相乘而得,测量并计算不同冷热端温度时热功转换效率,可验证卡诺定理。

当热机带负载时,热机向负载输出的功率可由力矩计测量计算而得,且热机实际输出功率的大小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可同时测量计算出不同负载大小时的热功转换效率和热机实际效率。

【仪器介绍】

1. 实验装置介绍

整套实验装置以电加热器为例进行介绍,如图2所示。

图2 热机实验装置图

飞轮下部装有双光电门,上边的一个用以定位工作活塞的最低位置,下边一个用以测量飞轮转动角度。热机实验仪以光电门信号为采样触发信号。

汽缸的体积随工作活塞的位移而变化,而工作活塞的位移与飞轮的位置有对应关系,在飞轮边缘均匀排列45个挡光片,采用光电门信号上下沿均触发方式,飞轮每转4度给出一个触发信号,由光电门信号可确定飞轮位置,进而计算汽缸体积。

压力传感器通过管道在工作汽缸底部与汽缸连通,测量汽缸内的压力。在高温和低温区都装有温度传感器,测量高低温区的温度。底座上的三个插座分别输出转速/转角信号、压力信号和高低端温度信号,使用专门的线和实验测试以主机相连,传送实时的测量信号。电加热器上的输入电压接线柱分别使用黄、黑两种线连接到电加热器电源的电压输出的正负极上。

热机实验仪采集光电门信号,压力信号和温度信号,经微处理器处理后,在仪器显示窗口显示热机转速和高低温区的温度。在仪器前面板上提供压力和体积的模拟信号,供连接示波器显示P-V图。所有信号均可经仪器前面板上的串行接口连接到计算机。

加热器电源为加热电阻提供能量,输出电压从24V~36V连续可调,可以根据实验的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加热电压。

力矩计悬挂在飞轮轴上,调节螺钉可调节力矩计与轮轴之间的摩擦力,由力矩计可读出摩擦力矩M,并进而算出摩擦力和热机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经简单推导可得热机输出功率P=2πnM,式中n为热机每秒的转速,即输出功率为单位时间内的角位移与力矩的乘积。

【实验内容及步骤】

根据实验仪面板上的标识,将各部分仪器连接起来,确认正确连接后打开实验仪和电加热器电源的电源开关,开始实验。

用手顺时针拨动飞轮,结合图1仔细观察热机循环过程中工作活塞与位移活塞的运动情况,切实理解空气热机的工作原理。

按图2连接实验装置,将力矩计调松减小摩擦力。将加热电压加到36伏。等待约10分钟,加热电阻丝已发红后,用手顺时针拨动飞轮,热机即可运转(若运转不起来,可看看热机实验仪显示的温度,冷热端温度差在50度以上时易于起动)。

减小加热电压至24伏,测量加热电压和电流。等待约10分钟,温度和转速平衡后,在示波器上观察压力和容积信号,以及压力和容积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等,然后从热机实验仪(或计算机)上读取温度和转速,从从双踪示波器显示的P-V图估算(或计算机上读取)P-V图面积,记入表1中。

逐步加大加热功率,重复以上测量。

在最大加热功率下,调节力矩计的摩擦力(不要停机),待输出力矩,转速,温度稳定后,读取并纪录各项参数于表1中。

逐步增大输出力矩,重复以上测量5次以上。 计算热功转换效率η ,比较η 与ΔT/ T1的关系,看是否符合卡诺定理,并作讨论。 计算实际输出效率ηo/i,作ηo/i—M曲线,比较在同一输入功率下效率随负载的变化,并作讨论

【实验结果】 1.验证卡诺定理 (1)静态测量法

热端温度(T1) 温度差(ΔT) 热机转速(n) p-V图面积(A)

474.6 473.5 477.8 491.2 503.8 512.5 534 548.5

170.1 165.7 165.4 174 183.6 190.7 206.1 216.3

7.1 6.9 7.9 8.8 10 10.8 12.9 13.9

0.0918 0.08698 0.08185 0.07953 0.07605 0.07548 0.0686 0.06642

(2)动态测量法

热端温度(T1) 温度差(ΔT) 热机转速(n) p-V图面积(A) 431.2 449.3 465.1 471.2 477 482.1 486.8 491.2

133.6 148.9 161 165.8 170.5 174.2 178.1 181.8

6.4 7.2 8.1 8.5 8.7 8.9 9.1 9.3

0.09232 0.09363 0.09521 0.09516 0.09657 0.09662 0.0964 0.09625

在外加负载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热功率增大,nA/ΔT与ΔT/T1基本呈线性关系,由此验证了卡诺定理。

对比静态测量法和动态测量法可以看出,在高温情况下曲线开始偏离卡诺定理。动态测量法所得曲线相较于静态测量法更为平滑,更好的验证了卡诺定理。

2.测量热机输出功率、输出效率与负载的关系。

图 F8-1 热机输出功率随转速变化曲线

图 F8-2 热机输出效率随转速变化曲线

对比图F8-1与图F8-2可以看出,在同一加热功率下,随着摩擦力矩增大,转速降低,热端温度升高,温度差增加。输出效率先是随着摩擦力矩的加大而加大,最后由于转速下降较多,导致输出功率和输出效率下降。

学号:

年级专业: 姓名:

实验八 空气热机实验

【实验目的】

1. 理解热机原理及热循环过程

2. 测量不同输入功率(冷热端温差改变)下热功转换效率,验证卡诺定理 3. 测量热机输出功率随负载的变化关系,计算热机实际效率 【实验仪器】

空气热机,热源(可选择电加热或酒精灯加热),热机实验仪,计算机(或示波器),力矩计

【实验原理】

空气热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可用图1说明。热机主机由高温区,低温区,工作活塞及汽缸,位移活塞及汽缸,飞轮,连杆,热源等部分组成。

热机中部为飞轮与连杆机构,工作活塞与位移活塞通过连杆与飞轮连接。飞轮的下方为工作活塞与工作汽缸,飞轮的右方为位移活塞与位移汽缸,工作汽缸与位移汽缸之间用通气管连接。位移汽缸的右边是高温区,可用电热方式或酒精灯加热,位移汽缸左边有散热片,构成低温区。

工作活塞使汽缸内气体封闭,并在气体的推动下对外做功。位移活塞是非封闭的占位活塞,其作用是在循环过程中使气体在高温区与低温区间不断交换,气体可通过位移活塞与位移汽缸间的间隙流动。工作活塞与位移活塞的运动是不同步的,当某一活塞处于位置极值时,它本身的速度最小,而另一个活塞的速度最大。

图1 空气热机工作原理

当工作活塞处于最底端时,位移活塞迅速左移,使汽缸内气体向高温区流动,如图1 a所示;进入高温区的气体温度升高,使汽缸内压强增大并推动工作活塞向上运动,如图1 b 所示, 在此过程中热能转换为飞轮转动的机械能;工作活塞在最顶端时,位移活塞迅速右移,使汽缸内气体向低温区流动,如图1 c 所示;进入低温区的气体温度降低,使汽缸内压强减小,同时工作活塞在飞轮惯性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完成循环,如图1 d 所示。在一次循环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净功等于P-V图所围的面积。

根据卡诺对热机效率的研究而得出的卡诺定理, 热机的热功转换效率:

η (T1-T2)/T1 = ΔT/ T1

式中T2为冷源的绝对温度,T1为热源的绝对温度,热机冷热源的温度比值越小,热机的热功效率越高。

本实验中,电热功率可以计算,由热能转换的机械功率由P-V图面积与热机每秒转速相乘而得,测量并计算不同冷热端温度时热功转换效率,可验证卡诺定理。

当热机带负载时,热机向负载输出的功率可由力矩计测量计算而得,且热机实际输出功率的大小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可同时测量计算出不同负载大小时的热功转换效率和热机实际效率。

【仪器介绍】

1. 实验装置介绍

整套实验装置以电加热器为例进行介绍,如图2所示。

图2 热机实验装置图

飞轮下部装有双光电门,上边的一个用以定位工作活塞的最低位置,下边一个用以测量飞轮转动角度。热机实验仪以光电门信号为采样触发信号。

汽缸的体积随工作活塞的位移而变化,而工作活塞的位移与飞轮的位置有对应关系,在飞轮边缘均匀排列45个挡光片,采用光电门信号上下沿均触发方式,飞轮每转4度给出一个触发信号,由光电门信号可确定飞轮位置,进而计算汽缸体积。

压力传感器通过管道在工作汽缸底部与汽缸连通,测量汽缸内的压力。在高温和低温区都装有温度传感器,测量高低温区的温度。底座上的三个插座分别输出转速/转角信号、压力信号和高低端温度信号,使用专门的线和实验测试以主机相连,传送实时的测量信号。电加热器上的输入电压接线柱分别使用黄、黑两种线连接到电加热器电源的电压输出的正负极上。

热机实验仪采集光电门信号,压力信号和温度信号,经微处理器处理后,在仪器显示窗口显示热机转速和高低温区的温度。在仪器前面板上提供压力和体积的模拟信号,供连接示波器显示P-V图。所有信号均可经仪器前面板上的串行接口连接到计算机。

加热器电源为加热电阻提供能量,输出电压从24V~36V连续可调,可以根据实验的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加热电压。

力矩计悬挂在飞轮轴上,调节螺钉可调节力矩计与轮轴之间的摩擦力,由力矩计可读出摩擦力矩M,并进而算出摩擦力和热机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经简单推导可得热机输出功率P=2πnM,式中n为热机每秒的转速,即输出功率为单位时间内的角位移与力矩的乘积。

【实验内容及步骤】

根据实验仪面板上的标识,将各部分仪器连接起来,确认正确连接后打开实验仪和电加热器电源的电源开关,开始实验。

用手顺时针拨动飞轮,结合图1仔细观察热机循环过程中工作活塞与位移活塞的运动情况,切实理解空气热机的工作原理。

按图2连接实验装置,将力矩计调松减小摩擦力。将加热电压加到36伏。等待约10分钟,加热电阻丝已发红后,用手顺时针拨动飞轮,热机即可运转(若运转不起来,可看看热机实验仪显示的温度,冷热端温度差在50度以上时易于起动)。

减小加热电压至24伏,测量加热电压和电流。等待约10分钟,温度和转速平衡后,在示波器上观察压力和容积信号,以及压力和容积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等,然后从热机实验仪(或计算机)上读取温度和转速,从从双踪示波器显示的P-V图估算(或计算机上读取)P-V图面积,记入表1中。

逐步加大加热功率,重复以上测量。

在最大加热功率下,调节力矩计的摩擦力(不要停机),待输出力矩,转速,温度稳定后,读取并纪录各项参数于表1中。

逐步增大输出力矩,重复以上测量5次以上。 计算热功转换效率η ,比较η 与ΔT/ T1的关系,看是否符合卡诺定理,并作讨论。 计算实际输出效率ηo/i,作ηo/i—M曲线,比较在同一输入功率下效率随负载的变化,并作讨论

【实验结果】 1.验证卡诺定理 (1)静态测量法

热端温度(T1) 温度差(ΔT) 热机转速(n) p-V图面积(A)

474.6 473.5 477.8 491.2 503.8 512.5 534 548.5

170.1 165.7 165.4 174 183.6 190.7 206.1 216.3

7.1 6.9 7.9 8.8 10 10.8 12.9 13.9

0.0918 0.08698 0.08185 0.07953 0.07605 0.07548 0.0686 0.06642

(2)动态测量法

热端温度(T1) 温度差(ΔT) 热机转速(n) p-V图面积(A) 431.2 449.3 465.1 471.2 477 482.1 486.8 491.2

133.6 148.9 161 165.8 170.5 174.2 178.1 181.8

6.4 7.2 8.1 8.5 8.7 8.9 9.1 9.3

0.09232 0.09363 0.09521 0.09516 0.09657 0.09662 0.0964 0.09625

在外加负载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热功率增大,nA/ΔT与ΔT/T1基本呈线性关系,由此验证了卡诺定理。

对比静态测量法和动态测量法可以看出,在高温情况下曲线开始偏离卡诺定理。动态测量法所得曲线相较于静态测量法更为平滑,更好的验证了卡诺定理。

2.测量热机输出功率、输出效率与负载的关系。

图 F8-1 热机输出功率随转速变化曲线

图 F8-2 热机输出效率随转速变化曲线

对比图F8-1与图F8-2可以看出,在同一加热功率下,随着摩擦力矩增大,转速降低,热端温度升高,温度差增加。输出效率先是随着摩擦力矩的加大而加大,最后由于转速下降较多,导致输出功率和输出效率下降。


相关内容

  • 四川大学空气热机实验报告
  • 综合设计与创新物理实验 空气热机实验报告 学 院: XX学院 学生姓名: XX 学 号: XX 二零XX年X月X日 空气热机实验报告 摘要:空气热机是利用空气不同温度的空气导致不同气压的原理,使空气产生流动从而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本实验测量了不同的冷热端温度时的热功转换值及热机输出功率随负载及 ...

  • 空气热机实验报告
  • 空气热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理解热机原理及循环过程 2. 测量不同冷热端温度时的热功转换值,验证卡诺定理 3. 测量热机输出功率随负载及转速的变化关系,计算热机实际效率 [实验原理] 空气热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可用图1说明.热机主机由高温区,低温区,工作活塞及汽缸,位移活塞及汽缸,飞轮,连杆 ...

  • 第十二章_内能与热机复习教学案
  •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温度与内能 1. 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的 .单位: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国 际单位制中,单位是 . (2)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使用方法:A .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 B .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C ...

  • 2017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达标检测卷
  •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一瓶酒精用掉一半,关于剩下的酒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C .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D.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2.用铝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 ) A .水的温度越高 ...

  • 沪科版_内能与热机知识点
  •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 温度与内能学案 1.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决定于物体的冷热状态,温度的高低可以凭感觉来判断,但感觉并不完成正确,例如冬天,用手触摸室外的铁块和木块时,会感到铁块更冷些,于是认为铁块的温度比木块的低,实际上它们的温度是相同的,都与气温相同,只是由于铁块比木块 ...

  • 内能与热机
  • 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热现象内能与热机 1.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热水袋暖手,手温度升高 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 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 ...

  • 自我综合评价(二)
  • 自我综合评价(二) [测试范围:第十四章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下列交通工具中不用热机做动力的是( ) A.汽车 B.轮船 C.飞机 D.电车 [答案] D 2.蒸汽机中,汽缸内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推动活塞做功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 九年级上册物理热机
  • 九年级物理<内能和热机>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内燃机的特点是:燃料在__________燃烧,生成_______的燃气,燃气推动活塞_______,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2.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

  • 中考物理[内能的利用]
  • 一.选择题 1. 4.(2分)(2015•盘锦)下列有关内能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B . 通过技术改进,热机效率可达100% C . 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相互转化 D . 热机的工作过程是将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 2. 21.(2015 ...